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董锵锵留德记 > 382. 计日而待

董锵锵留德记 382. 计日而待

作者:Heiko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09:35:57 来源:23小说

大学外办的人告诉董锵锵,现在他已经可以报名汉大的预科考试了,当然,前提条件是他有aps证书。另外还给他一张纸,上面清楚地注明了7月20号星期五下午17点是汉大预科考试报名的截止时间,过时不候。

星期天跟老白喝酒时,董锵锵顺嘴就提到了现在申请大学比以前麻烦的事。老白认同他这个看法,并且觉得之所以会突然从天而降掉下个aps证书,主要还是因为留学德国比其他国家便宜,导致大量持假学历的学生在短期内蜂拥而入,吓坏了德国大学。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国留学者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像美国英国一直都是当仁不让的留学首选,甚至某个阶段连日本都是。不过留学从来都不是件容易事,首当其冲的就是学费。

发达国家的学费通常高昂,以2001年前后的美国知名大学为例,像金融、电子、医药这种热门专业一年的学费怎么也要2-3万美金,牛校收费甚至更高。按当时汇率计算,一年学费差不多就要14-20万人民币,如果大学申请者拿不到拟申请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势必就要自费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拿到半额奖学金,学子们也都得好好掂量掂量家底儿,因为除了学费外,还有不菲的学杂费及生活费也在等着他们。很多家庭为了送子女去英美读书,不仅是花光了积蓄,甚至卖车卖房举家借债的也不罕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出国是一笔划算的自我投资。

留学英美虽然学费惊人,但一旦学成,很容易就可以在英美本地找到工作,虽然能否高薪还要具体看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及读的专业,但挣得比国内多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美工作两年一般就可以还清读书前欠下的债。如果工作稳定,留学生还有机会移民英美,所以英美一直是留学的热门国家。

德国虽属欧洲第一强国,但由于不是移民国家,学制又很长,所以一直没得到中国学子的青睐。

但2000年前后,国内很多工科学校都和德国大学开设了交换课程,国内学生赴德留学的热潮渐渐兴起。

这种现象被留学中介敏锐地关注到了。在留学中介的精美包装下,留学德国以一个崭新的形式出现在众多准备出国留学但又不知道去哪儿留学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面前。

第一个优势:去德国留学无须英语托福、gre或雅思成绩。只要学生能通过德国大学入学考试,即deutschesprachprufungfurdenhochschulzugangauslndischerstudienbewerber,简称dsh考试,就可以进入大学读书。这个考试的优点是每次考试很便宜且不限次数,缺点是一般只能在自己申请的大学考,且考试难度较大。

第二个优势:便宜。德国所有公立大学当时都不收学费,与去英美留学动辄20-30万的学费加生活费相比,留学生只要负担自己在德国的生活费就可以。按当时规定,只要申请人在留学前在自己的德国银行账户里存够等值6万人民币的马克,就可以申请赴德留学。德国大学的办学宗旨之一是宽进严出,只要你符合录取条件,德国大学就会录取你为大学生,至于你进了大学后是不是混日子就没人盯着了,因为德国大学通常没有“班”这种概念,自然也没有“班主任”这种设置,每次上课的同学也都不一样,有本专业的,也有其他专业的,学生能不能毕业主要看自己的勤奋程度。

通常德国综合大学的学生读完硕士课程要花五年甚至更久,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通常用三到三年半左右就可以读完fh硕士课程。但不管是uni还是fh,德国公立大学通常都是本硕连读的,但这并不代表说读完一定课程大学就会先发你一个本科文凭,再读完一年再发你一个硕士文凭。学生通常要先通过基础课程阶段的所有规定课程的考试,然后才能继续读高级课程阶段,等高级课程的考试全部通过或通过90%后,就可以开始写毕业论文了。

try{mad1();} catch(ex){}

而在高级课程阶段,完成规定课程的考试只是学业的一部分,有的大学还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多长时间的实习,或者完成多少门相关的学术研讨课及报告,更有甚者还会规定学生去其他大学作为交换生的课时数。

第三个优势:如果学生能拿到德国学生签证,就等于拿到了一张通行证,可以在所有申根国家旅游甚至打工时都无须再申请一份他国的新签证,而当时德国周边的欧洲国家均为申根国,换句话说,留学生可以在闲暇时有更多的选择。

留学中介凭借这三条优势高举高打,迅速将大批有心出国但家境一般的学子推向德国。

在中介的推波助澜之下,德国高校迎来了一波“新生潮”。

人一多就难免有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假学历就是这时开始出现在众多的申请材料中的。

坦白说,假学历并不只是出现在中国学生身上,其他如东欧和南欧的留学生里也会有,但因为数量有限,所以并未对德国大学招生办造成太大影响。

潮水一样涌来的申请材料不断考验着德国大学工作人员的辨别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德国人发放了大量的录取通知书。

但仅过了一个学期,不同高校的德国教授都惊讶地发现一个类似的现象:很多中国学生不仅听不懂课,无法顺利通过考试,甚至在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