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图谋深远净

铁铉、徐辉祖、杨荣、刘长阁跪在武英殿,任凭寒风卷过身体,也不敢有半点动静。

威虏城的事,他们已知晓。

朱允炆拍着桌案,将文书砸在徐辉祖面前,愤怒地喊道:“谁能告诉朕,指挥史有何权杀指挥同知,嘉峪关总兵有何权杀指挥史?是朕给他们的权,还是五军都督府给他们的胆,兵部给他们撑了腰?!”

徐辉祖低头不敢言,铁铉也有些羞愧。

朱允炆走向刘长阁,一脚踢翻在地,呵斥:“这就是你主管的安全局,朕记得安全局有规矩,不得与将官、官员存在私交,什么时候安全局百户都可以与指挥史称兄道弟,行酒令,共歌姬了?刘长阁,你告诉朕,安全局如铁的规矩都改了吗?”

刘长阁连忙爬过来,重新跪好,将头挨着冰冷的地砖:“铁规未改一字,是我等失职,还请皇上降罪!”

在这个时候,推到王佩一个人身上已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触目朱允炆。

朱允炆如何都想不到,大明的军事前线竟会发生如此大事,军官为所欲为,胆子大到连指挥同知、指挥史都敢直接杀掉,为了保住官位,甚至还敢捏造罪名!

宋琥是走的加急文书,不用说,傅琛等人的报功文书还在路上,这要是先收到报功文书,岂不是还得给傅琛他们一个嘉奖,顺便送点赏赐回去?

层层失守!

指挥史堕落了,监察御史也跟着堕落,就连自己的耳目安全局军士也享受起来,成了帮凶!

好啊!

捂着,瞒着,真的以为他们在外面就能一手遮天?!

莫要忘了,大明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天子,能遮天的只有我朱允炆!

朱允炆看向徐辉祖,冷厉地说:“命徐膺绪带队,由兵部、安全局各出人手,前往威虏城彻查此事。一旦坐实傅琛、孙诚等人诬陷忠良,乱杀无辜,死了的,挖出来悬首九边,没死的,即刻砍掉脑袋,抄没其家产,发配其全家老少至西疆石头城垦荒!”

“臣等领旨。”

徐辉祖、铁铉等人低着头答应。

朱允炆拿起一份带血的文书,眼神锐利地说:“威虏城千户赵德,虽有失职、构陷之罪,然其并非主谋,又上了万言书自杀谢罪,厚葬吧。其他人,当饶不可饶,一查到底,无论牵涉多少人,一律处置!”

徐辉祖清楚,这一次说什么都必须整顿军队了。

朱允炆将赵德的《边镇整饬书》交给铁铉,严肃地说:“给兵部两日时间,呈报一套方略,告诉朕大明的边镇到底应该如何整饬!鞑靼常在,而梁先不常在,若再有边镇将官玩忽职守,纵情享乐,岂不是要被敌人破城而入?!”

铁铉有些后怕,若威虏城被鞑靼打开,军士阵亡,损失巨大且不说,就单单是威虏城中的十八门神机炮与一百发火药弹,一旦落入鞑靼手中,那后果不堪设想!

虽说大明有军令,一旦城破,火药弹全部点燃销毁,绝不可落入敌手。可如果看守火药弹的人也失职了,如果没有来得及全部销毁呢?

事关大明边防与安全,必须加强对所有卫所将官军士的整顿,特别是前线边镇!

朱允炆看向屏风上挂着的舆图,下了命令:“鞑靼犯边,杀我军士,自今日起,禁绝与鞑靼互市、交易。不光是盐铁茶,就是一片破布,一块生锈的铁盆,一粒种子,也不准给鞑靼!告谕商人、边关,自谕令下达之日起,凡与鞑靼交易者,一律视为违制,商人抄家,武官杀头!”

“遵旨。”

铁铉、徐辉祖等人没有反对。

以前与鞑靼、瓦剌交易,更多是出于对草原情报、战马的需要,可现在大明已经有了大型草场,战马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对草原的交易已显得不是那么迫切。

铁铉、杨荣与徐辉祖先行离开武英殿,听到殿里的呵斥声,三个人的脚步更快了。刘长阁会挨多少训,挨几脚,都和大家没关系。

在走出皇宫之后,徐辉祖才揣起冰冷的手,对铁铉、杨荣道:“皇上没说怎么处置宋琥,你们下手可要轻点,他毕竟是宋晟之子。”

铁铉冷着脸,丝毫没给情面:“宋琥明知不可杀傅琛,还敢杀了,摆明了是没有将军法放在眼里,若不严惩,日后前线将领岂不是可以随意处置将官,此例一开,后患无穷!莫要说他是宋晟之子,就是你老徐家的儿子,照惩不误!”

徐辉祖瞪了一眼铁铉,我儿子你惩个试试,不把兵部衙门拆了我不姓徐。

不过宋琥这件事办得确实有些过了,傅琛杀人,他该死,但千不该、万不该由宋琥杀,必须由朝廷下达旨意,领皇命而杀。

杨荣看了看僵硬的场面,劝说:“宋琥总兵有罪,也有功,无论他最终领什么惩罚,总归不会丢了性命,魏国公无需担忧。倒是皇上对鞑靼的态度,令人捉摸不透。”

徐辉祖皱眉,点了点头:“没错,按常理来说,鞑靼进犯,天子大怒,下一步应该是责令五军都督府、兵部准备粮草、物资,开春之后发兵征讨鞑靼。可这一次,皇上竟只是停了与鞑靼的贸易。”杨荣很是疑惑这一点。

长期以来,朱允炆践行的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打安南如此,打海贼如此,打倭寇如此,打帖木儿也是如此。

现在呢,鞑靼打了大明的威虏城,大明折损了一些军士,是多好的开战借口,可偏偏朱允炆出乎意料,一反常态,没有征讨鞑靼的打算。

铁铉呵了呵手,看向碧空白云:“朝廷要办的事太多,轻易动不得兵戈啊。”

杨荣看向铁铉,对这个回答有些不太认可。

没错,现在的户部是有些困难,但还不至于到捉襟见肘的地步,要知道建文九年要到头了,户部每年预留二百万两的赈灾钱钞今年只花出去五十万两不到,有这笔钱打底,挤一挤其他的,远征一次鞑靼的费用还是够了。加上北方粮仓越来越多,仅仅是北平一地的储备粮食,足够支用地方两年,即便是动员三十万大军远征,自北平调粮也足够了。

有钱又不缺粮,远征的条件是充分的,只要朱允炆一力决定出征鞑靼,完全可以打一仗。朱允炆没有下令出征,必有更大的考虑。

杨荣不清楚朱允炆在筹划什么,但很明白,他绝不会放过鞑靼。

朱允炆确实不打算放过鞑靼,但现在远不到算账的时候。鞑靼不是帖木儿,避不可避。朱允炆绝不会像历史上的朱棣一样,一次又一次远征,看似赢得了威名,实际上大部分是无功而返,耗费巨大。

要打,就弄死他,彻底解决草原的威胁,而不是这一年打一次,三年后再打一次。朱允炆清楚,草原不归顺,大明想要长期过安稳日子是不可能的。

战争迟早会有,只不过小打小闹已无法让朱允炆满足,决定性的战争才是帝王的棋局。

两日后,兵部上奏,要求对边镇将士进行整顿,自京军中抽调部分督官,前往边镇巡查,摸底边镇将士作风,严格军纪,枕戈待旦。

朱允炆对铁铉的做派很是不满,叫到武英殿大骂一顿,两天时间你们兵部就搞出这么一个温和的方案来?

要整顿军纪,树立军威,就应该抓纪律,抓作风,抓典型。

纪律、作风你们兵部说了,可典型呢?

傅琛?

就他一个死脑袋怎么够?!

彻查边镇,找出带头违法乱纪,毫不作为,放纵军纪的将官,一律处置了,并宣告其他地方,让所有将官都明白,朝廷整顿军纪毫不手软!

在朱允炆定下基调之后,铁铉当机立断,拿宋琥开了刀,将这个嘉峪关总兵,甘肃行都司指挥同知一杆子打到底,直接降职到了嘉峪关总旗,连个百户都不如。

对于兵部的安排,朱允炆没有反对,徐辉祖也松了一口气,现在是风头浪尖,处理了宋琥也算是给了所有人一个交代,让所有人看清楚,哪怕是将门之子,犯了错一样严惩不贷。

但徐辉祖也清楚,别看宋琥被贬成了总旗,但人还是在嘉峪关,谁也欺负不了他,过不了几年,他还是会爬上来的。

这是官场的运作手段。

宋琥有护身符,加上是粗人武将,脾气暴躁,杀了傅琛也是伸张正义,所以没太过严惩。但其他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巡查边镇,只要是严重违反军纪的,一撸到底,调其他卫所充当小兵,过于严重的,报请朝廷,杀头以振军心。

朱允炆下定决心整顿军纪,在思政学府中抽出一百二十名官员充任督官,经京军大督官培训考核之后,送至前线边镇,目标是一边镇三督官。

赋予督官监察权利,同时命令边镇与地方安全局军士一年一次随机对换,切断安全局勾结将官的可能,强化御史巡查,御史不再固留边镇,半年一换,知情不报,不察失职,都将追究责任,轻则免官,重则入狱。

喜欢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