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明月照冰雪 > 第891章 参本

明月照冰雪 第891章 参本

作者:暮萋萋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4 02:09:33 来源:书海阁

这些日子,大臣们私下求见,说的几乎也是这件事。

刚开始,天楚帝听得有些烦,都不想见这些人了。习惯之后,来者不拒,每个都见,并且,不管是谁的意见,他都好脾气地听着,表示自己会认真参考。

他这态度,让那些为江山社稷操心的臣子高兴起来。

陛下是真的有了立太子的想法。

现在的问题就是,他还没有想好到底要立哪一个。

想清楚这个后,文武百官都一改最初的不在状态,精神饱满起来,开始为自己看中的人选做思量,做准备。

就在百官都斗志昂扬时,兵部尚书裴参急急赶到御书房,找天楚帝禀了一件事。

秦王最近和南边好几位带兵的将领,都走得比较近。

裴参还听说,去年韩府办喜事时,秦王私下给韩府送过重礼。

天楚帝当即让柴向去查了此事,一日之后,柴向回禀,南边去年年关回京述职的六位将领中,有四位年前都和秦王私下见过。

韩霄凌成亲之时,秦王给韩府送礼一事,也属实。

后宫之中,还有一位昭媛姓裴,之前为了避这位裴昭媛,大家都不会称呼玲修仪的姓氏。

现在后者成为了九嫔之首,成了裴昭仪。

这日,裴昭仪请张德素帮一个小忙。

她想感谢那日怡嫔殿里那位揭发继后阴谋的宫女,虽然她是为了她的主子,但是她也间接帮了她,也算是她的恩人,她便想送她点钱财,以表感谢。但她今日差人去怡嫔殿里找那位宫女,怡嫔殿里的人说,她被调走了,已经不在怡嫔殿里当差,至于她被调去哪了,其他人都不知道。

因此,她便想请身为大内总管的张德素给她查一下,这宫女被调往了何处。

这对张德素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玲修仪的面子,他必然是要给的,立时吩咐了宫人去办。

这一查,他查出那个宫女死了。

继后被幽禁的第二日,她出宫回家探亲,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劫匪,丢了性命。

当时,她的确被调往了浣衣局,怡嫔殿里的人没见到她人后也没多想。

浣衣局那边收到她死了的消息,就直接上报了,之后便没再管过。那样的地方死一个宫女,也没人会在意,他们不会特意通知怡嫔,更不会有人去问他们。

若不是张德素受裴昭仪所托,去查询这位宫女,都没什么人知道她已经不幸殒命。

她死的这个时间和死法引起了张德素的注意。

张德素听到回禀后,立马将此事告知了天楚帝。

裴参所禀之事,异乎寻常。

确认秦王与那些回京述职的大将私下接触过后,天楚帝命柴向继续深入调查此事。

这时,他也注意到另外一件事。

正月十五过去多日,江南多县依旧没有折子递上来。

按理说,就算没有公事要禀,每过一段日子,这些外地的官员也会上写请安的折子。

然而,过了这么久,那么多地方一道折子都没有。

又等了几日,按驿站传递信件的速度算, 离得远的地方十五之后上的折子也应该到了,可是御书房依旧没有收到江南那几地的折子。

这已经不是不同以往,而是反常。

天楚帝让柴向关注了邓伯行那边,发现后者也没再收到随启初的回信。

他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难道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认真想想,觉得不太可能。

就算真的有人在折子上动手脚,那么多地方,这么多日也不至于一封折子都不上报。

要不然,这样做,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帝王的直觉,让天楚帝总觉得最近有什么事要发生。

他遣人去了驿站询问此事。

接下来几日,江南那边多县官员仍旧没有折子进京,北疆那边却接二连三来了紧急军报,最先一日,御书房收到了一封。没过三日,一日能收好几封。

北疆的军报,一般都是一式两份,一份送往晋王手中,有重要的,还有一份会同时送往宫中,请天楚帝裁夺批阅。

这段日子,晋王府和御书房都相继收到了不少紧急军报。

北漠人在边疆沿线上和天楚的将士百姓起了好几次冲突,这些冲突大大小小都有。北疆的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周边几国同天楚有了随时会打起来的迹象。

因为是冬日,赤丹残部也开始出现在边线活动。

晋王府一日之内连续收到了三封紧急军报,陈穆愉不得不进宫和天楚帝专门探讨这件事,自请立即回北疆镇守。

天楚帝赞扬了他的这份忠心和孝心,让他先回去将身体养好。

陈穆愉回府之后,命韩扬先回了北疆。

两日之后,晋王府和御书房再次收到了北疆的紧急军报,北漠几个商户在边线被劫,北漠以此为借口与天楚的将士发生了肢体冲突,北漠人蛮不讲理,这场冲突现在演变成了两边将士的冲突,两方动了一次手,双方都伤了人,北漠人则认为这就是天楚的错。北疆几州的驻守将领都担心,北漠人会以此为由,和天楚开战,再加上赤丹人的骚扰,北疆多城已经开始戒严。

天楚帝看到这份军报后,让张德素将放大的北疆堪舆图找了出来,想着前两日陈穆愉对北疆局势的分析,对着图研究了半个时辰,眉心有了一道明显的痕迹。

前段日子,他交代了张德素一件事。

弄清楚德妃有孕一事,她本人是否真的不知情,她小产一事,是否又真的是意外。

天楚帝转头问了张德素此事的调查结果,听张德说回答,德妃之事,确属意外后,让张德素传召郭子林进宫。

他让郭子林就北疆近段日子送过来的军报,发表自己的看法。

郭子林给出的分析和陈穆愉所说差不多。

北疆局势,不容乐观。

北漠显然是有心挑起战争,两国的这场仗,随时可能再起。

赤丹人贼心不死,也有混水摸鱼和挑衅之嫌。

照这种局势发展下去,已经归附天楚的南垚也很有可能生出反心。

北疆即将迎来第二次大战。

郭子林对北疆的情况很是担忧,自请即刻前往北疆驻守。

天楚帝对他这份忠君爱国的热血很是满意,对他这种想法给予了肯定,但是,他也没有明确答应他。

隔日,他将这个事情放到了朝会之上,让文武百官,各抒己见。

武将多认为,北漠人是有些挑衅,这场仗避免不了了。当下,朝廷应该马上派遣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去北疆镇守,压制北漠人和赤丹人的嚣张气焰,也好抑制其他困难之国的蠢蠢欲动,他们也要做好随时开战的准备。

北漠人挑事这个行为,文官多是也是赞同的。

但是,说到打战,他们还是觉得能不打就不打。毕竟,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打仗是要死人的,更需要银钱、粮草、还有兵器等等财物之称。

他们这仗才结束不到一年,现在又要打,国库负担不起,天楚百姓也负担不起。

他们认为,当务之急,不是做打仗的准备,而是想办法,尽快和平化解这场危机,这样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北漠人和赤丹人想要的定然也不是战争,他们做这么多事,也无非是为了财、粮、地这些东西而已。

既然如此,这场仗也不会到非打不可的地步。

天楚也亦没必要,马上派有威望之人去镇守。这种时候,派个这样的人去,反而还有可能加剧他们几方的矛盾。

他们这些看法也不是没道理,可是许多耿直的武将们受不了他们的道貌岸然和那股虚伪的劲。

这个仗又不是他们要打的。

现在的问题,就不是北漠几个商人在边线上被天楚人给劫了的问题。

从北漠太子来天楚谈论和亲一事便可以看出,那些北漠人,一开始就没安好心。

这种时候,他们想和人家好好谈,人家就一定愿意吗?

不派人去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他们还以为天楚怕了他们。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日朝堂上虽然没有重点议论择立太子一事,但也是非常热闹。

天楚帝听他们论了一个多时辰,将目光转向了大将军沈峰,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沈峰中肯地肯定了所有人的想法,认为他们分析的都有道理。这仗,能不打自然是最好,他们也应尽量避免这场战争,不过,局势如此,北漠狼子野心,周边诸国又对天楚虎视眈眈,他们也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不管局势最后会如何发展,朝廷都应速速派人前往北疆镇守,掌控全局,以安军心,以安民心,震慑敌军。

天楚帝点头认为言之有理,接着询问,他认为谁人去最合适。

沈峰分析了这个人应该符合的条件。

有能力、有手段、有身份、有威望、熟悉北疆和北疆周边的所有势力、能震慑北漠人和赤丹。

北疆各州驻守将领都算是名将,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派一个人去镇守,朝廷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沈峰自荐,自己虽然已过天命之年,但为国护守之丹心不改,若是天子准允,他愿意亲自前往北疆,稳固北疆局面,护天楚国土。

他说得慷慨激昂,听得人热血沸腾。就是这话快说完的时候,他没忍住咳嗽了一下。

再看他已经快要全白的头发,身体一看就不能折腾了。

他这种情况,天楚帝若是真的派他去,似乎也不合适。

天楚帝肯定了他的这种老骥伏枥的斗志,认为他已经为这天楚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应是天楚回报他的时候,不管是天楚还是他,都不能让他这样的人,再让他在这种年纪,为北疆操心劳力。

现在,应该是让那些年轻人,为这家国出一份力的时候。

沈峰听他这样说,还想争取,被天楚帝的赞扬之语抢了话头。

最终,前者只能失望听劝,不再和年轻人抢这个差事。

天楚帝让他想想哪些年轻人合适,推荐一人。

沈峰认真思忖须臾,目光投向了站在前面的陈穆愉。要想震慑周边诸国,又想让北疆各州驻守将士臣服,他若不能前往,恐怕没有比晋王更合适的人选了。

这个人选一出来,立即有了不少人反对。

不管是支持陈穆愉成为太子的人还是不想让他成为太子的人,都不认为沈峰这是个好的建议。

支持晋王的人不想陈穆愉此时离京,不想他成为太子的人,则更不想他重回北疆,掌控北疆兵权。

一番争论之后,有人出来提议。

大将军的考虑有理,但这前往北疆的人选也不一定要是晋王。

郭子林郭将军其实也可以。

回顾郭子林之前在北疆一战中的战绩,他若前往北疆坐镇,定然可以威慑那些有着狼子野心的人,也能服众。

假如沈峰一开始就提出了郭子林,有许多人也会觉得不妥。

但是,将他和陈穆愉一对比,不少人都觉得此人说得有理,提议甚好,纷纷附和。

郭子林自己对这提议没有意见,诚心表示他愿意前往。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种看法,有人认为晋王还是比郭子林更合适一些。

毕竟,晋王掌管北疆多年,论对北疆和周边敌人的熟悉,晋王似乎还是更有优势的,他的身份又更有威慑力,总得来讲,他去还是比郭子林更合适。

这样的观点一出,御史台有人站了出来,就近日在京都官场传得越来越广的两件事情,参了陈穆愉。

晋王利用职权篡改户部账册,陷害手足。

晋王在江南赈灾期间,联动官员,贪污受贿,结党营私。

这两件事情,如今已在官场和民间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晋王此时前往北疆实在不妥,他认为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他这一参,朝会讨论之事骤然变了。

有人震惊,有人错愕,有人愤怒,随后,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大声驳斥,有人火上浇油,高喊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请天子下令,彻查此事。

喜欢明月照冰雪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月照冰雪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