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明月照冰雪 > 第962章 十一

明月照冰雪 第962章 十一

作者:暮萋萋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4 02:09:33 来源:书海阁

有人起身反驳,他这样说,那就是认为当年沈星阑也是残暴之人。沈星阑曾下令屠了一城人,比起卓灼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他是不是也认为他做的不对。

前者肯定,沈星阑此事做得确实不对。卓灼杀得只是俘虏,他却屠了一城人,更是凶残,他这种人根本不配为万民敬仰。在这方面,今日的郭子林明显要比卓灼和沈星阑都要做得好。

莫焰站在陈穆愉和沈归舟后面,听到这话,下意识看了沈归舟一眼。

沈归舟觉得这辩论有意思,看得津津有味。

陈穆愉面上神色未变,也静静听着。

堂上安静了一会,有认真研看过沈星阑的人说出了沈星阑这么做的原因。

节省粮食。

那种情况下,不杀他们还得养他们,不然自己人就得饿死,这是无奈之举,何错之有?不杀了他们,那怎么办?拿他们自己的粮食去养活他们的敌人?

有善良之人提出建议,可以让俘虏饿死,这样总好过屠城?

甚至还有人提议,可以砍断他们一条胳膊或者腿,再将他们放回去,这样既可解决我方粮食有限的困境,又可免去杀戮,同时,也不用担心,他们还会卷土重来。

学子们踊跃发言,七嘴八舌,一时之间,给出了许多看似可行的提议。

每一条,似乎都比沈星阑和卓灼这种残暴野蛮的行为要妥当得多。

这也更让那些不赞成杀俘虏的人认为,这两人这么做根本不是形势所迫,而是本性如此,他们根本没有将俘虏当人看,他们将战场当做逗趣,残杀俘虏,来满足自己的变态之欲。

沈归舟刚准备去袖口里掏干果的手顿住。

变态之欲。

这……

哦!他们说得是沈星阑,不是她。

意识到这点,她觉得他们说得好像还蛮有道理。

转瞬,她手上动作又恢复正常。掏出一袋剥好的坚果,轻轻地啃了起来。

她站在那里,就像个在茶楼听书的。

莫焰看着这样的她,有些词穷。

她居然还有心情吃东西。

还真的是……没心没肺。

沈归舟觉得干果看着不错,顺手分享了一个给陈穆愉,并递到了陈穆愉的嘴边。

这种好事,实在难得一见。

虽然陈穆愉并不怎么吃这种小零嘴,还是立即接住了。

两个人都是合格的旁听者,丝毫没被他人的议论影响。

莫焰看他们俩人跟村头看热闹的人似的……心态忽然也平和了。

反正里面谈的人也不是他,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里面讨论的愈发激烈,外面三个看热闹的也是尽职尽责,不共情,不插言,不捣乱。

一炷香过去,认为不该杀害俘虏的人占据了上风,沈星阑的做法,从可能不对,俨然已经有了就是不对的趋势。

众人皆以为这场辩论就快要以这为最终定论结束时,窗户边那位一直未曾发言的学子慢慢站了起来,挡住了外面三人的视线。

须臾过后,他不急不缓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

史书记载,杀降不祥。

然而,纵观史书,历朝历代,这种事却是常有。

或许有人,的确是天性残忍,以此为乐。

但是,大多数做这种事的将领,都是因为心中清楚。

投降之人,多为形势所迫,心中所挂,仍是故土,他们若能得到释放,即使心中对对手心存感激,两国再有冲突时,还是会偏向自己的国家。若是将那些俘虏释放,敌国国力就会迅速恢复。这对于他们的对手来说,便是灾难。

例如,长平之战。

秦、赵历来战争不断,为了胜出,两国均往战场输送不少将士和粮草。

秦国能打赢赵国,并不是靠侥幸,而是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是朝廷和百姓对将士们的钱粮支援。

为了这场仗,秦国也是倾尽所有。

此战过后,赵国国力衰退,无法再正面挑衅秦国。

然则,短时间内,秦国也无力再支持这样一场大仗。

假若当时,秦将白起,将数万俘虏尽数释放,赵国国力便能迅速恢复,秦国上下,多年努力与付出无疑是付之东流。

他们也可选择说服他们加入秦国,可若双方再在战场相见,这些人心中所向,必定还是赵国。这对秦国来说,是莫大的风险。

同时,多了这数万俘虏,秦国需要的粮食也会更多,秦国原有子民的土地、粮食也会相应减少,短时间内,这对秦国来说,是负担和麻烦。

众人皆知杀降不祥,有违道义,可是不敢放、养不起,也是这些将领面临的共同难题。

曾经关武圣败走麦城便是最好的证明。

窗边的学子说完这些,堂上再次安静下来。

少时,学子们三五成群,小声议论。

本不支持杀俘的人,也觉得他说得似乎有些道理。本就没有觉得沈星阑做法不对的人,蔫了的精神又重新恢复。

只是,不服的人还是有不少,他们认为在春城一事上,他们刚才说的那些提议也是可行的,沈星阑没有必要做到那般地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窗边的学子歇了口气,回答了他们的质疑。

比起直接杀害,饿死敌人,才是真正的惨无人道。

真要是那样,为了求生,没有什么是那些没了希望的人做不出来的。

运气若好,敌人背水一战,绝地反击。

敌人杀了天楚的将士,然后抢夺他们的粮食。

运气不好,不用多久,众人看到的便是一座人吃人的城。

学子反问自己的同窗,既然他们都懂围师必阙,为何还要想这种好事。

赤丹人以放牧为生,在很多人看来,断手断脚总比丢命要好。实则,不管是草原之上,还是荒漠之中,断手断脚远比死亡,更加恐怖。

战争是军人和军人的事,放下武器,亦是平民。

然而,战争来临,士兵成了兵器,他们知道自己随时可能会死,什么道义、律法都没有了意义,能约束他们的东西自然越来越少,很多人会觉得,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当仗真地打起来,没有几个人能得到幸免。

若他们失败,便可能是国破家亡。

届时,他们就是亡国之人,或许有人会同情他们两句,却不会有人再说这是军人和军人的事,和其他人无关。

若是他们在座的,当日都成为了亡国之民,那么今日,他们可还能在这里,谈论别人的不是,可还会替自己的敌人感到难过。可还会用自己的无能充当善良,要求他人替他们做那些他们不能做到之事。

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虽然,坑杀俘虏有违道义,但是,不能否认,这个时候,杀人是减少敌军有生力量的最好办法,也是保护国人的最好办法。

战争之下,弱者,是没有资格同情别人的。

他们的同情,消耗的是那些保护他们的人的精力。

堂上鸦雀无声,先前那位声音最大的学子,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可他又不想就这样认输。

过了半晌,他终于找到了话反驳。

那为何现在郭子林所过之处,从无这种惨事。

群雄割据,九州各国出了不少能人强将,不过,一直没人能够赢过郭子林。

四方都想趁机瓜分天楚时,郭子林也逐渐赞同,天下一统,更有利百姓安居,只有成为强国,才不会被他人任意欺凌。

昌泰二年秋,郭子林上奏天子后,经天子批允,开始越过界碑,让天楚国线继续向北推进。

这几年里,郭子林带领北疆将士,替天楚新添了不少疆土。

这几年,他所到之处,也从无欺凌百姓,杀害俘虏之事传出。

这也是那位学子最开始坚持,郭子林比卓灼和沈星阑做得更好的主要原因。

靠窗的那位学子听着他的话,盯着他看了一会,没有回答。

那人见状,有些得意,认为对方是被自己问倒了,理亏词穷。

窗外的学子将视线挪开了一些。

沈归舟的角度正好可以看到他的眼睛。

于是,她好像看到他翻了个白眼。

前面那位却再次追问他,急于看到他当众出丑。

夫子站在前面,也在思索这个问题,以为窗边的学子回答不上这个问题了,考虑自己要不要帮他解答此问。

他正准备开口,窗边那位学子,在众人注视之下,反问了想要看他笑话之人。

“你若去他人家中做客,你当如何?”

前者微愣,这事和他们讨论之事,有何关联?

其他人同他一般,也是不明所以。

窗边那位学子又问:“他人来你家中做客,你当如何?”

什么?

“你未受他人相邀,去他人家中做客,你当如何?”

“他人未经你允许,强行破门而入,你又当如何?”

窗边那位学子,一连问了前面那位同窗四个类似又不似的问题,将对方问的有些傻眼,似是被他给绕糊涂了。

夫子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最后将目光落在窗前那位学子身上,一向不苟言笑的老者,眼里有了欣赏的笑意。

他让窗边那位学子坐下后,将后者的四问变成了所有学子回去后的课业。

正好,沈归舟带的干果吃完了。

陈穆愉牵着沈归舟步下台阶,吩咐莫焰去探听一下,坐在窗边那名学子的名姓。

莫焰离开后,陈穆愉牵着沈归舟朝大门口走去,“我们去街上。”

沈归舟眼睛一转,“你听说了吗?城东那家歌舞馆新来了几个异域舞姬,干脆今日我们。”

关键的还没说,陈穆愉先给她否决了。

“不可以。”

他就知道她心里想得就是那点事。

沈归舟没有被打击到,换了一口气,继续说服他,“我们就坐一会,顺便吃个饭。”

“不可以。”

陈穆愉太了解她了,她的一会,向来都是以一个时辰起步的。

“那我们不吃饭了,就喝杯茶?”

“不可以。”

陈穆愉嘴里说着不可以,可这顿饭最后还是沈归舟说的那个歌舞馆吃的。

看到了异域美人,回去的时候,沈归舟的心情肉眼可见的见好,出门之后,也不忘一本正经地点评,美人还是不如身边的人好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过了半个月,沈归舟发现,御花园里那棵香樟树也蔫了。

她望着它叹了口气,看来这香樟树种不活的最大的原因,还是冬日。

这样也好,这样等郭子林回来,她也好解释了。

因为被扣了三个月俸禄,文武百官消停了一段日子。

但是年一过完,大家被按下的热心又冒了出来。陆续有人再次和陈穆愉念叨子嗣之事。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他们先做足了准备。

一个个的不仅早朝的时候进言,下了朝后还去御书房单独求见,回去了还点灯熬油地写折子。

就连有几个已经在家颐养天年的老臣,为了让天楚江山后继有人,也每日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往宫里走。

他们一连同陈穆愉说了三日,陈穆愉这边仍旧没有松口。他们又马上求到了太皇太后面前,同她谈论起皇家子嗣的重要。与此同时,他们还求请梁王,以长辈的身份好好劝谏陈穆愉,以皇家子嗣为重。

梁王是不太想管这种事,可太皇太后听了大家的担忧后,再想想陈穆愉的年纪,也觉得他们说得有点道理。

考量过后,她准备让人去请皇后。

她派的人还没出门,陈穆愉先来看她了。

陈穆愉请安之后,主动跟太皇太后说起了子嗣之事,觉得那些人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太后闻言,以为他这是答应纳妃了,心中倍感欣慰,觉得他能这样想真的是太好了。

既然他都抽出时间过来了,她准备趁热打铁,趁机和他说说选人之事,陈穆愉先开口了,说起了梁王。

梁王妃离世已久,他觉得,梁王身边应该需要一个人照顾,皇家子嗣单薄,若是梁王续弦,定也能再为皇家添枝。

太皇太后没想到他会说到梁王,可他这话说到了她的心坎里。

梁王年纪陈穆愉差不了多少,正妃却走了,她现在每每想起这个儿子,心里也是难受得紧。

他也是该再娶位王妃了。

陈穆愉将太皇太后神色看在眼里,朝身后跟着的内侍看了一眼。

内侍立即呈上了一本小册子。

陈穆愉将册子交给太皇太后,告知里面都是一些他觉得合适梁王的女子,太皇太后可以慢慢掌眼。

有了这本册子,太皇太后没再让人去请沈归舟,口头劝了陈穆愉一句,后者表示会将她的话放在心上,她也就没多说什么了。

喜欢明月照冰雪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月照冰雪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