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 > 第30章 朱允炆的非凡帝业

返回京城后,不幸染病离世,八月安葬于明孝陵,谥号‘懿文太子’。”

“朱允炆登基后,追封他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若要说他是第三代,也未尝不可。

但事实上,朱标从未真正坐上皇位。”

这一瞬间,老朱仿佛被雷电劈中,阳光洒在他身上,却感觉全身冰凉。

他的长子标儿,竟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他视为希望的太子,连一日帝王之位都未曾坐过,还要他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老朱内心翻江倒海,许久无法平静。

终于,他猛地一掌拍在椅背上,怒吼道:“该死的陈友谅。”

他的眼神如熊熊烈火,恨意滔天。

对于老朱的失态,苏铭并未感到意外。

这段朱老与陈友谅的恩怨,正史野史中都有详尽记载。

老朱深深地叹了口气,面容憔悴,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然后缓缓开口:“苏铭,你知道我为何要如此痛骂陈友谅吗。”

苏铭选择沉默,任由老朱的思绪如潮水般倾泻而出。

老朱的话语里满载着愤怒与怨恨,犹如复仇的诗篇:"陈友谅那个狡诈的小人,他曾向我发出恶魔般的诅咒,预言我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留下孤独无依的悲凉。

至于刘基……"老朱的声音戛然而止,仿佛在讲述一个未完的故事。

然而,苏铭心中明白,刘伯温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

他曾预见朱元璋的出身不凡,却也预示着朱家气运因朱元璋而短暂繁荣,子孙将难以享受富贵。

大明王朝将面临内乱,五个龙争斗的混乱局面将至,国运将在第五个盛世后走向衰败。

尽管老朱对此嗤之以鼻,但这正是他晚年对刘伯温深藏的恨意源头。

苏铭深知,刘伯温的预言精准得可怕,若非自己穿越,大明的历史轨迹很可能按照他的预言展开。

此刻,听到苏铭确认朱标的生命终于止步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心中涌起无法言喻的伤感。

陈友谅、张士诚、韩山童、小明王,那些曾诅咒他的人,如今都已尘封在历史的角落,唯有他朱元璋,孤独地挺立到最后。

回忆起过去,朱元璋感慨万分,苍老的嗓音中夹杂着叹息:"苏铭,你的医术能否救活风寒。”

在古代,风寒如同无声的杀手,无特效药的时代,它每年带走无数生命。

即使在现代,流感仍无情地夺去生命。

人类看似强大,却往往被微不足道的感冒击败。

苏铭坚定地点了点头,"陛下,风寒在我眼中并非绝症。”

这句话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朱元璋阴郁的心境。

朱标对于他,远超过马皇后的情感寄托,他是帝国未来的支柱。

失去太子,无疑将动摇整个朝廷的稳定。

岁月在洪武二十五年刻下深深的痕迹,朱元璋仿佛瞬间老去,心中的坚韧也在朱标的离去中变得脆弱。

朱元璋明白,选择新的继承人并非易事。

他只想将对朱标的爱延续到下一代,这是历史也无法否认的父爱。

此刻,他的目光穿透时空,与未来那个同样心痛的自己交汇。

他深知,如果换做是他,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立朱标的子嗣为皇太孙。

注意到朱元璋的深思,苏铭补充道:"陛下,尽管我能治疗风寒,但有一件事必须明确。”

朱元璋凝重地回应:"讲吧。”

苏铭的话语,如同命运的转折,预示着新的篇章即将开启。

尽管内心存疑,苏铭的话语中仍流露出某种无奈,“纵然人们常言人力有时难敌天意,就像朱雄英、马皇后和朱标,他们的陨落皆源于疾病的侵袭。”

“然而,死亡并非仅限于疾病,意外、自然灾害,甚至生命的自然衰退,都可能成为生命的终点。”

苏铭罕见地展开长篇论述,话语中的深意老朱清晰捕捉。

提及朱标,苏铭的话语如同揭示命运的无情,“太子向来体弱,若不及时调养,即使避开了风寒,其他潜在的疾病也可能成为致命的杀手。”

老朱凝重地点点头,承诺:“你的忧虑,我铭记在心。

我决定立即要求朱标改善体质,绝不能让他走在我的前面,朱雄英亦然。”

沉重的心情像巨石压在心头,令老朱喘不过气。

他渴望一丝振奋人心的消息,来平衡此刻的不安。

“朱允炆能在朱标离世后,击败自己的亲生子,赢得皇太孙之位,这足以证明他的非凡之处。”

“这样的继承者坐镇,应当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老朱心中期盼,急切地追问:“我们从众多皇子中挑选了允炆,想必他是位卓越的君主吧。”

然而,苏铭的目光中透露出同情,但他坚定地回应:“确实,他即位后立即着手削减藩王权力,逼迫亲叔叔走向绝路,四年之后,大明江山易主,他的下落成了谜团。”

这些话如雷霆万钧,老朱震惊得几乎无法反应,脸上的表情瞬息万变,疑惑、愤怒、难以置信交织在一起。

他难以相信,那个温文尔雅的朱允炆,竟有如此决绝的一面。

“朱允炆真的削减藩王?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胆量。”

苏铭的回答犹如解密历史:“因为他清楚,藩王虽是他的叔叔,但并非血脉相连的骨肉。”

这些人视藩王为历史的隐患,"自古以来,藩王的潜在威胁从未消散。”

朱元璋的缺席,使得这些握有重兵的王侯们愈发危险,如同失去了束缚的猛兽。

他厉声反驳,"藩王之事,岂能以表面现象衡量?帝王之虑,岂止于防范,更在于平衡与引导。”

他的语气中饱含着深深的失望,朱元璋对于藩王政策的坚持,源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七王之乱并非源自藩王制度,而是由于天子的冷漠疏离,忽视亲族的权益,以及草率的权力剥夺。

他倾尽心力,不仅将精干的子嗣派遣至边疆守护,还让皇室成员遍布全国,旨在分散军权,编织亲情维系的权力网。

朱元璋坚信,藩王如群狮,能守护国家的稳固。

他甚至将自己的孩子送上战场,亲自修订法规,教导他们遵守法度,以亲情为纽带,构建大明的坚固基石。

自洪武初年开始,他精心布局,二十七位藩王如同一道铜墙铁壁,他自认为已经筑起了大明的长城。

喜欢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被剧透的老朱,一统全球!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