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十国千娇 >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口之役(5)

十国千娇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口之役(5)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03:41 来源:书海阁

一秒记住【网

京口战场西南面,六百余里外,南唐军南都大军刚刚抵达皖口。

虽然大军尚远在六百里外,但只要突破这道防线,顺江而下数百里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这道周军占据的防线,主要有连个据点:江北的皖口,即皖水入江口,有周军经营的水陆据点;江南的池州,有周军占领的城池和水寨。一旦度过这段路,则可一路畅行,首先冲破周国的采石浮桥,然后威胁其水师腹背。

南唐军的这股援兵号称十五万,从湖口(鄱阳湖)出发过来,声势十分浩大。南唐国的国都在版图的东北角落,西面、南面大量土地离都城较远;南都(南昌),是一个很重要国防中枢,那里囤积了重兵;现在这股人马,是南唐国的核心武力之一。

长江南岸,如林的刀枪旗帜在风雪中竖立,并行的几条大道上车马如龙、兵马无数,车辚辚马萧萧,数条黑压压的长龙沿江蜿蜒爬行,不见首尾。江面上,千百楼船如洪水席卷起的黑潮。

……一处宽敞的船舱内,一个中年文官正坐在案前。他就是南唐国光政院辅政陈乔,端正的五官、下巴修剪得飘逸的胡须,他是个长得还不错的男人,伸手拈着胡须的动作十分儒雅。

陈乔拈着胡须,抬起头“唉”地叹息了一声,眉目之中的愁绪挥之不散。前面是一扇从下方撑起的雕窗,雕窗外,动荡的水面在起伏,白色的雪花纷纷在水上消失。“哗、哗……”一阵又一阵水浪声不断传来,其间还夹杂着船桨木头摩擦的叽咕之音。

他低下头,继续细观手上拿的一封书信。边看边摇头叹息。

江宁城的好友写给他的信,信中告知了最近发生的一些大事。特别是国君瞒着大臣的刺杀策划,借议和之名,在歌妓里安插刺客,在周军中军大帐行刺!

陈乔已无言以对。这世道虽然靠的是武力,但道义也十分重要。这样的行为,不仅世人会离心离德,就连陈乔也很迷茫:老夫拼命维护国家,如果不义,那究竟为了什么;仅仅为了升官发财,保有自己的荣华富贵?

还有那个刘澄,为何还用他掌握如此重要的兵权?皇甫继勋的事,还不够教训吗!

这仗,打得不仅仅是兵将强弱,更争的是内部权谋的智慧手段。

洞开的雕窗,湿冷的寒风灌进来,吹得桌案上的纸张乱晃,吹在陈乔的脸上。他身上打了个寒颤,觉得心里的一团火焰仿佛也在寒风中在渐渐冷却。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布袍梳着发髻的人走到敞着的船舱门外,沉声说道:“主公,前方发现了敌军!”

陈乔听罢急忙收了书信,起身向外疾步而去。

上了甲板,陈乔看了一眼远处,一片芦苇。又转头看,见朱令赟正站在上面的栏杆后面,一手遮在额前,专心地眺望远方。

于是陈乔也从楼梯爬了上去,站在朱令赟的身边。朱令赟看得专注,完全没顾得上陈乔。

陈乔也不计较这等小节,站在高处跟着眺望前方。这艘座舰船楼高大,不过并未在最前方,顺着方向看去,前面还有一大片自家的战船。

更远的地方,先看到的是江心一大片陆地,那是一块江心洲。江心洲北边是夹江(长江被隔开的一条水道),夹江北岸有一个河口,便是皖水汇流大江的河口,所以这地方叫“皖口”。

皖口那一片,全是芦苇……大片芦苇的深处,许多如木杆一样的东西立着。仿佛是桅杆?

朱令赟和部将正在关注的就是那些“桅杆”。良久之后,朱令赟才收回目光,转头看了陈乔一眼,没有多言;这武夫本来就看陈乔不是太顺眼……当然陈乔也看不惯这厮,只不过这厮此前就在镇南节度使的位置上,后_台也很深厚,一时要夺他的兵权比较麻烦,牵扯太多;为了顾全大局,陈乔没有打算和他争吵。

“那边是桅杆,周国人在芦苇里设了伏兵?”朱令赟面有怯意。

陈乔道:“周军水师在大江上并不多,现在正攻打京口,哪里还有能战的水师?皖口和中原腹地没有水路相通,必无水军精锐,最多是一群临时聚集的乌合之众,弄了几条破船而已。我看,那些桅杆根本就是疑兵,吓唬咱们,拖延东进的时间。”

他这通言论,连武夫们也没驳斥,大伙儿觉得颇有道理。

但陈乔马上又道:“朱将军要是惧怕,现在派人去瞧瞧不就行了?”

此言一出,武夫们立刻露出了轻蔑的嘲笑。其中一个脱口道:“皖口是周国人据点,周围都是他们的人,临时怎么派人过去?陈公说得倒是轻巧。”

陈乔心道,军队在你们手里,早干嘛去了?

他还是挺有心胸的人,并未因为一句嘲弄就动气……他有自知之明,本来就是个文官,从未有过军旅经验,这些行军打仗的具体细则不懂很正常,没啥丢人的。

旁边的一个人开口道:“皖水上全是芦苇,不好看清楚状况。咱们还是别走北边的夹江,从南面那条水道走何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令赟冷笑道:“万一皖口真有大量伏兵,咱们丢下不管直驱池州,不是把后面留给别人打吗?”

他扶着栏杆踱来踱去瞧了许久,这么看实在瞧不出什么东西。陈乔也只看到一片芦苇和芦苇丛中隐隐露出来的桅杆,这么瞧根本看不出花儿来。

“把船开到前面去,下令前面的船队更紧。我靠近一些看看。”朱令赟下令道。

陈乔不再多言,他来督战,但打仗还是武将朱令赟说了算,他并不想过多干涉。于是座舰加快速度,越过前面的战船,向前方行驶。航行速度一块,陈乔站在楼上有种乘风破浪的感觉,雪下得不大,风向是东北风,刮的身上的袍服紧紧贴在身体上。

一众船只渐渐进入了夹江。长江虽宽,但这地方被江心洲一隔,江面渐渐狭窄。

许久后才靠近皖口,已看清芦苇丛中的木杆在缓缓移动,果然很像桅杆。陈乔也纳闷,周军把大量船只埋伏在了皖水上?

就在这时,忽然就见一张张大帆向桅杆上升了起来,通常船帆比船体还要高大,一时间仿佛无数的大船从水底下忽然冒了起来了一般。

朱令赟见状,脸色都变了,脱口道:“果然有伏兵!”

陈乔没打过仗,却更沉得住气一点,提醒道:“朱将军勿急,就算有伏兵,也是冲咱们正面来。朱将军手里战船千艘、大军十余万,有什么可怕的?”

朱令赟听罢稍稍镇定,忙道:“擂鼓备战!”

“咚咚咚……”的鼓声在四下里大作,这边许多弓弩手都爬上楼来,在将帅们身边列阵以待。朱令赟又下令:“咱们的座舰,调转方向往回走。”

陈乔皱眉,本未打算干涉军务,但总觉得不对劲,便忍不住了,开口道:“最大的帅旗在这艘船上,若将军调头而奔,必造成前方军心动荡!你既然发现敌军就要跑,就不该过来……”

“老子自有分寸!”朱令赟大怒,“你一个文官,在战场上能不能闭嘴?!我现在在号令诸军,耳边一群乌鸦呱、呱、呱,你能,你来!”

陈乔听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在朝里连皇帝也不会和他这样说话,险些没吐出一口血来。眼看前方一片风帆,他咬住牙才忍住没有发作。

这艘船上,一面十分高的旗杆,方形的中军大旗挂在上面,两侧还有好几面旗帜在迎风飘荡。船身已缓缓调头,渐渐横在江面上。远近自家的战船上也是一片纷乱,能看到许多人在跑动。

就在这时,芦苇丛纷纷倾倒,前面两处巨大的船帆逐渐从里面飘了出来。很快那两艘船的“真身”终于出现在视线内。

顿时,陈乔的眼睛都瞪圆了!

那不是船,最多算是粗制滥造的木筏,后面挂着帆而已。皖口这边恐怕真造不出像样的大战船,这木筏虽然简陋,却足够大……陈乔目测,起码几十丈宽、几十丈长!

江宁城那样的大城,高大的城墙也就两三丈高。而那两只木筏,长度起码是城墙的十倍!巨大的体量,忽然从芦苇丛中冒出来,让人觉得好像是远古怪兽从水底下冒出来了一般。

木筏上没看见人,可能后面操_控船帆的地方有人。整个木筏上,堆满了芦苇、茅草、柴禾,看上去就好像两座小山在移动一般。

周国人能聚集捣鼓出这么多烧料,肯定挺不容易的,恐怕老早就有预_谋了。他们想干什么?此时瞎子都看得出来,是想用火烧南唐军……长江上发生过赤壁之战后,一遇水战,仿佛不想着火攻就没有别的战术似的。

不过这么多烧材堆在上面,也真够恐怖的,关键现在是东北风,周军过来正好顺风!战船上的南唐军将士都惊呆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望着那边的“怪物”,惊惧之色溢于脸表。

喜欢十国千娇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十国千娇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