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 > 第358章 楚国想要渔翁得利,郭开火力全开

楚营。

春申君黄歇,高筑营寨严防死守,每日早中晚各派一支斥候外出打探消息。

这些斥候能够活着回来,黄歇便得到最新的秦军动态,不能活着回来,他也不会派人去寻找接应。

他知道楚军不是秦军的对手,而赵国攻打韩国,楚国只是帮衬,没必要用楚军的性命,去为赵国攻城掠地,顺利则进,不顺则退。

此刻,被杨端和率领秦军挡住去路,迟迟不退,是因为黄歇在等赵军的消息。

倘若赵军胜过了秦军,楚军不介意锦上添花。

若是赵军败了,楚军拔营回国,绝不可能雪中送炭。

这一日,黄歇如往常那般,在自己的营帐当中,举办歌舞宴会。

楚军出战,有随军歌女和舞女的习俗,这些人美其名曰,是为了激励楚军作战。

实际上,都是军中将领的私人物品,轮不到下面的楚军欣赏。

如今秦楚对峙,没有发生战事,黄歇便带着军中将领大宴特宴,不像是打仗来的,更像是游玩享乐。

黄歇歪坐在主位上,头发花白的脑袋靠在一名美姬的胸脯上,美姬用筷子夹起楚地美食,喂给黄歇。

一旁,另有跪坐的美姬,举着樽中的楚国美酒,小心翼翼地倾斜着樽身,把酒水喂进黄歇的嘴里。

不仅是他,就连营**宴的其他楚将,身边也各有一两名娇美少女伺候陪侍。

“春申君,这赵国和秦国在前面打得火热,那杨端和还能够率领十万秦军拦住我楚军,这秦国的兵力,已经强大到可以同时对抗赵楚两国?”

“听闻赵国也是两线作战,前不久大败燕国,待其援军南下入韩,胜负犹未可知!”

“非也非也!燕国贫瘠,士卒羸弱,年年征战年年战败,若不是有秦国帮忙牵制,赵国早就灭掉了这个弱小贫国。”

“可那仍是一国,赵国能够两线作战,大败燕国,说明赵军有实力与秦国一战,我楚军不能这个时候撤走。”

“赵国胁魏联楚,攻打韩国,而韩国呢?背后只有一个秦国,此消彼长之下,秦国就是以一敌二,且不落下风。”

酒过三巡,醉醺醺的楚将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他们中间,大致形成了两种观点。

留下来静观其变,看好赵国。

或者。

即刻撤退,不看好赵国,楚军要尽早抽身出去,保全实力,以应对秦国事后可能的报复。

春申君伸手按住身边的美姬,扶着她们光洁的肩膀站起来,脚步略显浮晃的走到营帐中间,挥手赶走在场的所有美姬,道:“魏王心胸狭隘,却颇有野心,看似是被赵国胁迫,实际上是想看着秦赵两国打到两败俱伤,甚至是看到楚国也参与其中,等到三国在大战中消耗彼此的军力国力,魏军就会抓住机会,迅速出战,夺取被打烂的韩国。”

“弱小魏王,也敢做这等白日梦?”

“是人都有野心,你有,他有,我也有...”

黄歇晃悠悠地转了一圈,手指在一个个部将身上指过,最后指向自己,仿佛大醉一场,恍如隔世,脸色变得凝重,冷道:“魏国想要做渔翁,可惜他没有哪个实力,等到他们与秦国厮杀到筋疲力尽,坐收渔翁之利的只能是我楚军。”

“春申君的意思是,夺回商於之地?夺回我楚国失去的郢鄢二都?”

黄歇回头看去,醉醺醺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冰冷。

哪壶不开提哪壶!

声称夺回楚国失地的楚将,看到黄歇的眼神,瞬间清醒大半,什么美酒,什么美人,什么美梦,现在他只想找个机会,好好解释一下。

只是嘴巴太快,并没有扫兴拆台的意思。

黄歇冷眼扫过,说道:“去年五国攻秦,楚国都未能夺回失地,而今更不可莽撞行事,领兵打仗与做人做事一样,要知足常乐。

秦赵此战,若是赵胜,楚军便吞下韩国南部,就算是赵王事后不满,经历一场大战后的赵国,也只会用韩地来拉拢楚国,共抗秦国;若是秦胜,楚军便转攻魏国,夺取城池,与秦国联盟,支持其反击赵国,反正楚赵之间隔着魏韩,随口答应下来,又没有任何损失。”

“春申君深谋远虑,末将钦佩之至!”

“春申君老成谋国,末将愿效死命...!”

由于方才口不择言,在黄歇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这一次,黄歇话音刚落,吹捧夸嘘的话,便脱口而出。

紧跟着,便是其他同僚同质化的吹捧。

黄歇很享受这种,站在别人头顶的感觉。

不是直接出言羞辱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而是通过展示出自己的水平、学识、谋略,从而赢得他人的仰慕和钦佩。

前者让他觉得有**份,后者既能满足他的内心需求,又能体现高高在上的身份。

他要名望,但是又让别人主动送来,这样才显得他高人身份。

给人一种,他淡泊不在乎,而外人强加之的错觉。

黄歇摆摆手,回去坐好,道:“大家都是为了楚国,我不过是每日躲在帐中闲来无事,整日琢磨着,能够为大王还有楚国谋得一些好处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而想要获得这些好处,把他们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就还需要你们率领全军将士,奋力杀敌,为国建功!”

“愿追随春申君,为大王尽忠,为楚国尽忠!”

黄歇轻抚着花白的胡须,心满意得地笑着,连连称好道:“各位有此决心,我等上下与共,定能让楚国成为此战的最大赢家!”

“哈哈哈哈...”

营帐内,欢笑声起,所有人都已经在畅想着未来的庆功宴,幻想着娇美妩媚的舞姬,沉浸在不久之后的加官进爵中。

然而,一道不和谐的长音,打破这欢喜的场景。

“急报!韩国急报!”

一名浑身是血的斥候,闯进营帐内,刚一进来,就整个人摔在地上。

坐在末尾的将领,主动起身,把斥候从地上拉起来,问道:“春申君在此,有何大事,无需慌张!”

斥候努力撑开血痂遮盖的眼角,拼命想要瞪大眼睛,可仍旧不能如愿,他气息微弱道:“赵国大败,秦军断了其回国之路,而今正对峙在大河南岸...”

“喂,醒醒!”

将领晃了两下,斥候彻底昏了过去,没有回应,他伸出手指,探向鼻尖,道:“大人, 还有鼻息。”

黄歇挥挥手,将领起身出了营帐,叫来几个士兵帮忙,把晕倒的斥候抬了出去。

此时此刻,营帐内变得沉寂可怕。

所有人刚刚幻想完渔翁得利,赵国大败的消息就传来了。

按理说,他们应该高兴才对,但是赵国败了,楚国就要面对秦军。

若是秦国实力损失不大,楚国就要吃大亏。

没有等来两败俱伤,等来了赵国大败,换谁也高兴不起来。

“春申君,要不要加派斥候,再去探查一番?”

一位将领上前试探着问道。

黄歇默默坐着,不声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其他人见到主帅如此作态,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就算是秦军强大,赵军大败,可楚军总要有些动作吧?

是战,是退,还是再看看?

所有人面面相觑,谁也猜不透黄歇的想法,又没有人敢上前问话。

过了许久,黄歇猛提一口气,发狠道:“大军撤退,转攻魏国。”

“景行,你去一趟秦军大营,见到杨端和以后,就告诉他,我楚军来此是听闻赵韩大战,担心赵军过境,特意来此防范。”

“如今,赵军被秦军击败,韩国无虞,楚国也安全了,楚军便没有驻留此地的必要了,三日之内就会返回楚国,希望秦楚盟好不要因为前些时日的误会而受到影响。”

景行,出身屈景昭三家,年纪虽小,经验尚浅,却身份尊贵,足以代表黄歇与秦军对话,也能够展露楚国退兵的诚意。

他自人群后面站出来,锐利的双眸,携带着少年人独有的朝气,朗声应下:“末将定不辱使命!”

景行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转身出了营帐。

有人凑到黄歇身边,小声嘀咕道:“春申君,那景行年纪尚轻,前往秦营,万一说漏了嘴…”

黄歇眸光冰冷,盯的那人一身冷汗,若不顾忌其背后势力,他现在就想杀人,呵斥道:“平日里饮酒作乐,纵情声色,而今大难临头了,还想着在本君面前搬弄是非,莫非你见不得我楚国兴盛,看不得同僚立功?”

“末将不敢!”

那人低头后退,暗骂黄歇虚伪无耻。

饮酒作乐,纵情声色,可都是他这个主帅带的头,现在出事了,就甩锅过来。

黄歇自知那人心中不会服气,懒得与他辩驳,直接夺了他的权柄:“现在,本君要率领全军将士转战魏国,你即刻返回寿春,将消息告知大王,七日之内必须送到,否则,军法处置!”

“末将,领命!”

即便不服,也不得不暂时低头。

此刻的黄歇,在楚国就相当于是无冕之王,有时候他的话,比楚王的话还管用,偏偏楚王还无比信任,不受半点挑拨。

一个人离开,营中其他人心中各有所思。

有人暗骂其心胸狭隘,不顾大局,有人替他打抱不平,怨恨黄歇,还有人幸灾乐祸,觉得处罚太轻。

黄歇作为人精,简单一眼就看出来在场大部分人的心思,心中哀叹不已。

享乐之时,所有人其乐融融。

一遇到问题,就变得各有心思,这样的楚国,想要对抗秦国,谈何容易。

念及此处,他无奈苦笑,及时行乐,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至少麻痹了自身,这一生用不着太苦太累。

黄歇无暇关心众人的心思,更没有那个打算去得罪所有人,只要自身利益不受损,不影响他获取声望,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令道:“大军今晚出发,悄悄撤离,营中巡逻戒备,与往日相同,不要有任何变化,以免引起秦军怀疑。”

……

“黄歇那混蛋,真是能躲!”

秦军大营,杨端和气得在营中走来走去,这么多天了一直没有发现楚军的漏洞。打不了仗,只是守着对峙,简直是折磨。

昨日,杨端和收到王翦的消息,让他尽快驱逐楚军,率领麾下的士卒赶去支援。

说什么,成蟜孤身入险地,形势很不乐观。

“将军,我军若是撤走,楚军一旦咬上来,怕是要受损严重。”

杨端和本就心中焦急,听到属下的话,气得只想动手打人,要不是军法严格,他非得揍这个没话找话的家伙。

他没有什么耐性道:“随便找个人都知道,还用你说?”

杨端和脾气暴躁,喜欢进攻,这几天的对峙,让他耐心渐失。

昨天又收到王翦的信,若只是呼叫支援,他还不至于慌成现在这样。

成蟜陷入险境,才是他着急的主因。

虽说还没有接触过,但是他就是觉得对脾气。

对脾气这种事,就是很不讲道理。

“告诉楚军,我们要撤,把他们引出大营。”

杨端和听着属下的建议,否道:“黄歇有那个胆子的话,我们早就决出胜负了。”

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门外传来通报。

“将军,楚军派了使者前来。”

“进来。”

景行在门外的卫兵检查过全身之后,被放进营中,他屹立在众人目光注视之下,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自信,走到杨端和面前,不卑不亢道:“在下景行,奉春申君之命前来,特意告知将军,楚军来此,只为保护楚民,抵御误入楚境的赵军或韩军,并无与秦国为敌的想法。”

“而今得知赵军大败,楚国边境安定无危,春申君已下令大军三日之内撤回楚国,希望此前发生的冲突误会,不要影响到秦楚两国之间的盟好。”

“本将已知,回去告诉春申君,只要楚军不进入秦土,不与秦国作对,我会把楚国的请求,转呈我王。”杨端和面无表情,神色镇定道。

景行身为少年人,什么都想争一争,他觉得杨端和话中有问题,便纠正道:“不是楚国的请求,而是秦楚两国共同的盟好。”

景行说完,微微颔首,转身离开。

“告辞!”

杨端和目光落在摇晃飘动的门帘上,对于景行的纠正,不以为意。

本来就是胡说八道,咬文嚼字毫无意义。

他只信奉拳头和手中的剑!

“传令下去,盯紧楚营,一旦有所动静,留下三万返回武关驻守,大军即刻赶往成皋,支援王翦。”

……

邯郸,赵国王宫。

自战事以来,一直就没有安静过的王宫,因为李牧派人送回来的一封信,变得更加吵闹沸腾。

赵王偃脸色铁青,心中有嫉妒,有怨恨,有不甘,更有无力,和奋力压制着的疯狂怒火。

书信中写的都是议和,他却觉得是秦王对他的嘲讽,是在看他的笑话。

郭开身为赵国丞相,又是赵王的玩伴,在赵王不愿意开口的时候,朝廷的主导权自然而然就交到他的手里了。

郭开偷偷观察一下赵王偃的状态,后者还坐得住,没有起身离开,说明心里的怒火还没有到临界点。

“安静,安静,你们都是我赵国的肱股之臣,来到了这王宫之内,是来替大王排忧解难的,而不是吵吵闹闹,说说笑笑,来会友见客的。”

他捂紧赵王扔给他的那封信,不急着拿出来,制止众臣的议论声,接连三叹气,三次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你说啊!”

“要说什么,你赶紧的!”

终于,在众人的催促下,郭开满心悲伤道:“想必各位也有所耳闻,韩国找来秦国助阵,我赵国惜败于秦,那些攻韩的将士们,此刻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等着我们去解救他们,去把他们从韩国带回来。”

“要怎么救?”

“派兵驰援,征调国内青壮男子,赵国上下愿意共抗秦国…”

“派人议和,赵国只是攻打韩国,并无意与秦国交恶…”

听到议和,郭开连忙回头去看,发现赵王偃还在,松了口气,快走几步,走到议和官员面前,抬手一顿敲打,责备道:“议和就是低头,我赵国什么时候向秦国低过头?就算是议和也应该是秦国来议和。”

他丢下一个白眼,走到武将之列,对着声称继续征兵的将领,冷嘲热讽道:“将军愿意抵抗秦国,不如就亲自带兵去前线好了!”

“你看看你看看,你自己都不愿意,你还说赵国上下全都愿意,我赵国的百姓,那都是大王的子民,每死伤一个,伤心难过的大王,你不思替大王分忧,还想着征调更多的士卒,去前线扩大战势,可曾想过若是伤亡增多,大王心中如何呀?”

郭开先是抨击议和派,丢了赵国的脸面,又是怒怼主战派,不知道替大王分忧。

当朝廷之上,所有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之时,郭开拿出李牧送来的那封信,说道:“这封信是秦王亲笔书信,信中言明,秦赵大战,赵军疲劳不备,秦军也只是略占上风,伤亡极其惨重,为了让双方的将士们,都减少一些伤亡,秦王有意与我赵国议和,乞求我王赐予一些珠宝粮草,用来安抚阵亡的秦军家属,秦王表示,只要安抚了那些阵亡秦军的家属,就会撤军,放出陷入包围的赵国士卒。”“赵政刚刚亲政,还没有完全掌控国内,他是想借此机会,提升在国内的声望。”

郭开立马回头,小跑着来到赵王偃身边,捧哏道:“大王慧眼,臣怎么就没想到,这秦王果然是包藏祸心,这和不能议。”

“不,要议。”

赵王偃心中火气消了一些,郭开的一番话,让他心中舒畅不少,赵军不如秦军的阴霾,一扫而空,他继续说道:“不过是帮助赵政在国内提升些许声望,能够换回我赵国数万将士的性命,这么做是值得的。”

郭开适时捧哏:“我王仁慈,爱民如子,若是让士卒们知道,大王为了他们什么都愿意做,他们一定会在以后的战事中更加卖命,更加忠诚。”

“赵国的百姓,都是寡人的子民,寡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赵王偃谦虚道。

“数万将士,就是数万个家庭,这上上下下,我赵国数十万人都要承受大王的恩德,这是赵人的福分,也是赵国的福分。”

“郭开,你说的过了!”

“大王的崇高无上,臣之言语,道不出其十之一二。”

“嗯。”

赵王偃轻声回应,放手交出权力,道:“赐予秦国的粮草钱帛,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在十日之内征集完成,送往秦国,换回我赵国的数万将士。”

“大王,请放心,臣一定完成大王的嘱托,把数万将士安安稳稳地接回家中,让大王的子民,感受到大王的恩德。”

郭开一路攀升,靠的就是夸人好听,他早就练成了一身功力,赵王说什么他都能找到角度用力夸,且夸到对方心里去。

他抬头看一眼神色恢复平常的赵王,说道:“大王,是否要回一份诏书,送到秦国,让他们大王的态度,莫要亏待了我赵军的将士们。”

写信是平等交流,下诏书是以上对下。

郭开的话,不会对秦国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也不会给赵国带来任何实质性好处。

但是,能够满足赵王处处要压秦国一头的执念。

把回信说成诏书,赵王偃心情又好上一截,直接甩手给郭开,道:“你回头写好,送入宫来,寡人看过之后,盖上王印,送达秦军。”

“臣领命!”

郭开在礼数上,从不出错,他躬身弯腰,双手几乎碰到地面。

送走赵王后,他回头看向在场的百官,展露出另外一幅面孔,趾高气扬道:“各位肱股大臣,如今我赵国将士身处险境,大王宁愿削减赵国财力,也要救回那些将士们,各位难道不应该有所表示吗?”

“郭开,你在大王面前巧言令色,谄媚百态,句句误国误民之言!”

“那请你救回那些被围的将士们,我把这相位让给你坐。”

郭开看着缩着脖子退回去的官员,轻视心起,说道:“你们一个个嘴上说的好听,真让你们出钱出粮出力的时候,全都装聋作哑。”

“本相出粟万石,金千镒,各位骂我谄媚误国,我想看看你们出多少。”

喜欢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