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 为大明遮风挡雨的承诺,今日履行!

古北口长城。

胡宗宪极目远眺,看着远处隐约掠过的几个小小黑点,目光沉重。

那是蒙古人的探子。

敢深入腹地,来到长城之下,可见胆子大到什么地步,摆明着来去如风,不将明军放在眼中。

关键是,对方早就有了防备……

嘉靖想要进攻俺答汗部,在大明朝堂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自然而然的,也传到了长城之外。

起初俺答汗自然惊怒,但两年多了,明军依旧无法出塞,渐渐的就转为嘲弄,愈发不屑。

胡宗宪对此很是无奈。

当年的庚戌之变,大明在兵戈的逼迫下,不得不开放互市,让俺答汗获得了大明这边的商品,尤其是对塞外之民极为重要的铁锅茶药,由此收买蒙古各部。

这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与其憋屈狂怒,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妄动干戈,还不如另寻他法。

比如俺答汗并非蒙古大汗,只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如今的蒙古可汗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土蛮汗,这位正统大汗与俺答汗矛盾重重,完全能以夷制夷,挑起双方的争斗,坐收渔利。

“只可惜……”

想到这里,胡宗宪微微摇头。

可惜陛下念念不忘当日之耻,不愿徐徐图之,自以为挟灭倭的威风,能够北上一扫胡虏,偏偏现实差距巨大。

且不说粮饷难济,就看如今的边关兵将,都是一言难尽,九边要塞还有白莲教的贼子,散播消息,抓了一批又一批,他还被陛下忌惮,若是一朝倒台,恐怕俞大猷戚继光等亲信将领,都要受到牵连。

“泄气了?”

就在胡宗宪轻叹之际,一道熟悉的声音从身旁响起。

胡宗宪猛然转过头,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先生!”

李彦微笑颔首:“汝贞,许久不见了。”

胡宗宪心绪激荡,真情流露,眼眶微红:“我以为先生避居世外,再也见不到了……”

李彦仍在真武玄岳上,此行是法力留影,与真人别无二致,笑了笑道:“我并非闲云野鹤的隐士,倘若有遭一日,世间诸事了却,那才是真正的分别,现在显然还不是那个时候。”

胡宗宪大喜,又有些惭愧:“我辜负了先生所望……”

李彦轻轻摇头:“大明自土木堡之变后,江河日下,弊端丛生,任谁都难以在短短数年一扫积颓,你做得已经够好。”

胡宗宪也只是积蓄心中,难以抒发,他如今已经成长为军中主心骨,自然不能在心腹下属面前露出半分颓丧,现在说出口,反倒好受许多。

两人并肩而立,仿佛回到了昔日浙江的相处,叙旧的同时,齐齐看向塞外。

胡宗宪看的是西北,那里是俺答汗的部族所居,李彦则望向东北,那里是目前仍旧掌控在大明手中的辽东。

没有人知道,就在年关之前,大明各地受灾,百官讨薪不成,海瑞决定上疏之际,在辽东的一个小小部落里,努尔哈赤出生了。

并无什么天降异象,也不存在什么后金龙气,就是一个建州左卫的小部酋长家里,又生了个儿子。

而这家人现在的愿望,是当好大明的狗。

但当大明这个巨人百病缠身,摇摇欲坠之际,边军为了功劳,又对建州女真频频欺压之际,努尔哈赤会生出什么异心,就完全可以想象了。

所以李彦的计划里,从来没有靠着历史先觉性,趁着后金尚未起复,先将努尔哈赤弄死云云,建州女真需要管理,但振兴国家,才是延续国祚,不被外敌所趁的真正途径。

李彦问道:“边军如何?”

胡宗宪如实回答:“国库空虚,边镇年久失修,边军疲敝难训,偏偏朝廷主攻,俞戚两位将军操练,短时间内也不见成效……”

李彦也直言不讳:“从正德朝开始,边将冒饷,边兵逃亡,已司空见惯,边备日渐废弛,俞龙戚虎固然是当世猛将,但也无法一举逆转数十年的乱象。”

“何况朝廷大略还是错误的,出塞捣巢,看似威风八面,却不是如今的明军支撑得起的。”

“此前灭日本那般顺利,并非明军之功,而是神仙斗法下的附带,现在对抗蒙古鞑子,明军被打回原形,全靠自身真才实学了。”

胡宗宪恍然,他早就怀疑这位早已成仙得道,此时欣然地道:“果不其然,大明灭倭,多依仗先生福泽!”

李彦见他没有生疏敬畏,也是暗暗点头,又谈起九边具体事宜:“仓促进攻,虽不可取,此等战略意图,倒可借以整肃边军。”

“大明终是上国,兵士操练,不可急于一时之功,但军械更替,非鞑子可比。”

“汪直如今还在东瀛,他既然放不下海商,便人尽其用,西牛贺洲的火枪造诣颇高,可请工匠来此,学习燧发枪之理,提升鸟铳之威。”

胡宗宪细细聆听。

大明的首都放在北京,无天险庇护,九边的防护就是关系社稷的大事,可边军这个老大难问题,直至明朝灭亡都没解决。历史上唯二的亮点,一是戚继光镇守蓟镇十六年,修建了完整的防御体系,训练出一支足以和塞外民族一战的野战军队,渐渐扭转了明军在边境只能被动挨打的局势。

二是李成梁的崛起,不过这个人的道德水平就极低了,建州女真从忠心耿耿当大明的狗,到最后奋起反抗,李成梁又打又压,间而养匪自重,要担负不小的责任。

当然那类行径换另一位将领来,估计还是会这样做,李成梁的优点在于,他固然把建州女真逼迫到了极致,但活着的时候能镇得住辽东,死了后努尔哈赤立刻以七大恨造反。

应该说戚继光是天降猛男,优秀得不像是这个时代的大明将领,李成梁则是这个年代大明扭曲军政下孕育出的产物,最终也顺理成章地催化出后金这个恶果。

李彦对于李成梁不会刻意打压,如果朝廷风气改变,对方还能崛起,那想来也是另一番操守了,但自然更加重视戚继光、俞大猷、谭纶这类德才兼备的大将。

趁着这个机会,还要将枪械火炮好好升级一番,曾经将火枪传入日本的汪直,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胡宗宪同样是举一反三,行事毫不拘泥的人物,听得深受启发,又暗暗凝眉。

自己如今被嘉靖压制,难入内阁,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军政大略,想要推动,该怎么做呢?

还未想到稳妥之法,李彦已经递来一物:“这是户部主事海瑞所上的《治安疏》,京城局势,已非你离开时的模样,看看吧。”

胡宗宪还记得海瑞,却有些不明所以地接过,看了个开头,面色立变,待得看完,又由衷开口赞道:“道之所在,虽千万人逆之,吾往矣!好一位海刚峰,好一本《治安疏》!”

海瑞批龙鳞的勇气,是胡宗宪不具备的,他此前提议关中赈灾,遭到嘉靖否决,调离京师后,也没有丝毫怨言,但求一时隐忍,图长远大计。

个人性格不同,行事风格自然不同,以一国首辅的人选来说,如今的胡宗宪自然要比海瑞适合得多。

但敢于直面嘉靖的海瑞,更是沉寂的官场所需要的一记惊雷,同样是胡宗宪深为钦佩的人物。

李彦自不隐瞒:“有了海瑞此事,招你回京的快马已在路上,入内阁为首辅,势在必行!”

胡宗宪抿了抿嘴,沉默下去。

李彦知道他误会了,微笑道:“见海瑞刚正不阿,你不欲为自身前途,强行压服?且放心,此番是另有要务……”

听了超度亡魂与皇榜取经,胡宗宪这才明白其中的关隘,松了口气,又涌起大欢喜。

内阁首辅!

天下百官之首!

毫无背景,数年前还是七品小官的自己,居然真的走到了这一步。

迎着李彦的注目,胡宗宪无半分推辞,郑重行礼:“尽忠竭才,福国利民,我之所愿!”

李彦赞道:“好!”

胡宗宪今年四十八岁。

巧合的是,历史上的张居正也是四十八岁,取代高拱为内阁首辅,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其主持裁决,后权倾朝野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不过张居正是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而今嘉靖虽然老了,但依旧掌控着权势。

正常情况下,成为首辅只是一个开始,还要与嘉靖明里暗里地斗法,好在此番取经本就是神道与世俗相连,接下来的嘉靖不会再成为掣肘……

“为大明遮风挡雨的承诺,今日履行了!”

如今的李彦,已经将精力集中放到了天地异变背后的真相上,却没有忘记为大明的有为志士,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树荫。

胡宗宪、海瑞、俞大猷、戚继光、谭纶……

当年所愿,终于完成!

而世俗的安排告一段落,事关三界安危的取经之旅,也将正式启动,接下来的争斗将更加激烈凶险。

“我期待大明终将否极泰来!”

当期许的声音传入耳中,眼前的身形淡去,胡宗宪眼眶发红,莫名感到相见的机会真的不多了,袖袍一展,深深拜下。

“定不负先生所望!”

本章完

喜欢从李元芳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李元芳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