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四百二十六章 偷国犯了众怒

从李元芳开始 第四百二十六章 偷国犯了众怒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09:08 来源:书海阁

“少林僧人怎么突然变得有干劲了?”

原百济王城,现大唐熊津都督府中,郭元振翻看着新的线报,有些啧啧称奇。

少林武僧的培训工作,他也参与了,知道这群和尚出动,内心深处是很不情愿的。

整日习武归整日习武,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愿意就上战场,如果不是少林寺经过上次事件,实在难以维持,武僧肯定是不会出动的,内卫也不可能强迫为之。

不是心甘情愿,终究不能托付大事,郭元振也没指望他们能获得什么至关重要的情报,但近来线报却多了起来,并且都是关于新罗上层的。

似乎这些僧人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并且十分积极,宁可冒着大风险,也要不断传递信息,令人刮目相看。

郭元振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只能归结于领导的高瞻远瞩:“怪不得六郎要让少林寺先行,这些和尚用对了地方,还挺有能耐的。”

他将线报递给手下整理,仔细翻看手中的木牌,从高往下,全都是不同地位的新罗高官。

最高的大将军,只有太大角干金庚信,此人已经去世,位置空下,但其弟弟金钦纯却继承了政治遗产,因此郭元振将之补充上去。

剩下来的,就是三位大幢将军,金钦突、金真珠和金天存。

再下面是贵幢总管,类似于大唐的都督,都是集民生与军政于一体的封疆大吏,当然考虑到新罗的国土面积,或许要称为封疆小吏?

最后则是上州总管和下州总管,这些就相当于大唐的刺史了,也必须重视。

在李彦的强调下,内卫将新罗当成昔日的突厥来对待,全力收集高官的情报。

新罗官员本来就不多,全盛时期也只有所谓的二十八将,如今更是有不少病故身亡,还有在政治斗争里被金法敏所害,或许又有补充的,但如此数量内卫是完全能够盯住的。

正在翻看着牌子,反复记忆,寒风吹入,一道修长的身影走了进来。

男子相貌俊逸,气度不凡,正是出身陇西李氏武阳房的李迥秀,郭元振见了抬起头来,亲热地唤道:“茂之来啦,外面天寒,快来饮一杯热茶。”

“辽东当真苦寒,怪不得昔日太宗也因体恤兵士而主动退兵……”

李迥秀来到面前抱起茶杯,输出一口寒气,片刻后才觉得身体暖和起来,称呼也较为亲近,但语气里却带着下属对于上级的尊敬:“多谢元振了!”

同样是李彦心腹,关中士子跟丘神绩势同水火,与郭元振的关系却不错,因为郭元振此人最擅于跟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此前就与二馆内权贵子弟来往密切,李迥秀正是其一。

不过之前两人的关系,是以李迥秀为主的,毕竟这位的曾祖父是凉州都督李大亮,也是文武双全的人物,贞观时期的能臣。

但自从李昭德和齐聚英国公府的勋贵子弟吃瘪后,此次再北上的各族子弟就老实很多,李迥秀巴结不上李彦,有意与郭元振打好关系。

此时他看着郭元振面前的牌子,微笑道:“不愧是分裂突厥,威行海外,诸蕃盛衰,无不在控制之中的内卫,新罗王如果知道他国中臣子都在我大唐的掌控之,怕不是要惊惧而亡?”

郭元振听着他难以掩饰的傲气,摇头道:“茂之不可大意,新罗固然是小国,但亡国之战不比其他,一旦上下齐心,谨守要地,我们不见得可以一战功成,毕竟此次我唐军发兵,也只有五万精锐。”

李迥秀笑道:“元振太谨慎了,新罗蕞尔小国,麾下子民不及我西京长安一城之地,若无我大唐,昔日已被百济和高丽所灭,如今触怒我天朝,还不是挥手可灭?别说五万精锐,我看三万足矣!”

郭元振淡淡看了他一眼,不与其分辨,另一道身影却大踏步地走了进来,雄浑的声音远远传到:“此言未免过于骄狂,此次发兵五万精锐,还要在辽东募集民夫,更有海军船只,堵截倭国,总计至少二十万之力,才能对新罗实施灭国之战,阁下张口就是三万,莫不是以为攻城掠地只是儿戏?”

这话说得很不客气,但李迥秀脸色变了后,看着来人却低声道:“安经略所言有理。”

出言的正是安忠敬,他明经及第后,任并州参军,因倾心下士,得功升迁,此番战事调经略使,官职在李迥秀之上,与李彦的亲近程度更非这位可比,再加上言出有物,李迥秀也不敢有丝毫顶撞。

安忠敬也不理会这世家郎君,来到郭元振面前抱拳行礼:“郭校尉,新罗之地流传出消息,高丽王族祖辈乃是三韩苗裔中的马韩,与新罗乃同族同源,泉氏大怒,向内卫请求除此谣言。”

郭元振一愣:“难道不对么,他们似乎是同属于三韩苗裔啊?”

安忠敬摇头:“根据泉氏所言,并非如此,高丽国内确实有不少三韩之人,但王族乃扶余人,也一直由扶余人掌控视新罗为东夷,岂会愿意与之同流?”ωωw.cascoo郭元振失笑:“这可有意思了……”

东夷是中原王朝统治者对东部民族的蔑称,所以高句丽在他们眼中就是东夷,《通典》记“高句丽,东夷之国也。”

现在高句丽改名的高丽,又视新罗为东夷,《中原高句丽碑》有言,“新罗东夷寐锦”,寐锦是新罗首领的称呼。

这条鄙视链可太清晰了,称呼都不带变的。

三国之中,倒也确实是高句丽最强,主体是活跃在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后来南下侵入辽东半岛,挤压了三韩土着的生存空间,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发展,三国的族群其实都已经混杂,但高丽王族仍旧有骄傲的资本。

现在本就是最为交恶的时期,新罗联合大唐把高丽给灭了,还来偷他们的祖宗,这哪能接受得了,顿时犯了众怒。

郭元振颇为欣喜:“这真是好消息,新罗王居然做这种蠢事……”

不过他旋即明白了:“不对,不是愚蠢,而是贪婪!如果这种祖辈同源的谎言真的变为事实,以后想要侵略两国旧地,阻力就会小上很多,新罗显然是吞并百济还不够,连高丽的旧土都有觊觎之意!”

千万别小瞧这种理论基础,谎言说了一千遍就会成真,同理这种族群来历如果被扭曲,后辈是会信以为真的,到那个时候新罗就有了大义名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围绕着高句丽,引发了那么多争端的原因,不是吃饱了撑的,恰恰相反,那些人十分清楚自己要什么。

不过如今的新罗,由于在情报方面的失利,并不知道百济末代太子来了百济故地,也不知泉氏子弟正借着昔日渊盖苏文的威望在高丽故地稳定局势,这个时候偷人家的祖宗,就不吝于火上浇油了。

李迥秀眼珠转了转,建议道:“高丽遗民本就不臣,如今又对新罗极为痛恨,不如以他们为饵,将新罗军引出伏杀?”

安忠敬脸色沉下,郭元振之前不与之争辩,此时神情也严厉起来:“高丽已经亡国,此遗民同样是我大唐子民,哪有拿子民去诱敌的道理,这等恶念万万不能有,否则必下内狱!”

李迥秀连续遭到否认,终于遏制不住心头的恼怒,沉下脸勉强拱了拱手:“是我失言了!元振,我身体不适,先告辞了!”

“送茂之!”

看着李迥秀离去,郭元振皱起眉头,安忠敬见了低声道:“你还是担心他不听劝告?”

郭元振苦笑道:“言语训斥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却终究无法改变观念,新罗现在局势大劣,却绝非毫无反击的余地,骄狂与轻视的不止是李茂之一人,很可能会吃大亏啊!”

安忠敬也觉得棘手:“只能盯紧一些,让他们不得冒进了。”

郭元振叹道:“关键是这些有家世背景的勋贵子弟,哪怕做了愚蠢的决定,除非是直接战死沙场,否则他们的错误往往也是下面人来买单,我不希望那些为大唐卖命的府兵,因为他们白白丧命……”

正思考着有什么法子,熟悉的声音从外传来:“你们在烦恼什么呢!”

郭元振笑了,安忠敬更是大喜着迎了出去:“五哥!”

很快,安神感和安忠敬兄弟俩走入,前者风尘仆仆,满面寒霜:“我带着武氏子到了,元振,这是六郎给你的信。”

郭元振接过:“六郎还没来么?”

安神感道:“有他坐镇东都,可令朝局安稳,不可轻动,他应该是与刘老将军同行,同样这也是给予我们独当一面的机会。”

郭元振笑道:“确实是历练的大好时机,不过把武氏子交托,你费了不少心吧?”

安神感被说到心坎上了,大倒苦水:“可不是么,你不知道那群家伙有多么令人厌恶,他们就不能聚在一起,否则一个坏主意接着一个坏主意往外冒,就没有安分的……”

此时郭元振的目光已经落在信上,仔细看了后,突然一拍大腿,大笑道:“六郎真是神机妙算,连我的烦恼都料得半点不差,将武氏子交给我吧,整顿军纪,全靠他们了!”

喜欢从李元芳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李元芳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