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四百二十九章 当名传千古,为此道鼻祖

从李元芳开始 第四百二十九章 当名传千古,为此道鼻祖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09:08 来源:书海阁

李彦坐在船头,神情恬淡,正在垂钓。

他身侧放着一个鱼篓,里面已经有不少还在蹦跶的鱼儿,手中的鱼竿很快也吃不住力,变得弯曲起来。

下一刻,鱼线嗖的一下离水,又一条大鱼扭动着身子,被钓上了船。

但李彦摘下鱼,放到篓里的一瞬间,身后传来震惊的老者声音:“元芳,你这是怎么办到的?”

李彦起身行礼:“刘老将军。”

刘仁轨瞪大眼睛,看着鱼嘴挣脱后,那鱼线底端竟是空的,根本没有钩子。

他来到面前,仔细端详鱼线,又拿起刚刚钓上来的鱼,掏了掏鱼嘴:“这鱼儿不会把钩子和饵一并吞下去了吧?”

李彦失笑:“那它也该直接在水下游走了,我这只是些武功运用的小手段而已,让老将军见笑了。”

刘仁轨一副老夫也练武的你不要骗我的模样,抚须笑道:“这手段挺有趣啊,元芳能指点指点老夫吗?”

李彦点头:“老将军身强体健,是可以修炼真气的,当成延年益寿的手段也好。”

他将真气的原理简单讲述了一遍,传给刘仁轨一股基础真气,在四肢百骸内运转。

这段日子在传授婉儿千秋诀的同时,他自己也在不断查漏补缺,推陈出新,总结出一套基础内功修炼方式。

李彦在离开洛阳之前,相熟的人都传授了一遍,只是绝大部分人都无法领会,说明基础内功不够基础,还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加以改善。

而刘仁轨不愧是四大名将之一,按照指点在体内运转了周天,却是有所感触:“你的劲法好奇特,老夫以前练武都隐隐感到不适,年纪大了疼痛感更是越来越明显,唯独修炼此法特别舒服……”

李彦道:“那是老将军以前受过伤,在运转劲力时就会有痛楚,而真气更加温和,这其中我也汲取了不少光明劲的特点,很适合治疗旧伤,延年益寿。”

刘仁轨露出震惊之色:“这可是了不得的秘传,老夫刚刚也不过是玩笑,你岂能轻易传授?这万万使不得!”

他不是故作推辞,而是真的不愿意练了。

一方面是免不了的门户之见,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还不上这么大的人情。

李彦正色道:“我独门自创的功法自然是不会随意外传,那样也糟蹋了心血,得不到尊重,但修炼真气的基础之法,我却希望有更多人能够获得,让天下的习武者有另一种选择。”筚趣阁

刘仁轨怔住:“你刚刚说的真气,是从根本上与劲力不同么?”

李彦点点头:“是的,它与真气同样源自于人体的气血精力,却是另一种不同的力量。”

刘仁轨已经不再是震惊,而是动容:“你这……你这是怎么想到的?”

李彦解释道:“劲力是先天的,当先人创造出种种劲法后,自然没必要多此一举去钻研别的力量,真气却是需要后天修炼的,它的起步比起劲力低,却又具备着许多独特的优点,能与劲法相辅相成,我便是同时修炼,融为一体,开创出独属于自己的功法。”

刘仁轨由衷的道:“此法若成,元芳当名传千古,为此道鼻祖啊!”

李彦笑道:“那老将军更要助我一臂之力,好好练练真气,让我多得启发,才能功成啊!”

刘仁轨哈哈大笑:“元芳真是太会说话了,那老夫就厚着脸皮,学一学你的真气,但这份人情一定要还的,不能一句话就抵了。”

李彦开始耐心传授,参照与婉儿练功的不同之处。

婉儿年纪小,身体尚未发育定型,又有唯识劲打底,可以说是最擅于涂抹的画纸,修炼千秋诀十分顺利。

刘仁轨终究是年纪大了,气血早衰,修炼基础内功都很勉强,毕竟真气对于体质的要求远比劲力要低,但也不是不注重身体,想要有多大的成就是不可能了,好在经过真气的调理,能够清除旧伤,半月下来,气色都变得更好了些。

“倒是成了老年保健品,不知道将来能否取代丹药……”

李彦想到不老梦一案,有心改善丹药风气,但仔细想想似乎还是不太行。

且不说真气终究不是人人可练的,那些豪门士族也会发展成一边嗑丹药,一边练真气的画风。

事实上,船上的将士们已经觉得奇特了,就看到刘将军和李阁领每每坐在船头,眺望着空阔的海面,盘膝修炼,也不知道在练什么。

在习武的日子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眼见着即将抵达半岛,李彦却看向东边:“那里是倭国吧?自从白江口一战后,倭国人恐怕畏惧刘公到了极点。”

刘仁轨不以为意:“那等蛮荒野民,畏我何用?况且白江口一战能大获全胜,也是我大唐船坚兵强,这等野民也敢触我大唐兵锋,自然是自取其辱。”

新罗至少还是劣民,倭国直接是野民了,李彦失笑:“刘公谦虚了,不是全靠船只和精兵,若不是刘公运筹帷幄,如今百济早已复国,倭人更会嚣狂……对了,我大唐如今的船只,能够去那东瀛岛么?”刘仁轨略加思索后,摇头道:“小队船只可以,大规模的船队伤亡就会增加了,更难以保证辎重。”

李彦微微点头,并不意外。

唐代的造船技术其实已经相对不错,造船业也十分繁荣,最关键的是,唐朝流传的资料中,出现了具有早期航路指南性质的文字记载,对航行过程中相关的航期、航线、地文、安全航道、锚泊避风场所、碍航危险物等等,都有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或许还不算全面,但雏形出现,历史上同为贾诩后人的地理学家贾耽,就记录了“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的航线,后来也有唐人从明州望海镇出发,顺风三天就平安到达倭国。

这点与倭国遣唐使船旷日持久,海难频频的落后,形成了鲜明对比,毕竟国力差距太大了。

不过大唐的船只水平虽然远强于倭国,但还是不具备大量制造远洋船只,登陆东瀛岛的能力,地理知识的限制,也很难了解那里的状况。

这方面李彦总不能说凉州商人和江南商人懂,那就编得太过了,武承嗣都不会信的。

刘仁轨见他沉吟,有些奇怪:“元芳你关心这个作甚,难不成还想去灭了倭国?”

李彦道:“我倒是动过这个想法,但也知道不太现实……”

刘仁轨笑道:“就算能灭了,那又有何用呢?”

李彦道:“是啊,我大唐在安西设四镇,是为了震慑西域诸国,保证商路畅通,这倭国是蛮荒之地,孤悬海外,态度又很顺服,倒是没什么理由灭之。”

“主要是那里的地理位置,想要发展必须打出去,我们大唐拿下辽东半岛后,倭人是肯定会盯上中国,迟早会爆发冲突。”

“可惜那个岛屿无法一直控制,除非中原王朝能始终维持最强盛的实力,否则肯定会找机会脱离,最后还是会演变出独立的新政权。”

刘仁轨听出他的意犹未尽,倒是起了兴趣:“那依元芳之见,那种孤悬海外的野国,该如何解决呢?”

李彦道:“其实也不难,每年给予倭人移民迁居的人口份额就是,能在白江口之战率领数千船只来攻,在不计途中遇难的前提下,倭人至少是有机会抵达辽东半岛的,那就不妨给他们一个上升的途径。”

刘仁轨想到倭人矮短丑陋的模样,有些厌恶:“要那等粗贱野民作甚?我大唐四周胡族多的是,那些人体魄强健,更能劳务干活……”

李彦道:“堵不如疏,这世上最大的矛盾,莫过于完全不给机会。”

“现在倭人的文化特别落后,一个百济就让他们疯狂学习,给他们移民我大唐的机会,来的人想要回去就几乎不可能了。”

“这也是之前百济太子在我洛阳生活,都不愿回归故土,给我提的醒,倭国和百济关系密切,可以用百济王子为榜样,选拔出一些我大唐需要的人才。”

“只是如果倭国主动要求羁縻府州,一定不能满足,要形成两个区分明显的阶层,才能更好的让人才流动过来,要让倭国人形成一种观念,出人头地就是移民大唐。”

刘仁轨有些诧异,这位年纪轻轻是怎么对控制异族如此熟悉的,想了想不免为之佩服:“无怪乎先帝托付,元芳真有宰相大才!”

李彦笑道:“刘公谬赞了,这些都还是初步设想,许多细节都要推敲,没那么容易完成的,何况一切的前提是将新罗拿下!”

刘仁轨精神满满,自信十足:“有内卫策应,步步为营,老夫若是拿不下这区区新罗,也是无言面对陛下与满朝臣子了。”

然而半天之后,船队刚刚抵达熊津码头,刘仁轨就脸色微沉,发现前来迎接的人有些少。

为首的郭元振,更是带着三分自责和七分痛恨,拱手一拜:“刘老将军,李阁领,正要请你们主持公道啊!”

喜欢从李元芳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李元芳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