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五百七十二章 就喜欢看他们那咬牙切齿,又奈何不得的模样!

“官家来向太后请安了!”

福宁宫内,向太后正在翻阅奏章,就见那愈发孝顺的儿臣走了进来:“恭喜娘娘,恭喜娘娘,孩儿听到宫内议论,公孙判官得胜归来了!”

向太后合上奏章,打量赵佶,发现他的气色也不太好,不禁关切地道:“怎的,你昨夜也没睡好?”

赵佶脸色微微有些不自然,赶忙笑道:“孩儿确实在关心无忧洞的清剿情况,此番娘娘圣明,解汴京百年祸端,可谓功德无量,朝堂诸公也会赞颂娘娘圣德的!”

向太后听到前半句,笑容是浮现出来的,但听到最后,扬起的嘴角又撇了下去:“你以为朝堂诸公会很高兴?”

赵佶道:“当然,那无忧洞乃汴京大患,如今得以剿灭,朝堂诸公也该明白公孙判官的一番好心了……”

向太后叹了口气:“十一哥,你生于大内,后在王府长大,未免不知世情,能清剿无忧洞,确实是许多臣子所希望的,但此次公孙判官所用的方法,却是他们不可容忍的……”

“你看,这些奏章都在弹劾,现在无忧洞真的清剿了,你让这些臣子的脸面往哪搁呢?”

赵佶看向那高高摞起的奏章,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嘴上道:“都是正人君子,修身齐家,秉持仁恕之道,岂会在意这点小小的误会?”

向太后冷哼一声:“你未免把他们想得太好……”

她不会承认,就连自己都很是矛盾,昨晚一夜都未睡好。

向太后原本的计划是,借助这次围剿无忧洞的机会,名正言顺地拿掉一些官员,安插人手,重新掌控朝堂局势。

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你来我往的政治较量,我进一步你退一步,你进一步我退一步,不断拉锯妥协,最后达成一个各方满意的结果,这才是政治。

然而这位判官倒好,快刀斩乱麻,第一天将商会查办,高官逮捕,第二天就直接带人火速下洞诛贼了!

向太后当时都不想同意,但由于之前的诏书是她下达,曾布和蔡卞又逼得立下军令状,只能不情不愿地应下,心中倒也不希望公孙昭惨败,否则对自己的威望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又不希望他大获成功,不然的话,满朝诸公,那些宰相、言官、进士同科,脸面全都往哪里搁?

好处没捞到,尽得罪人了,还真是纯粹为了诛贼?

怀着如此复杂的心情,再加上向太后年纪大了,自然免不了疲惫困顿,结果今早起来,“捷报”就传入宫中,整个京师都沸腾了,就连皇宫内,都能听到外面欢腾的声音。

能耐啊!真是太能耐了!

向太后算是明白,这公孙昭为什么此前籍籍无名,在朝堂上毫无影响力了。

能力或许是有些的,但完全不会揣摩上意,实在不招人喜欢,怪不得一直服绿!

这种事情不足为外人道也,但赵佶察言观色后,微笑道:“无论如何,公孙判官都是诛贼心切,立下这等大功,娘娘得重赏他!”

向太后听了心中更加不悦,然后头疼起来。

这赏赐又是最考量政治智慧的时候,既要安抚此次颜面大失的文官集团,又不能失却最基本的公理道义,落得个赏罚不公的骂名……

向太后想了想去,都没什么平衡各方的好主意,不禁看向赵佶:“十一哥,你觉得该如何奖赏公孙判官?”

赵佶赶忙道:“孩儿不知,一切但凭娘娘决意!”

向太后叹了口气,她就是决意不了才问人的啊,无奈地道:“也罢,先让朝臣入殿吧!”

今日不早朝,但朝中重臣还是要入宫讨论大事的,当内官宣旨,一群臣子就走了进来。

为首的依旧是章惇、韩忠彦、曾布和蔡卞四人。

章惇依旧精神奕奕,步履强健,老而弥坚。

韩忠彦也还好,不复往日淡然,倒也没有过于失态。

曾布和蔡卞就比较明显了,脸色灰败,难掩倦容。

向太后一看就知道,这两位恐怕昨晚也没有睡着,今早又收到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滋味极度不好受。

“臣等拜见太后!拜见官家!”

“免礼!”

待得群臣向太后和官家行礼,向太后和赵佶给予赐座,殿内陡然安静了下来。

向太后:“……”

她是不想主动开口,免得群臣以为自己乘胜追击,得势不饶人。

群臣:“……”

他们则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偶然的眼神交流间,也一触即收,飞速移开。

一种难言的尴尬气氛开始蔓延。

最后还是章惇出面:“太后,开封府衙判官公孙昭、禁军提辖官林元景、禁军马军教头张伯奋等人,缉捕无忧洞上千贼子,将此贼窟一举荡平,无忧洞每年祸害多少女子?掳掠多少孩童?更有无数凶贼逃入其中!此番功劳巨大,当重赏之!”

向太后还未开口,又一道声音响起:“臣有异,公孙判官有养贼自重之嫌,不可不查!”

本来听得章惇之言,曾布和蔡卞的脸色已是止不住地难看,但听得后面的质疑,又是为之一喜,向太后也看了过去,蹙起眉头:“陈司谏,你何出此言?”说话的人,是左司谏陈瓘,不争财物,不苟言谈,闲居矜庄自持,通《易经》,开口分析道:“无忧洞邪气滞留,绵延日久,屡为大害,非朝廷不察,实是难为,公孙判官三日诛贼,所为令人惊怖,实难令人信服,恐有暗通贼寇,养其自重之嫌,当明察之!”

曾布和蔡卞暗暗叫好,这陈瓘他们以前都看不顺眼,都被其怒怼过,就连章惇将司马光定为奸邪误国时,陈瓘都为司马光辩护。

而今他们想要继续质疑公孙昭,却是十分顾忌民意影响,不敢多言,唯独这位仍旧发挥言官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看家本领,真是太好了!

章惇则侧过身来,直视这位言官:“老夫定那司马十二的罪名时,陈司谏曾有言,‘不察其心而疑其迹,则不为。无罪,若指为奸邪,又复改作,则误国益甚矣’,如今怎的对公孙判官,又换了一套疑心之言?”

陈瓘那时的话意是:“不了解人的心迹,就怀疑人家的行为,是不可为的;没有罪证,就指责他人奸邪,盲目处治才是最大的误国”,用来怼章惇。

他此时依旧正色回应:“司马文正已故,无可察心,公孙判官健在,自可将他唤来辩明心迹,若是误解,再论功行赏!”

章惇不悦拂袖:“公孙判官以雷霆手段,诛贼平祸,今京师万民欢腾,你诸多疑虑,那便自己想去,岂能因此乱万民之心?”

陈瓘声音凌厉起来:“若公孙判官一心为公,俯仰无愧,又有何惧?若此人私欲邪念,养贼自重,收买民意,大奸大恶,岂能因民心淳朴,被其诱之,而不明察?”

章惇不再理会,对着向太后道:“此等功绩,昭然不昧,当顺应民意,宣告天下,万万不可听这等偏私之言!”cascoo

虽然他已失势,但威望犹存,再加上这件事正是“昭然不昧”,清清楚楚,十几位官员顿时附和道:“臣等附议!”

陈瓘赶忙道:“望太后明察,此事颇多蹊跷,若贸然论赏,恐国朝不宁,恐百官不服啊!太后!!”

他此言一出,也有十几位官员,尤其是言官齐齐附和:“臣等附议!”

而向太后看到这一幕,突然高兴起来,她原本还担心这件事处理完毕后,自己没有掌控朝堂的切入点,现在看来,支持反对的两派依旧还是要她拿主意。

最妙的是,这双方的人数差不多,主要是因为包括韩忠彦、曾布、蔡卞在内的一大群官员,始终沉默。

他们肯定是反对公孙昭的,却又不敢违逆民心,落得个千夫所指的骂名,所以不得不保持中立。

如此一来,向太后这个居中调解的人,又重要起来了。

她精神振作,露出微笑,终于感受到了此次速灭无忧洞的喜悦:“老身自有决断,公孙判官到了哪里,先去将他唤来吧!”

……

就在宫中支持反对两派,又开始吵得不可开交之际,公孙昭正堵在路上。

虽然捕快和铺兵已经尽力维持秩序,但从四面八方的百姓还是将路围得严严实实,一声赛过一声的感激声,更是震天动地。

连进士游街,琼林宴饮,都没有到达这个地步,毕竟那玩意每四年都有一次,这可是百年只此一见的盛况。

而禁军和捕快,每个参与诛贼的人,都不断向着百姓抱拳,却丝毫感觉不到疲惫,牢牢地记住这荣耀的一刻。

李彦是相对冷静的,虽然也十分高兴,但当宫内传讯的内官被堵在远处,根本进不来时,他目光一扫,对着公孙昭道:“太后要召见你,百官估计也在。”

公孙昭知道那里是另一处更加凶险的战场,抿了抿嘴,沉声道:“那我去了!”

李彦笑道:“不必如临大敌,放平心态,要这么想,虽然许多高官权贵都对你恨之入骨,但偏偏得忍着,我还挺喜欢看那种咬牙切齿,又奈何不得的模样的~”

公孙昭同样能够想象那些人被迫沉默的模样,嘴角扬起,冷面判官再度笑出了声:“兄长说的是,谁不爱看呢?”

喜欢从李元芳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李元芳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