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李元芳开始 > 第九百四十一章 给了机会,就看中用不中用了

汴梁。

大相国寺。

如果说这几年哪座佛寺最是大起大落,那毫无疑问是这座兴盛了百年的皇家寺院。

当年宋末帝刚登基的那一年,向太后入寺院为生病的官家祈福,前呼后拥,排场巨大,何等荣光,虽然很快就遭到了刺杀,但大相国寺深受荣宠,不予追究,依旧接受四方香火。

直到末帝迁都。

百姓出逃,市井零落,这对于寺院这种必须要人流的地方来说,就太致命了。

何况国都一迁走,如果真的决定在金陵不回来,那么皇家寺院肯定会更换。

作为皇家寺院,大相国内部设有中央直属管理机构“左街”,与“右街”开宝寺共同管辖全国佛教事务,这样的机构肯定坐落于首都,既然首都变了,这些机构就要跟着搬走,那寺院的地位也会一落千丈,再也享受不到“为国开堂”的殊荣。

好在很快赵宋亡国,如今天下佛寺,没有一座皇家寺院,“左街”依旧位于大相国寺内,由燕京派遣的官员暂时负责。

随着各地战事结束,山河平定,百姓纷纷搬了回来,但与汴京全盛时期相比,再也不可同日而语,原本最热闹的“万姓交易”,规模也缩小了大半。

这座水路交通发达的城市,终究还是回到了它应有的体量和地位。

而事实证明,佛门虽然讲究四大皆空,还是避免不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铁律,大相国寺内的流派纷纷出走。

有门路的都北上,往燕京去,争取向燕王殿下阐述佛法之妙,广大我佛;

有经济头脑的就南下,那里的权贵富户好忽悠,趁着大相国寺的资质还管用,赶紧多做几场法事。

寺内僧人越来越少,渐渐的倒是去了不少浮躁,多了几分真正的恬静淡薄。

但这一日,这份宁静还是被打破了。

“朝廷颁发新规,对僧侣考选多有限制,各地寺院多有不愿,如今都派出了僧客来我寺中,提议让我等出头,上书朝廷!”

“哼,此前各地与我寺断绝往来,如今倒是又想起了大相国寺了!”

“贫僧以为不可出头,我寺本是前朝皇家寺院,身份多有不便,何况此番朝廷下令,是因邪教贼子,伪装成我释迦门人,将佛门清静之地弄得乌烟瘴气,理应整顿!”

意见逐渐统一,住持智愿禅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诸位师弟所言有理!”

相对于其他寺庙,大相国寺与明尊教有直接仇恨,项龙的上一任明尊,就是死于大相国寺的真定之手,那位高僧观想的是光德佛,最为克制明尊邪法,一战将明尊教重创,蛰伏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后来还是恢复了元气,又开始兴风作浪。

无论是从这点考虑,还是大相国寺如今敏感的地位,大相国寺都不该出面,成为违逆朝廷的急先锋。

不过想到悯忠寺等燕京僧人,迫不及待地冲出来成为打压其他佛寺的急先锋,智愿禅师必须叮嘱一番,刚要开口,突然喜上眉梢:“师兄出关了!”

群僧一震,齐齐起身,朝着后方的经阁而去。

大相国寺被称为“金碧辉煌,云霞失容”,不是悯忠寺可比,那经阁耸立,堪比樊楼,其内梵音阵阵,大门开启,一位长须雪白的老僧缓步而出,正是上一任住持智清禅师。

智愿禅师领群僧上前行礼:“恭贺师兄出关!”

智清禅师目光温润,看着寺院气象,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一声佛号,震慑心灵,堪比千言万语。

众僧想到大相国寺的衰败,心头一痛,有的甚至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但很快又感到心中郁结之气尽消,不禁又惊又喜,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智愿禅师钦佩地道:“师兄的佛法愈发精深了!”

智清禅师平和地。

回应:“师弟,我们去禅房议事。”

两人带着几位长老级别的僧人,重新回到禅房,智愿将分发各寺的章程奉上,还取出了一副已经在民间买卖的老花镜。

智清禅师并无强化五感,眼睛确实老花了,见了略感惊奇,戴上后细细观看。

在许多佛门僧人看来,《僧侣考选详规》不吝于紧箍咒,这位禅师却是神色如常,并没有发表意见。

倒是对于后面没什么人关注的文化交流团,这位上任住持反复看了几遍,若有所思起来。

智愿禅师见了面色微变,忍不住低声道:“师兄,此等交流,颇犯忌讳啊!”

佛门弟子有向荒芜之地传法,不断扩大影响力的习惯,因而如今东南亚最广泛的宗教就是佛门。

并不是佛法真的这么万能,而是它积极地调整自己,融入到当地的环境中,反观道教只在中原盛行,确实也吸收了部分佛法的精髓,但两者的传播度相差极远。

但传法不是乱传的,如果当地佛法兴盛,那就不是传法,变成了互相论法,而恰恰是因为各地佛法派系繁多,很多时候论着论着,也会争起来,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再看中原附近的各国,辽国崇佛、西夏崇佛、大理崇佛、数十年前被灭的青唐吐蕃崇佛、不久前被灭的高丽崇佛,甚至连远隔海外的日本都崇佛。_o_m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出去就是论法,大相国寺底蕴深厚,智愿禅师倒也不畏惧,只是不愿惹起纷乱。

智清禅师却有不同看法:“我佛门本有尘世大劫,伽蓝灭形,数载沉沦,今天机易数,幸甚幸甚,当广招僧侣,应君上命,为国效力!”

智愿禅师目光一亮,暗暗地道:“没想到师兄尚有雄心,还要争一争那佛门领袖之位!”

如今悯忠寺牵头整改佛寺,此举必定招惹怨恨,但也确实得到了朝廷赏识,这点比不过,那么就从文化交流团上入手……

他也不甘于大相国寺就变成了相国寺,最后逐渐败落下去,颔首道:“师兄高见!”

智清禅师的格局却要比他更大,雪白的眉毛轻轻颤了颤,眼神里流露出坚定之色:“此行老衲亲往,不独为相国寺,更是为了整个佛门!”

……

“相国寺组织群僧,踊跃参加,好!”

收到了时迁提供的最新情报,李彦眉头微扬。

当了一百多年的皇家寺院,佛门领袖,就该有这样的格局,这是情理之中。

但对方明知定都燕京后,相国寺不可能再恢复昔日辉煌,地位还颇有尴尬,依旧能挺身而出,倒是真的挺不容易,又有些在意料之外。

既如此,李彦也记下了相国寺的表现,吩咐道:“智清禅师率众入京,吴右丞亲自去见一见。”

“殿下仁德!”

吴用心领神会,这是要给相国寺一个机会,让他们成为政策推行的辅助者。

这些辅助的寺院,日后的待遇肯定要相对较好,反观那些冥顽不灵的,则要大肆整改,加重处理。

原来相国寺根本没在考虑的名单上,现在给了机会,就看中用不中用了!

李彦又叮嘱道:“各地寺院,需将施药和赈饥规则化,不可松懈。”

吴用领命:“是!”

由于寺院的财产普遍较为充裕,有时候也会反馈社会,最普遍的行为是施药和赈饥。

施药就在寺内设置药局,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医馆的作用,许多高僧同样也是神医。

比如在熙河开边大放光彩的智缘,就被直接称为医僧,医术高明到仅凭诊脉,就能知人贵贱休咎,精准如神,这显然是将算命和医术结合到一起了,京中官宦贵人趋之若鹜。

赈饥就不说了,灾荒之年时,许多寺院确实会开门施粥,帮助各地衙门赈济灾民,许多时候灾民更信任。

寺院的僧人,也不信衙门的差役,就是因为这个传统。

变革是追求去糟存精,改变缺陷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将突出的优点保留下来,佛门做得不错的地方,他自然要肯定,并且给予其相应的嘉奖。@

当然,各地寺院并不这么想,好日子过习惯了,如今新朝初立,一刀就狠狠砍下来,还没到收税阶段呢,推进过程已经艰难起来,各种问题频出,各地的快马不断传递消息。

对此吴用走出时,都显得镇定自若,李彦更是平静如水,但也想起了恰逢其会的一人:“那位林道人,还在宫外求见?”

侍卫长武松道:“禀告殿下,还在等待。”

李彦道:“许他觐见。”

武松闻言,亲自带了几名侍卫,一路往王宫外而去。

待得武松接了道士,折返回去时,数名官员同样将一群僧人,带入前朝办公的中书省。

林灵素远远看过去,其他僧人一无所觉,唯有智清禅师侧头,双方的目光碰撞了一下,又迅速分开。

中书省内,眼见右丞吴用亲自接见,群僧双手合十,宝相庄严:“阿弥陀佛!见过右丞!”

明德殿内,对那道御案后的身影,林灵素道袍轻拂,仙风道骨:“无上天尊!拜见君上!”。

喜欢从李元芳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李元芳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