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 > 第314章 老虎发威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 第314章 老虎发威

作者:刀切西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26:01 来源:书海阁

王权宁话音刚落,先前还争论不休的整个朝堂,顿时就变得鸦雀无声起来,众大臣一个个皆是不可思议的看着王权宁,甚至有些人的嘴巴都张的老大,仿佛能放下自己的拳头般。

周继武是何人?原驻守在贝州的守军将领,在贝州与王权宁相识,而后被王权宁调入京师长安,在于突厥一战中作为一支部队的先锋给予了突厥沉重的一击,其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丝毫不比程咬金这些人差,只不过生不逢时,在他真正崛起时,天下已经逐渐平定了下来。

也正因如此,他如今的爵位也是比程咬金这些人低了一大截,在突厥大战后被封了一个伯爵,不过他的年纪也是比程咬金这些人小很多,如今也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

对于如此这般的人物,朝堂上的这些官员自然是不会放弃拉拢的,起先他们也在私底下找过周继武,希望将其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以此来增加自己或家族,或在朝堂的实力。

但让这些官员感到无语的是,他们去了周继武的府门口,可是别人却是直接闭门不见,这还不是只有一人受到了这样的待遇,而是过去的全部人都受到了这般“优厚”待遇。

这些官员吃了这个闭门羹,也是直接放弃了推举周继武到朔州守军将领的想法,甚至他们在心中还怀恨起周继武来,毕竟之前他们去别人府邸,尽管有很多人也是不和他们合作,但最起码也是好茶奉着、满脸笑容的招待着,可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敢如周继武这般对待他们。

可以说经过这件事后,他们不但不会推举周继武,甚至还在心中记恨上了他,将其拉入了黑名单,只待有机会将其直接打入深渊。

可他们此刻脑海中终于是明白了那周继武为何敢将他们拒之门外了,原来是别人早已经“心有所属”了。

其实这么说也没错,周继武一路从贝州到长安,再到后来的被封为伯爵,这几乎每一步都有王权宁的影子,都是王权宁在其身后安排的。

如此这般恩情,周继武也是将其牢牢的记在心底,印在脑海深处,永生难忘。

而若是只有王权宁单独的推举周继武,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也不必如此惊慌,尽管王权宁在军中势大,但他们这些人也都不是软柿子,若是拼上全力也能在其手上坚持一二。

真正让他们这些人惊慌的,是在王权宁提出推荐周继武后,在这个人选问题上一直没发表自己观点的皇帝李世民,终于是开口说话了,而且一说话便是石破天惊,让他们这些人惊慌失措。

只见那坐在高台龙椅上、这朔州守军将领真正的决策人、大唐的最高权力者、皇帝李世民直接支持王权宁所提出来的想法,同意让周继武担任朔州守军将领。

李世民的支持没有半分的含糊,更没有半分的犹豫。

这一瞬间,近乎让之前在朝堂上争论不休的众官员生出一种挫败感。

为何他们这些人之前在争论的那般激烈时,陛下一言不发,而如今王权宁刚一开口,陛下就直接同意了其观点,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同王权宁相比,在陛下心中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但其实他们自己也明白,真实的情况就是如此,先不说王权宁的身份地位,就单凭其在军中的影响力就远远不是他们这些人所能比的。

而且不管他们这些臣子怎样的争论,也只是增加其能够成功的概率而已,那真正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的手中。

想到这些,朝堂上各官员们便也逐渐的释怀了。

自此,周继武正式接替李靖的位置,职位为大唐北方军事重镇朔州的守军将领,手底下掌握着近三万的精锐部队。

而这,也被众人视为王权宁第一次在朝堂上正式展露其威势。

这也是这三年间所发生的第二件大事,而这最后一件大事,则关系到整个朝廷,整个大唐的国运。

在吐谷浑国主慕容伏允派人给李世民写信请求相互通商交好后,李世民也给慕容伏允给予了回应,同意了慕容伏允的请求。

但就在大唐朝廷众人都已经一切相安无事时,从吐谷浑方向上却是突然有骑兵过来骚扰大唐的边境鄯州等地,而且还不止一次,而是时不时的骚扰。

对于这般情况李世民直接给慕容伏允写了封书信过去,斥责其不守信用、出尔反尔。

但等来的慕容伏允的回信却是说他也不知道这支军队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自己的手下没有这支军队的存在,其甚至还在信里面大倒苦水,说他们也曾经被这伙无名军队给骚扰过,也是受害者。

对于慕容伏允的这般说辞,整个大唐朝堂上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众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慕容伏允随意找的一个借口罢了,如今大唐朝堂上的这些人大数都是跟随李世民或是李渊一路征战夺取天下的,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傻子。

慕容伏允的这般借口实在是太过儿戏了,一支军队每天的消耗量都是极大的,那突然出现的军队就算是经常在大唐边境骚扰,但大多时候都是无功而返至,只有极少次数能够抢到一些东西的。而仅凭着抢到的这些东西,是绝对不可能养活这支军队,哪怕就是抢到的东西再加上一倍,那也依旧无法供应起军队的开支。

但事实就是这支军地已经在边境出现了半年还有余,而且每次出现是这些士兵一个个都是生龙活虎的模样,没有丝毫因为缺少食物而出现的面色蜡黄感。

很明显,在这支军队背后,一定是有人在为他们不断的提供粮草,而在这周围只有两方势力能供养的起这么大军队的开销,除了大唐那也就只剩下吐谷浑了。

总不能说是大唐自己派兵攻打自己吧。

而且,对方不仅说这支突然出现的军队与自己无关,还重新提出了想要自己的儿子迎娶一个大唐的公主,甚至说若是大唐愿意将自己的公主嫁过去,那吐谷浑可以派兵将那支军队给驱赶走。

就这样,在经过朝堂上商议后,李世民重新写信再次斥责对方的同时,也同意的将一位公主嫁过去。

这位公主自然不可能是李世民自己的女儿,而是在宗室里面挑选出一名适龄的女子,然后李世民册封他为公主,将其嫁给慕容伏允的儿子慕容顺光。

毕竟将一名公主嫁给邻国以换取短暂的和平这件事也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只花费一人便能换取整个国家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更久的发展时间,这本就是一件极为划算的事。

也正因如此,在很多朝代都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正所谓生在皇家是幸又是不幸,说的这种。

他们这些人小时候大多数都过的非常开心、异常滋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基本上可以说是要什么就有什么,但一旦长大后一切就都变了。

男子都忙着争夺皇位,但这位置只有一个,而参与争夺的人却有不少,这些人除了最后登上哪个位置的人除外,其余的人下场绝大部分都好不到哪去,甚至大多数都是死在了半路上。

女子们则有的被送往了和亲,有的因为拉拢或是其他的一些什么原因,而被嫁给了权臣、大家世族,沦为了皇权的工具。

而李世民做出这种原因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自此李世民有了想发兵吐谷浑的想法后,他便听取了当时魏征的建议,提前将军队调到了距离吐谷浑较近的几个州附近。

但为了防止被吐谷浑给发现,一次性也不能调动太多,就只能一队一队的循环训练,而这般军队训练、适应的时间就被无限的延长了。

这都还不是最主要的。

在最开始的第一批军队被调过去训练后,一幅关于他们训练的军报就立马被送往了长安。

李世民手持军报,脸上紧皱着眉头,心中无声的在叹息着,他明白,自己以前还是想的还是过于理想化了,这吐谷浑并不是那么好征服的,而这并不是因为吐谷浑的军队厉害,而是因为其地势实在是太高、对他们太有利了。

同时,李世民也在庆幸,还好自己当时听了魏征的建议,如若不然,这次征讨吐谷浑还真的可能会惨败。

只见他从手中的军报上了解到,在这批军队调过去的当天夜里,很多士兵便开始了上吐下泻、神志不清,第二天更是一大部分士兵都出不了营帐,甚至就连那率领士兵的将军都是如此。

这般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三天才开始好转,些许的士兵终于能走出营帐开始活动,但若是正常的军队训练却是依旧无法完成,稍微一剧烈运动便感觉整个人头昏脑胀的。

试想一下,若是这般情况之下吐谷浑突然率军前来攻打他们,那定然就是一场屠杀。

想到这,李世民背后不禁冒出了一片冷汗。

就这样,李世民同意将一名公主嫁过去的书信连同那份呵斥的书信一起传到了慕容伏允的手上,但很明显,面对这李世民的呵斥,对方虽说不敢同样的怼回去,但也是丝毫不放在心上。

一来是他们地势的原因,唐军想攻过来很难。

再则,他们吐谷浑本就十分的贫瘠,在慕容伏允的眼中,发动一场战争若是不能得到更大的收益,那就一定会按兵不动,而像唐朝那般发兵攻打吐谷浑,哪怕就是真的成功了,攻到了吐谷浑的腹地,那也是一笔相当亏本的买卖,根本就是一桩不划算的生意。

没错,在慕容伏允眼中,战争就是生意,而做生意就要尽量的让自己不亏本。

也正是因为这样,慕容伏允丝毫不担心唐朝会发兵。

至于李世民所说的另外一件事他还是非常有兴趣的,自己的儿子若是迎娶了大唐的一名公主,那对于自己在吐谷浑的统治是非常有利的。

但同时,慕容伏允心中又在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若按照正常习俗,新郎是需要去女方家亲自接娶新娘子的,也就是说,这是需要慕容伏允的儿子亲自去大唐的京师长安迎娶公主的。

而慕容伏允对于自己的儿子又是异常的疼爱,他心中害怕自己儿子一旦过去长安后,万一被李世民给扣下来了该怎么办?考虑到这些,慕容伏允心中那是越想越害怕,就这样一直在不断犹豫着。

时间渐渐流逝,待双方规定的迎娶时间到时,长安城,皇帝李世民以及朝廷的文武百官皆在等待准备着。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嫁公主,而对方也是吐谷浑国王的儿子,虽说皇宫之内布置的并不隆重,但该有的一些礼仪还是应该要有的。

现场红色的绸缎四处可见,琳琅满目的珍品无时无刻不在散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就如同那百花争艳般。

那名身着艳丽的公主新娘,也是满心忐忑的在等待着。

尽管他知道自己是被当作了皇权的工具,但这些东西在他稍微长大懂事一些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甚至皇室的女子,她也在随时为了这件事做着准备,毕竟在这般家庭,自己的婚姻基本上是不受自己所控制的。

而同时,她心中对于自己那素未谋面的丈夫也有着一丝的期待,或许来迎娶他的是一名美男子,或是会对她体贴,对她百依百顺也说不定呢?

当然,她也有害怕,害怕自己像那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和亲公主一样,一片悲惨,余生凄凉。

就在这两种极端的情绪之下,公主一直静静等待着,时间缓缓流逝,最终悄悄过了双方早已商量好的时辰。

而外面,李世民和众位大臣看了看时辰,抬头听着士兵的通报,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如同那烧久的锅底一般。

这名士兵是负责通报新郎位置,以便他们能够提前准备仪式的。

但此刻的时辰早已超过,而长安城外的道路上,却是连来接亲之人的半道影子都没有看到。

他们,被放鸽子了。

喜欢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