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 > 第363章 大唐的强盛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 第363章 大唐的强盛

作者:刀切西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26:01 来源:书海阁

其实对于辞掉御史大夫这件事,王权宁自己本身是早就有计划的,因此对于如今这样的一个结果,并没有太过于放在心上。

本身他就有着逐渐远离朝堂的想法,游历山水、寄情于诗画,家人和睦安康,这些才是王权宁所真正追求的。

对于权力,却是不像很多人那般,喜欢将其给牢牢抓在手中不放。

王权宁自认为,一代人有着一代人所需要做的事情,他们这一代人所做的事情已经足够多、也足够好了。

从太原开始起兵入关,建立唐朝,而后争霸天下,扫平群雄,再到后来的灭突厥、平吐谷浑,这一件件事情,若是将其中的某一件放在任何一个皇帝、任何一个朝代身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天大的功绩了。

可就是这样的功绩,他们大唐这样一个刚建立不久的朝代,却是时不时就会发生,这些种种,足够比肩秦皇汉武。

而在这些事件当中,王权宁全部都参与了,不仅如此,他还是其中最主要的领导者,可以说王权宁的前半生除了最初的十年学艺外,皆是在战火之中长大。

这么多年过去,这般年纪的王权宁也算是逐渐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心中早已有了退隐之意。

如今的这般辞官,只能说是刚好遇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对于王权宁而言,也只是顺势而下罢了。

当然,尽管如此,他还是会选择坚定继续支持太子,太子想比如另外两位皇子的巨大优势,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王权宁心中,除了太子这件事以外,还有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正在准备,只待时机成熟,方可开始行动。

对于王权宁的突然退去,整个御史台官员其实是非常不习惯的,尽管他们的这位御史大夫平常也没太多的事情交由他们,甚至很多时候,在的御史台都看不见王权宁的身影,但就是如此,有了王权宁坐镇的御史台,就如同拥有了一根定海神针般。

他们这些御史台官员,不管是去到哪,别人对他们都是恭恭敬敬的,甚至还有着拉拢、谄媚之意。

这些,除了是他们本身权力所带着他们的之外,其实更多的还是王权宁这位名动天下的中山王所带给他们的。

他们这些御史,干的本就都是一些得罪人的事情,平日里树敌可谓是相当之多,如今王权宁一旦离去,他们这些御史台的官员所面临的处境如何?前路如何?就都无从得知了。

这些,同样也是他们这些御史台官员这般团结在王权宁身边的原因之一。

若是王权宁知道这些人心中的想法,恐怕只能是暗自发笑了。

如今的御史台,有着魏征的掌舵,想来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他们这些御史台官员的前路也自然是坦荡无比。

要论得罪人,恐怕这群御史加在一起,都没有魏征厉害,他们所得罪的,最多也就只是那些大臣,而魏征,却是直接得罪的皇帝,甚至时不时都会挑几下皇帝的一些毛病,可就是这般,魏征依旧是升官当上了御史大夫,位列副相。

在其之后,更是还会继续的升官,直至宰相。

如魏征这般人、这般性格,都能如此,御史台下面的这些御史,只能说是微不足道了。

渐渐的他们这些御史就会明白,在魏征手下做事,简直就要比在王权宁手下做事还要爽,并不是说王权宁就不如魏征,而是两人的处事方法有很大的差异。

王权宁基本上是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魏征则是属于碰到问题就要提出,自然就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了。

在准备泰山封禅的这段时间内,除了王权宁辞官这件影响朝堂格局的事情外,在大唐外部,还发生了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

那就是大唐出兵高昌国。

也不知道是因为何种原因,位于吐谷浑更西边的高昌国突然之间发兵,直接切断了大唐与西域之间的往来,这般情况下,消息传到长安,自然是引起了群臣以及皇帝李世民的极大不满和愤怒。

高昌本就是一小国,只不过是因为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过于遥远,距离大唐长安足足六千余里,正因如此,大唐在灭掉吐谷浑后,便没有继续西进,而是直接班师回朝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让得这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觉得大唐始终不会将他们怎么样,又加上利益的诱惑,这才直接派兵拦截,以致于作于这般的举动。

对于此事,大唐长安,朝堂上在经过众臣以及皇帝陛下的一致同意,决定派遣使臣号召高昌国国王麴文泰入长安,前来说明原因,若是真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则只需要即刻撤军,可以选择不追究其责任。

没错,直接要别国的国王前来长安亲自解释,如今的大唐就是这般强盛、繁华,甚至还带着点点强势不讲理。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高昌国出兵在前,大唐也只是被迫的反击罢了。

而待派出的唐使离开长安一段时间后,却是迟迟没有等到高昌国的任何人前来给个说法,等来的,只有派出去使臣的一封信件。信上明确说明了使臣在高昌国的一些遭遇,以及他过去之后所做的一些努力,尽管整个高昌国对他都是礼遇有加,将他奉为座上宾,甚至就连那高昌国国王麴文泰都是和他称兄道弟。

但每当只要他谈论到关于何时撤兵,何时随他一同前往唐朝长安时,高昌国国王总是不给予正面的回答,而是将话题引到另一边。

反复数次交谈皆是如此。

在如此这般交谈无果之下,使者也是明白了这高昌国国王压根就不想随他一起去长安。

于是乎,这份记载了事情原委的信件便送达到了长安。

果不其然,唐使信件送到长安的三日之后,高昌国国王麴文泰的书信也是被送到了长安城。

其在信中,高昌国国王用词显得极为真切,言语间也是感人肺腑,表达了对唐朝的无比惬意,整篇信件所写内容皆是如此。

李世民只看了片刻,便是勃然大怒起来。

整篇信件上,没有任何关于何时撤军?派兵在这里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准备给予他们什么样的补偿?

这些方面一个字眼都没有提到,全部都只有一些看起来显得十分真切的词句,只是在最后说明了自己如今身体不好,而长安又太远了,不适合长途跋涉。

这般解释,就好像是在以为整个大唐都是好忽悠的一般。

高昌国国王的这一封信件,是直接将李世民给彻彻底底的激怒,他直接命令侯君集率领大军出发,前去讨伐高昌国。

高昌国尽管距离长安极为遥远,但由于这段时间其与大唐之间的相互摩擦频繁,高昌国王也是在长安培养了属于自己的消息渠道,在侯君集大军出发后不久,麴文泰便是收到了唐军出征的消息。

但这个时候的麴文泰却是没有太当一回事,毕竟双方之间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先不考虑其它的,单单是大军所需的粮草,就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在唐军前往高昌国的这段路程之中,特别是出唐境之后,大军会经过很长一段路程的沙漠地带,这里冬冷夏热,没有任何的水草生长,自然,马匹所需要的粮草就不能就地取材了,只得消耗大军自己携带的。

按照麴文泰的估计,在这般情况之下,唐朝大军最多也就只能坚持二十多天,就会因为粮草短缺的问题而被迫撤军。

而这二十多天内,唐军有没有走出那片沙漠甚至都还犹未可知呢,正是因为这般,本身并不强大的高昌国才敢做出那般举动,才敢将发财的主意打到唐朝身上。

想到这里,麴文泰便将自己那颗小心脏稳定了下来,重新沉浸到那无穷尽的享乐中去了。

时间匆匆流逝,很快,一个月时间已过,直到这时,麴文泰似乎才终于想起来从那日起,直到如今,整整都过去这么久了,却还是没有关于唐军的任何消息传过来。

若不是今日一名大臣突然之间提起,恐怕这件事都要被麴文泰给抛在脑后了。

就当麴文泰撇下身边美女,准备重新安排人前去打探一番时,远处,一则消息却是传来,瞬间将整个高昌国人的目光都给吸引。

因为这则消息的传递之人是一名军人,一名神情急切、面容憔悴、身上还带着丝丝血迹的军人。

“报,数日前碛口突然出现一支唐军,其装备异常精良,我方将士奋勇抵抗,但碛口......还是丢了。”士兵言语间充满哀伤的说道。

话语不长,但这些话听在麴文泰耳中就犹如天雷滚滚,将他整个人都劈的有点找不着北了。

碛口,就位于高昌国境内,而此地出现唐军,毫无疑问就代表着侯君集所率领的唐军,已经踏过了麴文泰那引以为傲的沙漠屏障,攻入了高昌国国境之内。

面对着这般情况,一时之间,麴文泰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顿时只感觉到浑身的气血翻涌,心跳开始加速,像是有什么压在自己胸口,千斤重,压的麴文泰直喘不过气来。

突然,就在这么众目睽睽之下,身为高昌国国王的麴文泰毫无预兆的一口鲜血喷出,瞬间将他身前的整片地面都给染的鲜红,整个人的身体也是就这么直直的向地上倒去。

身旁几人见状,连忙派人去通知御医前来。

可当数名御医急忙跑来,在麴文泰身上一阵捣鼓后,却皆是无奈的摇头,眼中更是闪过悲痛之色。

一代高昌国国王,就这么毫无征兆的去世了。

而此刻由侯君集所率领的唐军,却是不知道自己这才仅仅开始,就已经将对方的国王给吓死了。

唐军攻克碛口后,没有丝毫的停歇,整个大军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前进着。

当然,这一路上高昌国的军队也不是没有任何的阻挡,而且新继任的高昌国国王麹智盛也特地从全国调遣兵力,以图能够阻拦唐军,将其打败是不做太大指望,只求能让这些唐军知难而退罢了。

这位麹智盛,就是高昌国前国王麴文泰的儿子,也是整个高昌国的合法继承人,就好似大唐王朝的太子般,在内忧外患之下,他的整个继承倒是没有出现任何的纰漏。要说这点,整个高昌国还是做的比较好的,但也就的仅仅如此了,在唐军的刀锋之下,这种内部的稳定似乎也显得没有太大的作用了。

唐军一路可谓是攻城拔寨,锐不可当,几乎没有花费多大的代价就直接杀到了高昌国的都城下。

直到这时,整个高昌国群臣包括新国王麹智盛在内的全部人,似乎都意识到了唐军的真正强大,不可战胜。

在侯君集所率领的唐军包围高昌国都城仅仅三日后,那位新上任的国王麹智盛便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

这是一封象征着耻辱,充满着辛酸,却又无可奈何的书信。

信上面说,先前对大唐一切不友好的行为都是前国王所做,都是先王对堂天子的无礼举动,但是他这个现任国王却是前段时间才即位,这所有的一切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如今更是不应该算在他的头上。

在整封信件的背后,新国王麹智盛也表示希望侯君集能够手下留情,放他们高昌国一条生路。

不过侯君集看后,只是通知大军行动不变,一切都按照原计划进行,同时也给高昌国新国王麹智盛书信一封。

特此说明若是高昌国真的有诚意道歉,那就应该立马打开城门出来投降,除此之外,再别无他法。

信件送出,一连数日,整个高昌国却是没有半点回应,侯君集心中也清楚,对方想必是不会这么轻易就选择投降的。

由于有着提前的命令,唐军也在一刻不停的准备着最后的攻城,没有被任何事情而打乱自己的节奏。

大军整装待发,只等待着最后的命令下达。

喜欢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