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 > 第382章 海东三国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 第382章 海东三国

作者:刀切西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26:01 来源:书海阁

大殿内,李世民、王权宁对立而坐,在二人中间的那张长桌上,一张宽大地图整齐摆放。

殿内寂静无声,二人之间谁都没开口说话,仿佛都在思索着、在神游着,良久,谈话声终于是响了起来。

“准备多久了?”皇帝李世民缓缓开口。

“已经很久了。”

“这么说是已经有十足的信心了?”

“差不多吧,**不离十。”王权宁犹豫着说道:“但还需要一个理由。”

“嗯,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既如此,那臣弟先行告退了。”王权宁说着,行礼退出了大殿。

二人之间的这次谈话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甚至在外人看来都有点在听天书般的感觉,但实际上二人却是将想要说的事情都已经说清楚了。

王权宁既然能拿出这张恶地图,就代表着其已经对高句丽有过很长时间的了解和研究了,可谓是将前提的情报工作都已经做完,而接下来的也就只是大军出征了。

正好,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心中也是有这方面的想法,毕竟这可是让前隋朝折戟沉沙之地,若是在李世民这里将高句丽给顺利攻下来,那不就是更加的证明如今的唐朝是远远强于隋朝的吗?

此时此刻,王权宁的这张地图,正好是将隐藏在皇帝李世民内心中的想法给完全勾了出来。

但不管干什么所需要的都是一个师出有名,王权宁在大殿内也是说的很明白了,如今所缺少的就是一个出兵的理由。

想到这,李世民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抹古怪之色。

在此刻房间靠里侧的书房内,众多堆积如小山般的奏折之中,其中就有着一封极为特殊的奏折。

这是一封求援的奏折,来自新罗。

......

新罗位于如今的朝鲜半岛东南边的位置上,而在新罗的西边,则是一个名叫百济的国家,新罗和百济,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的最南边位置,二者合起来大致相当于如今韩国的大小。

在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国家的北边,就是高句丽,这个面积远比如今朝鲜的面积大,大致还包括了如今中国境内靠近鸭绿江的大块区域。

在整个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国家之间相互征伐、对峙,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被中原王朝称之为“海东三国”。

在隋朝时期,这所谓的海东三国就都向隋朝称臣,皆是臣服,但其中由于高句丽的国土面积最为庞大,实力也是最为强大,而且高句丽本身还与隋朝接壤,时不时的高句丽与当时的隋朝之间就会出现一些摩擦。

至于新罗和百济,除了相互之间接壤外,就只与北面的高句丽有接触,至于另外的几个方向,则都是茫茫大海。

由于当时的隋朝还是处于文帝时期,国力强盛,高句丽不敢与其正面碰撞,只得避其锋芒,每每双方之间发生冲突时,高句丽都是急忙赔礼道歉,主动的请罪和解。

但随着隋文帝去世,隋朝进入到了炀帝时期,国力也在日益的衰弱,这时的高句丽再次和隋朝之间起了冲突,而且高句丽还在暗中勾结当时的突厥以此来对抗隋朝。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导致了当时的隋炀帝对高句丽这个国家极为的厌恶,也才有了后面的三征高句丽。

但恐怕谁也没有想到,隋朝三征高句丽最后灭亡的不是高句丽,而是隋朝自己本身,真可谓是时也命也。

如今,高句丽依旧屹立在朝鲜半岛之上,而中原地区却早已是改朝换代,从之前的隋朝变成了现在的大唐朝。

同样,在唐朝歼灭群雄,统一全国后,朝鲜半岛之上所谓的海东三国依旧是向唐朝俯首称了臣,一切就如同对当时的隋朝般毫无二样,唐朝与高句丽边界之间,也还是会偶尔有小摩擦发生。

不过随着唐朝近来越发强盛,相继打败了周边各国,边境上与高句丽之间的小摩擦也是逐渐消失了,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反正事实上就是如今的高句丽不敢对大唐有任何的招惹。

其实造成这般原因的除了与大唐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高句丽内部正陷入了一场内乱。

高句丽的权臣泉盖苏文策划杀死了国王高建武,并残暴清除了追随国王高建武的百余名大臣,实现了政权的转变,特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为新的国王。

当然,这个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王,实际的最终掌权者还是泉盖苏文。

这时的唐朝并没有丝毫干涉高句丽内政的想法,不管这个国王本身有没有权力,但还是按照之前的惯例对新国王高藏进行了册封。

以这般残暴手段上台的泉盖苏文,整个高句丽国内反对他的声音自然是不小,尽管他控制了都城平壤,控制了新国王高藏,但这些反对的声音却依旧存在,甚至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基于这般原因,为了将国内如此巨大的矛盾转移,泉盖苏文便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这些矛盾转移,而转移矛盾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战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周边的大唐肯定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首先就要将其排除掉,剩下的就是在百济和新罗当中选择一个,最终,泉盖苏文选择了实力最为弱小的新罗。

同年,高句丽联合百济一起向新罗发起了进攻,由于实力的差距悬殊,还是二打一的局面,很快,新罗就丢失了城池四十余座。

高句丽、百济、新罗都属于唐朝册封的属国,而现如今两个属国联合起来攻打另外的一个属国,这显然是唐朝所不能同意的。

新罗想到了这一点,但高句丽和百济同样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在整个朝鲜半岛通往大唐的境内设置了重重关卡,予以阻拦新罗向大唐的求援。

最终却不知何种原因,新罗的这封求援奏折还是顺利传到了大唐长安,传到了皇帝李世民的手上。

此刻的皇帝李世民就好像觉得这一切都是上天提前安排好的般,当新罗的这封求援奏折刚传到大唐长安不久,李世民便就发现了王权宁所献上的那张地图,心中渐渐对高句丽产生了想法。

而此刻来自新罗的这封求援信,就是他们出兵高句丽的完美理由。

大殿内,王权宁拿出那份奏折,双目思绪良久,随后伸手执笔,龙飞凤舞间在一道圣旨上写下了言词激烈的话语,当即便命人一路直接往高句丽方向送去。

没错,这封圣旨并不是发往新罗,而是送去高句丽的,至于圣旨上的内容,则是极力抨击了高句丽联合百济一起进攻新罗的这般行为,并强硬的命令他们立刻停止自己进攻新罗的行动,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将之前所吞并的四十余座城池归还给新罗。

身为宗主国,大唐确实是有权力对自己的下属国发布这些命令的,但以往的大唐却从没这样做过,而且哪怕是对自己的下属国,言语之间也都是客客气气的,绝不会如这次般的激烈。

这次的圣旨,倒是一反常态了,但这正是李世民所需要的效果。

随着圣旨一同从长安出发前往高句丽的,还有一个使团。

月余之后,使团顺利到达了高句丽,没有任何的意外,高句丽新国王高藏以及国家实际的控制者泉盖苏文亲自出门迎接唐朝使团,给予了规格极高的待遇。

尽管他们心中已经对这个使团的来意有了猜测,但表面的功夫还是做的极好,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但随着使团一行人将圣旨的内容公布,泉盖苏文整个人的脸色也是当即就黑了下来,尽管他们确实是唐朝的下属国,但也绝不是就这么轻易让呵斥的。

特别是对于泉盖苏文来说,他刚夺取了国内的政权,整个人正处于一种极度膨胀之中,就好像已经是天上地下为他独尊了,此刻受到了大唐皇帝的这般呵斥,对他的自尊心是一个极大打击。

也就是在此刻起,他对大唐迅速生出了不满之意。

但哪怕是这样,大唐使团的人在高句丽所享受到的待遇依旧是非常好的,每天都是山珍海味源源不断伺候着,但从那天开始,使团却是再没有见过泉盖苏文的身影,有的,只是新国王高藏在一旁陪同。

唐朝使团众人也知道,这位新国王高藏就是一个傀儡国王,手上可以说没有任何的权力,所有的事情都是泉盖苏文说了算,但如今这位泉盖苏文却是一直都以各种理由不见他们。

时间一长,唐使团众人也是明白,对方这明显就是有意在躲着他们,想来也是对他们带来的圣旨上的内容十分反对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泉盖苏文不仅对圣旨上的内容异常反对,对唐朝也是相当的不满,甚至他这几天已经在暗中派人前往漠北,挑唆突厥、薛延陀汗国和大唐之间的关系,想以此结成同盟,一同对抗大唐。

数日之后,唐使团见对方是有意为之,就是躲着不想见他们,便也就告别了高句丽,启程返回大唐了。

尽管唐使团的这次行动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上的进展,但正由于他们的存在,高句丽在那种时候也不敢继续再光明正大的进攻新罗,正因如此,新罗才有了喘息之机。

至于另外的百济,本身在这次进攻新罗的行动中,主要就是以最强大的高句丽为主,现如今高句丽暂停了进攻,他们百济自然也就停了下来。

只不过这般停战的时间并不算太久,在唐使团走后不久,高句丽再度集合军队,向新罗发起了进攻。

整个新罗再度陷入了两面包夹之中,被缓慢的蚕食着。

待出使高句丽的使团重新返回长安时,整个长安却已经是大变了模样。

此刻的长安城中,繁华依旧,人流熙熙攘攘的不断穿梭在各个商铺之间,一片盛世景象。

只不过相比如之前,长安城周边却是多了很多的军队驻守,长安城外的驻扎的军队也是在不断加紧着操练,士兵们脸上皆是挂满了凝重,一切似乎预示着战争就在不远的将来。

原来,在使团出发还没到高句丽时,皇帝陛下便是下令让周围的士兵开始了操练,以备战争的到来,显然是早有预料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而且不仅如此,皇帝陛下还下令召集能工巧匠,让他们建造战船,似乎皇帝陛下对使团出使高句丽的结果提前就有了预料。

大殿上,使者汇报着这次出使高句丽的结果,但这个在他看来十分不利的结果却只是引来了皇帝陛下的轻轻挥手,示意他退下,除此之外,便没有了任何的下文。

这般状况也更加证实了使者心中的猜测,果然,陛下对这次使团出使高句丽的结果早就有了预测,并且也是早已提前做好了任何的准备。

数日后,在朝堂之上,皇帝李世民先以高句丽、百济不尊礼节,后阐明了恶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谋害君主、残杀大臣,欲发兵攻打的提议。

但朝堂之上,皇帝李世民的这般建议刚提出,就直接遭到了某些大臣的反对。

主要还是有人担心,若出征高句丽,胜利了自然是最好的,但若万一失败,那就直接使得大唐和陛下的威名受损,影响极大。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说出来的而已,其最主要担心的还是前隋朝就是因为三征高句丽而间接导致灭亡的,他们在内心中不由得担心。

怀有这样担心的不止是这一名大臣,而是有很多人,但这般话语却又不能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实在是太过于不吉利了。

这次的朝会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而在散朝后,这些大臣们也是在私下拜见了皇帝李世民,向其阐明了这般贸然进攻高句丽的危害。

对于这些所谓的危害和风险,李世民自然也是知晓,也早已提前做好了各种预防。

在最后,李世民将王权宁所献上的高句丽地图拿到大臣面前,自此,各大臣们也是将心放了下来。

喜欢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