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寒门状元内 > 第一三六七章 改造地方

寒门状元内 第一三六七章 改造地方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0:23 来源:书海阁

谢迁离开京城前,写了封信通知沈溪朱厚照失踪的事情。

到后来,谢迁顺着运河南下,几乎隔三差五便给沈溪写信,提醒他留意朱厚照的行踪。

谢迁显然也预感到朱厚照要往湖广去,为避免其在中途出现意外,只能让沈溪想办法,每封信都好像催命符一样,搅得沈溪的生活不得安宁。

“太子从京城出发,若一切顺利的话,四月底就会抵达湖广,如今已是五月中旬,尚且没有丝毫消息传来,说明太子暂且并未往湖广,又或者是在别的地方耽搁了。刘瑾赴任南直隶,带着太子,以守备太监的权势,到哪儿都会受到隆重接待。朱厚照这小子多半玩野了,估摸着他还不稀罕到湖广来受苦……”

沈溪想给谢迁写信,告之自己的揣测,但发现根本就无法知晓谢迁下一步要去何处,也就找不到确切的投送地址。同时,信写出去若被有心人看到,人家还误以为太子是被他们拐带的。

马九那边暂时没有朱厚照的消息传来,对沈溪来说,这件事只能拖着。

至于湖广行省的盐、茶专营改革,如今推行得异常顺利,而且还有一件让沈溪十分高兴的事情,那就是李衿和惠娘已经顺利抵达南昌府。

沈溪迫不及待想往南昌府去一趟,不但是因为挂念惠娘,同时也跟他想尽快完成江赣商业布局有关。

赣西有沈溪发展钢铁产业急需的煤炭,后世安源煤矿可是有名的煤炭基地,可就地利用这里优质的煤炭制造焦煤,焦煤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到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

而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就算沈溪对物理、化工知识知之不详,但也知道焦炭的巨大作用,知道安源煤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此外,江赣可不仅仅有煤炭,赣东北的德兴铜矿可是号称中国有色金属第一矿,后世这里年产铜十二万吨,黄金五吨,白银二十吨。而铜在大明朝,其实就是钱的代名词,只要有足够多的铜,便可以制造相应的铜钱。

最后,沈溪还想去见一下自己从未谋面的儿子,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但这会儿沈溪在湖广的事情并未结束,如果现在就启程前往江赣,会让江赣地方官绅对他戒备重重,必须要找个借口才能过去。原本找寻太子就是个不错的由头,但朝廷至今也未公布太子失踪的消息,说明皇室一直对此事进行保密。

沈溪心想:“即便弘治皇帝能以亲自栽培太子熟悉政务为由,一直遮掩,但太子始终不往文华殿读书,詹事府的东宫讲官岂能不发现端倪?这件事拖三个月已经是奇迹,下一步恐怕连刘健、李东阳等人都会产生怀疑,估摸很快便会跟皇帝要人了。”

大明朝的太子问题,一向是个敏感话题。

大明在皇位继承制度上,一向主张立长不立幼,这跟清朝的储君制度截然不同,因为外夷一向有立幼或者立贤的习俗,特别是康熙帝后来采用了“秘密立储”这一制度,使得清朝的皇位传承一直未受到太大冲击。

但在大明,如果不立长,就会受到极大的非议,哪怕这个长子只是庶出,甚至跟朱祐樘一样,出自一个普通宫女,也轻易不能废掉。

如今弘治皇帝就朱厚照一根独苗苗,太子之位自然稳若泰山,但如果泰山出现了问题,那就要考虑选择备胎,这会造成时局的动荡。

沈溪等待机会前往江赣,又怕地方上把他当作豺狼猛兽防备,沈溪终于理解在这时代要独善其身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虽然我早就提醒过自己,不再管地方上的龌蹉事,可真正被我看到了,岂能置之不理?尤其如今我已经具备管的资格,莫非要眼睁睁看着不公平的事情在我面前发生?”

沈溪一直觉得自己可以融入这时代,但最后发现,他总是情不自禁想要改变这个时代。

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根本无能为力,尤其涉及到几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大明百姓似乎都很倔强,无论他用什么方式开启民智,效果都不理想。

儒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奴性思想,让人安于平庸,不思进取。

……

……

五月十二,总督府发放最后一批茶引、盐引。

之前的茶引和盐引,有半数归了沈溪掌控的商业组织,由宋小城缴纳课税,完成盐、茶运输和买卖。

当湖广商贾发现沈溪根本不需要他们就能玩转地方商贸后,开始紧张起来,从之前的拒不合作,改而积极配合,此番更是齐聚总督府,争先恐后购买盐引和茶引。

但可惜,沈溪不给他们竞价的机会,一引茶、一引盐的价格是多少,都是公开透明的,为的是防止盐商和茶商从中谋取暴利。

文家和钟家没有参与其中,从传出的风声看,钟家似乎有离开湖广迁往南直隶的打算,而文家则选择留下,但把财产全都置换成土地和屋舍,准备安心当大地主,不再牵扯进地方专营商品买卖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在沈溪看来,文家的决定相对明智,至于钟家,则有点儿闹情绪的意思,最后的结局只会是自找麻烦。

这天茶引和盐引各出手四万引,地方上的盐商和茶商基本都买到了些,就算利润不是很高,但已能保证他们维持生计。

这最后一批中,宋小城只拿了三千引茶引,盐引没有入手,因为琼州府那边供应的精盐差不多已经告罄。

倒不是说新开辟的盐场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这段时间盐场被沈溪抽调太多新盐到湖广销售,填补空额,同时沈溪还准备留下一部分盐,用来供应正在筹备中的化工工坊。

要改变这个时代,就必须要引入化学工业,海盐是制造酸碱的基本原料,沈溪准备用他那浅薄的化学知识,指导工匠逐步把三酸两碱搞出来。

此时远在琼崖的唐寅也来信了。

唐寅和夏小姐成婚后,夫妻生活大致和睦,但问题是,唐寅自诩文采过人,不甘心继续做打杂的事情,想回沈溪身边一展所长。

或许是怕沈溪不同意,唐寅来了个先斩后奏,先写信通知沈溪自己要走,然后直接动身前往广州府。

按照唐寅信中所说,他准备带着他的大舅子夏宽一起到湖广找沈溪,共谋大事。

沈溪头疼不已,你这家伙是觉得给我找的麻烦不够多,准备继续坑我,是吧?来可以,俸禄比对总督府的书吏发放,休想我再斥巨资请人!

我这儿可没养闲人的准备,来了就拿出真本事,别一天到晚混吃等死!

沈溪已深切地感受到人手不足,对他来说,其实唐寅和夏宽能来,对他而言无异于及时雨。

按照沈溪设想,这二人过来,可不是当什么谋士,而是继续分管实务。

现在下面的工坊需要有人主持,沈溪要当官,批阅公文,处置两省军政大事,没太多时间顾及杂务,最好是让唐寅和夏宽二人来处置,他们起码有一定能力,而且脑子不笨,接受新事物也快。

沈溪要求建立的工坊,在五月份已轰轰烈烈动工,随着砖瓦坊率先落成,生产出来的青砖、红砖开始源源不断供应屋舍建设,可惜现在用于粘合墙体的三合土产量很少,如果换做水泥,建设进度会越发快。

可惜对于水泥,沈溪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是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送入窖中煅烧而成,但具体如何,中间要添加什么辅料却不知道,这些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试验。

目前沈溪实际上是在一张白纸上,勾勒他的工业蓝图。

喜欢寒门状元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寒门状元内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