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寒门状元内 > 第二一七九章 变被动为主动

寒门状元内 第二一七九章 变被动为主动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0:23 来源:书海阁

朱厚照带着一帮人出了守备衙门,到张家口堡城里闲逛。

张家口堡此时虽然只是宣府数十边关堡垒中的一个,但由于大明朝廷在城北建有跟鞑靼人贸易的马市,草原部族在这里交易急需的农产品、手工业品等物资,所以商业氛围极为浓郁。

要是历史没有改变的话,到嘉靖、万历年间这里“百货坌集,车庐马驼,羊旃毳布缯瓦缶之属,踏跳丸意钱蒲之技毕具”,成为大明跟蒙古草原联系的纽带,后来在满清时,中原与蒙古地区乃至俄国间的贸易兴盛,中原的丝绸、棉布、茶叶等物品通过张家口堡销往蒙古草原地区和俄国,并输入毛皮、毛纺品、牲畜、土碱等蒙、俄物品,成为闻名遐迩的塞上都会。

连接张家口堡跟蒙古草原间的张库大道也被称为北方的“丝绸之路”。

即便正德初年这里未得到有效发展,但蒙古各部族平时上贡给大明的贡品,以及大明回赠的物品,都是走的这条道,就算马市关闭,南北贸易中断时,张家口堡内还是有大量游走于中原和草原之间的商贾,让张家口堡有着不同于西北各边塞的浓郁商业气息。

连一直久居京城的朱厚照,都听到张家口堡商业兴盛的传闻,等他带人出来逛了逛,欣赏张家口堡的夜市,更觉得这里好像南国一样繁华。

朱厚照看着前面被灯笼照亮的夜市,不由叹道:“这还是战争期间,换作平时城内应该更热闹吧。”

张苑道:“陛下,这不您带领兵马刚进城,可能有人想做士兵的买卖,现在应该是这里人口最多最密集的时候,平时怕没什么人。”

朱厚照斜着看了张苑一眼,道:“这你又知道?”

张苑低着头不敢再说什么,他发现朱厚照对他有所怀疑,干脆不再去评价张家口堡内的事情,在他看来反正这些事跟自己没多少关系。

朱厚照在夜市内走了一圈,心生感慨,却又有些遗憾,“怎么走下来,连个烟花之所都没见到?难道张家口堡不兴这个?”

他看了看张苑,张苑没法回答,而钱宁和小拧子也不明就里,朱厚照随便抓住一个街边的小摊贩问道:“这位小哥,城内为何不见有教坊司和娼馆?”

那小商贩笑道:“几位是外地来的吧?这就有所不知了,张家口堡内原本有教坊司,但陛下御驾亲征后,为严肃军纪,整顿市容,教坊司便暂时歇业,城内私娼馆也一并禁绝,咱们守备大人清正廉明,治兵有方,行事不拘一格,虽然不知道他禁娼对不对,不过市面倒是太平许多!”

朱厚照皱眉:“原来如此,多谢了!”

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朱厚照对普通百姓很客气,这让钱宁等人看到后有些惭愧。

朱厚照听了那小摊贩的解释,皱眉想事情。

张苑心想:“陛下现在必定失望至极,何不趁机去攻击一下那陆若?”当即建言:“陛下,这个陆守备不但御敌不力,还僭越做地方官府应该做的事情,他这番举动分明是扰乱民生。”

朱厚照打了个哈欠,意兴阑珊地挥挥手:“朕有些累了,回去吧。”

正德皇帝就像没听到张苑的话,压根儿就不加理会,旁边钱宁走了过来:“陛下,是否需要给您安排一下节目?”

朱厚照仍旧提不起兴趣,摇头道:“安排的太过刻意,没什么意思,还是自个儿找的有趣味……算了,别坏了城内安宁,大敌当前,被人知道的话会影响军心士气,朕现在已经在战场,何至于要在前线这种地方做出格的事情?”

钱宁悻悻然退下来。

张苑用愤恨的目光望了钱宁一眼。

一行人随即回到守备衙门,刚进去,朱厚照便屏退钱宁,带着小拧子和张苑进到里面,张苑还想继续参劾陆若,恰在此时丽妃迎了出来。

院子不大,一堆人全凑一块儿了,丽妃诧异地问道:“陛下为何这么早便回来?”

朱厚照道:“城内跟朕想的不太一样,走了一圈,大致了解了一下民生,便回来了。”

皇帝大晚上出去了解民生,这种情形听起来就觉得荒诞透顶,丽妃没有揭破,微微一笑:“陛下,沐浴的香汤已备好,请您进去歇息。”

朱厚照眼前一亮,“哦?是吗?可是按照你之前说的进行安排?”

丽妃含笑点了点头。

朱厚照红光满面,兴冲冲往里屋去了,张苑一看架势不对立即拔足跟上,却被丽妃拦了下来。

张苑喊道:“陛下……”

朱厚照根本就没有答复的意思,张苑从窗户纸的烛光倒影中见到里面还有旁人,看身段应该是女人。

“丽妃,你什么意思?”张苑厉声喝问。

丽妃的脸色非常难看,冷冰冰地回道:“张公公,这就是你为人臣子的礼数?陛下跟前,由不得你放肆!”

“你!”

张苑怒气冲冲看着丽妃,随即意识到得罪朱厚照身边一个与自己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女人非常危险,尤其丽妃还这么得宠。张苑很不甘心,他本可闯进去,但稍微衡量后果后还是忍住了,愤怒地一甩袖,转身离开。

……

……

六月初三,延绥镇驻地榆林卫城三边总督衙门,总督王琼接见主管骑兵的延绥副总兵林恒。

林恒虽然是沈溪提拔,甚至跟沈溪有姻亲关系,但他跟沈溪的这层关系并不为人所知,本身林恒在对鞑靼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他的晋升之路可说是一个靠功勋拔擢的典型例子,即便是对沈溪有意见的谢迁也没觉察沈溪的提拔有什么问题。

谢迁跟王琼商议后,决定把林恒找来,商议主动出击的问题。

王琼接见林恒,谢迁没有出面,躲在帘子后面,偷听王琼跟林恒的对话。

林恒对王琼的礼数周到,当初朱晖任三边总督时,林恒身为侍卫头子要见总督不难,但现在他已经是陕西都指挥同知,战时为副总兵,要见总督反而不是什么易事,一切都源自于身份的变化,上下级间泾渭分明,几不可逾越。

林恒在军中声望很高,就在于他能力很强,统辖的又是大明最精锐的一支队伍,由沈溪力主建立的枪骑兵队伍。

“……林副总兵,本官不跟你兜圈子。近日延绥周边有鞑靼骑兵骚扰,屡次进犯边陲,劫掠人口,造成粮食和牲畜损失,本官在详细斟酌后,决定以你率领的人马为先锋,出城跟鞑子交战一场,你有什么意见?”

简单见礼后,王琼把目的说明。

林恒听到这消息,显得很激动:“大人旦有驱驰,莫敢不从。”

王琼一抬手:“这次出兵非易事,鞑靼每次犯边人马集结起来,少说有数百之众,鞑靼怕我们出兵拦击,在行军上小心翼翼,我军出击的话,必须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如此才能振奋军心,为下一步大军出塞做好铺垫……此战断不容有失!”

林恒领命:“一切听凭大人调遣。”

“嗯!”

王琼点头,对林恒表现出的态度很满意,随即对林恒做出详细的安排,林恒一一应了下来。

来日林恒将率两千枪骑兵在城门口等候,一旦鞑靼人袭来,林恒领军从瓮城杀出,力争全歼来犯之敌。

之所以把兵马囤于瓮城,在于保险。要是林恒所部力战不支,鞑靼人尾随败军涌进瓮城,也不至于就此杀进榆林卫城。

林恒离开后,谢迁从后堂出来。

王琼问道:“谢阁老,此番出击,是否要为后续出兵做好准备?以之前预算时间,沈尚书所部人马应该快到黄河边了吧!”

谢迁沉思一会儿,才道:“沈之厚在何处,现在没人能给出个准确的答案,何必去想那么久远的事情?如果他能平安回来,这场战事到此结束,毕竟到现在为止陛下对九边都没有任何调遣,他能靠只身之力跟鞑靼人交战已属不易,还能奢望其他?”

王琼点头,同意了谢迁的说法。

随即王琼问道:“那谢阁老为何要主张出兵?守在城内,似乎也无不可……”

谢迁抬头看着王琼:“德华怎么会变得如此瞻前顾后?遇敌难道不应该主动出击谋取战果?老夫虽然不懂军事,但却知道此番进犯边塞的鞑靼兵马不多,老夫想让骑兵出去跟对方打一仗,振奋军心士气,如此你跟陛下上奏时也有话说……”

本来王琼还很迷糊,但谢迁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想不明白都难。

显然谢迁是觉得,在皇帝执意推行平定草原国策的背景下,如今九边各地都没有取得寸功,回头皇帝气恼之下一合计,在鞑靼人袭击的情况下,连个主动出兵的人都没有,这种情况太打击人,大明颜面扫地不说,朱厚照自己恐怕也会失去进取心。

所以谢迁主张延绥出兵,打上几场胜仗振奋下军心士气。

也是谢迁亲自看过鞑靼人骚扰力度,没太当回事,与其龟缩城塞内自损威名,不如让林恒率领的枪骑兵出去好好表现一下,以人数的优势取得胜利,除了振奋军心,在皇帝和朝廷那边也有交待。

王琼知道谢迁这层意思后,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他有话想说,但见谢迁态度,又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王琼心想:“谢阁老在高处见到鞑靼骑兵,觉得不过如此,才会如此自信派出人马去作战,若真交手,便会知道鞑靼人到底有多厉害!可千万别出什么事才好!”

……

……

谢迁一直说自己不懂军事,但在他看来,纯属自谦,因为早在弘治朝他就挂兵部尚书衔,而且前几次大明对外战事的胜利,多少都有他的参与,所以谢迁理所当然觉得自己在军事上还是有造诣的。

可惜谢迁忽略了一件事,他取得的成绩完全建立在沈溪出谋划策的基础上,若论纸上谈兵,他才算头一号人物。

谢迁只会动嘴皮子,从来没上过战场。

六月初四,一大清早,谢迁便在王琼的陪同之下上了榆林卫的北城门广榆门城楼上,陪同他们一起的,还有延绥总兵吴江、副总兵侯勋等将领。谢迁登高北望,意气风发,问站在身旁的王琼:“德华,昨日让你准备的骑兵,可有备好?”

王琼先问了总兵吴江,吴江道:“回两位大人的话,林副总兵的人马已进入瓮城,不过现在尚未有鞑靼骑兵来犯,士兵们正在休整,等鞑靼骑兵到来后,再开城迎敌!”

谢迁一摆手:“先在瓮城中练习一下,老夫想见识见识。”

吴江不由用请示的目光望着王琼,到底在延绥说了算数的还是王琼这位三边总督,王琼一挥手:“既然谢阁老已经说了,还等什么,让林将军的人马进瓮城操练!”

“得令!”

吴江领命,马上将军令传递下去。

不多时,但见骑兵鱼贯而出,进入瓮城,林恒的帅旗处于正中的位置,全军一字长蛇展开,快速前进。

城头上有士兵镇守,见下面骑兵出现,热情迅速点燃,林恒在这种操练中表现出足够的本事,在他的帅旗指挥下,士兵进退有序,在马背上施展冲锋、放枪等技能,表现得整齐划一,让城头的士兵欢呼不止。

吴江和侯勋等人看到后不由颜面有光,因为在延绥镇内,林恒的骑兵算是最上得了台面的存在。

谢迁看到后不由连连点头,道:“有如此精兵,何愁我大明疆土不保,百姓不安?”

王琼笑着点头,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许担心,暗忖:“刚来延绥的时候,我何尝不是跟谢阁老有同样的想法?奈何事实就是那么不尽如人意,跟鞑靼人相比,我们的骑兵终归还是差了些火候!”

因为鞑靼人没有按照明朝官员的设想前来袭扰,林恒所部在经过操练后,累得不行,便先回城休息,同时也是为养护枪支,更换马鞍等,毕竟现在已是隆夏,士兵们穿着铠甲在日头下连续运动,此时汗流浃背,非常容易中暑。

此时已是正午时分,就连谢迁也不得不进入城楼躲避,当天气温非常高,一点儿风都没有,每个人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

“这鬼天……”

吴江小声骂了一句,恰好被谢迁听到,谢迁冷冷瞪了他一眼,吴江吓了一大跳,连刚端起的茶水都放了下来。

谢迁道:“前几日,鞑靼人一直在城外骚扰叫阵,城内一直没有迎战,如此灭自己威风的事情,地方上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王琼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谢迁是在质问吴江等武将。

吴江战战兢兢地道:“回谢大人的话,其实……这是军中一直以来秉承的原则,敌军叫阵时,切不可因一时意气而令城塞有损。”

谢迁的脸色不好看了。

王琼出来说项:“谢阁老,其实这些都是朝廷的安排,即便城外有鞑靼人来犯,也应该坚持以守城为主,并以其他城塞的人马驰援,不能贸然用兵。榆林卫城事关重大,切不容有失。”

只是武将出来说话,谢迁还不觉得如何,但现在是王琼也开始帮腔,谢迁感觉面子有些挂不住。

恰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悠长的号角声,谢迁连忙站起身来,问道:“怎么回事,鞑靼人来了吗?”

这问题周围的人可回答不了,吴江吩咐道:“快出去看看,迅速回报!”

吴江的随从还没出门,便有传令兵进来奏禀:“报……有鞑靼兵马犯广榆门,人马约有上千!”

因为无法确定来犯鞑靼人的数量,传令兵只能报个大概。

榆林卫城周边斥候并不负责调查鞑靼人数量到底有多少,能提前探知有鞑靼人来,在军情传递中已经算是圆满完成任务,这跟沈溪亲手建立的情报体系完全不同。

谢迁一撸袖子:“还怕他们不来呢!今日便让他们知道来犯的下场!还不快安排骑兵进瓮城,准备开战?”

吴江又下意识看了王琼一眼,在得到王琼的目光授意后,这才紧忙去安排出兵。

一时间城楼上变得躁动不安,士兵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这是上次沈溪为三边总制派兵出击后,数年来第一次有人马主动出击。

喜欢寒门状元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寒门状元内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