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寒门状元内 > 第二二二七章 新时代的开始

寒门状元内 第二二二七章 新时代的开始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0:23 来源:书海阁

明军首次在战场上投入使用的武器,在后世看来平平无奇,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划时代的大杀器。

这种武器正是转轮式多枪管加特林!

沈溪最初只不过是想改进步枪,但他发现进展太过缓慢,主要在于枪管的膛线很难进行工业化制造,同时铸造子弹的铜这种金属在这个时代几乎就意味着货币,铸造铜质子弹成本太大不说,冶金铸造方面也达不到要求。

不过很快沈溪便受到制造左轮手枪的启发,开始用大量人力物力来制造转筒式加特林机枪。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机枪非常原始和落后,它使用纸质子弹,导致射击时会出现漏气现象,射程不远,同时发射速度也没到太过恐怖的地步,但一分钟射出二百枚左右的子弹仍旧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需用手摇把进行发射,再在连续射击出现高温时更换枪管便可。

沈溪改造后的加特林机枪数量不多,全军只有五十挺,但纸质子弹却制造了很多,专门生产了近四十万发制式子弹,为的就是今天给鞑靼人挖一个坑然后将其彻底埋葬掉。

战局往沈溪预想的方向发展,在示敌以弱后鞑靼人果然中计,悍然发动总攻,到这个时候沈溪终于把自己手上最大的王牌祭了出来,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早在战争开启前沈溪便训练了一批专门操作加特林机枪的士兵,由荆越统率,自从出塞后就一直没有动用过。

这种原始的加特林机枪,枪身上有一个可以拆卸的并带漏斗形供弹口的钢制供弹转轮,将金属外包壳包裹的纸质子弹放入漏斗内,射手摇动手柄会带动枪管和供弹转轮同步转动,弹药随即会依靠重力的作用下落进入供弹转轮的弹槽中,在供弹转轮的某一个装有弹药的弹槽与枪膛同轴时子弹会被从转轮送入枪膛,在旋转到预定击发的位置后撞针会击发弹药,并在枪管转到另一个特定位置时将子弹的金属包壳推出枪管,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发射过程。

但如此一来,完成射击就不能再只依靠一两个人,必须要有一个主射手专门进行瞄准和发射,还需要两个人填装和更换子弹,同时更换枪管也得配备专门的人手,再加上搬运弹药箱的人,差不多一个机枪组需要六个人,

虽然只有五十挺加特林机枪,但沈溪训练出来的专业人士却足足有九百人,共一百五十个作战小组,如此一来随时可以进行轮换。

沈溪把前沿阵地的火枪手调到两翼,主要目的便是诱惑鞑靼人发起总攻,随后从后续阵地补充来的火枪兵迅速填补空白,专门打那些加特林机枪没有照顾到的漏网之鱼,如此一来整个阵地前方可谓是腥风血雨。

“更换枪管!”

连续射击了一分多钟,沈溪明显感觉到枪管温度急速提升,隐隐有些发红的迹象,当即命令道。

站在沈溪身前的主射手很有经验,将面前的一个档杆拉一把,枪管便自动脱落,马上有两名士兵把新枪管装入固定的卡扣上,然后主射手只需要拉回档杆,完成一次上膛动作即可。

而趁着这个间隙,供弹手已经麻利地将把打空的金属外包壳取了下来,然后迅速将填装满纸质子弹的一条条金属外包壳插入漏斗之中。

随后,焕然一新的加特林机枪又可以连续不断发射。

“哒哒哒——”

射击前后中断的时间不到五秒钟,接下来又能连续发射一分钟,一次便喷射出大约二百枚以上的弹丸,恣意地收割生命。

……

……

战争本来是有来有往,你捅我一枪,我还你一刀,但随着明军新式火器投入使用,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鞑靼人射出的弓箭,在两百步上的威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回回炮等攻坚武器,射程又没有明军的火炮远,很难对明军的防线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加特林机枪不断地喷吐火舌,鞑靼骑兵就像割麦子般一片片倒下,毫无还手的余地。

后续突击到前方的鞑靼骑兵肝胆欲裂,惨烈地现状逼迫着他们做出应对,老远便从马背上跳下来,然后以面前堆积成小坡的马匹和同伴尸体为掩护,朝着明军营地进行抛射射击,不管结果怎么样,总归会有箭矢落进明军防线,可以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同时也给自己壮壮胆,至于能不能伤人又另说。

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这场战争鞑靼人原本以为可以在付出巨大牺牲后取得一场惨烈的胜利,但现在看来,他们获胜的机会正在逐渐变得渺茫。

明军并不局限于守在防线内,沈溪设计制造的加特林机枪,安装在两轮车轴上,跟目前明军中装备的火炮一样可以在马匹拉拽或者士兵推动下自由活动。

如此一来,就算鞑靼人躲在机枪射程外不动弹,明军也可以自如地推动着加特林机枪缓慢向前突进,由于有组成排阵的火枪兵以及部分盾牌手进行掩护,倒也不怕被鞑靼骑兵接近身前。战斗持续盏茶工夫,明军龙旗不但没有后撤,还开始逐渐往鞑靼中军方向缓慢移动,此时巴尔斯博罗特以及他统率的士兵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恐惧,紧张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最初鞑靼人以一种一往无前的态势开战,甚至在进入炮火覆盖区后仍旧前呼后拥地向前冲,但现在还未靠近明军营地,鞑靼人已经开始败退,而明军在战场中段位置居然发动了反攻。

与此同时,巴图蒙克亲自率领的兵马已经杀到巴尔斯博罗特所部身后,因为是在平地作战,后续人马只能看到前方马队的屁股,对于前线发生了什么了解不多。

巴图蒙克只知道战况非常惨烈,很短的时间数个千人队已经消失,但就算知道明军使用了新武器,他也没法下令撤兵,问题就在于各路人马同时发起攻击,以战场上混乱的现状,他的命令很难在短时间内传达到战场各处,冲刺中的鞑靼马队难以回头。

“大汗,三王子败退了!前锋正在溃退中……”

在所有情报中,这个消息最让巴图蒙克震惊。

前线人马如果只是大面积损伤,倒也没什么,现在最让他不可接受的是居然前线人马开始逃跑,这意味着明军的火力压制已经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否则以鞑靼人的血性,绝对会用尸体往前堆砌出一条血路来。

“哒哒哒……”

巴图蒙克的座驾距离明朝前沿阵地也不过才一里多远,他面前黑压压全都是鞑靼骑兵,巴图蒙克能从马蹄声中听到如同催命符一样的火器发射的声音。

“继续冲,还等什么?”巴图蒙克根本来不及作出思考,甚至可以说他也不必要思考,目前的战局对他来说想再多都是徒劳。

既然不能调度各路人马回撤,那还不如一冲到底……

……

……

清晨时分,榆林卫城,三边总督衙门。

谢迁又是一夜无眠,尤其是得知榆溪北岸开战后,更是焦躁不安。

因为这位当朝首辅知道,这将是鞑靼人最为凶猛的一击,同时也很有可能是沈溪在这世间的最后一战。

“鞑靼人倾巢而出,不惜一切代价要跟之厚死斗到底,一旦之厚兵败身死,鞑靼人就该举兵往榆林卫城而来,挟大胜之机入侵中原!”

谢迁瞻前顾后,很多事在他这里根本就想不通,比如说鞑靼人为何一定要跟沈溪死磕到底,远远避开明军,保存部族实力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事情吗?还有便是沈溪为何在收到正德皇帝“弃三军保一人”的圣旨后没有返回榆林卫城。

谢迁心中不安,但也没有走出院子,只是在自己的房间内来回踱步,不时地探头往外看看。

一直到太阳从地平线上窜起来,他期待已久的王琼才姗姗来迟,王琼是以请安为由来跟他说及榆溪河北岸的战事。

王琼把他知道的情况大概跟谢迁一说,当提到鞑靼人不顾后路全军出击时,谢迁的脸色非常难看,坐在那儿,整个人显得无比懊恼,喃喃自语:

“若非老夫一直坚持不出兵,鞑靼人也不会如这般肆无忌惮……说到底还是老夫害了之厚那孩子!”

王琼宽慰道:“谢阁老何出此言?鞑靼之前两战的确是有试探之意,不过如今城外仍旧有鞑靼兵马上万,以防备城内出兵驰援……是以就算城里派出援军,怕也是难以助河对岸的人马过河,反而会因为首尾失顾更易令全军溃散!”

谢迁抬手打断王琼的话,不想跟对方探讨出兵这件事的合理性,以及到底谁的责任更大。

谢迁用热切的目光望着王琼,颤抖着声音问道:“那现在之厚,可还有生路?之前派去的人,是否把陛下的旨意传到军中?”

王琼叹了口气,幽幽地道:“以之前回报的讯息看,消息应该已传到沈尚书手中,但沈尚书怕是不能撤……他身为出塞兵马主帅,岂能弃军而逃,独自忍辱偷生?这也非沈尚书的为人。”

谢迁好像突然找到胸中不良情绪的宣泄点,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道:“为何不可?陛下要保他一人,也是为大明长久考虑……鞑靼人可以不惜折损上万人马来灭他这一路,目的是为何?还不是要除掉他而后快?难道他不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

看到谢迁失态,王琼多少有些始料未及,他心道:“之前谢阁老一直表明不肯出兵驰援,看来的确是出于公心,站在私人的立场,之厚是他的孙女婿,谢阁老还是希望之厚可以平安无事,哪怕做出独自逃生名誉尽损的事情,也在所不惜。”

谢迁再度看着王琼问道:“现在榆溪河北岸的战事,到底进行到何等地步了?难道没有任何出兵往援的办法?”

王琼不明白为何到此时谢迁才想起来要出兵援助,有些迟疑地说道:“之前沈尚书的来信中,可是未向三边求一兵一卒……”

“那是他早就知道城内不肯出兵!”

谢迁焦躁不安地说道,“最初他派人回来跟老夫求援,老夫一口回绝了!唉,气死老夫了,他这是想找死吗?还是说他觉得自己有通天的本事,能够力挽狂澜,转败为胜?”

王琼安慰:“谢阁老切莫着急,我已经派人去前线,战场上有任何变化,消息都会第一时间传回来。正如您老早前所言,一切当以三边安稳为先!”

************

PS:春节过了,天子争取每天两到三更,求下订阅、推荐票和月票鼓励!谢谢!

.m.

喜欢寒门状元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寒门状元内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