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寒门状元内 > 第九二四章 困难

寒门状元内 第九二四章 困难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0:23 来源:书海阁

王华等东宫讲官举报的最后结果,是朱厚照挨了十板子,书被没收。弘治皇帝把儿子的武侠占为己有,同时拿张延龄送的《金瓶梅》解乏,事情便暂告一段落。

弘治皇帝认为书是小舅子送给太子的,而朱厚照则觉得是他二舅举报的他,就连众大臣也认为如此胆大包天敢给太子看闲书的除了外戚张氏兄弟也没有谁了。而张延龄则因“意图送女人进宫”的事不敢去见姐姐和兄长,“无辜”地背了所有人的黑锅。

此时远在广州的沈溪,并不知道他写的书,成为弘治皇帝打发无聊时间的法宝,现在的朱佑樘无心女色,每天除了上朝和处理政务,就是捧着看,废寝忘食,让随侍的太监好生纳闷,实在想不通是什么东西让皇帝如此沉溺。

沈溪将当季的玉米和番薯栽种下并吩咐西校场的军户好好照料后,就等着三月初出征北上。

三月初二,沈溪全家搬到了新府第,这里宽敞明亮,每个女眷都有自己的房间,陆曦儿等小丫头非常开心,搬进去之后开始布置自己的房间,沈溪则只是大致转了一圈,便去官驿继续处理公事。

沈溪乔迁新居,成为广州府一等一的大事,前来送乔迁贺礼的人多不胜数。

有了之前过节送礼被拒的经验,地方官和士绅再送礼就聪明了许多,只送土特产,看起来不值钱,但或许就在那些不值钱的东西下面藏着什么金银玉器,只要把礼物送到沈溪的府上,礼单呈上去,就算回头被沈溪发现问题,想退都困难。

我明明送的是土特产到你府上,结果你退回来的是金银器皿,这是什么意思?督抚大人贿赂地方官?

沈溪早就料到会来这一出,所以他老早就派人在新府第大门外拒绝收礼,就算你们送的是鹅毛,本官说不收就不收,你们说本官做样子也好,收买人心也罢,反正别动送礼的心思。

本来很多人都觉得沈溪不近人情,这件事后更觉得他冥顽不灵,我们送点儿“土特产”意思一下你都不收,分明是不给广州府官员和士绅的面子!那以后需不需要我们帮你筹措军粮物资了?一个好汉三个帮,你这是铁了心要单打独斗哪!

沈溪这会儿算是被官场的繁文缛节给整怕了。

他清楚地知道,地方官和士绅送礼不是白送的,他们通常都有事相求,或者是希望得到督抚衙门的庇护,处在这么一个浑浊的时代,想激浊扬清的结果就是被人孤立,闹得好像是他做错了事一般。

沈溪不过是作出一个正常的廉洁官员应该做的事,却惹来一身骚。

“老爷,船什么的都已经备好,兵马也已基本到齐,不过在物资运输上或许会有一点儿麻烦……咱们的船只可能不太够。”

马九核算了一下港口停靠的大小战船数量,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船只不够用。

年前沈溪平匪,带了四千兵马,随船走的只有两千人,剩下两千半途就地驻扎,直到回程攻打上川岛时才用小船分批把人运过去。

这次沈溪北上平匪,依然是带四千人马,虽然多了佛郎机人的三条大船,还有布政使司帮忙调集的二十几条船,但因这次战事周期更长,需要运送的物资更多,以至于船只不足仍旧是老大难的问题。

沈溪放下手头的公文,问道:“布政使司衙门那边怎么说?”

“布政使司的人说了,能调动的船只基本都已调来,再小的船恐怕不适宜上战场。”马九道,“如果船只数量不够,只能临时找人造船,或者从内河调运民船充数,但这些船只……怕是被海浪一冲就要散架。”

内河船只和海船区别很大,内河船只相对较小,而且结构较为松散,冒险使用的结果,可能就是在一场大风大浪后船毁人亡,沈溪可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沈溪叹道:“可惜这会儿佛郎机人不在,不然再跟他们借几条船,或许就够用了。”

马九一愣,没听懂沈溪的意思,沈溪已经强迫佛郎机人“借”出三条大船,让佛郎机人几乎快吐血了,要知道佛郎机人的船只可比大明的海船强太多,此时大明工匠很难造出如此海船。

毕竟佛郎机人造船就是为了漂洋过海,如果在质量上不过关,那佛郎机人也来不了大明来做生意。

沈溪道:“这样吧,跟随军将士说,船只不够的话,依然分出部分走陆路,这次我不乘船了,随陆路兵马一道北上。”

“老爷,您……”

马九很想说,你不乘船,那谁来指挥船队和佛郎机炮?

南下荡平匪寇的时候,马九就发现,要跟海盗作战,还是要靠大船和火炮,如果靠陆路的骑兵和步兵去打,可能几年都不会有战果。

现在沈溪等于是舍弃精良的“海军”,跟随陆军行军行动,不但走得慢,而且战斗力还弱,船队那边无人指挥也容易出问题。

沈溪摆摆手示意马九不用紧张,道:“没事,不用急行军,此番北上最重要的是稳扎稳打。”说是三个月内结束战斗,但其实并没有硬性要求,只要后勤跟得上,打个一年半载的也不成问题。

……

……

三月初六正式出征,结果提前五天,四千兵马已经集结完毕,广州港变得热闹起来,大军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出征。

官兵年前跟着沈溪打了胜仗,拿到犒赏,年后又获得军功的赏赐,这会儿手头上有的是钱,少部分进了广州城里秦楼楚馆那些窑姐儿的腰包,大部分寄回家中养活妻儿老小,剩下的则变为行军打仗的物资。

而所有物资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干粮。

随军饿不死,但想吃饱不太现实,每个人每天的口粮多少是固定的,那些胃口大的就需要提前准备一些。

南方人以米食为主,米团是不错的充饥之物,但米团的保质期比较短,不利于携带。在所有干粮中,最受欢迎的要数面食中的干饼,这东西虽然硬,但在三四月份能放十几天,甚至发霉了后同样可以吃。

当然,如果钱多的,还可以储备一些牛肉干、肉松、鱼干等荤食,耐饥耐饿,吃下肚子喝几口水就涨涨的。

沈溪于三月初三、初四两次巡查军营,这会儿士兵已经把发下来的干粮,连同自己从家里带的、买的都放好,或者用随军的马车运输,或者是准备随行李装船,有的直接把干粮背在身上。

士兵武器装备基本都是自备,箭矢相对较缺,虽然年初这段时间由沈溪牵头,地方官府加班加点打造了一批,仍旧不够用。

不但箭矢缺,兵器也有一定的问题。

南方潮湿,兵器非常容易生锈,士兵不但要带着兵器,还要带磨刀石,随时在兵器钝了或者锈了时磨一磨。

“大人,看情况不太好啊,这三四月一过,南方雨水很多,不管是行船还是行路,都不好走!”荆越过来跟沈溪说道。

荆越经历年前的战事,以军功从百户晋升副千户,算是晋升幅度比较大的,年后他仍旧担任沈溪的亲卫队长,负责保护沈溪的安全,以及传达沈溪的军令。

沈溪脸色带着一丝忧虑,摇摇头道:“还能怎么办?车到山前必有路呗。”

此时沈溪也发觉,或者是年前的剿匪作战打得太容易,让他有些飘飘然,对年后战事的困难有些估计不足。

兵器问题不大,相对来说,官军的兵器已经算好的了,由于大明实施铁器专营,那些匪寇的武器更加落后,很多都是揭竿为旗斩木为兵,两军对上短兵相接的话,优势不要太明显!但缺乏马匹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通常来说,盗匪打不赢就跑,需要骑兵追击,盗匪喜欢躲在山寨里不出来,又需要攻城器械攻打山寨。

就算山寨不是砖石结构,只是厚重的木栅栏,也需要撞车撞开,那些木栅栏都经过特殊处理,想用放火烧这招不好使,而沈溪手头上的火药数量也严重不足……

沈溪视察军营回来,不由琢磨这些个问题。

现在有点儿赶鸭子上架的意思,如果是小规模的海盗和山匪没有大碍,就怕遇到相对精良的倭寇兵马,由大明世袭军户组成的军队一向上不了台面,经不起血战,沈溪真怕遇到硬茬子时会承受不住巨大的伤亡而酿成大败。

广东左布政使陆珩在三军出征前,亲自过来跟沈溪商议粮草补给的事情,等沈溪把困难跟陆珩说出来后,陆珩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陆珩道:“沈中丞,如今广东地面上能凑给您的已悉数征调,若再缺少,或者可以等个一年半载之后出征,又或者从福建、广西两地征调。不过想来沿海匪寇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沈中丞无须过虑!”

陆珩在西北跟鞑靼和瓦剌人交过战,自然看不起东南沿海的这群盗匪,可问题是,盗匪在海上流窜作案,讲究的是利用天时地利来跟官军周旋,轻视的结果就可能是落败,沈溪丝毫不敢大意。未完待续。

喜欢寒门状元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寒门状元内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