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寒门状元内 > 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

寒门状元内 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0:23 来源:书海阁

刘大夏试图劝服谢迁,但此时他的话却苍白无力。

无论说什么,刘大夏都有利用沈溪的因素在里面,沈溪只是个后生,十三岁中状元,如今尚且不过十七岁,就让他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若沈溪在西北有失,那刘大夏也不能抽身于事外,这便是谢迁不满的地方。

刘大夏利用沈溪,想的自然是利用对了会怎样,却从未考虑失败后的结果。

无论于公于私,谢迁都不会同意让刘大夏调沈溪到西北去当延绥巡抚,更不会同意让沈溪领兵出征,哪怕留沈溪在詹事府做东宫讲官,也好过推沈溪上战场,谢迁要死保沈溪不被刘大夏推上绝路。

马文升一看这情况,根本就没法帮二人说和,只能发表一下自己的见地:“沈溪少年英才,老夫从无否认,但他做事过于偏激,一次两次或许能利用旁人对他的轻蔑,而获得成效,但并非长久之计。”

“听闻西北战后鞑靼使节往京城,曾至他府上挑衅,意图与他于战场外相较高下,若他领兵,鞑靼内部或可化干戈为玉帛,联手以他所部为主攻之方向。时雍,你可有考虑到这一点?”

一句话点中了问题的核心。

沈溪非常招鞑靼人恨,鞑靼人若为了杀掉沈溪这个令他们蒙受耻辱的仇人,或许在沈溪出兵时,内部先调停,然后同仇敌忾,合兵讨伐沈溪,以鞑靼骑兵的凶悍,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那沈溪很可能不得善终。

谢迁冷笑不已:“你问他,他没想到吗?或许他正想以沈溪小儿为诱饵,准备让沈溪小儿扛着鞑靼数万兵马,他再领兵去袭击鞑靼后方,断鞑靼后路,沈溪小儿战死当场,他却可功成名就!”

马文升和谢迁都看向刘大夏。

三人中,谢迁对兵法韬略知之甚少,毕竟他从不掌兵,做学问处理政务还行,很少涉及具体的征伐之事。

但就连谢迁都能看出刘大夏准备把沈溪当作诱饵推出去送死,刘大夏否认也是徒劳!

之前刘大夏想的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既然要为大明新太子登基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牺牲一两个人甚至是几万将士都可以接受。

更何况刘大夏并非主动推沈溪送死,沈溪还有自救机会,指不定沈溪能率领个三五千兵马,顶住鞑靼数万铁骑围攻,最后得胜而归呢?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至于一两个人的生死,甚至是刘大夏以前欣赏和推崇之人的生死都无关紧要,这就是身在朝堂的冷酷无情,因为一切都是利益当先,在达成目标的前提下,谁都可以牺牲。

出于大局考虑,谢迁认为刘大夏这一招很不错,利用鞑靼人对沈溪的憎恶,让沈溪领兵在前,吸引鞑靼主力攻击,而且他也相信以沈溪的鬼才,能带少量兵马支撑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是他对沈溪的一种信心。

但双拳难敌四手,沈溪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众敌环伺之下求存,刘大夏却能抓住战机获得战果,未必是将鞑靼后路端了将鞑靼主力全灭,至少在这种真刀真枪的战事中不至落于下风。用沈溪和几千送死的兵马,换来大明军队的整体优势,这让谢迁难以接受。

谢迁支持沈溪,已经不是站在朝廷的角度,而是出于义愤,你凭什么让我孙女婿送死?

你刘大夏出去当诱饵的效果,或许比沈溪还要好,你明着是举荐沈溪,暗地里却是利用他,让他送死,你想让我小乖孙女刚出嫁就当寡妇,休想!

谢迁私情大于公义,在刘大夏看来有些无语,你保一个沈溪,却让陛下临终遗愿不得完成,你这是身为人臣应该持有的态度?

既然把话说僵了,刘大夏知道再跟谢迁说什么也无益,若是他继续执意让沈溪随军出征,甚至让沈溪去当先锋官,那他就等于彻底失去谢迁这个政治上的盟友,以后朝政上很难得到谢迁帮助。

马文升看出这一层,赶紧摆手:“此事日后再议,回头请示过陛下,由陛下亲自定夺!”

一向老而弥坚的马文升看似说着中立的话,但在谢迁看来,马文升分明是站到了刘大夏一边。

什么叫“由陛下亲自定夺”?皇帝已经答应刘大夏,让沈溪随军出征,至于让沈溪做延绥巡抚,又或者是别的什么差事,这个后面或许会再商议,但此事已无法挽回。

我现在是想让刘大夏去跟陛下说,请陛下收回成命,换别人跟刘大夏出征,你马文升现在说听陛下的,等于说支持刘大夏,那我没什么可跟你们谈的。

谢迁拂袖道:“若你刘东山(刘大夏字号)继续执迷不悟,三军粮饷调配,休想老夫配合,大不了……老夫辞官归故里,就算陛下不准,我将这把老骨头折腾病了,称病不朝!告辞!”

说完,谢迁连头都不回离开刘府,让马文升和刘大夏颇觉无奈。

如今内阁三位大学士中,皇帝对谢迁最为倚重,除了谢迁这几年做事得体,接连干了几件大事外,还因另外两位,刘健和李东阳都有些掉链子,有事没事都请病假、事假,在家赖着不上朝。皇帝原本属意让程敏政入内阁分担重任,但程敏政于弘治十二年死去后,皇帝感觉朝廷内部党派纷争严重,以致于跟程敏政有竞争关系的傅瀚、吴宽等人,到朱祐樘去世,都未能入阁。

内阁一直保持三位内阁大学士,主要是朱祐樘觉得没有做事得体而且能服众的人进入内阁,他在自己身体不佳的情况下又不能贸然调动,所以就算刘健和李东阳无心朝堂,屡屡请辞,宁可让谢迁一个人顶着内阁的差事,也没另招人手。

现在倒好,谢迁为了保沈溪,已经把话挑明……刘大夏若一意孤行,那我就不跟你们玩了,你们为了所谓的朝廷的利益,还有为太子打下个登基的良好外部环境,就把我的孙女婿推出去送死,让我眼睁睁看着那听话乖巧的小孙女当寡妇,那我谢某人还为朝廷效什么命,我直接请辞!

“时雍,别想太多,于乔只是一时未能释怀,待随后我上门去劝导一番,你该怎么做,便怎么做,我站在你一边。”马文升此时表明态度。

马文升跟谢迁、沈溪的交集远不如刘大夏多,他虽然也欣赏沈溪办事的能力,但他曾领兵出征哈密,更有军人做派,只能能达成战略目的,牺牲几个人根本就不是事情,所以他认为谢迁纯属感情用事。

此番他无条件支持刘大夏,让刘大夏继续之前的出兵计划。

既然一个沈溪能换得大明对鞑靼作战的胜利,这么便宜的好事为何不做?

就算沈溪死了,不过是个年轻的后生,朝廷每三年就会录取三百名进士,凭什么认为他就一定比别人强?

此时刘大夏处于两难的境地。

谢迁给他压力,马文升居然也给他施加压力,如果此事不挑到明面上来,或许刘大夏好受点儿,因为无论用不用沈溪,都可以说是“实际需要”,现在反倒成为刘大夏抉择是要站在公义还是私情方面,马文升分明是把他架在一个下不来台的位置上。

刘大夏心想:“于乔啊于乔,你不当着负图的面说事,或许我会卖你的面子,因为我知道此战中你的存在意义要比沈溪更大,我宁可用沈溪来换取你的支持。但你现在把此事告知负图,我若从你,那负图以此事上奏朝廷,那置我于何地?”

刘大夏道:“马尚书提醒的是,此事恐怕还得上奏陛下,由陛下定夺。”

刘大夏身在官场多年,怎么都不会落人话柄。他感觉到,现在关键问题在朱祐樘身上,谢迁态度如此明确不肯让沈溪出征,能说动谢迁的不是他和马文升,也不是刘健和李东阳,除了皇帝,没人能让谢迁回心转意。

之前谢迁已经被迫答应弘治皇帝,让沈溪随刘大夏出征,现在刘大夏为了不让马文升和谢迁同时难为他,只能冒着得罪谢迁的风险,让皇帝再次给谢迁施压……

你谢迁不是说想辞官不做吗?那我这就去跟陛下禀告,告诉陛下你有拿辞官和称病来要挟我的举动,陛下再找你谈话,你还敢如此做派,那就是欺君之罪,看你如何自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刘大夏被弘治帝出难题,又被马文升和谢迁推上两难境地,他可不会在乎跟谢迁和马文升有多少交情。

从政者,岂能为私情,而乱大义?

**************

pS:第三更到!

今天应该还有一章!请大家继续支持,订阅和月票天子都想要哦!谢谢啦!未完待续。

喜欢寒门状元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寒门状元内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