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269章 是不是看上去很可笑

大明小公爷 第269章 是不是看上去很可笑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外官结交内侍,想干什么?无非就是想窥探君上的心思!

作为臣子侍奉君上,只不过为利为势而已,他们时时刻刻想知道皇帝的心思,以免触怒君王,而造受帝王之怒,祸延家人;又或者是摸准皇帝心思,来谄媚、迷惑皇帝,以求取荣华富贵。

身为皇帝,自然也知道这些,如果皇帝的心思被臣子看透,轻则被人利用,重则有杀身之祸,历史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皇帝非常担心臣子们探听自己的心思,

而探听皇帝心思的主要渠道,就是皇宫中的内侍,尤其是皇帝身边的内侍。因此,历朝历代都会对内侍与外官勾结做严格要求,只不过执行都不咋地而已。

太祖朱元璋在位之时,分析了历朝历代兴衰成败的得失,认为太监经常会祸国乱政,因此下令太监不得干政,并在宫内立铁牌,上铸:“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太祖还下禁令不准内官识字、不准与外官通信,目的就是防止内侍与外官勾结。

朱棣上台后,开始重用内侍,向各地派出监军,同时将“宦官不能干政”改成了“不得擅自作主”,依然严令内外官联络。

李景隆好歹也算“三朝老臣”,这规矩他自然知道,他也会通过内侍探听皇帝心思,只不过不会像李云睿这样明目张胆。

李云睿这个做法,就是赤果果的在皇后身边安插钉子,万一被皇帝知道了,曹国公府就得完蛋。

这是在给朱棣送把柄,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试探啊!

李景隆脑袋瓜子嗡嗡的……

“老豆,您倒是说句话啊……”李云睿将李景隆许久不说话,急了。

李景隆慢慢睁开眼睛,长吁了一口气,问道,“你与何旭交好的目的是什么?”

“没啥具体目的,无非就是想多个消息渠道而已,万一宫中有对我家不利的消息,何旭可以跟我们透透气!”李云睿回道。

“你糊涂啊!做官到了我这种位置,有罪无罪,基本上是皇帝一言以决之,就像你说的,曹国公府会被削爵圈禁,这点我愿意相信,是因为以皇帝的性格,这样的事他绝对能能做的出来。”李景隆眉头紧皱,说道,“御史言官,列举罪状只不过是说些场面话,走走过场而已。你不会天真的以为皇帝杀人、罢官夺爵,需要确凿的证据吧?”

李景隆这话一出,李云睿瞬间明白了!

前世有部着名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面嘉靖皇帝有一个非常着名的“黄河长江论”,大意就是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之水能灌溉田地,黄河之水也能灌溉两岸田地,做君王的不会因水清、水浊而偏用偏废,这里的水清、水浊指的是清关和贪官。

嘉靖最信重的臣子严嵩,整天作恶多端,卖官鬻爵,残害百姓,朝中无数大臣上奏疏请求治严嵩、严世藩父子的罪,嘉靖皇帝却将奏折置若罔闻,留中不发。

身为皇帝的嘉靖难道不知道严家父子的所作所为吗?当然不是,对于严家父子的一举一动,嘉靖皇帝了如指掌,他只是不想动严家父子而已。

他很清楚一个现状,天下贪官如黄河泥沙般不可胜数,天下清官如凤毛麟角般屈指可数,杀了严嵩,还有王嵩、李嵩、张嵩。

嘉靖皇帝需要借严家父子的手,满足他自己的**,为了捞钱,嘉靖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但清流们处处抵制,而严嵩父子则想尽办法完成了这个任务,所以严家父子再怎么作,都不会有罪。

当皇帝想考虑身后名声了,就毫不犹豫地把严嵩罢职、将严世藩砍了,至于罪名可以找出上百条、上千条。

想到了这一点,李云睿有些尴尬地说道,“老豆,我这些天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看上去很可笑?”

李云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想通了一个道理:在皇权社会也好、在法制社会也罢,身居高位的人,从来都不在乎自己有罪与否,他们只在乎自己是否站队正确,否则皇帝和当政者的一句话,就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罪名被罗织出来。

朱棣但凡动了修理李景隆的心思,曹国公府的倒台就是必然,曹国公府最后的结局,只取决于朱棣的心意。

李云睿自己做得再多,拉一群国公、侯爷、驸马进行利益捆绑,在赫赫皇权面前,都会被无视,被直接无情碾压过去。

“也不能这么说……”这些天,李景隆一直默默看着李云睿上蹿下跳,几乎很少发声,他就是想看看李云睿准备如何破局。

曹国公府早晚要传到李云睿手里,哪怕被削爵了,李云睿未来也会继承这份家业,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

李景隆想通过李云睿的操作,看看李云睿能不能撑起曹国公府。

李云睿起手将自己打造成文豪,这是李景隆没想到的,李景隆自幼在李文忠的要求下,也是熟读各类兵书战策、经史子集,作为一个读书人,谁不想千古留名,只不过李景隆文采有限,自己写得诗词水平很次,拿不出手来。当他看到李云睿给的诗词后,就心动不已,剽窃自己儿子的诗词,不丢人,更何况是儿子主动给的……

所以,李景隆欣然接受李云睿的建议,上了狮子山,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惊艳全场,同时还认识曾啓、周孟简、周述三人。让李景隆心惊的是这三个人,在前两天的殿试中,被朱棣钦点为状元、榜眼和探花。李景隆慧眼识珠之名,震惊士林……

李云睿一首又一首的名诗佳句,让李景隆有些目不暇接,《小儿语》、《昔时贤文》虽不惊艳,但也让他眼前一亮,前两天又拿出一篇《九江心学》的题要,让他以此为骨架,丰富其内涵。

一份提要只有百十句,李景隆每读一遍,就觉着里面的每句话都韵味无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话看似简单,但仔细琢磨,却深奥无比。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