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334章 李约瑟悖论和钱学森之问

大明小公爷 第334章 李约瑟悖论和钱学森之问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事就这么谈妥了!

吴桐要去准备物资,就赶紧告辞,乘船回南京城去了。

“二磊,按照这个名单,去采购物资,价格就按照对方的要求给,钱找账房孙先生要!”李云睿将刘二磊找来,递给了他一张单子,说道,“还有,我给你和胡刚的任务,是来指挥、管理工人干活,而不是让你们亲自下场干,要学会改变身份,否则,我怎么放心把这里交给你们来管理?”

李云睿一下船,就从两人的穿着上看出来了,刘二磊和胡刚,还是把自己定位在曹国公府工匠的位置上,跟着一群工人一起干活,才把自己弄得浑身是泥巴。

人的思想要转变,需要时间,这点李云睿懂!一个员工本来干好本职工作就好了,如果升上领导岗位,就要考虑如何管理团队、如何与其他团队协调、如何平衡团队内部利益,要有个学习过程!

刘二磊听了李云睿的话,赶紧点头称是。

“如果你们不懂,多请老管家喝酒,向他请教请教,让他传授你们两手……”李云睿给刘二磊建议道,至于能不能听进去,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反正,如果刘二磊和胡刚是扶不起的阿斗,李云睿会爽快地把他们换下来。在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会有很多人掉队,会被抛弃,这很正常!

从江心岛回到南京城,李云睿顺路去了趟玄妙观。

玄妙观就是吴达和黄燕两人所住的道观,现在改主人了,已经被李云睿买了下来!

由吴达出面,网罗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术士,一起搞炼丹……

当然,只是打着炼丹的名义,研究化学之道!

李云睿给他们描绘了一条清晰的炼丹之道:丹药炼制不成,是因为原材料中杂质太多,影响了丹药效果的发挥。在玄妙观,大家可以学习如何提纯原材料,研究原材料的特性和最佳配比,从而来炼制出能够长生的丹药。

同时,玄妙观可以提供几百个不同的丹方,让大家一起研究……

赤果果地诱惑,有么有?

别人不信怎么办?来!给你看看无形无影的三昧真火,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总之,来了,九成以上的人会留下!

吴达身穿一套纯白的长褂,嘴上带着厚厚的口罩,手上带着白手套,在道观门口迎接李云睿。这身穿着,是李云睿规定的工作服,看上去有些像戴孝一般,有些难看,但为了规范实验室,只能凑合了,毕竟大明没有后世的布料。

“吴道长,最近研究有什么新进展吗?”李云睿和吴达二人,边走边聊着。

“小公爷,按照你说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温度,果然分离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吴达满脸兴奋的样子,开始给李云睿介绍起。

温度这个词,在大明是没有的,人们通常用冷热来表达。当李云睿提出冷热可以测量时,吴达认为李云睿是在痴人说梦,但当李云睿做出了一支温度计之后,吴达才拜服。

其实李云睿做温度计的方法很简单,玻璃模具做好,倒入煤油,封好两端。冰水混合物为零度,水开为一百度,剩下的冰水和开水按比例混合,确定十到九十度,用这样的方法,虽然不是很准确,但大致能测量出温度。

所以,吴达就记住了温度这个词。

“你看,吴道长,我早就说了,炼丹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其中奥义浩瀚无边,大家想得道成仙,就要沉下心来,好好研究。你和众位道长不要急,总有一天,白日飞升不是梦……”李云睿又开始忽悠起吴达来。

“行了,小公爷,这话您还是对着别人说,忽悠我就算了吧!”吴达苦笑了一下,随着做得实验越来越多,他现在对化学的兴趣,远远高于对成仙的兴趣。吴达心知肚明李云睿是在忽悠自己,就是想拉自己给他打工,不过吴达却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李云睿见被人戳破,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后脑勺。

这是李云睿第一次来玄妙观,在吴达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下玄妙观。

玄妙观并不大,两亩多地,四四方方一个院子,正北方是大殿和左右耳房,两侧是厢房,正殿中供奉着三清,耳房则是仓库和厨房,东厢房有五间,被吴达改成了实验室,西厢房则是众人休息的地方。

“吴道长,这地方有些小啊!”看完了之后,在去往东厢房的时候,李云睿开口说道,“要想聚天下英才,一起研究炼丹术,这道观需要扩大,否则恐怕难有大作为!”

吴达听了李云睿的话,脸色煞白,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这话听上去,感觉李云睿想要造反啊!否则除了皇帝,谁敢说这种话?“聚天下英才……”

“我有个想法,把附近的地买下五百亩来,把玄妙观扩大,然后招三五千个同道之人,一起研究炼丹术,不知道吴道长意下如何?”李云睿没看吴达的脸色,自顾自地向前走着。

李云睿的想法很简单,搞研发,靠几个人不行,多招一些人来,大家一起搞,把玄妙观改造成类似于后世大学、研究所一样的机构。

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李云睿,知道两个词——李约瑟悖论和钱学森之问。

这两个词都是研究同一个问题:古代的中国科技发展很好,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有人说中国人缺乏科学哲学思想,有人说中国历代朝廷重文轻技,也有人说东西方文化差异。

但李云睿却认为,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是因为没有理论支撑。

中国古代的技术发展,大都依靠经验积累,属于工匠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简单的来说,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技术的传承,靠得是工匠之间的相互示范,不断的练习,然后再总结经验,传承给下一代。

这种传承方式形成了强大的惯性,让工匠不肯去研究“所以然”,这就导致了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失去了理论支撑,一旦工匠意外死亡,技术就会面临断了传承的危险。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