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362章 会不会把我吊起来打一顿

大明小公爷 第362章 会不会把我吊起来打一顿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在当爹的面前认怂,不丢人!

“对了,老豆,上次说的事情,您考虑的怎么样了?”李云睿转移了话题。

“事情?什么事情?”李景隆被李云睿一问,有些懵逼。

“就是辞官那事……”李云睿偷偷的翻了翻白眼。

从本意上来说,李云睿当然不想着李景隆辞官,他创这么大的产业,如果在朝廷中,没有个实力豪横的高官给自己做后台,到时候李云睿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有人会说了,太子、太孙、徐家这些人不都会是李云睿的后台吗?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李云睿的产业挣钱了,首先扑上来的人就是这些人,当然这些人不会亲自出面,他们会通过各种白手套、黑手套,蚕食、挖空李云睿的产业。

但李景隆遭了朱棣的忌讳,如果李景隆呆在朝廷里,那李家就得天天活得提心吊胆……

形势比人强啊,胳膊拧不过大腿!

“不行!这事连想都别想!”李景隆说这话时,态度非常坚决。

李景隆态度这么坚决,并不是他贪恋官位,好歹他也在官场混了快二十年了,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

太祖一朝,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杀得人头滚滚,李文忠死的不明白,至今还是悬案;李家在夹缝中寻找机会,才得以求生存。

建文一朝,朱允炆先用周王作伐,测试李家忠心;然后再让李景隆出战,逼李家站队朱允炆;好在李景隆最后一招献城门,洗清了自己身上建文标签。

虽然李景隆凭借献门之功当上了文臣之首,也没有洋洋自得。当穿越后的李云睿告诉他,朱棣会对李家下手时,李景隆也是心惊不已。

身为三朝老臣,李景隆见惯了风雨,知道帝王之心,深不可测。

今天你是出谋划策的手下爱将,明天你就是图谋不轨的奸臣;今天你是战功卓着的心腹臣子,明天你就是犯上作乱的逆臣!对于帝王来说,臣子不分好坏,不分忠奸,因为好坏和忠奸都是相对的:比如在皇帝眼里,太监都是忠于自己的人,依附自己而生存;但在群臣眼里,太监就是一群祸害、奸党。

皇帝只在乎自己的颜面和权威,以及帝位的传承,一旦臣子冒犯了皇帝的颜面与权威,或者影响了帝位传承,轻则遭贬斥,重则抄家灭族。

李景隆心中清楚,自己就是属于冒犯了皇帝颜面和权威的那一拨,肯定在朱棣的小黑本上,记录得一清二楚,遭到报复是肯定的。

但李景隆决定熬下去,这倒不是李景隆贪恋官位,不争是一种智慧,但有时候,争也是一种需要。李景隆的打算很简单,那就是把爵位想办法传给李云睿,这是他考量了很久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听了李景隆的话,李云睿皱了皱眉,说到底,李景隆还是在考虑李云睿的前程,一个有爵位的穷酸和一个没爵位的首富,在大明,两者的地位天差地别。

“老豆,既然你想跟皇帝争一争,咱们就想法创造点条件与机遇……”李云睿眼珠子转了转,说道。

争,肯定不能一脑门子热血,无视一切规则,要有策略的争,要有原则的争。

“你有什么想法?”李景隆看了看李云睿,有些不解的问道。

“如果您出面向朝廷献上一种亩产千斤的农作物,你说皇帝会不会对李家网开一面!”李云睿说道。

“多少?”李景隆听了李云睿说的数字,差点没炸掉。

别说亩产千斤,就是亩产五百斤的农作物献给皇帝,皇帝都能跪下喊你爸爸。

大明的土地,亩产量差异特别大,北方以麦子为主,亩产量大约在1.3石,折合后世的重量就是208斤;而以米为生的南方,产量略高,亩产为约为390斤。明朝是十六两为一斤,因此按照明朝的度量衡,小麦的产量大概在一百二十斤,大米产量为二百四斤。

明朝人口从洪武年间到万历年间,人口一直稳定在六千万上下,没有办法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产量不够。

朝廷和皇帝关心这个问题吗?当然关心了!

老百姓肚子吃不饱,就会起来造反,皇帝的位子就坐不稳,官员就会被追责。

如果真有一种亩产千斤的农作物,那么老百姓就不会饿肚皮,那么社会面就稳了,离天下大治的局面就不远了。

“千把斤吧!”李云睿没打算一次性把手里的东西都交出去,凡事都要有计划。能把土豆交出去,李云睿已经是大发善心了。

“这世上哪有这样的粮食?”李景隆很显然不相信,问道,“你莫不是在戏耍为父?”

“我骗您做啥?那东西就种在我们家后院呢!”李云睿笑了笑说道,“不过种子有限,刚开始只种了五亩,前些日子,我又让福伯用扦插的方法,增加了十亩!”

“这么少?”李景隆听了之后,皱了皱眉头!

“就是因为少,所以才有您的机会!”李云睿压低了声音说道,“老豆,您想想,一个全新的物种,产量之大令人咋舌,皇帝肯定会找人主管这个作物的推广,到时候您主动上书,要求担纲作物推广,这不就是机会吗?”李云睿打算很简单,李景隆先上书献宝,引起朱棣重视,然后主动揽下推广土豆的任务。

种一亩土地需要两百斤土豆,一般情况下,土豆的亩产量为3000斤左右,也就是说李云睿手里的土豆,今年丰收后,撑死了能收五万斤土豆。这五万斤土豆,想在大明掀起浪花,简直是痴人说梦。

要想完成土豆在大明的推广,没有个三、五年的功夫,连种子都准备不好!只要朱棣让李景隆担纲推广土豆,那么三五年内,李景隆就是安全的!

有人会说,想推广一个全新的农作物,哪有那么简单?历史上的明朝后期,很多高产农作物传到中国,例如土豆、地瓜、玉米,那么多年,也没见朝廷把这些农作物推广下去。

其实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一是在明末,农**动、外地侵扰、国外势力侵略与骚扰,都使得朝廷忙于巩固政权,对于其推广农作物有心而无力;二是玉米、红薯、土豆,作为外来农作物,口感没有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

现在的大明,正处在一个上升的阶段,朱棣为了获得天下百姓的认可,肯定会下大力气推广新作物;至于口感,对于李云睿来说,一点问题都不是,他自己可以拿土豆做出五十种不同的菜肴……

李景隆听了李云睿的话,沉默了半晌,开口问道,“你确信那新粮能亩产千斤?”

“我要说两千斤,您会不会把我吊起来打一顿?说我戏耍您?”李云睿说完这话,往后挪了挪身子,生怕李景隆揍他。

毕竟,这个产量有些匪夷所思了,超出了李景隆的认知水平!

见儿子这么说,李景隆一脑门黑线。

“老豆,最早的五亩土豆,福伯在二月二十(农历)左右种下去的,现在都两个多月了,按道理来说,最多再有二十多天,就可以收了!”李云睿挠了挠后脑勺,说道,“要不过个几天,您上道折子,请皇帝或者太子亲自来参加一下,毕竟这也是千古盛事,能名留史册的那种……”

“此事,容为父仔细斟酌一番!”李景隆想了想之后,说道。

“成,您就慢慢考虑!反正还有二十多天,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李云睿点了点头。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