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383章 亩产千斤打底

大明小公爷 第383章 亩产千斤打底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所以,李景隆给郑赐挖了个坑——蠹国害民。

国之蠹虫,害民之贼!

“本官说话行事,如何行差踏错?今天曹国公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本官与你没完!”郑赐听了李景隆的话,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李景隆已经把他逼到了死角,如果不做反击,郑赐就会被其他官员看轻,打击他的威望。

“那好,本国公问你,我何曾说过有太祖遗诏?”李景隆冷笑一声,淡淡说道,“郑尚书未审先判,给本国公戴了一顶假传遗诏的罪名,着实让人怀疑,郑尚书平时审案,是否也这番草率……”

李景隆这话一出,犹如一把利剑,插入郑赐的心房。李景隆说的是“太祖遗愿”,而郑赐自以为是的想帮朱棣脱险,愣是把“遗愿”理解成了“遗诏”。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误,贻恨终身。

所有朝臣,此时已经心知肚明,郑赐在这场博弈中,已经完败!看似李景隆啥也没说,但“草率”二字,已经不折不扣地扣到了郑赐的脑袋上。

堂堂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如此“草率”地判案,怎么好意思还在朝廷中待下去?

“曹国公,那你给大伙说说,太祖和岐阳王有何遗愿?”这个时候,礼部尚书李至刚站了出来,对着李景隆说道。

“至正二十七年,太祖命大学士宋濂撰写《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檄文中说道,‘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李尚书记得否?”李景隆两眼盯着李至刚,中气十足的反问道。

李至刚一听这话,就知道郑赐这次麻烦大了。

包括坐在御座之上的朱棣、御阶之下的众臣,也都明白了李景隆的意思。

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圣人是谁?必然是朱元璋啊!

那么,朱元璋的愿望,自然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此时的郑赐,已是满面懊丧,浑身颤抖,背上出了一身冷汗。

为了撇清与郑赐干系,李至刚赶紧点了点头,说道,“不知曹国公,准备完成太祖的哪个遗愿?”

朱元璋北伐檄文中,提了的纲领,看似一句话,其实有四个目标。

驱除胡虏,就是把蒙元的势力,驱逐到漠北,但终朱元璋一生,这个愿望没有达成,明太祖只是把蒙元军队,驱逐出了长城。

恢复中华,就是建立汉人政权,这个目标朱元璋达到了。

立纲陈纪,意思也很明了,就是建立完善的社会运行规矩,这点朱元璋算是做到了,制定了《大明律》、《大诰》、《皇明祖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这其中,肯定有漏洞,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救济斯民,至于这条,回旋空间很大,把汉民从蒙元手里救出来,这是底限,但上限却没法封顶:让百姓吃饱饭,也叫“救济斯民”;让百姓有衣穿,有房住,也叫“救济斯民”。

李至刚这么问,也有自己的盘算。

今天的事,李至刚也看出门道来了,连续两个人弹劾李景隆,打死李至刚,他也不会相信这是后面没人指使。能指使周王和刑部尚书的人,用鼻子想想,李至刚都能猜出来是谁。

起初李景隆表现出来淡然的态度,让李至刚感到很是纳闷,李至刚以为李景隆有什么能够反败为胜的后手或者撒手锏,李至刚就想看看再行动。

结果没想到李景隆还没下朝,就准备辞官了,在李至刚看来,李景隆肯定也能猜测出自己被弹劾,背后的主使之人是御座之上的皇帝。李至刚到现在还没想明白,李景隆是怂了,还是准备放个烟雾弹,以退为进,保住自己的权位。

当李景隆说出太祖遗愿四个字时,身为礼部尚书的李至刚,也是心惊不已,他准备先观望一下。

郑赐跟李景隆对阵完败后,李至刚也对李景隆的套路有了认识,才站了出来,准备跟李景隆掰一下手腕。

李至刚猜测,朱棣有可能想对付李景隆了。如果自己这个时候,出面抨击李景隆,也算是跟皇帝站在统一战线上了。

说白了,李至刚就是想投机。

其实,李至刚这也是没话找话,自从狮子山文会之后,“救济斯民”这个标签,已经贴在了李景隆身上,尤其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更为无数文人、士子传颂。而李云睿为了帮李景隆立人设,在招聘民壮时,打的旗号也是“救济斯民”。

李景隆斜着眼睛看了看李至刚,冷笑一声,转头向坐在龙椅上的朱棣说道,“启禀陛下,臣三年前,曾偶遇一个叫阿道夫的欧罗巴藩人,他自称有一亩产千斤的粮种,臣花重金买了下来……”

“这等妖言惑众的荒唐之言,曹国公也信?”李至刚被李景隆的冷笑激怒了,语气不善的说道,“大明的脸面,在番邦面前都丢尽了……”

其他朝臣一听李景隆的话,浑身的精神都打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亩产千斤的粮种!难怪李景隆面对周王朱橚和刑部尚书郑赐的弹劾,如此淡定,原来是有所持……

如果真的有这回事,那无论如何,朱棣都不会怪罪李景隆了!

但是,亩产千斤的粮种,这年头,哪里去找?

众臣抱着看热闹的心疼,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起来。

“我为何不能信?我如何给大明丢脸了?”李景隆是故意激怒李至刚的,这是李云睿和李景隆商量好的对策。

一旦周王启动弹劾,朝堂上,李景隆能怼多少人,就怼多少人,一定要将事情闹大,闹得越大也好,最好让朝堂内外、大明上下的目光,全部吸引到土豆上。

李至刚此时也冷静了下来,他也在瞬间,想通了李景隆为何如此淡定,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只能硬抗下去了,于是开口说道,“亩产千斤的粮种,旷古未闻。曹国公身为大明勋贵,被一番邦之人哄骗,岂不是丢了朝廷的脸面?”

“哦,原来李尚书是这样想的,呵呵……”李景隆眼神中露出一丝鄙夷,淡淡的笑了笑,说道,“李大人,如果,我说得是如果,如果那个番人说的是真的,我为了你口中所谓的脸面,大明百姓是不是错过了一次能够吃饱穿暖的机会?李尚书能否教我一下,朝廷的脸面比百姓的福祉还重要吗?”

李景隆这是在给李至刚挖坑了,在读书人眼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李至刚说朝廷脸面重要,那么李景隆都不用出手,大明士林就会把李至刚喷死;如果李至刚说百姓福祉重要,那就打了自己的嘴巴。

李至刚被李景隆将了一军,一时有些词穷。

就在这时,朱棣开口了,说道,“李爱卿,你说的那亩产千斤的粮种,真的有吗?”

“启禀陛下,起初臣也是将信将疑,但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将阿道夫手里的五枚粮种,买了下来。这三年来,臣在后花园中,开辟土地,专门种植这种粮食。”李景隆本来还想找几个人怼的,没想到朱棣插话了,只能恭恭敬敬的回复朱棣了,说道,“因为粮种很少,前两年种植规模不大,只是在摸索如何种植、如何保存。今年有了些许经验,开春种了五亩,再过几日就可以收获。至于产量,臣粗略估算了一下,亩产千斤打底,至于实际能到多少,不好说……”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