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453章 太原府

大明小公爷 第453章 太原府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老孙头,玻璃暖棚事关永乐薯的推广,今年如果能按太子殿下的要求,完成冬天这一季的种植,大明百姓就能提前一年吃上饱饭,这是你们要是做成了,那就是万家生佛,你们功莫大焉,我会向太子殿下,给你们请功!”李云睿脸色严肃的看着老孙头,说道,“到时候,太子殿下高兴了,给你们弄个官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老孙头听了李云睿的话,激动还是蛮激动的,但也只是听听而已,“小公爷,您就别拿小老儿取乐子了,小老儿大字不识一箩筐,您让我去当官……”

这倒不是老孙头谦虚,大明的所有官员都是读书人,最低也是举人以上。

明初因为天下大乱,读书人没有多少,朱元璋刚刚上台,就开始办科举,但科举都是三年举办一次,每次录取也只有几百人,这点人哪够用?为了应对国家管理缺人才的状况,朱元璋就大规模征召读书人,填充到各个朝廷部门,这些人要么是博学多才,要么是举人。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永乐后期才结束,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些规矩是到了成化年间,才形成的。

想当官,首先得是举人,类似纪纲这种秀才当官的人,只是走了投机取巧的道路而已。

因此老孙头并没有瞎说。

“老孙头,这话要是搁在以前,我就不反驳你了!”李云睿笑了笑,说道,“但是搁在今天,我们就得说道说道了,大明以前可能冬天种地?大明以前可有如此高产的粮食?你要是把这两件事整明白了,你说到时候,太子殿下是用你呢?还是用你呢?他有的选吗?”

老孙头听李云睿把道理一掰扯,眼睛瞬间亮了,明白了李云睿的意思。只要老孙头把永乐薯种好了,到时候朱高炽推广永乐薯总是要用人的,那么老孙头这些人,肯定是首选啊!要推广就要给人权力,否则老百姓和官员哪儿会听他们的?

李云睿拍了拍沉思中的老孙头,低声说道,“机会就在眼前,能不能抓住就看你自己了!记住别光顾着干活,得学会总结经验,只有把经验总结好了,才能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做到坚持正确的,避免错误的。”

说完,扔下了老孙头,继续回大明工学院,继续给学生苦哈哈的上起了课,李云睿最近在赶进度,因为中秋节后,他要北上一次,去太原城办事。

所以不管学生们听不听的懂,能不能理解,李云睿都无视了,当然毕竟有聪明人,大致还能听懂,李云睿就锚定这些人,强化培训,等自己走后,让这些学生代他讲课。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中秋节前,在李云睿的指挥下,二十个玻璃暖棚建了起来,第一批种子也播了下去,李云睿把老孙头找来,详细跟他讲了暖棚该如何打理,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告诉了老孙头,让老孙头带领一群民壮继续建设和打理玻璃暖棚。

而李云睿自己过完中秋节后,在李桑海的护送下,带上了三套煤化工设备,出了南京城。

李云睿为了快点到太原城,选择了走水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到了扬州后调头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到达淮安府后,逆黄河之水而上(对,你没看错,明朝时,黄河的河道不是在山东东营,而是入淮河流进黄海),到了汾水河后继续北上,就能到太原城了。

之所以选择水路,是因为走水路人不累,李云睿的骑术渣到没边……

从南京到太原城,两千多里地,一路之上风尘仆仆,李云睿足足用了十二天才到,平均一天才行两百多里。可把李云睿整郁闷了,这点距离要是搁在后世,坐飞机一个多小时,做高铁也就七八个小时,自己开车也就大半天的时间。

但这是在大明,就这个速度,还是李云睿拿钱堆出来的!

一路之上,拿着钱到处拉纤夫,有很多浅滩或者水流湍急的河道,不是划着船,简简单单就能过去的,必须用人力。

这一路之上,沿途很多码头上,李云睿看到了各种各样依靠河运生活的百姓,有人在码头扛大包、有人做纤夫、有人做船夫、还有人在码头上做各种买卖……

这一路上的见闻,让李云睿想到了后世的一句话——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虽然现在大明的漕运,还没有拉开大幕,依靠水运的漕工,还没有达到百万,但苗头已经开始显现了。

细心的李云睿发现,在扬州之时,遇到的人大都是江南商人;过了扬州之后,过往的行船,大都是具有军方背景的船只,可谓是泾渭分明。这让李云睿想起了李景隆关于淮西派和浙东派之争的说法,果然处处是利益!

到达太原之后,李云睿受到了姐姐李婉茹的“热烈”欢迎——李婉茹拎着李云睿的耳朵,在大庭广众之下,转了半个太原城,让李云睿很是没面子。

算了,自己的姐姐,忍了……

进入平阳郡王府后,李婉茹才松开了手。李云睿揉着通红的耳朵,一脸无语的看着李婉茹,说道,“姐,你也太狠吧,哪有你这么对自己弟弟的……”

“你个小兔崽子,把南京城闹腾的快变了天,想起跑姐姐这里来躲着了?”李婉茹虎着脸说道。

从秋香来到太原城之后,跟李婉茹讲了李云睿的一些“事迹”之后,李婉茹就对自己这个弟弟关注上了,派人专门在太原城收集南京的消息,尤其是有关李云睿的消息。

太原城乃是九边重地,有很多客商积聚于此,尤其是盐商。

明初,盐政采用“边中海支”的开中法专卖制度,即盐商在九边缴纳粮食,换取食盐运销资格——盐引,这就是“边中”;拿到盐引之后,到朝廷在海边的盐课提举司或者都转运盐使司支取海盐。因此很多人在边塞地区的商人,就在九边租用了大量的土地种粮,粮食成熟后,直接交给边军来换取盐引。

而太原城是九边诸多城市中,最为繁华的城市,吸引了众多的盐商,这也是晋商的发源地。

李云睿在南京城中做得各种事情,都被编成了段子,由商人们带到了大明各地。

李婉茹也收集到了很多段子,这些段子有好有坏,让李婉茹的心情时而开心,时而心花怒放,时而哭笑不得,时而心惊肉跳……

尤其是当李婉茹听到“李云睿用魇镇之法咒死景国公李让”的段子时,李婉茹差点吓晕了过去,害得她多日来吃不好,睡不香。自古以来,魇镇、巫蛊之法都是帝王的禁忌,李婉茹生怕永乐皇帝暴怒,把自己的弟弟给抓起来。

听李婉茹这么说,李云睿有些不好意思,心中暗自腹诽,现在大明的通信业太不发达了,所有信息大都靠道听途说,传着传着就变味了。“姐姐,我可是乖孩子,犯法的事是不会做的,你可别听那些商人瞎说!”

“瞎说?什么瞎说?景国公的事,你怎么说?”李婉茹气呼呼的问道。

“那是他活该,自己天天抱着夜明珠睡觉,那就是耗子抵猫鼻梁骨——作死,这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后来连皇上也找我,帮他检验了夜明珠……”李云睿耸了耸肩膀,说道,“如果你弟弟我真要杀李让,我有一千种不留痕迹的方式,让他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死亡!”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