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515章 拜杨宪和夏煜两人所赐

大明小公爷 第515章 拜杨宪和夏煜两人所赐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现在已经是必死之局。

纪纲已经准备束手待毙,唯有一事不甘心,那就是至今他还没明白,到底是谁想搞死自己。他怀疑过李云睿,但又排除了李云睿的嫌疑。

原因很简单,自己死了,对李云睿毫无益处。

从阴谋论的角度上看,谁得利最多,谁就是幕后黑手。如果自己死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轮不到李云睿。

从恩仇方面上看,自己和李云睿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李云睿没有搞自己的动力。

从投入产出上看,自己只是问红颜会会员几十万贯,而李云睿却拿出两千万贯来,明显不是针对自己!

站在纪纲的角度,这些分析都成立,也都合乎情理。

但站在李云睿的角度,动红颜会就是刨李家祖坟,绝不能容忍。龙有逆鳞,红颜会就是李云睿的逆鳞。

纪纲怎么考虑,李云睿管不着,也懒得管,他只是把该放得消息放出去,剩下的有人操心,有人会出面。

果不其然,随着《百官行述》这个词在南京城的传播,很多官员开始惴惴不安起来。

何为行述?谓生平概略、履历。

明眼人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百官行述》里会记录些什么。

于是乎,各种势力开始听过不同渠道打听这本书的下落。

首当其冲的是身处大狱中的纪纲,结果纪纲对于任何人的盘问,都是闭口不言。

其次就是锦衣卫镇抚使,因为李云睿没有透露是南镇抚司的镇抚使,还是北镇抚司的镇抚使,所以封三和陈成都成为各种势力追索对象。

封三,因为根本没接触过《百官行述》,并不知道其中利害关系,所以还是大摇大摆招摇过市;而陈成则不同了,从大狱里出来之后,他就纳影潜行,藏了起来。

小年后的三天,南京城中很热闹,南镇抚司镇抚使封三失踪了一天后,被人扒光了扔在大街上,差点冻死。而北镇抚司镇抚使陈成,音讯全无,锦衣卫内部陷入一团混乱。

就在这时,朱棣下旨,命夏煜暂代锦衣卫指挥使。

但对于如何处置纪纲,并没有任何提及,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李云睿知道夏煜当了锦衣卫指挥使后,差点掀翻了桌子,指着皇城的方向,破口大骂,“娘的,送了个瘟神,来了个仇家!老子的命,怎么这么苦?朱老四,你故意的吧?”

夏煜,这个人历史上没多大名气,相关记录很少,大都在犄角旮旯中。

穿越而来的李云睿印象中,也没有这个人。

但在李家暗卫的黑名单上,夏煜是派前三的危险人物,可以这么说,夏煜是开创锦衣卫的鼻祖之一,是李家最早的仇人!

在锦衣卫没成立之前,朱元璋为了掌握手下官员、将领的所作所为,特设一批特务人员,称作检校,主要由他的亲信文官、武将、乃至和尚担任。当时最着名的检校有高见贤、凌锐、杨宪、吴印、华克勤等人。

这些检校无处不在,酒肆、青楼、私宅,遍布他们的影子。街头巷尾的奇闻趣事,官吏**玩牌、吟诗作画、请客送礼,乃至夫妻间争吵,都是他们探听的范围,效率之高,恐怕连前苏联的“克格勃”,美国的“中情局”,也只能望其项背。

检校只是密探性质,并无捕讯之权。后来,检校转为内廷拱卫司,拱卫司变成亲军都卫司和仪鸾司,在洪武十五年,改为锦衣卫集,侦探、拘捕、刑讯一体,赋予专门巡察、缉捕、审讯政治要犯之权,下设镇抚司,办案可越过司法部门。

可以这么说,检校就是锦衣卫的爷爷。

夏煜就是检校中的佼佼者,赫赫有名,夏煜擅长搏击、刺探之术,杀人如麻。

初代检校大都死的比较惨,唯独夏煜善终,不得不说夏煜的手腕之厉害。在真实的历史上,夏煜就是纪纲的接任者,不过接任不到一年时间,就翘辫子了,所以史书中看不到这个人的身影。

夏煜之所以上了李家的黑名单,是因为李文忠在世时,夏煜等人长期监视过李文忠,还向朱元璋打了无数的小报告……

李文忠的历史我们前面说过了,刚出道时就被朱元璋认成了养子,改名朱文忠,然后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绝对是大明排名前三的将领,手底下聚集了一大票心腹将领。

更关键的是李文忠能文能武,有人赞誉“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其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

朱元璋在没发家时,李文忠当然是越厉害越好,越能打越好,可以帮朱元璋抢钱、抢粮、抢地盘。但朱元璋打下南京城,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考虑的问题,就不单单是属下能不能打了,他还要考虑江山社稷、帝位传承等问题。太过优秀的“朱”文忠就被朱元璋所忌惮。

至正二十二年起,李文忠奉命开始平定江南,朱元璋便在李文忠身边安插了两个检校:夏煜和杨宪。表现上,夏煜和杨宪是帮李文忠处理文书、管理书信,实际上两人就是专门监视李文忠的一举一动,然后写成报告交给朱元璋。

杨宪和夏煜两人,没少在朱元璋面前抹黑李文忠,什么结党营私、培植势力、任用文人等屎盆子,时不时地扣到李文忠头上,导致朱元璋数次降罪李文忠,若不是马皇后从中劝阻,李文忠就会被排挤出大明核心圈层。

其实这事也怪朱元璋本人,当时李文忠投靠朱元璋时,朱元璋还没孩子,朱元璋头脑一热,就认了李文忠当养子;认了李文忠当养子也没太大关系,关键是朱元璋还给李文忠改了姓氏。

在古代,义子、养子是有区别的。

义子就是一种拉拢人心的手段,义子一般个人能力很优秀,领导为了让他们尽力办事,又不想被人挖墙脚,就认作义子,比如三姓家奴的吕布。

养子,顾名思义,有养育之恩,情同父子,养子一般没有继承权,不进宗庙。

但养子改了姓氏,在大家看来,你这就是准备当继子养了,继子就等同于儿子,享受和儿子一样的待遇,可以继承继父的财产和地位。

朱元璋是一个宗族观念很重的人,让他把财产和地位给养子,把万里江山交到一个外姓人之手,这他怎么可能答应?

因此,朱元璋心中对李文忠有了芥蒂。

再加上杨宪和夏煜在一旁打小报告、煽风点火,也彻底让朱元璋对李文忠起了戒心,生怕李文忠参与夺嫡。

于是趁着李文忠打下江南,朱元璋加封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允许李文忠恢复李氏之姓。

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在封赏李文忠,但在明眼人眼里,这就代表了舅甥关系的破裂,代表着朱元璋对李文忠有了戒备之心,看似封赏的动作,却将李家推入前后两难的境地。

所幸李文忠本人从未对太子之位有过非分之想,而且对朱元璋本人忠心耿耿,毕竟如果不是朱元璋,李文忠可能早就成了路边枯骨、孤魂野鬼了。

这一切,都拜杨宪和夏煜两人所赐。

杨宪在大明建国后,出任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二年迁左丞,之后杨宪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骄纵无比,结果被朱元璋杀了。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