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53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大明小公爷 第53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晚饭在一种怪异的气氛中结束,孙氏拉着李婉清的小手,回了自己房中;李云睿则被李景隆拉去了书房。

“云睿,这是你要的朝臣资料。”李景隆从自己的书桌上,拿出一个信封,递给了李云睿。

李云睿接过信封来,打开仔细看了起来,资料很全,涉及到的人多达数十人。重点列了十个人淇国公丘褔、成国公朱能、广平侯袁容、僧录司左善世姚广孝、信安伯张辅、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左都御史陈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吏部尚书蹇义、嘉议大夫兼工部右侍郎金忠。

淇国公丘褔,乃是靖难第一功臣。当年朱棣定下计划,准备造反时,丘福与朱能、张玉三人抢先出手,夺取北平九门,取得北平城的控制权,为朱棣建立了大本营;紧接着白沟河之战,丘福率军击溃李景隆中军,破了五十万大军;建文四年,朱棣放弃夺城,长驱直入南京城时,丘福率军大战盛庸,尽夺朝廷战舰,让朱棣大军顺利渡河。

战功赫赫的丘福,对身为朝臣之首的李景隆一肚子意见,天天带着一群靖难起家的勋贵,找李景隆的麻烦,恨不得把李景隆吃掉。

成国公朱能,靖难之役前,还是燕山卫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副千户,到靖难结束成为国公,可想而知他立了多少功。朱棣有句话,张玉善谋,朱能善战,朱能可以说从北杀到难,靖难之役中的大战,都有他的身影,还数次救朱棣于危难:夺取北平城九门有他,滹沱河败耿炳文是他,白沟河救朱棣是他,东昌之战败盛庸、再救朱棣的还是他;灵璧之战朱能生擒大将平安,收降十万南军;渡江之后,朱能首先率军进入金水门。

朱能这样的战绩,可以说傲视群雄,李景隆是他手下败将,他会服李景隆才怪……

信安伯张辅,李云睿记得此人,英国公张辅,乃是河间王张玉的长子。东昌之战,张玉为救朱棣,被盛庸带兵杀死。张辅继承了张玉的职位,随朱棣在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等地战斗,立下赫赫战功,他因功封爵,信安伯的爵位,不是袭爵。袭爵和封爵一字之差,中间的门道,差得可就离谱了。

广平侯袁容,还有另外一个官职——驸马都尉,朱棣长女的夫君。在靖难之役中,袁容打下了雄县、莫州、真定,驰援永平、燕京,并协同朱高炽留守北平,此人有将才。朱棣登基之后,奉命留守北平,掌北平留守行后军都督府事。

僧录司左善世姚广孝,后世有黑衣宰相之称,外号病虎,乃是朱棣起兵靖难的头号谋臣;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朱棣的黑手套之一,专门干脏活、下黑手的人;左都御史陈瑛,朱棣的黑手套之一,专门负责喷人,朱棣一旦流露出对某人的不满,他就会上去咬人几口,无理也要搅三分;解缙、蹇义、金忠,都是文官系统的人,是朱棣倚重的大臣,用来处理朝廷大事。

看完了名单和详细资料,李云睿叹了一口气,娘希匹,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没一个是简单的。

“老豆,事情比我想象的严重啊!”李云睿抬头看了看李景隆,有些无语。

“……”听了儿子的话,李景隆有些头大。

李云睿一开始把事情想简单了,最初他的想法是把资产转移到李大亮名下,然后拉拢、腐蚀一下某些朝廷重臣,在李景隆被弹劾时,让他们帮忙说说话,朱棣就有可能从轻发落。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可以这么说,李景隆给的这份名单,击碎了李云睿的信心。淇国公邱褔对李景隆恨之入骨;纪纲、陈瑛惟朱棣之命是从,争取不来;解缙、蹇义、金忠是朱棣信重的大臣,但要拉拢这三个人,如果李云睿自己出马,人家肯定连叼都不叼他,让李景隆出马,这群人对李景隆印象很差;姚广孝、张辅、朱能都是靖难一系的人马,对李景隆观感不佳,不会落井下石,但肯定也不会出手相帮;袁容远在北平,没有话语权。

“有个郑和的太监,为何没有资料?”李云睿想起了永乐朝鼎鼎大名的三宝太监,看着李景隆问道。

“郑和?你是说内官监掌印太监的郑和郑大伴吗?”李景隆看了看李云睿,问道。

李云睿点了点头。

“郑大伴是内侍,不是朝臣。”李景隆说道。

“……”李云睿看着李景隆有些无语,不能发散一下思维吗?朱棣信重谁,难道非得是大臣吗?

“郑和,原名马和,十四岁入燕王府,其人身材魁梧,思维敏捷,内侍中无出其右。靖难过程中,在河北郑州(任丘)立下赫赫战功,今年正月初一,皇帝御书‘郑’字,并赐马和郑姓,封为内官监掌印太监,正四品。”李景隆脑海中快速寻找关于郑和的信息,说了出来,又补充道,“对了,郑大伴还是姚广孝的受菩萨戒弟子,法号福吉祥。”

内官监是宫内十二监、二十四衙门之一,这个部门在后世名声不显,没有司礼监那么有名,但在明初,内官监是内廷的扛把子,第一大机构,轻松碾压司礼监。内官监的主要职能有:近侍内官,总揽内宫事务;总掌内外文移;职掌内廷礼仪之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就凭近侍内官一点,就能碾压其他各个衙门,内官监的太监们天天围着皇帝,随便打个小报告、穿个小鞋,就够别人喝一壶的。

“老豆,你跟这个郑和关系怎么样?”李云睿听了之后,问道。

“我与郑大伴关系尚可,每逢上朝之时,也会交谈上几句。”李景隆说道。

好吧,一个能用的都没有……

武勋不能用,文官不好拉拢,这难度有点大啊。

李云睿又重新拿起资料来,认真阅读了起来,一句不起眼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去年九月,金忠入朝议储。

议储……

议储……

李云睿两眼开始放光,朱棣登基,储君尚未确认,他本人一直在犹豫,在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之间举棋不定。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只不过他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走路也要人搀扶,因此一生嗜武的朱棣,很不喜欢这个儿子。但长幼有序这句话不是空话,是文官们希望朱棣保持这个传统。

朱高煦则勇武过人,生性强悍,在靖难之役中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朱棣喜爱。朱棣曾拍着他的背说道,“努力吧,世子多病!”这种近乎明示的说法,给了朱高煦一丝希望,一群靖难的武勋围了他身边。

朱棣为了立储,多次征求朝臣的意见。

以邱褔为首的靖难武勋,说朱高煦扈从功高,欲拥立其为储。

以金忠、解缙为首的文官,说靖难期间朱高炽留守北平,抵挡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平城,功莫大焉;况且立嫡立长,乃是皇位传承的规矩。

时间过去了三个多月了,朱棣还没有下定决心。

【作者题外话】:萌新作者,求收藏、推荐、银票以及评论。感谢各位大佬支持!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