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536章 朱棣也有心无力

大明小公爷 第536章 朱棣也有心无力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但随着时间推移,蒙元势力被打残后,大规模的战斗停了下来,大明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尤其是大明内陆的卫所,长期不参加战斗,疏于训练,天天光在地里干活,大大拉低了整个军队的战斗实力。

靖难之役中,朝廷的军队和朱棣的军队开片,屡屡出现败绩,这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朱棣带的兵是燕王三卫和宁王三卫,都是边军,百战老兵;而朝廷的军队,大都是刚从地里拉出来的泥腿子,所以朱棣常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如果士兵生一个儿子,或许还好说,等自己死后,儿子顶上去就可以了。但中国人向来希望多子多福,谁不想多生几个儿子,开枝散叶?

但军户制的执行,就让士兵们遇到了这方面困扰,一个儿子顶上去当兵,其他儿子啥事也干不了!为啥?因为大明不允许改变户口性质,军户就永远是军户,哪怕你读书,考上状元,你的身份也是军户。

军户除了在卫所屯田,是不允许拥有自己土地的——只有民户才有自己的土地。

因此,对军户来说,儿子多了,反而是个大*麻烦。

很多军户为了自己的孩子,只能做了逃户,逃户有两种,一种是逃入深山,过世外桃源的日子,但这种事情几乎不可能,吃穿住用行,仅凭一家人怎么可能全搞定?二是投亲靠友或者投到豪强之家,卖身为奴。

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不让那些当不了兵的儿子,独自当逃户?明朝对逃户的处罚非常严厉,一旦发现逃户,家人可能会被牵连。一个人逃和一家人逃,下场是一样的。是你,你怎么选择?

因此,这就造成了另外一个弊端,卫所中的士兵,不是齐装满员,但发俸禄和装备时,是按照齐装满员的数量发的,那么这些空额就成了武将们的一大福利。倒了明朝中后期,天下各地统兵之将,无不捏浮报军籍以冒领粮饷,按实核计,一般实存的兵数不到在册人员的十之六七,严重的十之三四。

这些弊端,在场所有人心里都门清,但大家彼此之间都保持一种默契,不会把盖子揭开。毕竟,吃空饷这种事,真香!

今天李云睿突然提出这个话题,让在场的人都感到诧异,尤其是武将和武勋。

Tnnd,空饷这点钱,李云睿是看不上,因为他家有钱,除了朝廷,全大明就属他家有钱,连皇帝的内帑都没他家钱多。但这些空饷对于在场的武勋、武将来说,那妥妥的就是横财。

一个卫所就算有两百人,一年下来也就有两千四百两。一个卫所这么多,十个呢?一百个呢?大明两百万军队,有四百多个卫所。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武勋和武将,哪一个手里不掌握十几、二十几个卫所的统辖权?就算分自己一、两成,一年也有个万把两银子拿,现在李云睿如果把这些事抖出来,那就是准备砸武将和武勋的聚宝盆。

李云睿当然不屑于针对武勋和武将,吃空饷、喝兵血、谎报军功、杀良冒功、倒卖军需、虚报开支这种事,在任何朝代,都无法杜绝。哪怕强大如信息时代实力蛮横的美军,都无法免俗。

李云睿针对的军户制,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大明的户籍制度,朱元璋登基后,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按照职业把大明百姓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商户、儒户、驿户等;还有贱籍,比如九姓渔民、乐籍、胥民、堕民,这类人世代操持贱业,永世不得翻身,男的世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

这种户籍制度的实施,有一定的积极性,比如劝课农桑,组织生产、恢复农业生产和恢复经济;兴修水利,治理灾害;组织收取赋税和征发徭役。

但李云睿是非常反感这种操蛋的制度,一是这种制度限制了百姓自由迁徙的可能,未来将会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二是生而为人,何来贵贱之分?就算皇帝高高在上,那又如何?凭什么不能凭自己本事,实现阶层跃迁?

李云睿从心底希望打破这种制度,也知道想凭一己之力打破这种制度,基本上不可能。

但李云睿不着急,他相信,只要锄头挥的好,没有墙角挖不倒。今天挖一个洞,明天刨一个坑,总有一天,这操蛋的制度会解除。

关于军户制的弊端,身为皇帝的朱棣,心里一清二楚,说句实话,朱棣就是军户制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因为内陆的军户光搞生产,不参加训练和参与战事,才让朱棣捡了个便宜,登上皇位。

朱棣在造反的时候受益了,但登上皇位之后,他的角色变了,朱棣就要为自己的皇位着想了,对于军户光种地不练兵这种事,也进行了调整,比如朱棣下了几次旨意,要求各地卫所调整士兵屯田人员和战斗人员的比例,要求各地卫所必须保持七成以上的士兵,在平时参与守城、训练等事宜。然并卵,在农忙时节,各卫所依然如故……

为啥?每个卫所每年都要上缴一定额度的屯田子粒.

永乐二年,整个朝廷收上来的税粮3187万石,屯田子粒1276万石,大明六千万百姓,缴税3187万石;而两百万军队,却收了屯田子粒1276万石,平均一名士兵要缴纳6石屯田子粒。

你想想,要是你是各个卫所的老大,你会怎么干?你敢不缴屯田子粒吗?

以明朝的生产力,在太平年月,平均一亩地能产一石粮食,已经算是高产了,要是赶上个大旱、水涝这样的灾年,除非皇帝仁慈,下旨免了屯田子粒,否则一粒也不能少?

两百万军队中,除去一些时刻防备边患的边军,再除去京城附近担任警戒的精锐部队,再去除一些逃户,还能剩下一半左右的人员,这一百多万士兵,平均下来一年每个人缴十二石,这样算下来,几乎每个士兵要耕种十二亩地。

如果你觉得这个数字夸张,那你就tooyoungtoonative了。

这是永乐年间,收屯田子粒最少的一年:永乐元年,收屯田子粒2300多万石,永乐三年收屯田子粒2200多万石,永乐四年收屯田子粒1900多万石……

大明的两百万军队中的一大半,说白了更像一群拿固定工资,给朝廷种地的农民。

对于这种状况,朱棣心里门清,他有心改变这种局面,但有心无力!

如果真狠下心来,让所有卫所保证屯田和战斗人员的比例,那么屯田子粒的数量必然大幅下滑,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支应宗室、勋贵、官员、胥吏的俸禄,朝廷就必须给百姓加税。

朱棣本来就是造反起家,在百姓眼里就是乱臣贼子,如果朱棣贸然加税,那么他的皇位能不能坐的牢固?

至于吃空饷、喝兵血这种事情,朱棣才不会在乎,这是上位者驭下的一种手段,给你发财的机会,同时拿到你的把柄。你只要好好给老子干,老子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如果你要是炸刺,拿着这个把柄,就可以杀你全家祭天,还能顺便收获一群拥趸。

朱棣之所以征求朝臣的意见,是因为他在纠结,如果贸然裁军,肯定先从屯田士兵开始裁军,那么替朝廷屯田的人数就会减少,屯田子粒就会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风暴,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