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676章 这是病,得治!

大明小公爷 第676章 这是病,得治!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没有万一!大哥,放心,明年我准备再借个十亿贯,扩大一下生产规模!”李云睿笑了笑说道,“好歹我也是我师父的徒弟,不能给我师父丢脸啊!区区几亿贯,洒洒水而已……”

一听李云睿说天机子,梅顺昌就不吱声了!没办法,在大明,天机子是比皇帝更恐怖的存在,皇帝还受制于礼法、受制于百官,天机子可不会管这些……

“对对对,咱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梅永贞赶紧打岔,说道,“云睿,你觉得礼部的赵羾,真能把你捐的钱用在蒙学、乡学和县学上吗?”

“二哥,这事怎么说呢?”李云睿听梅永贞提这个问题,笑了一下。

去年李云睿捐了两百万贯,按照李云睿的要求,至少要有八成用在校舍建设上,但因为李至刚从中作梗,这里挪点、那里扣点,最终只有六成真正用在了教育上,而用在建校舍的资金,不足四成!

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李至刚的因素,经验不足是最大的问题。

大明官员的数量其实很有限,每三年只招收三百人,这些人中,只有前一百名会留在京城,在六部行走学习经验,其余人会进入府、州、县担任知县、知州、知府。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yeguoyuedu 】

以礼部为例,正二品尚书一人;正三品左、右侍郎各一人,各配置两名九品司务厅司务;下设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个清吏司,各有正五品郎中一人,从五品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正九品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二人。不过朱棣上台后,定北京为行在,在北京建立了同样一套班子,意在为迁都做准备,官员就翻了个倍。

整个礼部上下,加起来就几十号有官身的官员,其余都是吏员,或叫做笔帖式。吏员就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专门干活的人;官员就是后世的领导,负责指挥和拍板的人。

赵羾身为礼部侍郎,下面就只有两个司务,还有几个吏员能指挥,其他郎中、主事都是各管一摊,人家没空搭理赵羾。赵羾手下的几个人,以前也就是行个文、抄个折子,让他们去盖房子,真是为难他们了。

既不会搞规划,又不会监督施工,再加上串通起来,上下其手贪点,浪费点,本来建一百栋校舍还富裕的钱,只建了六十多栋。就这,赵羾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呢!

当沾沾自喜的赵羾拿着建设校舍的成果,来找李云睿要今年的捐款时,被李云睿喷了个狗血淋头。

李云睿拿出自己建玄武山庄的账本,给赵羾算了一下双方的成本,赵羾建校舍的成本比李云睿足足高了五倍之多。就算撇去征地成本,也有将近三倍!

赵羾被李云睿喷的羞愧不已,都不好意思开口要捐款了。

最后李云睿提出了捐款的条件,一是那些负责的司务和笔帖式必须受到惩罚;二是九成以上的捐款必须用在校舍建设和师资上;三是李云睿将从玄武山庄挑选五人,进入到礼部做笔帖式,专门负责校舍的规划、建设,美名其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其实,这三个条件根本不算为难赵羾。

那些笔帖式和司务贪得确实太过分,受到惩罚,是应有之义。

李云睿并不是那种迂腐之人,他深知人性,贪腐是社会的顽疾和毒瘤,是肯定无法去除的,这是人性使然。在位子上的人,掌握着权力,就会想法兑现,这世界没有圣人,只是你没到那个位置上而已。

有句话叫做不要拿钱测试人性,没人能经得起诱惑,李云睿深以为然。

但是,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属于贪得无厌了!

李云睿捐的钱能建设一百多座校舍,那些司务和笔帖式就算再没经验,找行家咨询一下总归可以吧?但他们就这么明晃晃地上下其手,贪了将近一半,这李云睿就有些不爽了。

至于第二条,上次李云睿说八成用在校舍建设中,赵羾能机动的只有四十万贯,现在李云睿提九成,看似比例降低了,但因为李云睿这次捐了八百万贯,赵羾能自己调度的钱提升到了八十万贯,比以往更多了!

而招收有建设经验的笔帖式,对于赵羾来说是一件好事,关键是招笔帖式,他自己就可以做主。

所以李云睿提完条件后,赵羾略作思考就答应了下来。

李云睿从玄武山庄挑选了几个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扔进了礼部,他们享受双俸禄,李云睿还单独支付他们一份,否则以礼部笔帖式的那点死工资,李云睿相信这些管理人员肯定也得参与到贪腐中去。

通过这样掺沙子的隐晦方式,李云睿可以间接了解建设蒙学、乡学和县学的一举一动,为明年的捐款做出规划。

听完李云睿的介绍,梅顺昌点了点头,又开口问道,“云睿,你建这么多学堂,准备干什么用啊?”按照李云睿的打算,八百万贯至少能建一千多所学堂,每座学堂都是以容纳三百人为基准建设的,那么就能招收三十万学生!

要知道大明现在整个的读书群体,也不过几十万人而已,大家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指望着通过读书,考中一下秀才、举人,这样能混一个官身。科普一下,举人可以出任地方的县丞、教谕、主簿、训导等正八品以下的职务,如果家世背景好,做个七品知县也是可以的;而秀才不能出仕,但享受朝廷供给的禄米。

现在李云睿一下子又增加三十万读书人进来,以后的科举就更难了……

“当然是为了挣钱……”李云睿看了看左右无人,压低了声音说道。

“挣钱?”梅永贞有些不解的问道,“你这是往里扔钱,怎么能是挣钱呢?”

大明百姓的文化程度之低,让李云睿咋舌,就算在南京城这首善之区中,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也是车载斗量,无计其数!说句不中听的,能做出超过十以上加减法的人,绝对不超过四成,其他地方更不用说了!大部分人挣钱,都靠的是力气,比如扛大包、搬砖、拉车,稍微高端一点的工作,做都做不来……

要想实现工业化,必须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产业工人,这样才能有足够的人去操作设备、去改进设备、去维护设备。

现在大明的读书人,大都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都想通过走科举道路来改变人生,让他们到工厂中操作设备,做梦去吧!这种下等人才做的事情,自己一个读书人怎么能做呢?

在李云睿看来,这是病,得治!

但知易行难,这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不是李云睿一个人能改变过来的,所以李云睿准备另辟蹊径!

三五年之内,李云睿不可能大规模推广机械化,这就给李云睿留出了时间窗口,李云睿准备利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产业工人。

李云睿建设的这些学校,不仅仅教授四书五经,棋琴书画也教,数学、物理、化学、乃至农业知识也教,不过都是以“兴趣班”的方式开办,每个学生必须选三样兴趣班,考试不合格者,就会被踢出学校。

对此,赵羾提出过异议,被李云睿无情驳回了!李云睿告诉赵羾,他不想培养一群傻读书,读傻书的书呆子,多了解点其他方面的知识,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至于老师,因为去年建设的这些学校,都在南京城附近,教授数学、物理、化学的人,都是从大明工学院派出去的,每三天安排半天课。

而且李云睿也开始在第一批大明工学院招收的学生中,有意识地培养教学人才,等待时机成熟,就派出去!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