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725章 募资的背后

大明小公爷 第725章 募资的背后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不赚钱?怎么会不赚钱?”台下的人听了李云睿话,纷纷议论起来,“投入十亿,能赚2十亿,怎么可能不赚钱?”

“利息!十亿的钱哪里来?不得从大明银行贷款?1年1成的利息,就是1亿……”有聪明人解释道。

“哦,也是啊!”有人听了之后,开始点头,说道,“说来说去,这不是给银行打工了吗?”

“不赚钱,我们还在这里干吗?”有人开始嘀咕,也有人起身准备闪人。

“别急,等1下,小公爷做生意,什么时候亏过?”也有人觉得事有蹊跷,准备等等看。

李云睿站在桌子上,脸上带着1丝微笑,看着围在桌子周围的人,11观察他们的表情。

“当然,你们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赚钱,我还要做这件事……”李云睿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两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噤声,笑了笑说道,“道理很简单啊,我就想在史书上留个名!”

青史留名,众人1听,立即明白了李云睿的想法。

造皇城,在史书上肯定会大书特书,参与之人肯定会被记住。

“这次修建北京城,所有参与之人的名字,都将被铭刻在北京城内9外7、十6座城门的墙上!”李云睿笑着说道,“这1点,陛下已经同意了!”

这话1出来,整个场面就如炸了锅1般……

挣不挣钱真无所谓,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北京城的十6座城门前,那可比挣钱有面子多了,以后可以指着城墙上的名字,对别人显摆,说,“看,北京城是老子建起来的……”

“诸位安静1下!”看着底下的人在叽叽喳喳的讨论,李云睿维持了1下秩序,继续说道,“我知道,在座的诸位有很多人想和我1样,把名字留在北京城内外十6座门前,但奈何僧多粥少,陛下只给了100个名额,所以这次只能选1百人入围,出资最多的100人,将成为皇城商号的股东!”

“当然,没有入围的掌柜和东家也不要灰心,因为这次建造皇城,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大家可以当我们的供应商,过1会儿,我安排人把所需材料和数量张贴出来。”

“我这个人做事,大家应该清楚的,只认理不认人,你产品好、质量好、价格合适,都可以报名当我们的供应商!”

“想留名青史的、想挣钱的,机会我都给大家,能不能留名,能不能挣钱,就看你们自己的选择了……”

“我给大家3天时间考虑,3天后,有意向做股东的人,可以到大明基建商号报名!”

李云睿话1落音,有人抬出来1个写满字的布告板,放在了众人前面,密密麻麻写了几百项。

众人看到之后,纷纷围了上去。

李云睿从桌子上跳了下来,带着自己的护卫,1溜烟的跑了。

不跑不行,因为李云睿知道,有很多人会找他问问题,他是回答还是不回答?

建北京城挣钱吗?从单纯的投入产出上看,的确不怎么挣钱,甚至有可能亏钱!

但李云睿是谁?投资了很多商号!他可以从其他方面弥补回来。

打个比方说,李云睿贷款1亿入股,银行的收入里有李云睿的分红;拿这1亿去买钢材,那些供应钢材的供应商,就会买平炉炼钢工艺,李云睿还能赚钱。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李云睿是不会亏的!

有人会亏,而且亏得1塌糊涂!

因为1旦把钱投入到北京城的建设中,就相当于去掉了流动资金,有很多商业机会就会从他们手中流逝……

看似没亏,实则亏得底掉。

李云睿把这些告诉谁?不告诉谁?无论李云睿怎么做,都会得罪人,所以他选择了跑路。

至于谁会亏,谁会赚,这就要看个人眼光了!

3日后,好多人冲到大明基建,开始报名少则3、5十万贯,多则3、5百万贯,开始报起名来。

最后按照1到9十9名拍了个序,总共募集了两亿8千3百5十5万贯,李云睿大笔1挥,以曹国公府的名义,补了7亿1千6百4十5万,凑成十亿贯。

这笔钱由朝廷出面担保,李云睿跟大明银行贷款,贷款分5年支付,第1年1亿1千6百4十5万,剩下6亿,每年贷款1亿5千万。

对于李云睿的如此大手笔,所有人都震惊了,纷纷议论,李云睿是不是疯掉了。

商部中,李云睿和朱高炽两人,看着出资人的名单,相视而笑。

大明纺织要启动,1直没有资金,李云睿才想出了这招。

至于建设北京城,根本用不了十亿贯,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有很多原本只能人工完成的工作,现在有很大1部分可以用机械来完成了,比如平整土地、墙砖制造、门窗制造……

李云睿测算过,以现在他掌握的技术,造北京城,只需要15万人,4年时间即可,以每人每月2两银子的薪俸,所有薪资也不过1440万两,折合宝钞两亿贯。而材料的大头是砖瓦、水泥、钢材,这些东西的成本大约也是两亿贯,再拿出1亿贯建造各种住宅,1亿贯作为机动,6亿贯足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刚刚募集的4亿贯,就是特意注资大明纺织的,只不过账面上算是大明纺织从大明基建“借”的,免息的那种。

上半年,李云睿下了狠心,建造了数千台各种纺织机械,有棉花去籽机、纺线机、织布机、染布机、印花机、缝纫机,横跨整个纺织行业,还在南京城招收了近万人培训,历经半年时间,终于能上手了。

现在各地的苎麻和棉花也开始收获了,加上去年的棉花,李云睿决定开始启动第2个大产业——纺织业。纺织业的产业链非常长,从原材料种植,到纺线织布、设备制造,再到印染、成品、销售,能够解决很多就业。

每人1件衣服,大明就需要6千万件,1件衣服5十文,那就是300万两,如果每人十件衣服,那就是3千万两!

每个人十件衣服多吗?春夏两套,秋冬1套,内外衣全部齐了,就十件了!

另外,大明周边还有几十个番国,人口怎么着也上已了,1人十件,那就有56千万两的收入了。

更何况,1件衣服怎么可能5十文?

因此,纺织业值得大搞特搞!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