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73章 朱棣的疑心

大明小公爷 第73章 朱棣的疑心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王报仇,三天都晚!皇帝已经隐忍了一年多,他已经快要忍不住了。所以他肯定不想这件事是由你提出来的,让你占这个便宜。”李云睿分析完之后,看着一脸黑线的李景隆说道。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云龙风虎,君臣相得不好吗?为什么非得逼迫我们?”李景隆攥紧了拳头,捶着书桌,悲愤不已。

幼稚的老豆,李云睿看了看李景隆,心里有些悲哀。自古以来,君臣相得的前提就是臣子知进退,懂分寸。李景隆可是差点杀死朱棣的人,有这种仇恨打底,朱棣怎么可能跟李景隆君臣相得?

皇宫,乾清宫的暖阁中,朱棣斜靠在卧榻的软垫上,拿着一份奏折,脸上露出不豫之色。

“这个纪纲整天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临上朝前才禀报!”朱棣将奏折扔到了一边,对着站在跟前的内侍说道。

“陛下,应该是事起仓促,锦衣卫的眼线得到消息之后,在第一时间上报,但当时宫门已关,消息送不进来,想来也是情有可原。”内侍低着头,躬着身子,毕恭毕敬的说道。

“怕是纪纲这小子又给你送了厚礼,想让你给他美言几句吧?”朱棣斜着眼睛瞄了眼前的内侍两眼。

内侍一听这话,心中慌了,立即扑倒在地上,像磕头虫一般地磕着头,说道:“陛下冤枉奴才了,奴才和纪大人之间并无往来,奴才天天在宫中伺候陛下,时刻不离陛下左右,根本没有机会见纪大人。”

“好了,好了!就算收了,朕也不会怪罪大伴的!你们都是朕最亲近、最信重的人,朕的身边能有你们一群忠仆,才安心了许多。”朱棣淡淡地笑了笑。

朱棣这句话倒是大实话,靠造反起家的朱棣,对身边的任何人都不信任,包括自己的儿子、勋贵和臣子。因为他走的路,就是一条众叛亲离的路,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想想历史上,为了皇位父子相忌、夫妻相疑、兄弟相猜,君臣就不更用说了,皇帝连最亲密的人都信不过,还指望着君臣相和的戏码吗?朱棣重开锦衣卫就是为了监控藩王、文臣、武将和勋贵。

但朱棣也深通“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道理,既然兄弟、勋贵、臣子信不过,他只能从身边找信任的人了,从小服侍他长大的内侍,就成了首选。

明太祖朱元璋汲取了历朝历代太监乱政的经验,下令严禁太监干政。结果朱棣一上台就把这条规矩给废了,原因很多,文官贪腐,武官爱财、还握着军队,外戚更不可信;更重要的是太监是皇帝的家奴,皇帝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易于控制。

朱棣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上台伊始就派出了大量的太监,到各地的指挥使司、千户所充任监军,迅速的掌握了各地的军事力量。

由此可见,朱棣对太监的信任程度。

“谢陛下信任!”听到皇帝说这话,跪在地上的太监才放下心来,长吁一口气,擦了擦头上冒出的冷汗,他还以为自己跟纪纲结交的事情,被朱棣发现了呢。

朱棣眼前这个太监叫黄俨,是朱棣最为信任的几个太监之一,是司礼监的正四品掌印太监。此时的司礼监,只负责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所有内侍,权力还没有后世那么高。

黄俨为人阴险狡诈且贪财,索求无度,他的确天天陪在朱棣面前,但这并不妨碍他收受纪纲的礼物,帮助纪纲在朱棣面前说好话。他有个兄长叫黄渡,就住在南京城中,纪纲要托黄俨办事时,就把钱财、礼品送到黄渡家中,黄渡再托人带口信给黄俨,这样做既隐蔽又安全。

锦衣卫负责监控内侍和朝臣结交,纪纲当然不会把自己结交内侍的情况上报。黄俨天天在宫内,就表面上物理隔绝了结交朝臣的可能。

“黄大伴,你说李景隆这是唱得哪出戏?”朱棣从卧榻上起来,在暖阁中跺起了方步。

“陛下,曹国公突然发难,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黄俨作为朱棣心腹,自然知道朱棣准备收拾李景隆的事情。

“不可能,朕也只是刚刚起了心思,李景隆怎么会知道呢?难道他是朕肚子里的蛔虫?”朱棣第一时间否定了这个想法,对付李景隆也是过完年之后,他才下定决心的,前后不到十天的功夫,李景隆绝对不可能知道这个消息。

朱棣要扳倒一个国公,不是简单的一道圣旨下去就可以了,没有三五个月的,是不可能完成的。

下令纪纲收集李景隆的黑材料,只是前期的准备阶段。

等黑材料收集齐了,就要扔一些无关紧要的罪证,找一些御史出来参李景隆,又或者抓曹国公府干过坏事的小喽啰,这个阶段是预热期,目的就是往曹国公府身上甩锅。毕竟,大家的屁股下面都不干净,要找茬,还不容易吗?

等朝臣们看出了苗头,皇帝就会安排一个重要的大臣出面,正式上本参奏李景隆,这个时候皇帝会出面保一下李景隆,说几句“勋贵与国同休,朕不忍”之类的屁话,展现一个君臣相得的场面,以示对李景隆的恩宠。

接下去的事情就简单了,很多黑材料会通过不同的方式,送到一些重臣的桌案前,这样就会有一轮密集参奏李景隆为非作歹、怙恶不悛,乃至阴谋造反的**,朱棣会顺利成章的拿下李景隆,还会把自己摘扯干净。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大家都是场面人,做人做事,场面上不能给人留下把柄,必须正大光明。

“又或者世子找了曹国公?”黄俨说完这句话,微微斜着眼睛,瞄了朱棣一下。

黄俨说这句话,其心可诛,这是在陷害朱高炽结交勋贵!说来也怪,黄俨素来不喜世子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过从甚密。作为朱棣最信重的几个太监之一,黄俨时不时地会在朱棣面前说朱高炽的坏话。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采纳方孝孺的建议,写信给朱高炽,意欲封朱高炽为燕王,想要以此离间朱棣父子。黄俨得到消息后,抢先向朱棣告密,说世子有谋反之心,好在朱高炽聪明,将信原封不动地送到了朱棣面前,才得以摆脱嫌疑。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