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小公爷 > 第749章 这群和尚还真有钱

大明小公爷 第749章 这群和尚还真有钱

作者:锦衣卫佥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5:58 来源:书海阁

智海等人的忠心表完了,朱棣对此未置可否,毕竟不能只听其言,还要细观其行。

江南百姓一日掣肘朱棣迁都北京,朱棣就不会放松崇道抑佛的决心。

这无关谁对谁错,朱棣只关心佛教站在谁的一方?

对于这种事情,李云睿向来都是抱着吃瓜的态度,在一旁看热闹,从不参与进去,不想和他们有所瓜葛。

主要是因为李云睿对佛教的印象不佳,想起后世那些寺庙,李云睿就气不打一处来:一进门就开始收钱,门票要钱、香火要钱、供奉牌位要钱,功德箱、许愿塔、许愿池,反正除了收钱,好像也没看到和尚们干啥,也没为那些香客祈福,也没有为香客念经。基本上就是白嫖……

对于智海等人的来访,李云睿有些不解。

不过,基于礼貌,李云睿坐在李景隆一旁,听着三人打着机锋,论禅说道,时不时假装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以配合三人表演。

约摸过了一刻钟左右,智海见时机差不多了,向李云睿说明了来意,此次前来南京的很多僧侣,想请几尊琉璃佛像回寺庙供奉,当然,是给钱的那种“请”。

智海等人来到南京,挂单的地方是鸡鸣寺。

鸡鸣寺里有三尊琉璃佛像,一尊是姚广孝出钱定做的,另外两尊是善居士吴氏捐赠的,吴氏就是李云睿的祖母。

对于吴氏这种善行,鸡鸣寺上下自然是感激不尽,特意在佛祖像前供奉了李文忠的牌位,搞得李云睿都有些不好意思,好在鸡鸣寺认为值得,因为他们知道,李云睿卖日本僧人佛像的价格是两千两黄金一尊,这还是打八折之后的价格。

智海等人看了鸡鸣寺那些琉璃佛像后,觉得很神奇,于是便问鸡鸣寺的主持,主持就把李云睿给说了出来。

口口

对于这种上门送钱的生意,李云睿怎么可能推脱?

年底了,李云睿很缺钱,贷款要还、利息要还,员工要发工资和年货,管理人员要发奖金,股东要分红,还要捐资助学,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能赚一点是一点,能到南京来的寺庙和尚,个顶个的都是土豪。

“两位大师,想请佛像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成本有些高!”李云睿故作为难状,假装低头思索了一下,说道,“虽然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的琉璃工艺已经成熟,可以将佛像一次性成型,不会造成浪费,但一尊两尺高的佛像,所需金晶依然高达八百两黄金……”

“两尺高?”智海听了李云睿的话,眼皮子不住地跳,他在鸡鸣寺看到那三尊佛像,也不过一尺高。

“是的!”李云睿点了点头,说道,“这些佛像是我们应日本客户定制的,对外售价四千两黄金一尊,只卖出过两尊,一尊供奉在日本相国寺中,另一尊则是由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供奉。”

日本佛教很盛行,每个将军、领主都有自己的寺庙。相国寺是日本的皇家寺庙,传说的一休和尚就在相国寺出家。而足利义满也在相国寺创建了供自己修禅的道场——鹿苑园。

李云睿忽悠了日本商人肥富,让肥富游说足利义满买大一点的佛像,那样才能配得上日本国王的身份,结果,足利义满还真上当了,充当了冤大头!

“原来如此!”智海听了李云睿的“解释”,点了点头,想了想,问道,“不知道小公爷准备以多少价格出售?”

“大家都是大明人,赚你们钱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样吧,我就当帮你们一个忙,按照成本价即可,你们要多少,给我个数字即可!”李云睿笑了笑,说道,“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如果有人问起,尤其是番国的使节和商人问起,你们可不能说五百两或者八百两,必须告诉他们是两千两和四千两,否则那些使节和商人过来跟我砍价,我哭都来不及。”

“小公爷放心,我等肯定会帮小公爷把话圆起来……”见李云睿这么大气,智海也不好意思不答应。

来之前,智海他们也打听了琉璃佛像的价格,有了预期。现在人家李云睿以成本价卖给这些佛寺,已经很给面子了,佛寺不能恩将仇报,砸了人家的生意,这是题中之义。

至于出家人不打诳语的戒律,以后再说。

李景隆坐在一旁,看着李云睿面不改色的撒谎,一脸黑线。

别人不知道琉璃佛像的成本很正常,李景隆是李云睿他爹,李景隆要是不知道成本就怪了。

除了请佛作的工匠雕刻蜡模需要花十几两银子,剩下的都是李桑海一人包办,根本用不了多少钱……

五百两黄金,做个两三百尊都绰绰有余。

黑,太特么黑了!

要不是有外人在场,李景隆想找根藤条,好好抽李云睿一顿。

智海拿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名单,交给了李云睿。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李云睿接过来看了一下,哦豁,这群和尚还真有钱……

名单上足足有五十多家寺院。

在穿越而来的这两年多时间,李云睿特意做了一个针对寺庙的专项调查,主要研究寺庙放印子钱(也就是高利贷)的手法。明朝以前,放印子钱是很多寺庙牟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了很多人的宗教信仰,这些信徒将佛教当成灵魂归宿,尤其是一些统治集团中的高官显贵。

这些信徒不断向各大寺院捐助,再加上民间百姓的功德钱,让很多寺庙变得富得流油。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铜钱、金银大量堆积在地窖的时候,就会引发统治者的警惕。

为了让统治者放心,寺庙便把这些钱向外界进行借贷,美名其曰救苦救难,并趁此机会收取利息。

慢慢的很多官员、地主、豪绅发现了寺庙这一赚钱的手法,于是把自己的放到了寺庙中,让寺庙帮他们出面打理生意。

这个时候,寺庙便衍生出来银行的功能,左手吸储,右手放贷,赚取差价。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因为寺庙经常持有大量现金,那些有周转困难的人经常拿着金银珠宝、绸缎、粮食、土地等一切可以抵押的资产,到寺庙去抵押变现。

这又衍生出了寺庙的第二大功能——当铺。

历史上有很多灭佛事件,亦或者是屠灭寺庙的惨案,其实人家不是冲着灭佛去的,而是冲着寺庙背后的财产。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隋唐以前。

到了隋唐时,朝廷吸取经验教训,设置了公廨本钱,专门用于官方发放贷款,利息很感人,年息高达百分百,借出50贯,月息4贯,年息相当于96%。而宋朝也设置了官营放贷机构交子务和交子会,同时引入民间私营高利贷机构交子铺、钱引铺,制定了九出十三归的利息,年息也高达100%;到了元朝,蒙古贵族找来中亚商人经营放贷,制定了一种斡脱钱的高利贷方式,年息也是100%。

在这期间,不仅仅朝廷吸取了经验教训,寺庙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将收来的香油钱、信徒的捐助款,购买了很多土地、房产,还开办了当铺。土地可以雇佃农耕种,房产可以出租,当铺用来高卖低买。这样不显山露水,闷头发大财,赚了钱,就扩大庙宇,修建佛祖金身。

到了大明,放高利贷的商人遇上了冤家——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可是个狠人啊,一句话将高利贷利率给打了下来。

喜欢大明小公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小公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