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晋唐王 > 第一百六十章 人才之困

东晋唐王 第一百六十章 人才之困

作者:无语道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0:17 来源:书海阁

“对了,如今各地都算安定,我看,河东郡那边的官员也应该进一步安排到位才行!”王猛见到他的神情,沉吟了一下之后,提议道。

“不但是河东,新平郡那边也是一样。我来的时候已经是和二黑说过了!弋居县划归到新平郡治下,除了三个县令之外,新的太守,你有什么人选?”李信问道。

“新平郡只有三县,而且有二黑的大军在,相对而言的话会比较容易治理一些。你看将卢放调过去如何?”王猛想了一下,答道。

这个卢放就是夏阳县令卢三载,之前李信见过他两次,尤其是攻打河东郡之时,对方给他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他的组织能力不错,办事效率也挺高。

“可以,卢放这人值得栽培,说不定日后能够担起更大的责任来!河东郡呢?”只想了一下,李信便同意了。

“河东郡治下九县,地域广大不说,最重要的是东南北皆面临着敌人的威胁。尤其是东面的慕容氏,对咱们的威胁最大。而且,河东郡人口不少,各地大姓望族也多,一般的人去了,只怕是压不住场面。一旦真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到时候就不太好了!”王猛想了一会,这才说道。

“是啊!如此重任,不但得是得力之人,而且还要可以信任之人才行!若不是你走不开的话,我都想让你去了!”

“我看,不如让周叔过去吧!他在华山军中的辈分高,派他去的话,足够让大家看到咱们对于河东的重视了。而且,从他当冯翊太守这些日子来看,干得相当不错,应该可以挑起这个担子来!”王猛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周方的身上。

“嗯,你说的有道理,那就这样决定了吧!不过,冯翊太守之位,你打算让谁接替?”李信点头赞同,又问道。

“冯翊郡身为关中三辅之一,这地位自然不同寻常。但相对于之前来说,冯翊郡的地位终究还是下降了。毕竟,有了东面的河东郡之后,冯翊郡也就不用再直面东面的强敌了,这压力自然就小了许多!你觉得让秦横去如何?”

“秦叔能力上应该是可以,虽然不说才能多高,但胜在踏实肯干。冯翊郡就在旁边,单纯政事上来讲的话,应该不会有问题。可是,他的始平郡又该交给何人呢?”李信想了一下,也没有反对,但问题还是继任者的事情。

“好畤县令徐原徐寿初,我看其人颇为精明能干,这始平郡太守之位,不如给他吧!”王猛这一回没有多想,直接就说道。

听到这话,李信不由的看了他一眼,却是看到他眼睛之中似乎闪着一些莫名的光芒。心中一动之下,突然间明白过来了。

“你是想借他的身份,好安其他归顺我们的官员之心?”李信问道。

“不错,各地归顺的官员之中,终究还是有不少人才的。如果咱们都弃之不用,未免可惜。这徐原自从归顺之后,倒是颇为恭顺,而且任上的事情也办得不错。将他作为一个标杆,让其他的降官看看,能够激起他们归顺之心。同时,也可以弥合一下上一次你收他们兵权的不甘,让他们更好的为华山军办事!”王猛点头道。

不得不说,王猛应该是在之前就已经是思考过这个问题了,他执掌华山军的政务大事,对于这些官员应该是做过很多的了解的。哪些人可堪大用,哪些人不可用,他的心中应该已经是有底了。

“你说得对!始平郡就在扶风郡旁边,而郡治槐里县离长安也不是特别远,比起好畤县来说,还要近不少呢。更何况,好畤乃是徐家的根基之地,将他调离的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此,就依你所言!”就只有两个人在,所以,李信说话也就直白了许多。

“好,我待会便去安排这件事情,这件事情不但是要做,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去做。调任文书你用过印之后,我会派人发布出去,让越多人知道越好!”

“对了,这次的事情,虽然最终还是解决了,但终究暴露了我们的一个缺陷。人才储备不足,一旦有需求的时候,便会出现后继无力的情况!这个问题,咱们得想办法解决才行。你可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了一件事情,李信脸上却没有什么高兴的神色,沉吟了一下之后,说道。

华山军从创建到现在,加起来也还不到两年时间。而且,这两年时间里,真正有实力还是今年这大半年。将领士兵的问题倒是好解决,文官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本就不多,更不要说是有才能的人了。天下大乱,对于这些人来说自然是一个出世的好机会,但天下那么多的人,凭什么人家要来投靠你华山军呢。

而自己培养的话,那更是困难。虽然李信从很早就开始谋划这件事情,但到现在为止,一些书吏官佐倒是可以接得上,而像卢放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关中本乃是王兴之地,秦汉皆定都于此,此地是人杰地灵。只要下令各地举荐贤才,想来便能够得到不少人才了。到时候,咱们再择优任用,如此倒是可以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王猛想了一下,提议道。“你说的是察举制度吧!”李信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汉代之时,还没有后世的科举制度呢,所以,官员产生的最重要一个途径,便是这个察举制。

所谓察举,其实就是由各州、郡、县的官员,考查本地有没有优秀的人才,而后向中央推荐他们。如此一来的话,经过简单的考核之后,这些人如果上面满意,那自然就能够直接任官,得到重用了。

除此之外,汉代还有一个征辟之制,就是由皇帝或者地方长官直接征召某些人出来当官。而对于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就只有那种名气特别大,号称名士的人才能够享受到了。

比如最近有一个特别着名的,就是那个写出了着名的陈情表的李密了。他就是因为名气太大,结果被晋武帝司马炎不断下诏征辟,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这才不得不入朝为官的。

这两种制度,可以说是汉代对于原本世禄世卿制度的一大改进。但制度终究是人设定的,这里面自然就有漏洞,一旦吏治败坏的话,许多的人便能够从中上一其手,为自己图利。

所以,到了东汉末年之时,便出现了一名着名的话来形容这个事情的,叫作“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但以华山军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做法倒是比较的合适,只是其中的关键必须得把握住才行。否则的话,一件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反而是害了自己。

“察举之法,自汉而兴,时至今日,无论是之前的苻秦还是东面的慕容氏,甚至江左朝廷,都用这种方法找寻人才为己所用!”王猛点头道。

“好,这件事情你抓紧时间去办!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这察举可以,而且还要与各地官员的考核挂钩才行。举荐了真人才,举荐之人一同受赏。举荐了庸才,受荐者与推荐者皆罚。如此,方可让真人才被发掘出来。除此之外,但凡举荐人才者,太守之下,你可自行考核,若有真正大才需要任命县令之上官员者,你带来让我看看,我要亲自考核一下!”李信想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不过,还是补充了一些建议。

这个建议里面,事实上有一些是历史上苻坚即位之后干的事情,比如说这个奖惩原则,苻坚在下令之时,便是这样做的。因为有考核,因为有惩罚,所以,那些人才不敢乱来,否则的话,不出乱子才怪呢。

“我明白,一旦这件事情开始之后,我会加紧处理!若是效果好的话,短时间之内,应该就有收获了。只要人才一多起来,咱们的许多问题,也就会好解决得多!”王猛明白他的意思,所以,直接就答应了。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律法之事,也应该有一个解决之道了!关中承赵之苛政,苻秦也有许多的弊政在。咱们应该借此机会,让百姓们看到华山军的不同之处,只有百姓与我们站在一起了,这关中才会稳固!”思考了一下之后,李信接着说道。

“这个我也明白,不过,律法之事,繁杂万端,以咱们现在的人力来看,一时间真的是办不来的!这些事情,终究得有个先后缓急,咱们还是一件一件来办吧!”王猛听了,也不由的面露为难之色,只得说道。

“是我太急了,你说的对,这件事情不可操之过急,否则的话,反而可能是好心办坏事。不过,事情就先告知你了,你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先行准备起来不是!”听到这话,李信笑了起来,颇有些歉疚的说道。

喜欢东晋唐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东晋唐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