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晋唐王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教育为本

东晋唐王 第二百九十三章 教育为本

作者:无语道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0:17 来源:书海阁

李信是知道自己那制茶的方法流传了出来,但却不知道已经是流传这么广了。当然,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知识产权,最重要的是,当初他在华山上制茶之时,许多的人都看到过了。这种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自己多摸索几遍的话,也就明白了。不过,李信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是非常的高兴。毕竟,这也算是自己能够为百姓们做的一点好事了。

如今的官营作坊之中,也有茶叶这一项,但关中之地的茶叶不多,根本比不上川蜀江左之地。所以,这项生意如今倒是利润不大。反而是将之卖给北边的胡人,倒是赚了不少。

据说,吴会他们已经是开始转变销售方向了,利用关中的有利地理位置,从江左与川蜀之地收购鲜叶。而后就地加工出来,再将它们运到北边去卖。

过去的时候,胡人不喜欢中原的那种茶汤,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喝马奶酒或者酥油茶。但偏偏这种清茶,却是很对他们的胃口,也许是因为他们平日里吃得肉食太多了,正好可以用这茶来解解腻!

不过,这些都是闲话,与眼前的事情无关。

“六叔,我看这村子里,人也不多,是不是大家这日子不好过啊?”一边喝茶,一边左右打量了一下,只见到周围并没有太多的人在,倒是看见了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玩耍。心中奇怪,不由的问道。

“客人说的哪里话来,小老儿我活了大半辈子,什么时候见过如今这样的好日子?你现在没有见到人,那是因为乡亲们都下地去了!如今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大家都想着抓紧时间,多种点东西。这样的话,家里分到的土地,也不会白白荒废了不是!”听到这话,里长顿时将脸一唬,严肃的说道。

“这样啊!那倒是我想岔了!这么说来,大家在华山军的治下,过得都还算不错了?”李信点了点头,又问道。

“那是当然,这么多年了,小老儿还从来没有见过官府将田地分给百姓之后,还收那么低的税的。听说当年汉朝的时候才有这样的事情,不过,那都几百年前了。天时不等人啊!华山军给了我们活命的土地,我们自己再不努力,不知道辛勤耕作的话,那是饿死也活该了!”里长感慨道。

“听说官府收税,乃是十税三,你们这里的官差,会不会私自加税或者克扣啊?”听到这话,李信心中颇为满意,想了一下之后,又问道。

“那怎么可能呢?我们县里的县令大人,那可是一个好官。底下的那些官差们,也不敢乱来的!听说李将军,哦,现在应该叫大将军了!他派了人在各地监察着,那些官员要是想搞鬼的话,要不了几天就会被大将军知道了,而后通通抓起来砍掉!”

看得出来,这里长还是对华山军非常有好感的。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百姓们都对目前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都对华山军和他李信,充满了感激。

当然,每一个政权建立之初,总体上来说都是比较清廉与高效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随着阶级与统治的稳定,整个体制才会慢慢的僵化,从而是会慢慢的变得腐化起来。

所以说,老百姓此时见到的情景,基本上来说是属实的。那些官员是好官,除了他们是怕监察之外,更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官员,心中的确还有着一种责任感在。

“六叔家中,便只有您和夫人在家吗?”喝了口茶之后,李信往他屋内看了一眼,里面有些昏暗,看不太清楚,只能够看到刚才那个老婆婆的身影,不由的问道。

“唉,不瞒客人,小老儿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十几年前被石赵乱军强征为兵,从此不见踪影了!二儿子又于五年前死于苻秦兵手中。如今只剩下一个三儿子,几年前娶妻生子,留下一个孙子在,那边玩耍的正是。如今,他与我儿媳俱在田间劳作,需得晚间才回来呢!也得亏了李将军之命,似小老儿这等家境,不用去当兵,否则的话,怕是得孤幼妇孺为依了!”说起这事来,里长不由的黯然。

听到这话,李信也不由的沉默了一下。天灾**从来都是无情,战乱之下,有多少无辜百姓,似这家人一样处境呢。

看了看那几个在一起玩泥巴的孩子,李信心中有些触动,沉吟了一下之后,问道:“我看这几个小家伙年龄不一,有两个看起来似乎都十一二岁了,为何在此闲耍,不送往塾中上学呢?”

“客人说笑了!我等平民之家,哪有什么资格读书识字呢?那是只有豪门大姓才有的资格。再说了,就算是有人愿意教,以我们的家境,也交不起那些费用啊!他们年纪渐渐大了,日后便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早些继承家中事业,那才是正理!”听到这话,里长不由的笑了起来,似乎在听玩笑话一样。

“是啊!这个时代的人,读书乃是上等人的生活,一般的人上哪里学习去呢?即便是有出身贫寒的学者,怕是也得如王猛那样,自学成材方可。但这世间绝大部分的人,可不都是像他们这样么,小小年纪,便开始接触生活,开始得为将来接过父母的担子作准备了!”对于这个答案,李信不由的感到一阵难过,心中想道。这个年代,种种的客观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普通人想要念书的困难。世家豪族想要掌握权力,想要永远居于人上之人,自然而然的便会明里暗里打压普通百姓想要学习的权力。

而纸张的造价成本,便又让知识的传播变得困难。一本书的价钱变得那么高,一般人谁能够消费得起呢?如果消费不起,还谈什么学习!

天下太平,国力强盛之时,自然可以以国家的力量来做到这一点。但此时天下纷乱,大家都只顾着争权夺利,争夺地盘为自己称王称霸,有限的资源都投入到战争之中去了。

谁还会记得老百姓读书这件事情呢?也许等到天下初步平定之后,才会有人想到这一步。都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在李信看来是一点也没有错的。

汉代之时便已经是设立了太学等学府,各地也有私塾,但那都是太平年间的事情。如今的江左也有太学,但却时常因为战乱等原因,或停或撤。

总之,这件事情本来便是要有毅力有恒心才能办的事,想要培养人才,必须从长远着手,从现在抓起才行。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恐怕这个时代没有人会比他更加明白读书育人的重要性了。

“看来,我是得从这个方面下手才行了!一旦自己培养出了大把的人才,对于日后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想到这里,李信不由的暗自下定了决心。

又坐了一阵之后,李信便告辞而去。不过,临走之时,他让人送了一块肉脯给里长,也算是答谢吧!这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正好用得上。

离了高陆县之后,李信继续向前而去,前面便是万年县了。而出了万年县的话,再往前去便是冯翊郡地界。

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李信与路边务农的百姓交谈过,与村子里面的老者闲聊过,就连一些小孩子,李信有时候也会问个一两句的。

总的来说,华山军在关中各地百姓的心中,形象非常的正面。尤其是他李将军,这地位非常的高,大家对他几乎都是赞不绝口的。

这对于李信而言,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也更加坚定了他为百姓谋福的想法。

由于是微服私访,所以,这一路上能够见到许多之前见不到的事情。没有人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也没有人知道他要去干什么,就在这关中各处,他混迹于人群之中,看着最底层百姓们的平常生活。

这一天,他带着六子他们,来到了新平郡。这个郡经过调整之后,如今已经是有六个县了。其地域横跨了子午岭南部,石门关就在这个郡内。

由于有直通北边的直道从郡中穿行而过,所以,相对于其他地方而言,这个地方如今变化不小,繁荣得多了。无论是从关中北上的货物,还是从弋居县出来,准备南下的盐,都得从这个地方经过。

如此一来,石门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隘。过往之时,徐夫子便在这里设立了一个税关,与石门关守军一起驻守在这里。如今的话,这个税关便划入户部管辖了。

短短一年的时间,这个地方便给华山军带来了不少的税收。所以,这个地方虽然只是一个关隘而已,但却因此而慢慢的发展了起来。

虽然还没有形成城镇,但这关口内外,却已经是有了一些小商贩在聚集了。主要的就是提供一些茶水点心,算是给行商们一个歇息解渴的地方。

因为要从这里过关,人多的时候,必然是得排队的。尤其是得检查有没有违禁之物偷运出境的情况之下,速度自然是快不起来。

喜欢东晋唐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东晋唐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