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晋唐王 > 第三百零三章 喝茶

东晋唐王 第三百零三章 喝茶

作者:无语道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0:17 来源:书海阁

长安城内,一连忙活了一个多月下来,李信如今总算是轻松了许多。这不,大白天的还有时间出来走动一下,四处逛逛了。不过,他可不是一个人来的,吏部尚书王猛也被他给生拉了出来。再加上屠七及随身保护的亲兵,这一群人加起来可就有十好几个了。

当然,他们三个都在前面走着,亲兵们则在后面悄悄保护,如此一来,倒也不算是特别显眼。

“难得有空,邀你出来散散心,这得劳逸结合,总不能天天这样累吧!要不然的话,嫂夫人岂不是得怪我了!”一边走,李信一边与王猛说道。

王猛听了,不由的苦笑摇头,他哪里有什么空呢,其实吏部那边还有着一大把的事情要做。只不过,现在比过去好了很多,还有两个侍郎在那里!

所以,一般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经是经过处理的,只要最后他再批复一下就行了。

而且,如今的吏部的两个侍郎,那都是实干之才,这就让他的工作更加的得心应手了。否则的话,即便是李信力邀,他也不会在这个时间点出来,在城中四处乱逛。

“妇道人家,怎么会管我在外做事!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比起过去我已经是轻松许多,她哪里有话说呢!”王猛说道。

“那倒也是!看,那里正好有个茶肆,咱们不妨坐下休息一会!”点了点头,李信忽然间指着前面一个小茶馆,说道。

这个年代的茶肆,其实是非常的简单的。本来嘛,酒楼应该是更多才是,不过,如今大家连吃饱的粮食都刚刚好而已,哪里还有余粮来酿酒呢。

尤其是李信如今下了严格命令,境内无论公私,均不得以粮食酿酒。

如此一来的话,市场上又有需求,自然而然的便只能够是寻找替代品了。有一些商业头脑发达的人,很快便想到了喝茶这种方式。相对而言的话,消耗也少,也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

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不会对粮食产生什么影响,又能糊口养家。所以,如今的华山军境内,倒是有许多这种地方。一般来说,多是为行商远行之人歇脚所用的。

茶肆之中除了喝茶之外,还有一些小点心,比如一些时兴的水果,当然不是那种远道而来的东西,而是本地的一些物产。

再加上一些自己制作的小菜或者是小点心之类的,虽然品种很少,但相对来说对百姓们也有不少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茶肆之内既提供清茶,也提供茶汤。毕竟,如今到长安城中的客商来自五湖四海,各人的需求总是不一样的。三人进入到茶肆之中坐下之后,便点了一壶清茶,慢慢的喝了起来。

“这长安城,如今看起来倒还像是一个正常的城市了!只是,要想真的恢复到全盛之时的景象,怕是不知道得什么时候了!”一边喝茶,一边打量着周围的情况,李信不由的感慨道。

“自秦一统天下以来,关中便是首善之地。尤其是汉室强盛,这长安乃是天下重地,当年关中之地,百姓无数,尽集天下富户于此。正所谓摩肩接踵,连袂成云,如今这长安城与那时比起来,实在是太冷清一些了。不说比汉室,便是比之永嘉丧乱之前,也是远远不及啊!”听到这话,王猛顿时深有同感,不由的说道。

关中与长安,乃是一体同休之地,这个地方,一般来说是经历过三次大的辉煌。第一次自然是秦朝之时,定都咸阳,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当年这个国都自然是别处不可比拟的。

第二次不用说也是汉朝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天下版图扩大,人口也增加了。尤其是相比起秦朝来,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提升了许多。作为汉朝的都城长安,乃是天下闻名,四方之人云集的大都市。

至于说到了隋唐,尤其是唐朝之时,这长安已经是立足于世界之都,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都市了。那种盛唐气象,王猛自然是不知道的,李信也不知道,因为他没有亲眼见过,最多只有书中见到过相关的描写而已。

而其他的时期来说,长安都要差上许多,但华山军与之相比之下,连那些普通时候都比不上。

“说到底,还是如今关中的人口太少了一些!天下战乱数十年之久,这关中之地多经战火,百姓不是被屠戮便是四散而逃。许多的百姓,不是进入到了汉中川蜀,便是渡江南下,进入荆襄江左之地去了。如此一来,这关中变得空虚许多!”李信摇了摇头,有些无奈的说道。

每逢战乱之时,几乎都是民族大迁移的时候。一般来说,北方的百姓向南或者是西南迁,而更北方的则会南下,以致于如今的关中地区,甚至整个华山军地盘上,胡人占据了近一半的人口。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足够的百姓,就无法供养足够的军队。土地再多,也无法找到足够的人手来耕种,无法提供所需要的粮食。

这就是如今华山军面临的最大问题,一切的繁荣,都得先建立在人口的繁荣之上才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非独关中,这天下之地,除了江左之外,基本上处处都是这般情形。多年战乱下来,当初天下人口,如今已经是大大减少了。这两年来,关中地区相对安稳,而中原之地战乱不息,所以,倒是吸引了许多的百姓进入到关中来。这些人,也算是补充了咱们治下的人口!”对于他的无奈,王猛是深有体会的,此时便安慰道。

如果不是因为治下人口数量太少的话,只怕李信就不会如同是挤牙膏一样,每一次扩军都是增加一点点了。如果现在他的手中有十万大军在的话,许多的事情都已经是开始推进了。

“人口的问题,咱们必须得尽快解决才行!首先就是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政策出来,能够将周围各地的百姓都给吸引到咱们的地盘上。但凡是进入咱们地盘的流民,必须得安顿好了,一律分给土地。不过,这些人得合理安排,不能都集中在关中,得慢慢的分到北地、安定、上郡以及秦州等这些相对空虚之地去!”想了一下之后,李信提议道。

“好,我回去之后,便与徐夫子他们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样办比较好!”王猛点头道。

土地这个东西,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再加上不高的税收的话,应该是能够吸引大批的流民进入的。

尤其是汉中、川蜀以及荆襄等地,那些原本就是从关中秦州等地过去的百姓,有极大的可能会回来。

“人口多起来,这是一个重要的事情。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觉得也必须得去办才行!那就是想办法提高粮食的产量才行!只要粮食的产量高了,许多的事情也就相对好解决了。至少,咱们能够用相对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百姓!”考虑了一下之后,李信又说道。

“这个又当如何去做?如果要提高产量的话,无非就是让百姓们精于耕作,不废农时罢了!”听到这话,王猛不由的愣了一下,随即问道。

在这个时候的人,还没有什么品种改良的说法,更不要提杂交了。所以,对于他们而言,更多的希望除了是看天吃饭之外,还有就是每一个农民都要辛勤劳作,不耽搁农时。

但在李信看来,显然不止是这样。尤其是此时的关中之地,土地肥沃得很,但一年之中却只种一季小麦而已,这就显得有些浪费了。虽然中间还种一些其他的东西,但那都不是主粮,李信想要的是能够养活大量人口的主粮。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得有懂得耕作之人才行。景略当知道汜胜之十八篇吧!如果我们中能够找到一个和汜胜之相比的人,那才真是喜事一件了!”李信对他说道。

汜胜之乃是西汉后期的人,这个人本身来说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的笔墨!但他所写的一本着作《汜胜之书》却是流传千古,在汉代之时便享有极高的声誉。

这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农书之一,与后来北魏之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乃是一个等级的。

可惜的是,汜胜之已经是逝去数百年,还算是留下了一本着作,但贾思勰嘛!他爷爷现在都还没有出世呢,更不用指望了。

王猛是博古通今之人,听到这话自然就明白了李信的想法了。

“确实,若是能够找到那样的人才,以之为农官的话,怕是能够大大的改进百姓们的耕作方法了!不过,日后若是考核之时,我会特别注意一下,如果真有这样的人才,一定提拔重用!”点了点头,王猛说道。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咱们地方上的东西,还是太少了。屠七啊!你多多派人奔赴四方,无论是西域也好,交趾也罢,都给我去找。但凡是能够吃喝用的东西,都将它们的种子给我带回来,先在关中找个地方种下试试,等到成功了,再推广到全境去。尤其是西域的蔬菜瓜果,还有交趾那边的稻子,想办法给我弄回来!”细想了一下之后,李信对一旁的屠七交代道。

喜欢东晋唐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东晋唐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