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晋唐王 > 第六章 针锋

东晋唐王 第六章 针锋

作者:无语道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0:17 来源:书海阁

“都别站着,李郎你也坐下吧!”李信正打算再说话,一旁的周方发话了,于是,三人重新坐下。

“景略兄怎么会上山来的?你不是住在华阴县城吗?”刚刚坐下,李信便好奇的问道。这可是个有真本事的人,自己应该和对方打好交道才是。

“王先生知道前几天氐贼攻打我们的事情,所以,当敌人撤退之后,特意上山来看看我们的情况。其实不止这一次,这么多年来,基本上每一次的大战之后,王先生都是如此做的!”王猛还没有说话,一旁的周通却是先开口了。

“原来如此!有景略兄这样的高人在,自然可保山寨无虞的!”李信这才明白过来,看来王猛和村子的关系不浅,以他的本事,对付那些氐秦兵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李郎过奖了,说起来,我只是出了点主意而已。村子的安全,靠的其实还是大家的努力!”王猛却是说道。不过,这样子却不像是太谦虚,倒是有一种默认的感觉在。

李信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衣服和裤子都已经是洗得发白了,有些地方还破损掉了,似乎有些太大的样子,松松绔绔的穿在身上。头发似乎被山风给吹乱了一些,也没有戴冠,只以巾帻束发而已,胡子略经修整,但算不上整齐。

但即便是如此,李信却没有觉得有一点不和谐的地方,这个王猛的身上好像有着一种特别的气质,给人以无比的自信。那眉目之间,有神采飞驰,一言一行,都好似胜券在握一般,似乎无所不料无所不知,看穿了一切。

“果然不同凡响啊!难怪连桓温的气场都压不倒他!”看到这里,李信不由的在心中暗自点头。

而就在他打量王猛的时候,对方也在暗自打量着他。

“这个李信年纪轻轻,却是从容不迫,眼神灵动,似是心思活络!想之前周通对他的说法,此人必非寻常人,我隐居华山之下多年,阅人无数,竟无人能够如他一般!”王猛的心中暗道想道。

王猛年轻之时家境贫寒,所以,还曾经做过卖簸箕的生意,见过的人自然是不少的。所以,这识人之术颇有自己的一套,这一点上,从后来他在前秦的所作所为便可知道一二了。

“景略不必自谦,这些年来,若不是依你的指点,我们村子焉能坚持到如今?你们年轻人好好聊一聊,女郎且去准备饭食。老夫年纪大了,先回屋去了!”周方看了几人一眼,开口说道。

其实周方年纪并不算太大,但他显然是想让几个年轻人好好相处一下,大家自然也明白这意思。

“对了,王先生不是想要了解一下这茶吗?李郎就在这里,你尽可问他便是!”等到周方离开了,周通就变得活跃起来,指了指李信,对王猛说道。

“这茶怎么了?你们不喜欢喝?”听到这话,李信好奇的问道。

这茶和后世的茶叶没有什么区别,喝法也是一样,但问题就在于它和这个时代的不一样啊!要知道,在宋以前的时候,中国人喝茶已经成了风气,但喝的都是那种茶汤。就是将新鲜或者是晒干的茶叶磨成沫,放入壶中加水加上各种调料去煮的。

那种味道,李信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亲口喝过一次,就那一次之后,他便决定自己制茶了。这华山上面有不少的野茶树,所以,茶叶的来源是没有问题的。他来之时是五月初,刚好也是清明前后,再加上这山里的气候问题,所以,刚刚赶上新茶。

他自己炒了一锅茶叶,结果,刚刚喝了没有几次之后,便全部让周方给收走了,美其名曰替自己保管,结果连他自己要喝,都得去向周方讨要才行。如今,周家人喝的茶都是这种泡茶的方式。村里喝茶的人不是很多,也许是因为周方曾经当过塾师,所以才有些讲究,其他人渴了就是饮山泉而已。很显然,王猛应该是喝过这种茶了。

“非也,此茶与我平日里所喝之茶汤大不相同,初品之下,虽有苦涩之味,但细细品之,颇有回甘,能解渴生津,去除油腻,实属难得之良品!”王猛连忙摇头说道。

“上一次王先生来的时候,李郎你不在,所以也就没有碰上,当时泡了些你那种茶叶,王先生很是喜欢!”一旁的周通插话道。

“这样啊!那就好、那就好!不瞒你们说,我实在是喝不惯那种茶汤,喝茶嘛,自然是以原味最好。如此做法,方能得茶叶之真味。能得到景略兄称赞,小弟真是倍感荣幸!”听说不是难喝的缘故,李信不由的松了口气,连忙拱手道。

自己的东西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尤其是像王猛这样的厉害人物认可,李信还真的是有些得意的。

“对了,景略兄既然喜欢,我上一次炒了不少,干脆便送你一些,等到日后喝没了,再来找我拿便是!”顿了一下,李信接着说道。周方将自己的茶叶给据为己有了,既然这样的话,干脆将它们给送人,想来,周方老头知道之后,总不可能说不答应吧!“这怎么好呢?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啊!”王猛一听,却是连连客气道。

“嗨,些许茶叶有何贵重可言,景略兄莫要推辞,若是有时间的话,倒是不妨常上山来,咱们喝茶聊天,亦是美事一件!再说了,茶叶若是没了,我再去炒便是了!”李信说道。

见到他如此诚恳,话又说到这个份上了,王猛也就不再好推辞了,重点是他真的想要这东西。自从喝过这种茶之后,他便再也不想喝从前的那种茶汤了。所以,沉吟了一下之后,便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多谢了!”

“兄长,你过来将这些柴给劈了吧!”正说着话呢,不远处周婷叫道。

“得,你们聊着吧!我先去忙活了!”周通一听,连忙应了一句,说完之后便起身离开了。

“我观李郎气度不凡,却不知是哪里人氏?莫非是出自陇西李氏?亦或略阳李氏?”王猛看了李信一眼,忽然问道。陇西和略阳这两个地方,距离关中都不算特别远,而且李姓在当地都是望族。所以,王猛才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两个地方去。

这个问题,李信刚刚遇到周通他们的时候,也曾经被问到过。不过,李信当时都只说自己并非高门望族之士,很小就随父母在外闯荡,所以早已经是不记得故乡在何处了。如今,少不得要拿这番话来应付他,也因着在这个时代,天下混乱太久,所以,对于这样的事情并不奇怪,周通他们自然不会怀疑的。

“在下乃是寒门出身,和这些望族名门可高攀不上。”李信摇了摇头,平淡的说道。

“听周老先生之言,李郎学识不凡啊!”王猛并没有轻意相信这话,眼睛微眯,缓缓道。

这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在这个世道里,如果真的是从小就逃难的人,哪里有机会去读书学习呢,更不要说还能够有良好的学识了。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李信却是呵呵一笑,说道:“寒门又如何,既然能出景略兄这种人中龙凤,我略微有些学识又算得了什么呢?正所谓世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啊!”

听到这话,王猛的眼睛猛然一睁,似乎黑夜之划过一道亮光一般。他定定的看着李信,许久之后才叹了口气,说道:“世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李郎有如此气度与真知,王猛不如也,在下佩服!”

李信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这两句话可不是他说的,而是红楼梦中有的。当然,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而李信对于这两句话的看法,并不是说要去搞懂人情关系,钻研他人喜好弱点,好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他只是借这句话来说,自己的学问,并不是因为从书上一板一眼得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历,透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思考才得出的结论。

以王猛的个性与本事,自然也不会将这两句话理解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更重要的是,李信的这句话说中了他的心坎,毕竟,他自己也是一样出身寒门,但自小勤学不辍,这才会有了今日之才学。李信的这两句话,好像是在说自己,但在王猛听来,却好像是说他一般,听起来自然就无比的亲切,有着一种特别的感受了。

当然,这话一出的话,王猛也就别想着再追问李信的出身了。毕竟,李信的话中说得很明白,同为寒门出身,你王景略能够有本事,就不许我李信有本事吗?再说下去的话,就显得非常瞧不起人了。

“不敢不敢。对了,景略兄隐居华阴县多年,不知可遇到伯乐否?”想了一下,李信试探着问道。

“李郎这话何意?”听到这话,王猛愣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莫名的神采,笑道。

“呵呵,无它,只是觉得,以景略兄子房、孔明之才,隐居僻地,难道不是在等待自己的汉之高祖、蜀汉之先主?”李信扫了他一眼,吹了吹手中的茶水,淡淡的说道。

喜欢东晋唐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东晋唐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