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奴牙郎 > 第474章 三地协作

大唐奴牙郎 第474章 三地协作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5:03 来源:书海阁

凉州城,匠作内坊。

抱着一杯温茶,毛顺大师坐在坊门内,看着门外的数百名流民,在雪地之中排着队,依次来领胡饼和粟粥。

金家的大管事申叔公,不知何时,走到毛顺大师的身边,顺着后者的视线看过去,开口说道:“昨日又有两批流民入城。”

毛顺:“凉州城中的流民,如今聚集已有三千多人,而且都是应龙教徒,说是要去西边朝圣,这一点就很有趣。”

申叔公看了毛顺一眼:“关中、河东水旱连灾,百姓无粮可食,笃信新教,择居而活,这有何奇怪的?”

毛顺:“从去年二月开始,南方不断有应龙教团,来凉州落脚休整,又去往西方。对于这些人,金家不仅拿出宝贵的粮食和药物,接济流民,更派出向导,为其领路,可谓是有求必应,这难道不有趣吗?”

申叔公和毛顺对视了一眼,二人心照不宣,皆是一笑。

毛顺转过头,继续看向冰天雪地中的流民,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管是谁,也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只要能出手救一救这群灾民,总是好的。”

申叔公从火炉中取下茶盅,给自己倒了一杯滚烫的茶水,抿了一口后说道:“家主遣海东青来了信。”

毛顺:“二郎如何说?”

申叔公:“内坊中的所有人,还有器械、材料和图纸等等,全部装车,出发去往安西。”

毛顺:“所有人?包括那些还在蒙学的孩童?”

申叔公:“是。”

毛顺沉默片刻,回道:“知晓了。”

申叔公有些意外:“毛匠就不打算问一问缘由?”

毛顺:“二郎行事,深谋远虑,我又何必刨根问底?”

申叔公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又说道:“凉州去往安西,路途遥远,其中途径大碛,我已经和归义军的当家李光弼说了,他会领军护卫,负责你们的安全。”

毛顺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从折床上爬起身来,紧了紧身上的厚袍,抬起头来看向天空,低声自言自语了一句:“乌云压顶,山雨欲来,要变天了……”

敦煌城,刺史府所。

柳载站定在堂中,冷眼看向面前的官员,开口说道:“某受周驸马之托,牧守敦煌。但凡作为,一是为了保证沙州平稳,二是为了确保大碛商路对朝廷的贡税不会受到影响。”

堂中身穿绯衣官袍的官员嗤笑道:“周驸马早就不是陇右黜陟使了,如今司掌大碛商路的,乃是朝中新派下的崔大夫。倘若柳刺史识时务,便依令发文,不然的话……”

柳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向那官员说道:“先前,王鉷司掌大碛商路时,发布苛捐杂税,又肆意盘剥本地豪族和百姓,致使官民离心,这才使得吐蕃人有机可趁。崔大夫刚刚上任,就要提高关税,再废官营为私营,难道就不担心步上王鉷的后尘吗?!”

那官员摇头道:“崔大夫乃是长安城中的清流宿老,岂能与那王鉷相提并论?再说了,官府对本地人一味忍让,可曾收得百姓的民心?本地豪强拉帮结派,排挤外地商户,又私设部曲,豢养力士,此举与作乱又有何异?!”

柳载:“沙州情势复杂,不比中原,倘若一味用强,只会适得其反,只有怀柔分化,先拉拢一部分本地人,再用他们来制约另一群本地人,才是长远之计……”

官员打断了柳载的话:“说得好听,不过都是些开脱之词。崔大夫上任之前,已经看过了柳刺史的吏部阚录,不服上官,不循仪制,可谓是劣迹斑斑。本想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料柳刺史还是恣意妄为。”

柳载闻言,心中怒气大盛,沉声说道:“倘若行政只知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到头来只会伤了民心,又误了朝纲……徒事清谈,抛离实事,到头来终究是误国之举!”

“你!”

官员闻言,面露怒意,想说些什么来挽回颜面,寻思了好一会儿,最后只能一声冷哼,拂袖离去。

目送那官员离开,柳载坐了下来,从案台上拿起一封信,打开后看了一遍。

看完后,柳载长叹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周二郎,你来信请我稳住沙州局面,再协助流民去往西域……如今,我这刺史之位,不知还能做上多久,为了履行当初的约定,只能勉力而为了……”

石城镇,镇守府。

石城镇守使康冉棣,立于城楼之上,迎着猎猎寒风,看向远方的大地。

有仆从从城楼下方而来,稽首说道:“使君,小郎从龟兹镇来了信。”

康冉棣:“哦?可璟写了信?拿来给我看。”

打开信件,康冉棣瞄了一眼行书,点头暗道,儿子的字总算有所长进。

接着,康冉棣从头到尾仔细读了一遍。

康可璟在信的开头,先向父亲道了一声安好,又说道自己的妻子丹青,已经有了身孕,初夏时分就要生产。

康冉棣看到这里,满心宽慰,不停点头。

接着,康可璟在信中,写了周钧率领安西军,大败呼罗珊军团,又出使大食,交换回大唐俘虏。以及,副使封常清,以段秀实为副将,击败大勃律,凯旋而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两件事,康可璟说得详细,足足用了两页纸。

康冉棣看完之后,长吁一口气,心中感叹安西军强盛,又暗道周钧用兵如神。

再接下来,康可璟在信中说了焉耆镇和龟兹镇的变化。

自从周钧成了安西节度使以来,焉耆镇吸纳了十二龙部、大食教团和隐门分支等居民,常住人口不仅翻了一番,而且修建了一座西域从未有过的巨大城池。

城中不仅有民居、工坊、商行、还有内城和大学。

再加上应龙窟距离不远,焉耆镇的宗教氛围日渐浓重,教徒数量大增,已经隐隐成了西域中的宗教第一大镇。

再说龟兹镇。

作为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镇地处咽喉要道,交通、水利、农业、商业本来就很发达。

如今,大批流民涌入安西,由于龟兹镇事先加盖了大量的民宅,所以居民数量暴涨,繁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康可璟特意在信中补了一句。

“我曾经到访过长安,也途径过洛阳……如今我在安西都护府中职事,再看龟兹镇和焉耆镇这两处重镇,越看越像是中原的东西二都……安西未来发展,必定不可限量,石城镇在都护治下,必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康冉棣仔细收好了信笺,沉默片刻,向身旁的仆从问道:“帐篷、炭薪还有粮食,可有不足?”

仆从回道:“焉耆镇昨日又送来了一批帐篷用以应急,府中的炭薪储备尚且充足。至于粮食,使君无需担忧,入冬前,安西都护府就运来大量粮食,眼下还有过半储在粮仓之中。”

康冉棣点点头,看向城楼下方。

城楼下方,有数百顶临时搭建的帐篷,立于城门附近的空地之上。

左右望去,错落蔓延,看不见边际。

无数流民,穿梭在帐篷之间,各自生火、交谈、拜礼,人声鼎沸,炊烟袅袅。

康冉棣一边看向城下的流民,一边向仆从说道:“安西都护府专门交待,要石城镇仔细照顾这些东边来的流民。无论粮食、药物、帐篷还是衣被,都要发放下去,尽量做到不漏一人,可知晓了?”

仆从躬身答道:“是,使君。”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奴牙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