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奴牙郎 > 第609章 学术交融

大唐奴牙郎 第609章 学术交融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5:03 来源:书海阁

凉城尚书省,丞相都事堂。

周钧坐在侧厅之中,手中翻看着安西太学送来的报告。

龟兹镇的匠鸿太学,就这些年来的发展,专门编纂了一本学志,递到了周钧的手中。

当年,大食学者贾比尔和大唐名匠毛顺,二人作为匠鸿太学的开山之师,入驻学府。

匠鸿太学也因此成立了东西两院。

西院聚集了大食学者、波斯学者和小部分逃避宗教迫害的基督教学者,东院则是由毛顺大匠引领的大唐工匠和学者。

在西院之中,所有的学术和研究,都师承自古典西方科学遗产,包括了古希腊手稿以及叙利亚与希伯来译本。

贾比尔带领众多学者,通过陆运和海运,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之中,获取了大量的珍贵手稿,又将其翻译成了唐文。这其中就包括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阿波罗尼、梅内劳斯、赫伦、托勒密和丢番图等着名学者。

在这些学术理论的基础上,贾比尔根据学科进行分类,先后在匠鸿太学的西院之中,设立了数学、天文学、海洋学、地理学以及化学等等。

其中,西院的化学学院,原本是炼金学院,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先后出版了《物性大典》、《七十书》、《炉火术》、《东方水银》等数本着作。

贾比尔在化学领域,利用蒸馏、提纯、催化等反应,先是制备出纯度较高的硝酸。

接着,他又用蒸馏明矾的方法,得到了硫酸,并将硝酸和盐酸混合制成了王水,并以此为基础,制出了有机酒石酸。

眼下,他正在带领团队,借助有机酒石酸,试图从硫化物中提取砷。

其中,砷作为合金添加剂,可以生产铅制弹丸,一旦制造成功之后,就可以用铅弹替换铁弹和石弹,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子弹成本,另一方面,用来发射大型炮弹的炮管,在砷合金的加持下,就可以进行缩化处理,使得高质量、长寿命的枪械变成可能。

与专注于炼金化学的西院相比,由毛顺大匠坐镇的东院,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毛顺是匠作出身,在机巧一道上,承自中国古代的墨家学艺,如今是可谓是登峰造极。

由大唐工匠们所组成的东院,除了例如木匠、金匠、器皿、织造一类常见学科,还开设了许多新兴的科目。

这其中,最有趣的是这两门学科:天地学和光景学。

天地学,寓意为天上地下、万物之造。

这其中,就包括了天地之间的潮汐、火焰、水力、磁性、杠杆等等一切与物体力量有关的现象。

数年之中,借着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东院天地科的安西匠人们,积累了大量热力学知识,并在原有灌钢法的基础上,发明了苏钢法。

所谓苏钢法,就是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1300℃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既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生铁液;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份均匀的钢材。

苏钢法相比安西现用的灌钢法,最大的优点在于缩短冶炼时间,提高生产率,使得火药类兵器的制造效率大大提高。

除了炼钢法的改进之外,天地科还利用大气压力制造了虹吸管和唧筒,可以将被高山阻隔的泉水从远方引来,大大增强了安西农业的灌溉条件。

而东院的另一门学科——光景学,在后世的学校中,又被称为光学。

光景院的匠人们,曾经与西院的基督教学者们交流,得知在教宗书堂中有一件宝物,名为『阅读石』。

相传,阅读石是古代巴比伦人的产物,它是一片巨大的凸透水晶,安装在一个石台上,只要将书籍放到水晶下方,就可以放大书页上的文字。

由于书院之中,有许多德高望重、但视力欠佳的老匠师,大唐匠人们在听见这个趣闻之后,便找来一堆用作制造实验器材的水晶片,仔细打磨了一番,打算将这些水晶片,制造成阅读石,供老匠师们阅读之用。

有一个工匠,在打磨水晶片的时候,下手失误了一些,将一片原本应该是凸透镜的水晶,打磨成了凹透镜。

面对这件残次品,那个工匠实在不舍得丢弃,便试着将其悬空到书本上,发现书页上的文字,不仅没有放大,反而还缩小了。

那个工匠百思不得其解,便将这个现象告诉了其他人。

其他人通过反复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凸透镜可以放大光景,凹透镜可以缩小光景。

那有人问了一句,如果把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在一起,是否可以先放大再缩小光景?

一番实验过后,所有的大唐工匠都被结果给惊呆了。

将凸透镜和凹透镜前后竖立,对准远处的物体,居然可以将远方的景象,清楚的放大到人眼之中。

工匠们不懂其原理,便将这个望远成像的结果,写在了报告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周钧看到这里,惊叹不止。

在后世公元1608年的荷兰,两个小孩在眼镜师汉斯·李波尔的商店门前,玩弄几片透镜,他们将凸透镜在前、凹透镜在后,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上的风标,发现图像变大,而且清晰无比。

李波尔发现这一现象之后,跑回商店,把两块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经过多次试验,便发明了望远镜。

没想到,匠鸿太学的匠人们,居然从基督教宗的阅读石那里得到灵感,摆弄出了望远镜的原型。

看到这里,周钧索性将古法制造玻璃的方法,写信寄给了毛顺。

方法其实并不难,将含有石英砂的沙子进行去杂和提纯,再混入碱水(天然盐湖),一起放入高炉中煅烧,就能得到较为优良的早期玻璃。

将这些玻璃进行挑选和打磨,就能替代水晶,来制造望远镜了。

写完给毛顺的这封信,周钧又写了一封信给安西节度副使柳载,让后者派出府卫,负责玻璃工坊的护卫工作。

看完了安西的报告,周钧有些感慨。

贾比尔作为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大食学者,将西方古典科学引入了安西,而毛顺作为唐朝首屈一指的匠作,又将中国匠学发扬光大。

在安西的匠鸿太学之中,来自东西方的两种不同科学文化,彼此冲击,彼此借鉴,彼此相融,也不知道未来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奴牙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