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奴牙郎 > 第625章 故人绝笔

大唐奴牙郎 第625章 故人绝笔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5:03 来源:书海阁

议事结束,周钧找到范吉年,让后者陪自己出去一趟。

范吉年坐在马车中,向周钧问道:“周二郎,我们这是要去哪?”

周钧看向窗外,说道:“范公到了便知。”

范吉年思索片刻,问起另外一事:“咱家听说,今日在朝殿上,有不少人都跑来向周二郎求官?”

周钧:“唐军攻克长安,大唐都城光复,有人仗着身份,迫不及待的来分一杯羹,此事也是寻常。”

范吉年:“来人之中,不仅有显门士族,还有宗室成员?”

周钧:“那些关中、河东、河北的显门士族心中清楚,倘若单独来了,我是万万不可能为他们授官的,只有找来宗室宿老,扯起虎皮当大旗,方能有机会成事。”

范吉年:“咱家有一点不明白,宗室那些成员,又何必和那些贼军乱臣混迹在一起?但凡是李唐皇族,有封地,又有门面,何必来长安趟这浑水?”

周钧能够听懂范吉年的弦外之音,但这件事没有后者想的这般简单。

周钧仔细解释道:“范公可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天下之势?”

范吉年点头道:“记得。”

周钧:“天下门阀士族,先投南唐,再投燕国,所图不过利字罢了。宗室向来与门阀士族联系密切,二者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宗室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士族的利益。所以,长安平定,这群降臣和勋贵来含元殿求官,与其说是一次相商,不如说是一次试探。”

范吉年:“试探?”

周钧:“北唐与门阀士族交恶,一来是因为我的出身,二来是因为军镇边藩,这些道理他们自然都懂,但是今日来的那群人,将宗室牵涉进来,就是想试试看借助皇室的威仪,能不能强压住北唐的势头。”

“今日殿中的那些人,他们观我周钧,出身低微,即便娶了公主,也只是驸马。顶破天了,也要被皇家踏在脚下。在那些高门显户看来,只要宗室介入,那么碍于李唐的颜面,我必定会缓和北唐与门阀之间的关系……毕竟,在他们的眼中,我周钧再如何得势,也不过是一奴牙郎罢了。”

周钧说这番话时,语气波澜不惊,但范吉年听来,却如同惊涛骇浪一般,浑身发颤。

范吉年久居凉城,对于凉州发生的一切,自然一清二楚。

自从凉城血夜发生之后,周钧在凉城朝堂,完全就是一手遮天,莫说是些宗室旁支,即便是李隆基的亲生子女,在路上见到周钧,都是退到旁侧,躬身行礼,再称呼一声丞相。

可笑长安的这群宗室成员,还拘泥于周钧的驸马身份,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甚至想要以皇家宗室的名义,来逼迫周钧与门阀和解。

沉默了好一会儿,范吉年轻声问道:“周二郎打算如何做?”

周钧见范吉年面露惧色,再次将头转向窗外,说道:“我究竟打算做什么……今日我们去了那个地方,范公就能知晓了。”

范吉年闻言,也不敢再问了。

马车顺着长街行了好一会儿,当车轮最终停下的时候,范吉年从车窗探头向外看去,不禁惊呼道:“怎么是这里?!”

马车所停的地点,正是他最初进入长安时的春明门。

周钧下了马车,范吉年见状,赶忙也矮身走了出去。

在一众武卫的护送下,周钧登上了春明门的城楼,来到了一处城墙。

那处城墙相比其它地点,有着明显大火焚烧的痕迹,地上到处都是漆黑的印记,即便用皂水浇洗,也无法冲去。

一名候在城墙上多时的唐军校尉,见周钧走来,单膝跪地,口中说道:“丞相,人就在那里。”

周钧点点头,脚下加快了几步,来到城墙的一处墙角。

范吉年定睛看去,只见在墙角处,坐着一个双眼浑浊、身体佝偻、衣着褴褛的老乞丐。

周钧朝那老乞丐说了一句:“福伯,我回来了。”

老乞丐闻言,如遭雷击。

双目几乎失明的他跪在地上,摸索着触碰到周钧的靴子,喜极而泣道:“周二郎,是周二郎吗?!”

周钧蹲下身,拍了拍福伯的手:“没错,是我。”

范吉年在一旁看的疑惑,询问一番之后,才得知眼前这老乞丐,居然是庞忠和家中的老仆——余福。

当年,庞忠和在胜业坊中有一处宅子。

周钧初为奴牙郎,曾经四处求推奴单。

那个时候,身为门房,又为庞忠和引荐周钧的人,就是余福。

范吉年听了唏嘘不已,再看向春明门的这段城墙,突然睁大眼睛,颤声道:“这里……难不成就是庞公……?”

周钧点了点头:“当年,皇帝携贵妃,还有杨家出逃。朝中百官听闻陛下弃城,都开始收拾细软,尽力逃出长安。守军、近卫,无人愿意上阵杀敌。只有庞公一人,一身制甲,坐在轮椅之上,带着一年迈仆妇和一群部曲私兵,来这春明门孤身奋战。”

“城破那日,庞公带着萍婆,还有仇邕在内的数十名部曲,和一些百姓,以箭矢退敌。他们毕竟势单力薄,只能阻滞燕军一刻钟左右,就被攻下了城门。燕军乱刀砍杀了所有参与守城的人,最后放火烧了此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范吉年一边听,一边又回头看向城墙上的那片漆黑痕迹,一时之间老泪纵横,放声恸哭。

余福跟着大哭起来,又拉着周钧说道:“长安危难,庞公临行前,口中还在念叨着二郎。他对老奴说,守在这里,倘若他日有幸再见周郎,记得转交物件……”

周钧扶着余福,心中沉痛,低声说道:“什么物件?”

余福:“我将那些物件都埋在了主家的墓旁。”

周钧:“带我去吧。”

在余福的领路下,周钧从春明门出发,向北行了五里路,终于在一处荒林之中,找到了一处隆起的土丘。

余福在土丘旁的一棵树下,一边用双手刨土,一边说道:“当年,主家在城楼上战死,尸体和其他人混在了一起,被烧化的分不出彼此,老奴只能偷偷将他们都运到了这里,再挖了一座合墓。”

周钧看向前方,一众亲卫上前,帮助余福挖开了树下。

余福从中取出一个小木箱,又用手抹去了上面的尘土,最后将它郑重其事的呈给了周钧。

后者打开木箱,发现里面又用布袋封着不少物什。

打开其中一个布袋,周钧发现里面放着不少纳好的鞋底,还有琴谱等物,这些自然都是属于萍婆的东西。

当年那位名动长安的梨园乐伎,因为犯了过错,被贬入司农寺,又阴差阳错跟了庞忠和,最后在春明门慷慨赴死。

周钧每每想起萍婆,心中沉痛。

自己来大唐,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她。

放下萍婆的物品,周钧又拿起另一个布袋,其中放着不少书册和信件。

当中第一本书册,是一本字帖,里面皆是庞忠和的字迹,是送给周逍用来拓字临摹的。

排在第二位的,是一封书信,却是庞忠和写给周钧的。

打开书信,其中全文如下:

二郎亲启之日,庞某已然身死魂断。

庞某生平,所得不过三事。

其一。

圣人、朝臣、阀贵弃长安于不顾,弃百姓如敝履,山河破碎,国之将亡。

庞某残破之躯,无根无后,上愧对列祖列宗,下不得子孙承荫,唯有以身报国,护佑百姓。虽身微命陨,亦有所成矣。

其二。

贞顺皇后乃是武氏后人,因武周当政,被朝臣所恶。庞某身为武家奴,尽力守得武家兴荣,不负主家之恩,此乃义之所向。

其三。

庞某初见周二郎,方知天下有人,可得古贤之风。

仁忠孝礼信,义和勤贞智。

古贤十德,二郎占尽。

庞某能与二郎相识相知,能助二郎扶风而上,实乃毕生之幸。

苍生望云霓,难作池中物,二郎早晚一日,必当乘风潜云,游月邀日。

庞某只望二郎能够使得天下止戈,社稷安定,百姓再也不受战祸之苦。

庞忠和绝笔至此,力兮不济,临路而终。

看完此信,许久未曾流露情绪的周钧,痛苦的闭上眼睛,泪水止不住的夺眶而出,打湿了手中的信纸。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奴牙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