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奴牙郎 > 第632章 长安振兴计划

大唐奴牙郎 第632章 长安振兴计划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5:03 来源:书海阁

借着制茶的理由,周钧最终还是将陆羽留了下来。

既然陆羽没有离开,同为友人的李季兰和聂玄鸾,自然也不打算返回江南。

周钧在城中寻了一处尼庵,将这二女安置了下来,又在官所旁选了一宅子,让陆羽住了进去。

安排好这位茶圣,周钧找来孔攸和郭子仪,开始商量接下来的方针策略。

当下,燕军大将田承嗣占据潼关,阻隔了唐军去往洛阳的通路。

郭子仪有意令唐军休整一段时间,再一鼓作气,继续攻打潼关,彻底解决长安之困。

但是潼关易守难攻,战事如果一旦拖长,南方淮阳的燕军,就会趁虚而入,直攻长安。

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唐军就会腹背受敌。

所以,郭子仪的提议是,等待后方辎重队,运来更多的重炮和火药,以火力优势尽快突破潼关的城防,将战局转为主动。

说到战局,周钧想起一人,开口问道:“燕军大将安守忠呢?”

孔攸:“在爆炸中伤了内脏,如今在囚牢中静养,每日里不吃不喝,说是要为伪燕皇帝尽忠。”

周钧:“为伪燕皇帝尽忠?就怕安庆绪等不到了……随他去吧。”

听见周钧这话,郭子仪和孔攸都是一愣。

周钧言者无心,郭子仪和孔攸却都将这话,记在了心里。

布置完军事安排,周钧开始商议民生和政务。

周钧先是问道:“逮捕了那些与伪朝勾连的犯人之后,长安城如今怎样了?”

孔攸:“海捕犯人之后,城中贴出了安民令,如今算是安定了下来。但长安刚刚平息战事,城内满目疮痍,在户丁口已经降到十万左右,而且城中尤其是南城,流民聚集,缺衣少粮,有了暴乱的隐患。”

“不仅如此,朝务繁重,如今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差事,都是军中典吏在代职,一番通算下来,人手还是不足,到处都是缺人。”

周钧:“我已经向凉城发了文书,让高适领文官和吏差,速速赶来长安,承担起朝中的大小事务。”

说到这里,周钧心中也是庆幸。

还好当初安西都护府,对于人才储备一事,做的还算到位。

封常清一方面将中原迁来的百姓,按照职业、履历进行区分,再从中挑选出一些家世清白、又念过书的人,去移民区的政务岗位工作;另一方面,焉耆等地设有大型的封闭性镇集,要求每个进入镇集的官奴婢,读书写字,学习技能,也为安西的人才库做出了许多贡献。

正是由于安西人才济济,在凉城兵乱、朝中文臣致仕之后,周钧才能下令,将大批的安西官员迁至凉城,来填补空缺。

同理,长安平定,周钧拒绝了宗室和阀贵的效忠,安西、凉城两地的新晋官员,也是他管理长安的最大底气。

说完了官员岗位的安排,周钧打算和郭子仪和孔攸,谈一谈城内的民生。

周钧:“城内有多少流民?百姓尚能温饱?”

孔攸:“长安北城鲜有流民,但那些定居在北城中的百姓,个个都是穷困潦倒,今早有巡卫来报,有人甚至饿死在了街口;至于南城,情况更是严重,那里的流民虽然尚无具体统计,但根据派去官员的探查,流民搭棚遮天蔽日,市井人山人海,数量怕是过万,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什么食物。”

周钧:“怎么会这样?这些百姓从前是怎么活下来的?”

孔攸:“燕军尚未败退之时,长安人心惶惶,商道几乎中断,市集久无客商,长安百姓缺乏生计,只能依附于伪朝臣工、阀贵门户、将领军士,为其做工效力,混得一份职事。”

周钧:“眼下燕军败退,门阀破除,他们就没了生活物资的来源?”

孔攸点头道:“燕军走的时候,不仅从百姓手中劫掠了大量的钱粮,而且还一把火烧了粮仓。长安百姓如今无粮可吃,唐军虽然设了救济,也雇了不少长安百姓代工杂务,但是毕竟杯水车薪。”

周钧点点头,陷入了沉思。

郭子仪开口说道:“丞相先前收缴宗室和阀贵的财产,可以拿出部分,赠给百姓,只要能撑到凉城的粮队抵达长安,情况就能有所好转。”

孔攸:“宗室和阀贵在长安城中的钱粮,如今已经整理出了阚册,丞相倘若同意救济……”

周钧说道:“十万百姓忍饥挨饿,钱粮必定是要放下去的;但是即便救济,也当定下一个章程。”

孔攸知晓周钧要说要务,找来纸笔,又铺在了案台上。

周钧:“既要让百姓不会挨饿,又要有事可做,最好的办法还是以工代赈。”

郭子仪拱手道:“丞相说的,可是工赈?”

周钧:“不错,城池在战争中破损,亟待修复;官道久未维护,大多中断;城中建筑倒塌,需要重建;河道积淤严重,理应疏通;绿植杂草丛生,也要拔掉重新种植,这些都是工赈的项目。”

孔攸将此一一记下。

周钧又说道:“以工代赈是第一步,接下来第二步,便是以工代训。”『以工代训』这一名词,郭子仪和孔攸都是第一次听到。

周钧解释道:“以工代赈,大多都是体力劳动,从事这些工作的对象人群,一般都是青壮男女。这种做法,有几个弊端。”

“一、只有青壮才能获取到工赈的报酬,老弱病残往往无法得到帮助。”

“二、工赈的项目毕竟是有限的,当长安城内再无工赈需求的时候,这些百姓就会失去口粮的来源。”

“三、仅仅只是让百姓去做那些体力劳动,他们的个人技能没有提高,而且也无法帮助官府,得到更高水平的匠人和杂工,来帮助长安完成未来的发展规划。”

见郭子仪和孔攸还是有些不懂,周钧继续解释道:“比如长安需要在扶风重建马场,以供唐军使用,那么牧草的种植还有马匹的照顾,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早些年,负责这些工作的人员,不是死在兵乱之中,就是逃到了南方。”

“如今,官府就要从百姓之中,选取有经验或者有天赋的人,与其签订雇契,开设学堂,训练他们,以供日后之用。”

“总结下来,以工代训就是官府根据城市他日发展的需要,事先规划用人工种和用工规模,开设学堂,聘请老师,与被雇佣者事先签订契约,进行统一的训练和教导,已达到有业必有技的目的。”

郭子仪听到这里,连连叹服,只道是丞相有先见之明。

孔攸则问道:“丞相,那依您之见,长安他日究竟应当如何发展,又需要什么样的人呢?”

周钧:“长安百废待兴,但是商道中断,人口凋敝,朝廷也暂时无法重建。真要说起发展产业,尽快聚拢人气,其它法子短期无法奏效,只有一样东西,或许可以事先开始准备。”

孔攸:“丞相指的是……?”

周钧:“茶坊。”

孔攸与郭子仪对视了一眼,后者问道:“丞相指的是炒茶?”

周钧点头道:“长安城中恰巧来了一位茶学大师,灞川茶坊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开张了。”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奴牙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