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奴牙郎 > 第644章 君王长逝

大唐奴牙郎 第644章 君王长逝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5:03 来源:书海阁

周钧原本想要写信给长安城中的孔攸,商议李隆基禅位一事,但西路军在河湟战败,使得他不得不放下了手中的其它事情,紧急招来封常清和一众兵部官员讨论。

封常清看完战报之后,眉头拧成了川字,对周钧说道:“桑赤若这个名字,倘若我没记错,就是他击败了段秀实,险些攻下了敦煌城?”

周钧点头:“此人是个难缠的角色,原本因为遭受猜忌,被软禁在吐蕃都城,不知为何却成了吐蕃军的主将。”

封常清:“还有这山隗军,倘若没记错,在敦煌之战后,就消失的杳无音讯。”

周钧:“山隗军虽然没了音讯,但可能一直在训练和壮大,这几年隐而不发,就是在等待一个奇袭的机会。”

说完,周钧又让属下拿来地图,对封常清说道:“大非川失守,河湟重新落入吐蕃之手,石堡城地势虽然险要,但是峰顶狭窄,无法驻留大军。吐蕃军位于西面,本来就有地利优势,倘若他们拿下乘风堡,就可以对石堡城形成两面夹击,石堡城很难守得住。”

封常清:“丞相,不如向河湟增兵再战?”

周钧:“唐军不仅要防卫长安,还要攻打河南和洛阳。郭子仪那里有二十万大军,李光弼那里有十五万大军,这两部几乎抽空了北方的所有军力。至于剩下的河西军队,要拱卫凉城,不可轻易调离。所以,河湟战场只能守,却不能攻。”

封常清:“倘若吐蕃骑兵从河湟进入关中,那么十日之内,就能抵达长安,最好能令郭子仪分出一只偏军,防守西北。”

周钧点头:“我会下令让郭子仪同时防御东西战线,只是这样一来,洛阳之战怕是要向后推迟了。”

封常清点头称是。

与兵部一众官员商量完对策,周钧单独留下封常清,说了承氲殿中的事情。

听到皇帝李隆基想要收周钧为义子,再传位于他,封常清喜道:“丞相,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周钧:“这一提议,倒是与你我先前的想法,不谋而合。”

封常清:“倘若丞相登基大统,就乃是应天之运,此举可以打破天下人的质疑,把麻烦减到最小。”

周钧:“这个道理我倒是懂得,只不过……”

封常清:“只不过什么?”

周钧:“陛下提出此事,出乎我的意料,我总觉得有些突然。”

封常清熟稔于政务和军事,但是并不精通阴谋和计策,听了周钧的话,转而劝道:“丞相或许是多虑了,陛下一直想要光复长安,您完成这一伟业,陛下感念您的功劳,再加上南唐李亨倒行逆施,将江南治理成一团乱麻,不久之前又急病而死,陛下这才想要禅位。”

周钧听到这里,先是在心中暗道了一声,难不成真的是自己多疑了。

接着,周钧向封常清问道:“我不在凉城的这段日子里,宫中可有异动?”

封常清思虑后说道:“陛下病危之后,宫中来往的人多了不少,只不过进出有数,没有什么可疑人物。另外,陛下时日无多,下旨在承氲殿的后方,择了一块场院,开始搭建停柩堂,大兴土木了一番。”

周钧想了想,李隆基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让下人们开始搭建灵堂,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再加上太医署都是安西的人,陛下装病也不大可能。

周钧对封常清说道:“太医对我说,陛下油尽灯枯,所存不足十日。这段时间里,加大宫中的巡逻,严防一切变数。”

封常清应了一声喏。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隆基欲禅位于周钧的消息,在凉城之中不胫而走。

朝中有官员说,陛下尚有子嗣,择驸马为继位人,违反了祖制。

但是,凉城朝堂上大多都是安西官员,再加上军、政、法三权,都被周钧握在手中,这种声音很快就如同浪花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

天佑三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晚。

凉城中开始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正是繁星初上、长月当空的时候,周钧在家中陪着周逍和周婉娘写字。

才写到第二篇的时候,萧清婵急匆匆的来到书房门外,抵着门小声说了一句:“二郎,宫中刚刚来了消息。”

周钧闻言,心中一颤,穿起裘袍走出书房,跟着萧清婵来到中堂。

尹玉抹着眼泪站在堂中,周钧走过去轻轻搂了搂她,开口说道:“备好马车,我们去宫中。”

凉城的雪越下越大,车轮压在雪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在长街上显得尤为刺耳。

原本应当空无一人的凉城街头,今晚一反常态,一队又一队的唐军来回巡逻。

百姓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躲在家中,只是有些胆子大的,偶尔掀开窗板,朝外看了一眼。

丞相府的马车行至宫所的大门,周钧掀开窗帘,向外看去。

宫门内外,都是安西军的旗号。

封常清行事谨慎,将宫中的所有禁卫,全部换成了安西军的人马。

马车继续向前行进,一直来到承氲殿外的场门。周钧扶着尹玉,走下马车,朝身边看去。

王翃和一众亲卫,护在身边,先进入了殿门。

走进承氲殿,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有人们走路发出的轻响。

周钧一行,来到内里的寝宫,杨玉环穿着一身雪白大髦,看见周钧夫妻二人,轻轻说了一句:“进来吧。”

进了正堂,周钧发现里面站着不少宗室成员,宗府监和史馆监也在其中。

眼眶发黑、面色惨白的高力士,向周钧躬身礼道:“陛下要见丞相。”

尹玉想要同行,高力士摇头道:“陛下要见的是周二郎。”

王翃在一旁对周钧低声说道:“丞相,府中亲卫还有安西军士,已经将承氲殿团团围住,您遇到任何事,只要高呼一声,我们便立即冲进去。”

周钧点了点头。

跟在高力士的身后,周钧走入内寝,见李隆基居然在床上靠着一块软枕,端坐了起来。

李隆基静静看着周钧,伸出手指,指向了一张椅子。

周钧环视了一圈房间,接着坐了下来。

李隆基向高力士摆了摆手,示意后者出去。

待高力士离开,房中只有君臣二人,李隆基叹了一声:“与周二郎相识至今,却是十五年了。”

周钧拱手说道:“某初见陛下,尚是一小吏,能有今日的地位,幸得圣上赏识。”

李隆基看向周钧说道:“看见你的第一眼,朕就知晓,周二郎并非凡夫俗子。只是,朕没料到,周二郎居然能够有了今日的功绩。”

说到这里,李隆基叹了一声:“有时候,朕真的在想,如果周二郎是我的子嗣,那该是多么完美的一件事情。”

周钧:“倘若钧当真是陛下之子,怕是活不到今日。”

李隆基一愣,随即明白了周钧的意思。

大唐老李家的优良传统,就是窝里斗。

像周钧这般出类拔萃的人才,如果真的是皇子,怕是早就被李隆基忌惮,寻机给除掉了。

李隆基想到这里,不禁回忆起往事的种种,面露凄凉,向周钧问道:“周二郎,你且说说,朕即位近五十载,后世史书评说朕,究竟算是明君,还是昏君?”

周钧看着李隆基,沉默了好一会儿,最终说道:“毁誉参半。”

李隆基愣在当场,随即点头笑道:“你说的是实话,不像外面的那些人,只会哄朕开心。”

周钧:“陛下理政五十载,前半可谓中兴之主,后半却荒政远贤。倘若问过,可曰:恃国富盛而不谨,致於祸乱而不察。”

李隆基轻轻重复了一遍:“恃国富盛而不谨,致於祸乱而不察……”

李隆基情绪突然有些激动起来:“周二郎所言,实乃至理,只可惜朕觉悟的太晚了……”

待情绪慢慢平复下来,一阵乏力向李隆基袭来,使得他不自觉将身体朝后靠去。

李隆基用尽力气从枕下拿出一封诏书,放到了床边。

他的眼睛慢慢开始合上,用最后的声音慢慢说道:“周二郎有句话却是说错了……朕见过你如何对待家人,如果你真的是我的孩子,一切必定会不同……只可惜,可惜了……”

话音未落,李隆基的手慢慢垂了下去,整个人再也没有了气息。

一代君主,在周钧的注视下,就这般与世长辞。

周钧闭上眼睛,长叹了一声,接着站起身来到床旁,打开李隆基的诏书。

上面清楚的写明,李隆基收周钧为义子,又将皇位传给后者。

除此之外,诸如周钧不得悖唐、善待宗室等等要求,也在其中。

只是,诏书中另有一条,李隆基死后,会在承氲殿停柩,周钧身为继位人,将为其守灵三日,再起棺去往长安。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奴牙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