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奴牙郎 > 第664章 清收土地

大唐奴牙郎 第664章 清收土地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5:03 来源:书海阁

凉州,昌松县。

“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滚开!”

一群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军卒,先是撞开一处连堡的大门,接着挨个搜查院落和房间,将堡中所有的人丁,统统拉了出来。

连堡中的家主,是一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此时跪在锦衣卫的面前,口中大喊冤枉。

孔攸拿出一本名册,一边看一边对身旁的王翃说道:“凉城纵火案的主谋,乃是宗府,而这些人又是宗府的远支,按照谋逆罪而论,理应抓捕回京。”

王翃还未开口,连堡家主跪在地上不断磕头,口中说道:“大人,吾等与宗府的贵人,已经十数年未曾联系,谋逆一案,我们根本就不知啊!”

孔攸合上书页,冷笑一声:“打断骨头连着筋,又怎能以不知而脱罪?”

说完,孔攸摆了摆手,有锦衣卫兵卒上前,将堡中男女老少全部拖向场院,那里有着数十辆囚车,正等在那里。

听着耳边不断传来的哭喊,王翃向孔攸躬身道:“中丞,凉州内的豪强门阀,几乎被一扫而空,州内几乎再无人,可以威胁到朝廷。”

孔攸收起书册,向王翃招了招手,示意后者随自己来。

路上,孔攸向王翃说道:“北镇抚司这次从凉城出来,总共查办了多少家?”

王翃:“三十三家,共计二千一百五十五人。”

孔攸:“这次出来,处置犯人倒是其次……”

王翃:“查案抓人只是其次?”

孔攸用脚踩了踩脚下的土地,向王翃说道:“锦衣卫查案的目的,关键在于这个。”

王翃一愣,接着反应了过来:“中丞指的是土地?”

孔攸点头道:“河西有良田无数,过去一直都由宗府、阀贵所控制,此次凉城纵火案,便要借着谋逆这个罪名,将这些人彻底铲除,再收缴其私田为官田。”

王翃:“朝廷要将私田收为官田,是为了重新封地?”

孔攸摇了摇头:“历朝历代,封地乃是乱国的祸源。这一次,陛下打算彻底整治土地弊端。”

王翃听到陛下二字,便不再询问,只是拱手说道:“中丞,北镇抚司已经向全国各地派了官使,都在督促查案一事,相信很快就能给陛下一个交待。”

孔攸:“北唐的土地,大致可以分为四块,一个是安西和北庭,一个是河西和朔方,一个是河北,最后一个是关中。安西北庭的土地,原本大多都是小国所有,流民大量迁入之后,已经将其中的大多开垦为了官田,自然无需担心;河西、朔方两地的土地清收工作,由你我共同负责,如今大部分已经完成;剩下还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河北,另一个关中。”

王翃:“中丞之前派人去了河北,又派人去了关中,原来办案只是其次,清收土地才是关键。”

孔攸:“不错,关中那里,因为连年征战,阀贵和显户大多都已经迁走,所有土地清查工作并不是太难……清查土地最麻烦的地方,就是剩下的河北。”

王翃有些不解:“河北曾经是燕军的大本营,之前也是战事频繁,不少阀贵不是被抓,就是被杀,范阳甚至整座城的人口,都被贬为了官奴婢,中丞为何会说,河北才是土地清收的最大麻烦?”

孔攸:“原本盘踞河北的那些门阀显户,虽然大多已经被连根拔起,但这些人走后,河北的情况,依旧是错综复杂,那里多边民,而且军镇林立,又有功赏田等等,所以如果想要清收土地,最是麻烦。”

王翃听完,先是理解了过来,不禁叹道:“这般看来,北镇抚司中出去办事的人,当属河北那里面临的困难最大。”

孔攸:“先不说这个了,你组织北镇抚司的人手,将这段时间清收上来的土地,集中进行统计,再造册录阚,准备交给陛下。”

王翃拱手称是。

半个月后,凉城皇宫,议事殿。

周钧看着北镇抚司交上来的土地阚录,一边点头,一边向堂中的王翃说道:“北镇抚司这次做的很好。”

王翃闻言,连忙躬身行礼道:“回禀陛下,末将不敢邀功,这次河西、朔方两地的查案,北镇抚司一切都靠孔中丞指挥。”

周钧放下阚册,对王翃说道:“凉城纵火案已经结束许久,这次在河西、朔方两地,将查案范围扩大化,这背后的原因,孔中丞可向你解释了?”

王翃点头道:“说了,查案只是其次,清收土地才是关键。”

周钧:“不错,清收国内土地,将其由私田转为官田,再按照土地性质进行划分,同时将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分离,确保从今往后,土地兼并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孔攸在一旁说道:“陛下,凉城纵火一案,宗府、门阀、豪强等等,大多都被查办,其名下的私田已经收归朝廷,但是统计下来,河西、朔方两地的良田,只是收上来了七成,尚有三成依旧流落在外。”

周钧:“那三成,是怎么回事?”

孔攸:“一部分是民间百姓的自有田,一部分是军镇占有的屯田,还有一部分,是寺庙、道观拥有的教田。”周钧:“百姓的自有田,我打算以金银财货,向其赎买,再收为官田;军镇屯田涉及到军队,当下不好处置,暂且不理;至于寺庙、道观拥有的田地,数量有多少?”

孔攸:“寺庙、道观的田地,大多都来自从前皇帝的赏封。像是一些名气较大的寺庙,经历了十几代皇室,每过一段时间,朝廷就有封田,积少成多,时至今日拥有良田万顷,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地主。”

周钧皱眉道:“这些寺庙、道观不从事生产,平日里大肆招揽佃户,图的却是平白得利的好处。”

孔攸:“陛下,寺庙、道观有信徒千万,不仅是百姓,就连军队和朝廷中,都有不少信徒,倘若贸然处置,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周钧:“这件事朕记下来了,待时机成熟,再行处理……其它地方的土地清收,如今进行的如何了?”

孔攸:“安西都护府发来公文,安西、北庭已经完成了九成土地的清收,两地的百姓耕种土地,大多都是与官府签订契约,采用承包的方式,种植农作;至于关中那边,郭子仪郭大帅协助北镇抚司,对京畿一带的土地重新进行了丈量和清点,阚册这个月的月底,便可以抵达凉城;至于河北那里……”

周钧:“河北如何了?”

孔攸:“河北的土地清收,情况比较复杂,推进比较缓慢。”

周钧:“原因呢?”

孔攸:“有好几个原因:一、当初唐军攻打范阳,河北边民协助我军,事后其族人,南下放牧,或是寻耕田务农,唐军对于这些占地之事,由于有盟友之义,所以没有为难。二、河北多军镇,平卢、范阳、饶乐、东牟、北都等等,每一地都有大量的屯田,其中的不少将士,还有赏功田;三、凉城、长安都经历过政治清洗,门阀显贵或死或逃,但是河北地区的阀贵显门,有不少都投靠了唐军,有不少家族甚至与唐军将领有通婚结党之嫌,这对清收土地来说,不是好事。”

周钧闻言,轻轻点头道:“知晓了。”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奴牙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