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奴牙郎 > 第683章 春风化雨

大唐奴牙郎 第683章 春风化雨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5:03 来源:书海阁

宣文馆早先由史馆和梨园合并而来,后来经过数次扩建,更名为宣文监,如今已经成了司掌大唐文道的部门。

宣文监分为外院和内院,外院的前身,就是早期的史馆,无论官员和文吏,都是男子;而内院的前身则是梨园,内里的办公人员,都是女子和内侍。

这一特点,在大唐朝廷的组织架构之中,算是独有的一份,历朝历代也从未有过。

卢纶拿着官身告书,眼下就站在外院的大门前。

看着头顶的匾额,又看了眼幽幽深邃的院门,卢纶鼓足勇气,走了进去。

与寻常朝廷部门不同,宣文馆与其说是官所,倒更像是文人雅士集会的文社。

大门不设侍卫,也无岗哨盘查。

馆中到处都是假山和湖榭,幽静的长廊和堂间之中,挂着无数名人的诗词画作。

卢纶站在场院之中,闭上眼睛,隐隐还能听见不远处,传来吟诗作对的声音。

最让他啧啧称奇的是,宣文馆从不点卯,官员倘若有公务,可自行来馆中职事,其余时间里,可以出去采风踏青,美其名曰——以文务职。

卢纶天生喜好交友,又不愿被官职束缚,对他来说,宣文馆好似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去处。

与一众文吏闲聊了一番,卢纶得知了外院主官的位置。

穿过一片石林,又走过一条鹅卵石的小道,卢纶终于来到了一处别苑的门口。

探着脑袋,朝内张望了一番,卢纶一眼就看见了一位老者。

那老者身着襦衫,须发皆白,腰间挂着一个酒壶,手中还拿着一部诗集,与周遭的文人谈笑风生,颇有仙风之相。

卢纶认出老者的身份,心绪激动,快步来到院中,朝后者躬身说道:“卢某仰慕谪仙已久,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李白放下诗集,转过头来,上下打量了一番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卢纶听见李白念出此诗,面露喜色,口中谦虚道:“某才疏学浅,让您见笑了。”

李白:“诗作好便是好,哪来的见笑?武艺不畏强,文道不言弱,年轻人还未开口,气势就先矮了三分,此乃从文大忌。”

卢纶听见李白的责备,额头微微有冷汗析出,说了一声受教。

李白:“今日圣人有召,说是有要事宣布,宣文馆外院五品以上官员,要去议事堂候驾。你品阶虽低,但身为集贤学士,又是馆中甄官,自然也要出席。你现在多准备准备,等会圣人倘若询问,切莫生出岔子。”

卢纶听说过李白的脾气。

李白行事不循常理,不喜世间俗礼,所以对于那些一板一眼的人,反而会觉得无趣。

这般看起来,卢纶第一天上任,就没给李白留下什么好印象。

卢纶心中有些不安,跟在李白的身后,向着议事堂走去。

在议事堂中,卢纶思虑,等会见到皇上,如果后者问起文道之事,应该如何回答。

半个时辰之后,门外传来一声内侍的告声,说是陛下驾到。

卢纶一惊,赶忙跟随其他官员,跪伏在地,口中又呼道万岁。

一身皇袍的周钧,带着礼部尚书杜甫,入了堂中。

坐上最里侧的座位,周钧说了声平身。

杜甫向周钧行了礼,接着下令,让随行的礼部官员,取上来不少书籍,又放在了堂中的案台上。

宣文馆的众多官员,不知皇帝此举的目的,不由面面相觑。

周钧:“谈正事之前,朕有一问。”

官员们闻言,纷纷竖起了耳朵。

周钧:“你们都是参加了科举,榜上有名,这才得了官身。朕想问的是,你们的儿时,究竟是如何踏上文道的?”

儿时是如何学文的?

皇帝这个问题,问的古怪。

凉城朝堂之中,门阀士族的官员已经不多,不少官员家境贫寒,甚至有些父母双亡、家徒四壁的情况,也不鲜见。

卢纶就是其中的一员。

卢纶儿时,父亲早亡,家道衰落。

卢纶不得不跟着母亲,投奔到舅舅家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那时候的卢纶,需要在舅舅家中帮活,没办法去上私塾,为了念书,只能向表亲们借书,或是去塾所外偷听课堂。

靠着毅力和才华,卢纶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在文坛中闯出了名气,并且文友遍布天下。

听完了那些寒门苦读的故事,周钧当着官员们的面,说道:“哪怕一个人再有天赋,再有才华,如果不去给他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努力的机会,那么这个人永远也无法成功,他的才华最终只会被埋没在人海之中。”

听见此言,卢纶深以为然。

当初,如果不是舅舅肯收留他,如果不是表亲肯借书给他,如果不是私塾先生有意栽培,卢纶也绝对不可能会有今天。

周钧:“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有机会读书写字,并且最终能够参加科举,成为大唐朝臣。但天底下还有成千上万的孩子,虽然天资聪慧,但是家境贫寒,一辈子都读不起书。对于这些孩子,朝廷有义务去帮助他们,朕也有义务去帮助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白听到这里,问道:“陛下是想派出攉贤使,去全国各地选取英才?”

攉贤使是唐朝初年的一个授职,主要负责为朝廷,在全国各地选取人才,并推荐为官。

周钧摇头道:“大唐疆域辽阔,推荐人才犹如大海捞针。再说了,派出去寻找人才的官员,手中就等于有了权力,无数想要做官、或是将家中孩子推上位的家族,会不计代价贿赂选官人。到了最后,所谓的选才,就会变成卖官。”

李白闻言,轻轻点头。

皇上说的一点不错,历朝历代的荐才制度,到最后都是无疾而终,究其原因,只有二字——徇私。

周钧:“朕和礼部讨论过了,为了给天下幼子一个上进的机会,也是为了给朝廷一个广收贤才的机会。从六月起,大唐会在辖下的所有州县,推出义务教育的法令。”

卢纶一愣:“陛下,何为义务教育?”

周钧:“所有五岁以上的儿童,无论性别,无论家境,无论出身,必须参加由官府督办的学塾。任何人,任何家族不得以任何理由,来阻止、推诿、延缓儿童的入学。”

李白:“有些家庭,家中贫困,怕是无法支付学塾的费用。”

周钧向杜甫点点头,后者说道:“学塾的所有费用,包括场地、先生、纸墨、炭火、修缮等等,统统由官府来承担。除此之外,凡是前来上学的学生,每天还可以领到一份餐食。当然,餐食的费用也是由官府来出。”

李白听到这里,已经有些发怔:“所有费用,都是由官府来出?陛下……这笔支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周钧:“人才大计,关乎国家前程,不得不察。义务教育功在千秋,朕已经下定了决心,势必要推行到底!”

从进入堂中,再到现在,神色原本风轻云淡的李白,脸上第一次出现了动容。

他掀开袍子的下摆,不顾身体老迈,向周钧拜道:“陛下圣明,臣代天下学子谢过!”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奴牙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