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奴牙郎 > 第705章 枢密院议事

大唐奴牙郎 第705章 枢密院议事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5:03 来源:书海阁

凉城钱行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而皇城之中的枢密院,却早先一步,已经成立并开始运作。

这一日,周钧来到新建成的枢密院中。

封常清作为枢密院的第一任府监,又被称作中护枢密使,负责主持第一次议事,商议北唐接下来的战争走向。

坐在议事堂的上座,周钧的手中,把玩着一个只有食指长度的弹簧。

这个弹簧,是安西兵工厂最新研制出来的火枪用扳机弹簧,无论硬度还是回力,都已经完全达到了军用标准,可以代替原本的弩机,进行燧石的击燃。

说起这个弹簧,周钧心中开始感慨。

对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穿越者最大的用处,绝对不是将饭菜烧好,一口一口的喂给古人。

有时候,只需要告诉他们,茶米油盐各自的位置,再告诉他们如何生火,至于后面的煎炒烹炸,自然会有人慢慢的研究出来。

就比如眼前这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弹簧,周钧原本以为没有车床,没有卷压机,这个时代是根本无法造出合格的枪用弹簧。

但是,安西兵工厂里有个匠人,而且是个年纪还不到十八岁的帮工,居然从日常一件小事中,得到了灵感。

平常百姓洗床单时,床单在晾晒之前,需要先拧干除水。

一般情况下,是两个人各自拿住沾水床单的一头,分别朝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通过手臂旋转,使得床单旋转并排出其中的水分。

安西兵工厂原本加工弹簧时,采取的是一头固定,另一头旋转的老式旋转法,这种旋转办法,如果仅仅只靠手工,那么力量沿着钢丝进行传导的时候,伴随着距离的产生,传导末端也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力阻,最后就会造成力量分布不均衡,影响弹簧的精度。

而那个年轻帮工,则放弃了老式单向旋转法,而是借助拧床单的原理,使用了两头反向旋转的办法,增加了钢丝旋转收卷的力量和精度。

另外,在冷卷的同时,这个帮工又放弃了淬火收卷,而是采用回火收卷的工艺,消除成形弹簧中的内应力,最终得到了燧石击发的枪用弹簧。

至此,燧发枪的发射速度,提高了接近两倍还多,而且相比弩机,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使得燧发枪,已经可以作为主力兵器而使用。

封常清及一众枢密院官员,进入堂间,纷纷看向上座的周钧。

将手中的弹簧放在了面前的案台上,周钧看向封常清:“先说前线的战事吧。”

封常清:“今年年初,大军分为西中东路,分别向南推进。其中,李嗣业、段秀实所率领西路军,击败阿史那承庆,进入了梁州。至此,大唐的疆域,终于连接上了山南西道。利州、巴州、通州、梓州等十余个州县,纷纷发来奏疏,言明拥护朝廷。”

周钧点点头,扯起大唐这面旗帜,就等于有了天下正统,在收复土地这件事上,阻力往往要小得多。

即便有些州县的将领存了贰心,但迫于大势,只能纳头归顺。

封常清:“郭子仪率领的中路军,在收复洛阳之后,派遣左兵马使张用济与右武锋使浑释之,率军攻取河阳(今河南焦作)和河内陆区(今河南新乡)。贼军叛将尹子奇想要固守,但被部下所杀,首级被送到了洛阳,贼军余部也尽数投降。”

周钧:“安庆绪死后,伪燕已经成了一盘散沙,诸如尹子奇、田承嗣、蔡希德等人,一方面不愿意投靠史思明,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归顺大唐,只想继续打着燕国的旗号,占地为王,成不了气候。”

封常清点头称是,又说道:“眼下最大的麻烦,除了据守江南的伪唐,剩下的就是史思明了。史思明下辖十三郡,又有八万精兵,麾下又有周贽、高秀岩、乌承恩等将领……”

说到这里,封常清看了一眼周钧,迟疑片刻后又说道:“本来,史思明的精兵为了防止李光弼部南下,大多都屯集在黄河以南、筠州一带。东路军原本是以李光弼部作为主力,吸引住史思明的注意力,再以仆固怀恩部绕行至史思明的后方,最后双方一南一北,共同包围住并吃掉史思明的主力。然而,因为蓟州叛乱一事,李光弼和仆固怀恩未能在指定时间里,到达战场,使得史思明有了戒备,火速退兵,最终功亏一篑。”

听到这里,枢密院中的其它文武大臣,纷纷看向皇帝。

后者面色如常,示意封常清继续说。

封常清:“前线的战事,除了史思明和伪唐,剩下的便是回纥和吐蕃。回纥人数次犯边,但都被朔方军打了回去。至于吐蕃人,最近一段时间颇为安分,一直都没有动作。”

周钧见封常清介绍完了战局,开口问道:“关于朝廷接下来的用兵,你们是如何看的?”

枢密院的文武大臣,纷纷表达了看法。

有人说,李嗣业和段秀实向南进军,势如破竹,应当令他们的部队,早日进入山南东道,开始与伪唐的军队作战,从西边向江南进攻。又有人说,长安和洛阳已经收复,郭子仪的军队,可以顺着黄河的支流向东出发,堵住史思明的退路,再与李光弼配合,共同啃下这个最硬的骨头。

听了这两条建议,周钧开始仔细思考。

李嗣业和段秀实的部队,收复了山南西道,与占据了山南东道的南唐部队,已经开始正面接触。

相传,南唐大将乃是鲁炅,此人与张巡一样,善于守城,而且韧性极强。

当年,安禄山麾下的大将武令珣,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南阳,鲁炅缺兵少粮,坚守城池数月,硬是把武令珣活生生的熬死在了战场上。

之后,田承嗣替了武令珣的位置,继续与鲁炅对阵。

后者又是坚守将近一年,使得敌军不得向前半步。

但是,鲁炅不如张巡的地方,在于他虽然会打仗,但不擅于治兵,手下的士兵常常有劫掠、杀良之过,故而在南唐之中,口碑很差。

想到这里,周钧对封常清说道:“山南东道地势险要,不利于攻坚,只能智取。尤其是李嗣业,你告诉他,击败阿史那承庆的那一战,虽说是胜了,但凶险异常,万一有了差池,便会成了大败,今后一定要慎之再慎。”

交待完了李嗣业和段秀实,周钧又开始思考中路军的郭子仪。

郭子仪部队所驻守的洛阳,其南方就是伪燕的残部。

诸如尹子奇、田承嗣、蔡希德等人,虽然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但如今燕国灭亡,这些人不过都是各自割据罢了。

郭子仪凭借手中的兵力,完全可以轻松的吃下这些地盘。

关键问题是,一旦郭子仪击败这些燕国残部之后,将会面临两个敌人。

第一个敌人,是驻守江南西道鄂州(今武汉)的南唐大将来瑱;而第二个敌人,就是驻守在淮南道徐州、亳州一带的史思明。

这两个敌人,都是极为难缠的角色,史思明是狡猾如狐,而来瑱却是坚固难撼。

周钧平心而论,倘若真的上了战场,如果非要在史思明和来瑱二人中,选一个当对手,周钧宁可去选史思明,也不会去选来瑱。

原因无他,来瑱外号『来嚼铁』,这个人在史书之中,几乎是打了一辈子的硬仗,从未有过一次败绩。

保卫颍川,以少胜多;攻坚洛阳,陷阵冲锋;襄州平叛,半日破敌;鲁山奇袭,大破史思明部,缴获无数;汝州血战,敌军数倍于己,被其打到望风而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良将,根据史书的记载,被宦官诬陷中伤,最终被皇帝冤杀。

也正因如此,关于来瑱的记载,语焉不详,缺了许多资料。

所以,论名气,他自然也远不如郭子仪和李光弼。

想到这里,周钧对封常清说道:“传令郭子仪部,令其收复洛阳附近的州县之后,暂且按兵不动,等待李光弼部行过黄河之后,再相互守望,共同南下,切不可冒进。”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奴牙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