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唐奴牙郎 > 第735章 事态变化

大唐奴牙郎 第735章 事态变化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5:03 来源:书海阁

在另一个世界里,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已经接近了尾声。

唐军野战主力(主要是朔方军)由仆固怀恩率领,已经深入河北,正在收复各地。

然而,大唐过于信任与吐蕃的和约,在长安周边地区的机动兵力,只有渭北行营2000人。

让唐代宗和一众朝臣,没有料到的是,吐蕃撕毁了和平约定,大军走下高原,趁着大唐最虚弱的时候,发起了攻击。

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吐蕃军长驱直入,于763年11月18日攻入了长安。

入城之后,吐蕃军主帅马重英宣布『祭喃』。

所谓『祭喃』,便是吐蕃部族之间互相攻伐,一方落败之后,获胜的一方有权从败者属地上,夺取、毁坏、处置包括人、房屋、牛羊在内的一切财物。

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正史,无人敢记载长安『祭喃』的惨状,倒是有长安僧人,曾经在个人的往事录中,寥寥数语,提及了长安被吐蕃占领后,近乎地狱一般的十五日:

“吐蕃士兵劫掠城中的官所和民房,不管是什么财货,哪怕是民间的锅碗瓢盆,都不放过;城中男女老少,只要是能够行动的,都被割去舌头,再被吐蕃军掳为奴隶,最后像驱赶牲口一样,带走了他们;城中大火数日不歇,无数楼台阁宇,被付之一炬;城中川流和湖泊,被尸体堵住了渠口,血水漫长,淹过了堤坝,将坊街的地面染成鲜红,数月不得褪色。”

吐蕃军未入长安之前,安禄山麾下的河北乱军,虽然也在长安城内展开屠杀和清洗,但保留了城中的政务和民生基础,人口虽然锐减,钱粮虽然转移,但整个城市勉强还能正常运转。

然而,吐蕃人来了之后,长安城中的财富,无论官产、门阀还是民财,几乎是以扒地皮的方式被掠夺一空,城中不仅青壮人口被掳走,而是但凡能够劳作的人丁,哪怕年幼的孩童,也全部被当做奴隶迁出,只余下老弱病残,缺衣少食,慢慢等死。

与此同时,郭子仪率领二十骑,又在关中收拢四千唐军,与吐蕃军周旋,最后与鄜延节度使白孝德的一万二千援军,以及镇西节度使马璘的两万军队一起,这才最终击退了吐蕃军。

而在这个世界中,知晓历史的周钧,在与南唐、燕国作战时,也时刻在防备着高原上的吐蕃人。

早在郭子仪出兵南征之前,周钧就与前者商议,如果吐蕃军倾巢出动,在不影响南征的前提下,多少军队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

郭子仪经过推算,给出了八万这个数字。

周钧当时思索,历史上的郭子仪,仅仅靠着二十骑兵和四千败卒,就能和吐蕃大军周旋,最终又靠着三万两千援军配合,就能击败吐蕃军,收复长安。

那么郭子仪现在说的八万军队,就能制衡吐蕃,应当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数字。

但是,当时的周钧,在评估敌我战力的时候,却忘记了一些很重要的事实。

首先,原本历史上领兵与吐蕃军作战的人,乃是被授予关内副元帅之职的郭子仪。

那个时候的郭子仪,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军中,威望都无人可及。

正因如此,不仅是白孝德、马璘都心甘情愿的供郭子仪驱使,长安附近的州县主官,更是全力支持,一心抵抗吐蕃。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子仪才能凭借四千残兵与吐蕃军周旋,再靠着三万援军击退吐蕃军。

然而,在这个世界中,郭子仪所说的八万唐军,可以制衡吐蕃,其前提是政令相通,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状态。

但现实是,廓州、太和关和凤翔关的唐军,各自驻守,彼此之间并没有上下级的从属关系,缺少统一调动。

唐军虽然有八万,但却分成三地,不仅无法统一调动,反而因为争功,数次中了吐蕃军的计谋。最终使得长安门前的三道防线,被个个攻破。

而附近的那些州县,更是抱着独善其身的想法,不愿支援,使得战局一再糜烂。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这个世界中的吐蕃军主将,不是历史上那个好大喜功、缺乏谋虑的马重英,而是心思缜密、计谋老道的论钦陵后人桑赤若,再加上山隗军这只特殊部队,造成两个世界的吐蕃军战力,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唐军虽然有八万之众,但却败的极快。

如果不是左相高适拼死相护;如果不是周钧谨慎,在安排了八万大军之外,还秘密调动了安西北庭军队;如果不是燧发火枪技术,得到突破,并完成了列装;如果随军谋臣不是孔攸……

恐怕,长安这一次依旧是在劫难逃……

唐军与吐蕃军谈判之后,孔攸回到了中军大帐。

郭昕此时正在安排部队布防,见孔攸回来,迎上来问道:“中丞见到了吐蕃大论?”

孔攸点头说道:“桑赤若此人倘若不除,他日必定成为我朝的心腹大患。”

郭昕与孔攸相处多日,倒是从未见过后者如此忌惮某人,不由细问缘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孔攸:“我早年在敦煌,曾经参与和吐蕃军的战事。那个时候的吐蕃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军纪涣散,不识列阵,完全就是部族蛮兵,行劫掠之实……然而,短短不过数年,在桑赤若的率领之下,吐蕃军居然焕然一新,无论兵风、阵列、气势等等,竟然隐隐有强军之相。这样下去,假以时日,吐蕃军恐怕会成为一个大麻烦。”

郭昕皱眉,沉默良久后说道:“中丞早先故意伪造情报,说是吐蕃王族与大唐私下联络,想要除掉桑赤若。又将这个情报,无意间透露给了那些被俘贵族……中丞原本的打算,是想借助那些贵族们,在吐蕃军中散播谣言,使得敌方军心不稳,如今来看,可有把握?”

孔攸:“此计分为数步,第一步的关键,在于吐蕃大论桑赤若,在听到谣言之后,究竟会如何做。”

郭昕不解。

孔攸:“桑赤若机智过人,自然懂得权衡利弊。倘若他相信那个谣言,为了确保吐蕃国后方的稳定,他必定会率领大军,急着返回吐蕃都城——逻些城。”

郭昕:“如果他不相信呢?”

孔攸:“即便不相信,他依然会退兵。”

郭昕一愣:“为什么?”

孔攸:“道理很简单,桑赤若赌不起这个谣言的结果。如果谣言是假的,那么桑赤若最多能够做的,不过就是攻下长安城,劫掠一番;但如果谣言是真的,那么他恐怕会保不住大论之位,甚至连性命也堪忧。两厢对比之下,风险和收益一目了然,像桑赤若这般机智的人,必定知晓如何选择。”

郭昕听到这里,急着问道:“陛下给吾等的旨意,是击溃吐蕃军,再除掉敌酋。倘若按照中丞的推论,在我军辎重队到来之前,桑赤若必定会撤兵,我们无力阻止敌军逃跑,这仗就很难打了啊。”

孔攸笑道:“将军放心,桑赤若走不了,至少一时半会,还走不了。”

郭昕疑惑道:“一时半会走不了?”

孔攸:“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最有趣的地方。这个计策,桑赤若知晓谣言,仅仅只是第一步。那些被放回去的吐蕃贵族,他们如何做,却是计策的第二步。”

郭昕:“郭某愚钝,还请中丞细细道来。”

孔攸:“那些吐蕃贵族,皆是扶持桑赤若在吐蕃掌权的贵人阶层。他们在凤翔关惨败,其麾下的兵卒又被坑杀于此。遭受此等奇耻大辱的他们,必定要用一场大胜,在家族中挽回名声,这才不至于回去后遭受责罚。所以,继续攻打长安,就是这些贵族最迫切、也是唯一想要做的事情。”

郭昕听到这里,隐约有些懂了:“中丞当初坑杀两万降卒,但却放走了那些吐蕃贵族,根本目的,就是利用那些贵族的复仇心态,来拖住桑赤若的脚步?”

孔攸轻轻点头:“不仅仅只是拖住……桑赤若想要退,但那些贵族却不得不战,两边势必会出现对立,这个计策接下来还有第三步,至于会如何演变,就要看吐蕃军如何做了。”

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唐奴牙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