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三百零二章 朱棣坑了百官,春闱考!

坤宁宫。

马秀英听到脚步声,视线从书上转移,见朱元璋唇角挂着得意笑容走入,又转回书上,笑问:“处理好了?”

哼!

朱元璋略带一丝得意,笑哼一声,“这有什么难的,咱早通盘考虑好了……”

话中,来榻边坐下,拍着一天舟车劳顿,有些酸痛的腿,笑骂:“混账老四肯定猜出咱的计划……”

去土桥村一整天。

混账老四都没问,如何平息朝堂风波。

要么是根本不关心。

要么是早猜到他有解决办法,不担心。

他琢磨,应该是第二种可能。

马秀英放下书,坐在凳子上转身,含笑提醒:“有没有可能,老四的确猜到你的解决办法,同时,老四也根本不关心……”

朱元璋听着,脸渐渐变黑。

秀英就非得戳他心窝子?

黑脸低头脱鞋后,就要上榻。

马秀英忙提醒,“洗脚了吗?”

“洗了!”朱元璋躺下,转身背对马秀英。

马秀英含笑瞪了眼,今天舟车劳顿,洗洗脚解乏,这男人简直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起身来到榻边。

“往里点。”伸手推了推。

朱元璋双手环抱,背对马秀英侧躺着,挪了挪身子。

马秀英在榻边坐下……

朱元璋气来得快,也消的快,转身,看着马秀英后背,“咱听人说,妙云丫头每天给老四用药草泡水洗脚,老四怎么了?”

马秀英缓缓转头,满脸愤怒,“朱重八,你还在派人监视老四!”

“没,咱就是让锦衣卫留意,他这段时间有没有认真读书!”朱元璋忙解释。

无意间,就发现了这件事。

有些担心。

马秀英脸色缓和了些,点头,“有这么回事,是陪我去请刘伯温时,老四晚上做噩梦……”

朱元璋微微拧眉。

什么样的噩梦。

能让老四第二天都精神头很差?

老四像他。

他们这种人,不至于被一个噩梦吓到。

除非这个噩梦很残酷。

收敛思绪,忙追问:“你没问,他梦到了什么?”

马秀英在旁边躺下,摇头:“问了,老四含糊其辞应付过去了。”

朱元璋怔怔出神。

一个梦,都含糊其辞应付,不愿对秀英说。

这个梦,要么关于大明,要么就是关于朱家。

……

片刻后,回神,笑道:“妙云丫头很不错。”

马秀英扭头,含笑瞪了眼。

之前,重八还担心,老四宠着、惯着妙云,惯坏了!

朱元璋从马秀英眼中,读出心里想什么。

担心马秀英说出来,自己没面子,忙转移话题,“也不知,雄英睡了没,有没有哭……”

果然。

很奏效。

马秀英顿时出神……

……

土桥村。

朱棣轻拿轻放,蹑手蹑脚进屋……

徐妙云正在梳妆台前卸妆,听到动静转头,等朱棣靠近后,轻声询问:“雄英睡了吗?没哭吧?”

朱棣来到徐妙云身后,双手搭在香肩上,看着镜中人。

“没,已经和杨荣睡着了……”

说着,笑着弯腰把徐妙云从凳子上横抱起来。

徐妙云俏脸不由微红,抬头……

……

时间过得很快。

朝廷七天休沐,即将结束。

期间,发生了一件趣事。

朱棣按照民间借贷标准,给百官定的补偿标准实在太吓人了。

如果按照这个补偿标准,在打天下期间,搞了不少浮财的勋贵、武将还能承担得起。

除此之外,大部分官员就是倾家荡产也补偿不起。

为此,休沐期间,把官司打到朱元璋面前。

百官气急败坏,就差当着朱元璋的面,指着刘伯温鼻子骂娘。

刘伯温唾面自干,平静面对,最后提出:“这个利息标准,就是民间正常标准,若是各位同僚不愿接受这个标准,那就要改变民间标准。”

朱元璋对此表示支持。

最终,百官为自身利益,有人大义凛然指出,朝廷现行律法,对民间借贷利息的指导上限太高!

应该予以调整!

凡是超出朝廷新规上限的拆借利息,欠债人有权拒绝偿还,官府予以支持。

事后。

朱元璋高兴询问刘伯温,如何想出这个法子?

历朝历代,对民间拆借利息都有上限规定。

但那个上限……

怎么说呢。

其实等同于没有上限。

定的太高!

根本保护不了普通百姓。

这个利息,是百官根据历朝历代利息,再加所谓的‘大明实际’制定的。

百官出身士绅。

士绅就是民间拆借的主力。

士绅就是通过拆借,合理合法的侵占百姓土地。

可想而知,百官制定的这条拆借利息,指导上限,到底有多少公平性。

民间高息拆借。

他早想管了。

多少自耕农,就是因高息拆借、利滚利最终卖土地,卖儿卖女,贫无立锥之地?其实历朝历代皇帝,都想管管这事。

毕竟这事,关乎王朝统治的稳定。

但无能为力。

可刘伯温这个法子好。

百官当然明白,此事长远来看,对他们士绅群体来说,损失更大。

可他们又面临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果不降低拆借利息上限,按照现行的标准补偿,很多官员得砸锅卖铁!

相比利息上限以及利滚利这两项长远利益。

官员们很清楚。

这些年,凭功劳、政绩,合法得到的土地,才是更长远的利益!

这部分核心利益,绝不能动!

所以,只能一个个捏着鼻子认了!

一致同意,最终修改了大明律中,关于利息上限的指导条款。

出现了几千年王朝史,前所未有的低息:千分之二!并且明确规定,不得回利作本,并法外生利!

这件事能成。

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百官不占理,他们的补偿,本身就是弥补罪责。

屁股不干净,底气不足。

其次,刘伯温准确看到,百官想保护更为核心的利益:合法干净所得的土地!

至于被侵占土地的百姓。

在此事中,的确吃亏了,少得很多利息。

但这事没办法的事。

这就是政治。

权衡利弊。

合格的掌权者,一定要选兼顾面更大、利益更大的选项。

……

刘伯温大有深意告诉朱元璋:此为朱解元所提,臣只是‘按方抓药’!

朱元璋当即愣怔。

……

东宫。

侧妃寝宫。

休沐结束,吕本返回北平前,来看朱允炆。

等吕氏打发走宫女太监后。

吕本爱不释手抱着朱允炆,逗弄:“允炆,你的机会来了,可一定要抓住……”

机会?

吕氏微微皱眉,“父亲,您在说什么?”

吕本高深莫测一笑,“太孙往后经常不在东宫,太子爷必然想念……”

只要太子爷想念时。

闺女就带着允炆去太子爷身边。

慢慢,允炆就能替代,太子对太孙的感情。

……

“父亲现在恨不得,咱们允炆马上能跑能逛,经常去太子爷面前请安、嘘寒问暖、汇报学业……”

……

吕氏听着,美眸渐渐变亮。

虽然允炆只是太孙的替代品。

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太子爷和允炆多相处,父子感情必会不断加深。

洪武九年,父皇那么狠心对朱四郎,说到底,还是父子间感情不深。

父皇以前忙于打仗,开国后忙于国事。

剩下一点精力,几乎都给了太子爷。

朱四郎作为嫡子还好。

若洪武九年,换其他非嫡皇子。

恐怕更惨!

……

“不过没关系,太孙跟朱四郎学习,绝非一天两天,那时,咱们家允炆也能跑能逛能言了!”

吕本满脸激动。

吕氏抿了抿唇,按捺心中激动,点头,“父亲,女儿知道该怎么做了。”

往后,她要亲自带允炆。

让太子爷每次来她这里,都能看到允炆!

……

元宵节过后。

时间似乎过得更快。

不知不觉,天气渐渐回暖。

土里钻出嫩芽。

春天来了。

万物开始复苏。

春闱考也渐渐临近。

有关春闱考的话题,开始出现在金陵百姓的日常聊天中。

“再过五天,就是春闱考了吧?”

“可不,也不知,朱解元会不会参加春闱考?”

“要是朱解元参加春闱考,并且高中,那可就是连冲三关了!朝廷开了这些年科举,头一个!”

……

朱棣的另一个身份,朱四郎。

成为百姓提及最多的。

……

民间在议论朱棣。

朝中也同样关注此事。

左相官房。

李善长拧眉看着胡惟庸……

胡惟庸被看的心中有些不舒服,却笑着询问:“恩师,您怎么了?今天到学生这里来,一直……”

李善长端起茶杯,小抿一口,“你是不是太着急了,这里是金陵城,朱皇帝鹰犬监视最严密的地方!”

他同意,加剧加速捧杀朱四郎。

也知胡惟庸急迫。

但,再急,在金陵城做事,都得小心谨慎。

胡惟庸微微愣怔,狐疑问:“恩师,您在说什么?”

“外面都在议论本届春闱,朱四郎是否参加,能否高中,不是你推动?”李善长皱眉。

胡惟庸笑了,“恩师,学生的确准备要做,但这回真与学生无关……”

他推断。

可能和朱四郎督查百官有关系。

愚民最喜欢所谓‘清官’,督查百官期间,朱四郎拿下十几位官员。

愚民们自己不努力,寄希望,朱四郎这类人多点,为他们做主。

当真可笑!

……

“恩师,学生准备,顺着这股热议,在春闱开始后……”

李善长认真倾听。

渐渐露出笑容,最后,更是点头,“这个法子好,润物细无声,金陵城内做事,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此同时。

御书房。

朱元璋端坐御案后,眼神锐利盯着蒋瓛,“查清楚没,是谁在推动有关老四的议论声?”

他自己宣传显摆可以。

但如果有人别有用心推动,绝不容许!

蒋瓛匍匐在地,来自朱元璋身上的沉重压力,让其额头直冒冷汗。

闻声,忙回答:“皇爷,综合锦衣卫调查,此事背后无人推动,之所以百姓热议朱解元,全因朱解元督查百官……”

……

朱元璋脸色渐渐缓和。

若是百姓自发,那倒无妨。

转而询问:“雄英这段时间,在土桥村适应吗?还经常和那个大眼姑娘采绿一起玩儿?”

说着,唇角泛起笑意。

他就觉,大眼睛采绿很合眼缘。

没想到,雄英去了土桥村不久,就和这个小姑娘成了要好玩伴。

土桥村的锦衣卫,已经休眠很长时间了。

自从雄英去了后,就又启用了。

倒不是监视老四有没有好好对待雄英。

这点,他对老四很信任。

这回启用土桥村锦衣卫,是观察雄英适不适应,汇报雄英的日常点滴。

“太孙适应的很好,除了跟着杨东旭等人一起学习玩耍外,每晚,朱解元都要亲自给太孙和杨荣补前面未学的……”

……

朱元璋听着听着,笑了……

事实证明。

把雄英送到老四身边,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在东宫,除了能学些之乎者也,还能学什么?

在老四身边,雄英可以接触真实的农村。

看农民春天挖野菜、耕种……

想做好中原之主。

就首先得了解中原农民!

将来,跟着老四去千里之外为官,再了解地方官员。

雄英不笨。

将来肯定比标儿更优秀!

朱家有老四在。

即便他和秀英不在了,这天也塌不了!

……

当夜。

子时。

选侍宫院。

几个侍女站在宫院外,面红耳赤,却又忍不住竖耳倾听。

有人小声询问:“什么?”

“我怎么知道,你问王诗选啊!”

“嘘!绿萍过来了!”

……

几个宫女,看一个比她们还小,只有十几岁的小宫女走来,忙闭嘴。

眼神却忍不住,羡慕看向灯火通明的美人殿。

……

内殿。

寝榻。

王美人香汗淋漓,躺在朱标身边,伸手将枕头垫在臀部。

朱标看着微微愣怔,怜惜笑道:“都过子时了,休息吧。”

这个姿态,他尝试过。

王美人喘息着,掩嘴偷笑,扭头,“太子爷,妾早体力不支,怎敢再招惹太子爷……”

这话是让太子爷享受一种力量感、征服感。

就在朱标笑意更浓时。

王美人凑到朱标耳边,低语,“妾这样做,是想怀上太子爷的孩子。”

这法子是临行前,母亲教的,也不知管不管用。

管他呢。

试一试又无妨。

朱标微微愣怔,侧头问:“怎么突然想要孩子?是嫌孤来的次数少?”

“太子爷,您不能多来妾这里。”王美人忙摇头,“妾想给太子爷生个闺女……”

这段时间,她观察发现。

侧妃经常抱着允炆去找太子爷。

而且,太子爷去侧妃那边的次数也明显比之前又多了些。

她敏锐意识到。

太子爷想雄英了。

不过,她不想要男娃。

至少,现在不能要男娃。

会让侧妃怀恨。

何况,太子妃姐姐现在也怀孕了。

要是再给太子爷生个嫡子。

加上雄英,东宫就有三个皇孙。

女娃在帝王之家,肯定比不上男娃。

但太子爷的第一个女儿。

太子爷一定喜爱!

与其和三个皇孙争太子爷喜爱。

不如差异化,生个女儿,独享太子爷对长女的喜爱!

还不会被人怀恨嫉妒。

她还能凭生个女儿,更得太子爷喜爱。

至于太子爷喜不喜欢闺女?

去土桥村,太子爷整个中午,抱着朱四郎家祈婳爱不释手,就是最好证明。

朱标微微愣怔。

还有人,想给她生女儿。

就是太子妃,都希望生儿子。

倒不是不喜欢闺女。

只是他的身份,更需要子嗣。

生个皇孙,百官、乃至父皇都高兴。

若是生个皇孙女,除了他外,恐怕没什么人会关注。

“是去四弟家,你看我抱着祈婳不撒手,所以想给我也生个闺女?”朱标说着,伸手帮王美人擦掉额头香汗。

王美人笑笑。

转而询问:“太子爷,您今天不高兴吗?”

是因为朱四郎被金陵百姓热议吗?

王美人没敢说出口。

朱标笑笑:“没有,孤就是十几天没来你这边了……”

王美人含笑听朱标说完,故作一副好奇询问:“太子爷,绿萍去外面给妾买东西,带回一些消息,听说金陵百姓都在议论,燕王能不能高中进士,太子爷觉得,燕王能考中吗?”王美人悄悄观察朱标。

朱标不假思索道:“当然可以了,孤对老四考科举,很有信心!”

‘看来太子爷不高兴,大概率并非因朱四郎冲刺春闱考,除非,太子爷连我也瞒着。’

王美人暗暗琢磨。

虽然太子爷不介意。

可她还是希望,朱四郎能名落松山。

要是朱四郎懂事点。

即便优秀。

也应该主动考不好。

且,这也是身为臣弟,最明智的选择。

“想什么呢?”

闻声,王美人回神,忙摇头:“妾没想什么,太子爷,五天后,燕王要回来参加春闱,雄英会不会跟着回来?”

“要不要通知燕王,让他把雄英带回来?”

朱标摇头:“让老四决定吧。”

既然把雄英交给老四。

老四的决定,他和太子妃就会完全尊重。

昨天,他还和太子妃提及此事。

太子妃就是这个意见。

……

随着时间越发临近春闱。

关于朱棣春闱的议论声越发热烈。

本来两章的内容,感觉按照两章写,情节太拖拉了,删减修改,缩减成一章了。

刘伯温按照朱棣的法子,逼着百官重新修订拆解利息律法这一部分,因为没有朱棣出场机会,缩减了斗争过程,用了叙述写法,不知道这样写,大家觉得怎么样。

各种写法,我都在慢慢摸索,尽可能写的自己能看得下去,才敢上传。

所以这章晚了点,还有一章。

谢谢大家支持,最后厚着脸皮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