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三百四十九章 蓝玉恐惧!沐英迷茫!

“水军:南安侯俞同源……步军:魏国公、西平侯、永昌侯……文臣:大儒宋濂,东宫太子系方孝孺……”

“啧啧,这回朝廷派出的观摩团,阵仗可真不小!”

“这段时间,怎么再也没有福建雇工身股制的消息,是不是搞砸了?”

“多半是,要不然,不可能没有一点消息,可能是陛下顾忌燕王面子。”

“其实失败也没什么,至少燕王殿下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是吗?”

……

消息传开后,整个金陵躁动。

左相官房。

刘伯温把茶杯递到宋濂面前,“景濂兄,此番我以左相身份,向陛下开口,让你去福建观摩,去了福建,你可千万别拱火……”

宋濂和吴海都是当世很有名的大儒。

两人也是老相识。

他希望宋濂去福建,劝说吴海不要闹。

吴海此人,怎么说呢。

陛下眼中。

就是元朝余孽!

朝廷几次三番征召,都坚辞不受。

一直和一群推崇元朝的文人,隐居为元朝写一些,赞美元朝,惋惜元朝的文章。

自己不为元朝尽忠。

竟然劝说福建另一位,也十分有名望的大儒王翰,洪武九年自尽为元朝尽忠。

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吴海现在站出来,反对福建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惹恼了那位。

那位才不会和他辩解什么。

可能直接找个理由,给他一刀子!

燕王不在乎自己在读书人中名声。

可到底是他救命恩人,力所能及,他想帮帮。

宋濂似笑非笑看看刘伯温,“青田,你对燕王关心可有点太过了,我知你只是想报恩,可其他人不知……”

这个老朋友,一身才华,终于能在左相这个位置,尽情施展。

他可不想看对方,因与燕王走的太近,成为朝中公敌。

而且,最近这几年,恰是乡土村社奠基的关键时期。

满朝官员。

没人比刘青田更合适。

他也不如。

他空有学问,但欠缺做事的手段。

刘青田有手段,也无私。

陛下选刘青田在这一特殊时期,担任左相,是十分英明的决定。

大明因此会受益无穷。

即便他们这些人都作古。

依旧能遗泽后世子孙。

当然,除了刘青田外。

还有一个人也有这份能力。

燕王朱棣!

“你放心吧,我虽然支持太子,但我对燕王也无敌意……”

若非他。

秋闱、会试,朱四郎一定被不公平对待。

且乡土村社 雇工身股制,他也觉很不错。

圣人最高理想,不就是天下大同吗?

朱四郎的乡土村社 雇工身股制,虽然也不是天下大同,但向天下大同迈出了很大一步。

只是,大明整体大环境。

不适合全面改造民间,最终实现雇工身股制。

太子爷没有这份威望。

甚至,陛下的威望,也不足以压住反对,按雇工身股制全面改造民间。

可朱四郎在福建,巧妙抓住机会,竟隐隐有些成功势头。

他迫切想去瞧瞧。

……

东宫。

方孝孺、练子宁、黄子澄、齐泰、铁铉、盛庸等人,站在朱标书案前。

“此行,你们去,不要怀着敌意,要谦虚,要多看多问,记住,不要参与到大儒吴海那帮人中去!”

……

朱标不厌其烦说着。

他想让系统内这些年轻官员,好好学学老四的优点。

可也很担心,这群人,心中对老四有芥蒂,在福建闹出事。

许久后。

朱标才让其他人离开。

单独留下方孝孺,“希直,你和老四关系不错,去了福建,如果他们说了做了些不好的事情,你多和老四沟通……”

方孝孺哭笑不得。

他得多倒霉,承担这么艰巨任务!

这不是送上门,让燕王夫妇记小账吗?

可太子爷的安排,即便是刀山火海,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臣定不负殿下期望!”

……

方孝孺从朱标书房出来,走出一段后,仰头看着天上日头。

哎!

突然叹息,“这是什么孽缘啊!”

啪!

“你方希直和谁有孽缘?”

肩膀被拍了一下,身后突然传来声音。

方孝孺转身。

就见沐英、蓝玉含笑站在身后。

忙行礼,“拜见西平侯、永昌侯……”

“行了,少搞这些虚头巴脑。”蓝玉摆手制止,说出来意,“我们想让你,带我们去土桥村……”

他们写信打听朱老四新军训练情况。

朱老四大大方方,光明磊落,直接邀请他们去鸡笼屿观摩。

人家朱老四大方。

他们也不能小气。

思来想去,也没其他投桃报李的法子。

还是沐英,想到了朱老四和土桥村的关系。

且朱老四的学生,都是土桥村孩子。

此番去福建,看看土桥村人,有没有东西,要捎给朱老四和那群孩子。事情虽小。

但朱老四肯定能感受到他们的善意。

方孝孺呆呆看着二人。

他都没想到。

蓝玉、沐英竟想到了?

这两人,恐怕是太子爷系统内,最想替太子爷笼络燕王的人!

回神后,忙笑着作揖:“下官乐意之至,下官提议,带上夏时敏夏大人一起去土桥村。”

夏时敏如今在翰林院供职。

陛下十分看好。

而且,夏时敏也是土桥村人。

比他和土桥村乡亲的关系更好。

主要是他担心,蓝玉去土桥村,不受待见。

整个土桥村村民,全都目睹了洪武九年,蓝玉去土桥村找燕王麻烦之事。

“好,你来决定。”沐英从善如流答应。

……

当天。

夏时敏、方孝孺,就带着蓝玉、沐英前往土桥村。

四人骑马入村。

刚进村子。

蓝玉就惊呆了,“这是土桥村!?”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类似朱四郎家那种木顶红砖房。

朱四郎家的木顶,还是铺稻草。

可他注意到,其他家,房子数不多,但都是红砖瓦顶!

土桥村都已经这么富裕?

沐英看向方孝孺。

自从老四离开土桥村后,朝廷就没人关注土桥村了。

没想到,这几年变化这么大!

方孝孺颇有点自豪笑道:“两位侯爷,现在的土桥村,是我们江宁县第一村,土桥村这几年建成了村办纺织工坊、扩大了鸡鸭猪养殖、联合周围其他几个村子,去县城开设了米铺……”

方孝孺介绍时,都不由感慨。

他以前怎么也想不到。

一个农村,一群农民,有了本钱后,发家致富的能力,竟然这么快。

就像联合周围村子,去县城开设米铺这件事。

起初,杨八叔等人按照燕王以往的设想,土桥村自己去县城开设米铺。

然后就遭到了江宁士绅联合针对。

打价格战。

很快,土桥村粮铺就承受不住了。

毕竟,一个村子的粮食终究是有限的。

就在他要插手,帮帮土桥村时。

杨老八等人竟然自己想出了新招。

联合土桥村周围十几个村子,一起入股县城的土桥村米铺。

十几个村子的所有粮食,江宁士绅就扛不住了。

这时,杨老八带人,第一次找到他,希望他做中间人,出面帮忙说和,两方公平竞争做生意,从此不再搞这种恶性竞争。

就此,这场农民和士绅的商业战争落下帷幕。

事后,他专门找到夏时敏求证,是否是夏时敏出的主意。

夏时敏当时回复,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希直,我做学问自负可以,但做生意,我不如八叔等人!”

事实证明,联合十几个村子,一起搞粮铺,是八叔等人自己想出的注意。

……

“随着土桥村这块招牌,在金陵地界的影响力,以及他们做生意实诚,米铺生意十分不错,周围越来越多村子想入股,杨八叔等人已经决定,把粮铺开到金陵城,两位侯爷,往后贵府吃米面,一定要选我们江宁的,绝对实诚!”

土桥村米面绝对实惠。

他们自己村中碾米、磨面,并且少了中间粮食收购的环节,成本极低。

哪怕价格低。

都比直接卖粮食挣得多。

因为土桥村粮铺缘故。

江宁县城粮价全年较以往,下跌两成!

城中百姓负担更小,日子更宽裕,竟然把这份功劳,归结他身上,称赞他是大明立国以来,江宁最好的县令。

也不知,蒋进忠知道,会不会生气。

说实话,蒋进忠功劳比他大,这份荣誉,应该是蒋进忠的。

沐英、蓝玉瞧着方孝孺都向他们推销土桥村粮铺,不由哭笑不得。

不过,更多是震惊。

这就是朱四郎的乡土村社?

看到土桥村,仿佛就能看到,大明未来,星罗棋布的农村。

当然,其他农村,没经过朱四郎几年时间亲手认真调教,发展不可能这么快。

但十年不够。

二十年?

三十年呢?

夏时敏一路都很少发言。

此刻,看着蓝玉、沐英都被震惊,唇角笑意一闪而逝,他们夫妇,都有些想去燕王身边。

哪怕出海也愿意。

不过,他们知道。

现在留在金陵更好。

金陵风吹草动,他们也能传个消息。

而且,土桥村也需要有人看护着。

殿下出海时。

肯定会带着乡亲们一起走。

……

咦!

靠近祠堂时,蓝玉不由轻咦一声,嗅了嗅鼻子,“土桥村还酿酒?”

方孝孺也有些狐疑。

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众人循着气味,很快来到祠堂东边阔地。

只见,杨八叔等人正在忙碌。

“方大人!时敏!”

乡亲们看到二人,瞬间亲切笑着围上去。

只是,发现后面的蓝玉时,脸上笑容微微凝滞。

方孝孺瞬间了然,忙笑着介绍来意。八叔等人听闻后,虽然看蓝玉眼神,依旧带有戒备,可脸上笑容更胜了。

大伙儿不信蓝玉。

但信方孝孺、夏时敏。

一个是江宁青天大老爷,一个是他们土桥村人,值得信任。

夏时敏看着冒热气的酿酒蒸馏大锅,关切问:“八叔,咱们村有酿酒许可?”

酿酒可是要许可的。

毕竟,粮食可是很珍贵的东西。

方希直都不知道。

很明显,没取得江宁县颁发的凭证。

私自用粮食酿酒,这可是大罪!

说话时,夏时敏余光看向蓝玉、沐英。

八叔乐呵呵笑道:“咱们村酿酒不要凭证!”

蓝玉、沐英眉头微挑,因为燕王这层关系,所以土桥村人这么放肆,无视朝廷纲纪?

“八叔,可不敢瞎说!”夏时敏脸色变了变,忙制止。

他知道乡亲们肯定不是因殿下而放肆。

这些年,村里开米铺,一直秉承良心做生意,除了乡亲们本身心不黑,就是不想给殿下抹黑。

“没瞎说!”苏六叔从旁边箩筐抓出一把东西,递到夏时敏面前,“时敏,你看看,这是粮食嘛?”

蓝玉、沐英、方孝孺都凑过去。

像是某种植物秸秆。

经过了发酵,闻着还有一股酒糟味。

“玉米秸秆?”方孝孺狐疑看向苏六叔。

如今,玉米在江宁已经不算新鲜事物。

江宁的旱地、坡地经常可见。

“对,就是玉米秸秆。”苏六叔笑着点头,“俺们去年堆肥时,发现玉米秸秆……”

去岁秋收后,村里就按照四郎在时,形成的传统,把牲口吃不了的各种秸秆铡碎堆肥。

玉米秸秆铡碎后,大伙儿有其他事,就放置了一天,没有掩埋。

掩埋时,就闻到有股酒味。

去岁开始,老八就搞来各种酒曲,全村悄悄试验。

还真能酿出酒。

一百市斤玉米秸秆,能出十市斤酒。

虽然比起粮食酿酒,出酒很低。

可这完全是白来的。

大伙儿无非就是出点力气。

他们别的没有,就有一把子力气!

而且,村里的玉米秸秆每年都有很多,酿酒后,也不耽误堆肥。

最终,经过试验,挑选出一种口味最好的酒曲。

蓝玉、沐英都麻木了,看着土桥村村民,乐的合不拢嘴,不约而同冒出一个念头:是百姓本身就有能力?只是以往没有发挥空间,还是,土桥村沾了老四的气运?

“方大人,俺们已经酿了五十坛酒,再等一天,就能凑够一百坛,你们能把这些酒,给四郎带去吗?”

八叔的话,把蓝玉、沐英惊醒。

二人对视一眼。

蓝玉点点头,“可以。”

路上,带一批酒,坛坛罐罐肯定不方便。

但朱老四若是收到这份礼,绝对高兴。

因为这是土桥村人,自主做出来的东西。

以朱老四的性格,这比他自己带领土桥村人做出来都高兴。

沐英笑道:“我们今天在土桥村住一天,明天返程时带上。”

他想继续在村里看看。

回去后,把所看所闻,告诉陛下、太子爷。

老四离开土桥村后。

众人全都忽视了土桥村!

……

这一天,蓝玉、沐英在土桥村看了很多很多。

夏时敏、方孝孺则帮着乡亲们给朱棣、孩子们写信。

翌日。

五架马车,装满了一百坛酒,跟在蓝玉、沐英等人身后,启程前往金陵。

蓝玉扭头看了眼,架着马车,跟在后面的杨老八几人,笑的很苦涩,“这些酒带回去,陛下尝一尝,恐怕都要震惊……”

何止陛下。

朝堂同僚,听闻这几年,被忽视的土桥村,竟取得如此成就。

恐怕也会震惊!

玉米秸秆酿出的酒,味道还不错。

单单这个发现,创造财富同时,还能节省不少粮食。

陛下恐怕都要奖赏土桥村。

……

这也就罢了。

土桥村乡土村社模式下,迸发出的力量,更让人震惊!

甚至,让人感到害怕!

一路拼杀,身居高位后。

他以为,是自己能力最优秀,是自己受上天眷顾。

天下大多数百姓贫穷,那是他们不够优秀,不够聪明。

可昨天土桥村所见所闻,彻底颠覆了这种认知。

杨老八一个追随陈友谅的失败者。

和一群安置民。

竟然把一个村子,搞成现在这等蒸蒸日上光景。

扪心自问。

他除了会打仗,去管理一个村子。

能凭本事,把一个农村,建设成土桥村这等光景吗?

他没信心!

颠覆认知的现实,让人莫名恐惧、害怕!

沐英沉默不语,抬头看着日头。

变了!

去土桥村后,就会发现,大明变了!

而这一切,都是老四带来的。

未来会如何?

日头高悬,他却对未来十分迷茫。

土桥村如此。

建安呢?

闽县呢?

福建呢?

会给大家带来多少冲击?

会为未来,带来多少迷雾?

……

就当沐英、蓝玉带着一百坛玉米秸秆酿造的酒,折返金陵时。

朱棣在鸡笼屿一待十个月,也动身启程,返回福建……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