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三十三章 燕藩对大明露獠牙!

朱雄英垂在两侧的手指微微蜷曲,抿唇不语……

朱标好一会儿等不到回答,停下手中批示的动作,抬头,看着雄英满脸坚定的神色,笑笑:“你有这种类似你四叔,认定一件事情,坚定执着的性格,父亲很高兴,但这种坚定执着,不是对任何事情,都要如此的。”

“你喜欢采绿,父亲并不反对,等伱束冠后,完全可以把她封为你的侧妃……”

“你的正妃,应该是一个能给你带来巨大帮助的,采绿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她的家庭给不了你任何帮助。来自你四叔的帮助?你身为你四叔半个孩子,你自己就能得到你四叔的帮助,将来,土桥村留给她的那个雇工身股制商行吗?”

“这个商行,不但不会成为你的帮力,反而还会成为你的拖累,采绿控制着一个影响力极大的雇工身股制商行,又是太孙妃,会给天下释放一个什么样的信号?”

……

他虽然很宠幸美人。

但他绝不会因为宠幸美人,而做出宠妾灭妻之事。

成年人做事,不凭喜好,都是权衡利弊。

“相反,等将来,若是你的太孙妃是一个反对雇工身股制保守派领袖之女,而你的侧妃是一个革新派代表性人物,就比如采绿,如此,无论是革新派,还是保守派都不会把矛头直接对准你,他们都会想着,在你面前极力表现,以求把对方击倒,如此,你就立于一个不败之地了。”

……

对未来局势的发展,他已经有些预感了。

大明境内,势必出现两个派别。

支持老四那套理念的革新派和保守派。

别看现在反对这套理念的势力十分庞大。

可老四终究已经把种子种下了。

并且已经发芽。

百姓家培养出来的读书人,未来一定会有很多人支持这套理念。

福建就更不用说了。

那里已经是大明革新派、新气象的阵地了!

锦衣卫汇报的消息,他一直都有关注。

福建各地纷纷成立,以地方命名,研究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学社。

这背后,是追随老四的商贾豪强在出钱资助。

福建的年轻读书人,要是不谈论几句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都会被同窗嘲笑土鳖!

一些有大毅力、有志、且学富五车的年轻读书人,还真在激烈讨论碰撞中,提出一些,即便他看后,都感惊讶的观点。

就比如,福建如今在激烈讨论,历朝历代的税法问题。

历朝历代的税法,其实主要是依托农业的税法。

什么田亩税、人丁税都是如此。

至于商税,则是历朝历代税法的补充。

福建各地的学社,就在探讨,为何历朝历代都重农抑商。

都以农业税为财税主体。

最终,得出一个十分有别于历朝历代史书总结的结论。

商人的流动性较大、商业货品的流动性较大,商人很容易和官权形成权钱交易。

种种原因,导致商税的收取难度十分困难。

所以,无法将商税定为政权税收主体。

彻底从税法主体角度,否定了,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是因为放开商贸,人人从事商业,无人耕种,最终导致没有粮食产出这个结论!

福建学社,从税法主体角度,解释重农抑商。对儒家几千年形成的重农抑商结论,几乎是颠覆性的!

这种讨论,如今还只局限于福建一地。

但可以想象,随着福建读书人考中科举,走出福建,进入朝堂后。

必然会把这种颠覆性思想带进来。

除此之外。

福建学社还在讨论,为何历朝历代的人口巅峰达到五六千万时,就再也增长不动,会面临盛极而衰,急转直下的情况。

现在形成了两种主流观点。

一、农作物的产出,无法支撑人口增加。

这个观点很快就被第二种观点的支持者进行了有力反驳。

一群务实的读书人,走访调查,以及结合从福建各地府衙搞出来的人丁统计,得出一个结论:随着玉米在福建普及,以及乡土村社全面建成,福建粮食产量几乎翻倍。

可这几年,福建人口的增加十分微弱,只较以往,增加了一成!

最终得出结论,百姓的日子虽然好过了不少。

但生儿育女,多子多福的冲动却十分微弱。

经过这群务实读书人走访百姓发现,百姓主要害怕孩子多了,伴随而来,人丁税的增加,会导致目前稍微宽裕的生活,再回到以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困境。

最终,形成了福建部分学社的第二种观点:人口难以持续增加,主要是历朝历代的人丁税导致!

现如今,两派在福建就此争论不休。

据锦衣卫信报。

福建各地学社,都眼巴巴盼着老四回去,让老四评价,哪种观点正确。

在这种碰撞讨论中。

福建各种学社,如今正在深入研究税法、以及争论未来税法主体,到底是商税为朝廷财政主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还是依托农业的农税为主体!

他即便没去福建。

只是看锦衣卫报上来的消息,都能感受到,福建新风潮的涌动多么激烈。

至于那些顽固保守的士绅?

在这种浪潮下早不敢说话了。

据锦衣卫暗中调查,就连这些士绅家庭背景出身的年轻人,都嫌弃他们保守的长辈太腐朽!

福建,已经是东风彻底压倒西风的局面。

再看朝堂上。

支持老四这一套理念的人,虽然不多,也不少。

留在示范区的蓝玉。

沐英!

方孝孺、练子宁、盛庸、铁铉等人。

而且,他也有预感。

未来,老四治下的燕藩政权,一定还会搞出各种新奇玩意儿,最终,一定会随着彻底放开海贸后,依托频繁的海贸往来,吹入大明,影响更多年轻人。

他甚至预感,将来,必然因为不断吹入大明的新奇风气,导致保守派产生激烈反应。

比如,推动大明和老四燕藩政权的摩擦。

或者,大明直接再次禁海!

不管未来与燕藩的关系如何,大明必然形成,朝野内外,保守派和革新派的对峙。

他现在,能凭借对革新,模棱两可的态度,令保守派全力支持他,把他当做唯一的选择。

可将来,革新派必然会壮大。

雄英就要想方设法,同时拉住两个派别。

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太孙妃为保守派代表,侧妃立一个革新派代表。

让两派去斗。

两派都得讨好雄英,支持雄英。

雄英只要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父亲认为,等到了孩儿的时代,还是保守派占据上风吗?”朱雄英眼底失望之色隐晦一闪而逝。

他感觉,父亲对推动雇工身股制的意愿并不大。

若是雇工身股制完成。

他的正妃,还需要立一个保守派代表?

朱标知道雄英暗含语意,没生气,也没尴尬,笑笑,略微沉吟,说道:“雄英,我们自己推动此事,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看看老四,被多少人恨之入骨。

他不准备自己推动。

充其量,就是不断缓慢放开口子和限制。

让革新派和保守派相互去斗,去撕咬!

用隐晦的方式,扶持革新派通过漫长的时间,打垮保守派。

如此,无论死多少人,哪些人死,死的都是下面的人。

都是他们相互撕咬的结果,与皇帝无关。

皇权不会被动摇。

皇帝永远都是圣明的!

而有利于天下以及大明皇权的成果,也会成熟落地!

朱雄英一时语塞。

他不知该如何评价父亲。

无疑,父亲绝对是一个高明的权术者。

不枉皇祖父这些年的栽培。

权术手段很高明。

最终成功窃取了革新派的胜利果实,和革新派一起分享胜利的荣耀,得到百姓盛赞。

可……

这种传承自古老皇权的权术手段,他不敢苟同。

过去几年,跟在四叔身边,目睹四叔陪着第一镇新军每天操练。

四叔总反复对他们说一句话:自己没有付出汗水的果实,吃的不踏实,吃的不香!吞咽下去,也可能造成肠胃不适!

“父亲,一旦这成果全都是革新派自己通过流血牺牲换来的,将来革新最终成功时,革新派经过艰难的斗争检验,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能力,而我们却没有经历这种困难磨练,坐享其成,真能仅凭革新派的忠君思想,安稳坐享其成吗?”

他可以十分肯定。

按照这种方式革新成功的一天。

只有两种可能。

一、皇权必然被革新势力蚕食,造成大明皇权的衰减!

二、君主无法接受这种现实情况,就要再次用权术手段,在革新派内,扶持一批渴望权力的年轻人,铲除老一辈!

而这批年轻人经验不足,且对名利格外贪婪,若非如此,就不可能和皇权联盟。

新扶持起来的革新派,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因为他们提拔的太快了!

也最终必然对革新成果产生十分不好的负面影响。

……

朱标再次语塞。

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在他的设想中,一旦革新派打垮保守派后,无论是他一朝,还是雄英一朝,都要立即着手,铲除革新派中的领袖层。

用新人取代旧人。

他从小到大接受的帝王心术、权术都是如此。

秦朝先后杀了商鞅、吕不韦,可这两个对大秦历史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能臣,他们留下来的治国理念,秦朝一直都在执行。

不过是换了一批新人罢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这么干的!

他并不觉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对。

这本来就是权术罢了。

可此时才意识到,老四夫妇对雄英的教导。

和宋濂、李善长对他的教导,虽然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说,老四的陆军第一镇是新军。那老四对这群孩子的教导,也可以称之为新学吧。

朱雄英见朱标不说话,坚定道:“父亲,孩儿就是喜欢师姐,孩儿的正妻,也只想让师姐来当,其他人,孩儿接受不了,父亲的治国理念,孩儿无法干涉,但孩儿不会按照父亲的方式去治国,孩儿就是一个革新派!”

话中,略微停顿,他想到了四叔在张北城,给他上的最后一课。

“在孩儿没有掌权前,在孩儿没有足够实力前,孩儿愿意和保守派虚与委蛇,但孩儿绝不会坐山观虎斗,孩儿一定是一个坚定实干的革新派!”

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磨砺,得到的胜利果实,才拿得稳,吃的又香又踏实!

身为上位者,不能只有帝王权术。

也得像四叔那样,实干!

朱标不由微微皱眉,“你知道,秦为何会二世而亡吗?就是因为他们得罪太多人,老秦贵族、六国贵族他们都得罪了!所以当子婴杀赵高,正式掌权后,秦朝贵族都不愿在为秦朝皇帝效忠了。”

他的方式,就是避免皇帝去得罪人。

保守派死伤惨重,那也是革新派造成的!

朱雄英摇头,“父亲,孩儿不认同这个观点,秦朝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每一次变革成功后,秦朝都把推动变革的坚定者杀了,贸然提拔了一批新人导致的……”

“秦孝公和商鞅一起推动秦国变革,变革派对秦孝公十分尊崇信服!继任者,本可以,以坚定变革派的姿态,继续得到老一辈变革者坚定支持,可他年轻时反对变革,成年后又害怕商君,所以必须依靠宗室老派力量,杀商君为首一批坚定变革派,变革从此不纯,鼠首两端!”

“而始皇帝,幼年继承皇位,躲在其母和吕不韦身后,把自己装点成一个局外人,旁观吕不韦推动大秦又一次变革,他没有参与,的确少了很多凶险,可当他亲政后,享受成果时,就无法对大秦做到如臂挥使,必须除掉吕不韦,正是这种反复,导致大秦皇族得罪了所有人,当威权尚存时,皇朝的统治还能继续,当威权不在时,皇权必然崩塌!”

……

朱标默默听着。

他很清楚,这些思想,肯定也是老四教的。

的确是朱棣的思想。

朱棣对历史的深度,看的比当今天下任何人都要深。

他不但知道过去。

更知道未来。

历史上,‘他’的后代,那个十几年不上朝的不肖子孙万历,某种程度和始皇帝如出一辙。

年幼时继位。

躲在皇宫,把自己装点成局外人。

坐观外面的臣子为自己打天下。

待万历亲政后。

要享受果实时。

没有实干参与的万历,当然无法对张居正留下的革新派班底进行如臂挥使的使用。

处处掣肘。

于是乎,万历皇帝等张居正死后,就马上清算革新派。

为了稳固皇权。

万历皇帝做的比始皇帝更过分。

直接清算了整个革新派。

启用保守派。

致使张居正新政的成果,几乎完全付之东流。

也因此,张居正只为大明延续了六十年国祚。

所以,朱棣对雄英的教育就是,上位者需要掌握权术,但不能迷恋、迷信权术。

也要有实干的勇气。

没有实干,用权术得来的胜利果实,终究不牢固!

朱标看着朱雄英,嘴唇几次动动,又不知该说什么。

他们父子,对待权力的看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太子,臣蒋瓛有急事汇报!”

殿外的声音,打断朱标思绪。

朱标决定暂且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等他想好如何有力说服雄英时,再谈这个问题。

“进!”

吱呀!

声音落下,推门声响起。

蒋瓛走了进来。

看到朱雄英微微愣怔,下一秒,快步走来,行礼后,忙道:“太子爷,郑国公自尽了!”

朱标瞬间愣怔。

朱雄英倒是十分平静。

大舅这个结果,他早在预料中。

若他是父亲。

都不用四叔动手,会直接杀了大舅,并且明正典刑,公布大舅做的那些肮脏事情。

咎由自取者,不值得可怜同情,无论是谁都一样。

四叔说过。

皇帝是为天下执法!

法,无私情!

当初在辽东时,他就讨厌大舅的行为。

原以为,冯胜事件后,四叔放大舅一马,大舅吃一堑长一智应该收敛。

这些年他跟在四叔身边,对大舅也没有关注。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狗还是改不了吃屎。

……

朱标回神。

劈手夺过蒋瓛递来的信报和常茂‘手书’的忏悔信。

看着看着,脸渐变漆黑。

啪!

某刻,猛地把手中信笺拍在桌案上,愤怒咆哮:“他怎么敢!怎么敢!这是肮脏卑鄙的政治暗杀!”

他不信常茂那种人,会如此不惜命!

而老四在冯胜事件中,就曾使用过临摹冯胜书信这种办法。可这回,老四的手段更加肮脏且黑!

政治暗杀啊!

这等手段,在政治中,是最没有底线,最下作的!

“去!”

朱标指着殿门,“派出锦衣卫,给孤把老四抓回来!”

蒋瓛不敢动。

苦笑。

抓朱四郎?

锦衣卫若是去了东番,恐怕亮明来意后,就会被朱四郎直接杀了!

他早察觉,北征之后的朱四郎和以前,已经不同了!

蒋瓛看向朱雄英。

雄英本不想说话,可他也担心朱标盛怒之下,做出不理智行为,向前一步,“父亲,如何能断定是四叔所为……”

哼!

朱标冷哼一声,指着信报:“这里面记录了贵阳府仵作验尸的结论,常茂的胃部毒药剂量很少,反而是咽喉以上位置,毒药残存剂量很多,仵作推断,你大舅是被人先打晕后,才被人,被迫服毒。”

老四留下这么明显的破绽。

分明就是故意要告诉所有人!

挑衅!这是挑衅!

朱雄英并不奇怪。

大舅踩踏了四叔的底线。

四叔就完全没有底线的报复。

他很清楚,四婶儿在四叔心中的地位。

用这种手段杀大舅又如何。

若是四婶儿当时真出事。

他可以肯定,四叔的兵锋早已经越过长城了!

“父亲,这也不能证明,就是四叔所为,只能说,大舅有可能是被人谋杀,也有可能大舅服毒自尽,喝到一半时后悔了,所以喉咙以上残存多余胃部……”

蒋瓛唇角狠狠抽搐。

太孙得多么偏向朱四郎,才能想出这种诡辩?

喝了一半后悔了?

常茂听闻,估计棺材板都压不住!

“父亲,此事太大了,即便要惩处四叔,恐怕也只有皇祖父能下这个决定。”

父亲感觉自己受辱了。

可他就从未想过。

四叔其实有很多次机会杀大舅常茂。

“父亲,四叔若是想杀大舅,有很多次机会,大舅在捕鱼儿海大营,杀俘时,按照四叔的军规,四叔就可以名正言顺杀大舅!”

四叔其实就是想看看父亲怎么做!

无疑,父亲的行为。

深深伤害了四叔。

对待四叔和父亲,他的感情是一样的。

站在中立的角度,他认为父亲做错了。

父亲当时就应该给四叔一个交代!

也不至于,彻底伤了四叔。

而四叔用这种放开底线的政治暗杀手段,其实即是一次对所有敌视者的警告。

也是情绪宣泄!

父亲觉得被四叔冒犯了。

可父亲有没有考虑过,他的行为,让四叔多么心寒!

朱标瞬间愣怔。

也在这刹那,意识到,当初知晓常茂扮演的角色时,他只想着自己,没有替老四思考。

他以为,永远贬谪常茂,不许常茂回京,就能安抚老四。

……

朱标气散了。

缓缓坐下,略微沉默片刻,摆了摆手,“你们都下去,蒋瓛去把这个消息告诉陛下,让陛下定夺吧。”

“遵命!”

蒋瓛领命转身时,隐晦看了眼朱雄英。

……

御书房。

朱元璋放下信报,抬头看着蒋瓛,问:“太子什么态度?”

“太子起先很生气,太孙……”蒋瓛详细讲述朱标的反应。

朱元璋点点头,点了点仵作的验尸报告,“这份验尸报告不准确,郑国公常茂太年轻,就身居高位,经受不住北征失败打击,又畏惧云南的艰苦,实在给开平王丢脸,命人就地安葬了吧!”

……

蒋瓛认真倾听。

已经明白,皇爷要给常茂的死盖棺定论了。

谁敢再公开把此事和燕王联系,那就是找死!

一位国公,死后按照朝廷规矩,至少也应该运回来,埋葬在皇陵陪葬。

可现在,皇爷却让就地安葬。

可见皇爷内心,对常茂的厌恶。

带朱元璋说完,蒋瓛忙道:“臣明白了,臣马上去传令贵阳府方面。”

随着蒋瓛离开。

常茂经受不住打击,又畏惧云南艰苦,服毒自尽的消息,很快在金陵城传开。

百姓对此只是简单议论几句。

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相比常茂之死。

百姓其实更好奇,今年福建税赋!

“哎,燕王真的走了。”

“这回,燕王恐怕真的寒心了。”

“换俺,俺也心寒,俺现在就想着,今年福建税赋多点,让燕王带走,不然咱们大明,真的就太对不起燕王了。”

……

相较于百姓对常茂突然死亡的不重视。

朝中百官却议论纷纷。

“这是朱四的手段!”

“政治暗杀!朱四竟然连如此肮脏卑鄙,没有底线的手段都使用了!”

“他这是在提醒咱们所有人,别人踩他的底线,他就可以没有底线!”

“此王就是一只没有人性的野兽!”

……

每个仇视朱棣的人,不约而同,浑身直冒寒气。

胡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书房。

胡大虎难以置信,瞪大眼看着胡惟庸衣摆下方,滴答滴答的滴水。

父亲竟然被吓尿了!?

“父亲,怕什么,在这件事上,您回来后,还帮朱四郎安抚了很多喊打喊杀的人。”

胡惟庸回神,脸白的没有一丝血色,恼羞成怒瞪视,“闭嘴!”

别人不知道。

可他自己知道。

是他在背后给常茂出谋划策!

常茂有没有出卖他?

……

胡惟庸强行收敛恐惧思绪,看着胡大虎,嘴唇哆嗦道:“接下来,你给我老老实实呆在金陵城中,不要出城!”

他也要呆在金陵城内。

金陵城是皇都。

朱四的力量很难渗透进来。

且朱四的力量,若是渗透进金陵城杀他。

那就是对整个大明皇权的羞辱和挑衅!

“还有,魏国公不是要以朱四的名义开一座济养院吗,你拿一笔钱,给魏国公送去,就说是咱们胡家的一份心意!”

这未必能打消朱老四的怒火。

可做,总比不做强吧?

胡大虎脸渐渐变白,浑身发抖,他已经明白,父亲也参与了。

“父亲,你招惹朱老四这个杀神干什么!”

……

金陵城内。

精英层再次感受到来自朱棣的恐惧。

敌视者,做贼心虚,人心惶惶时。

时间来到十月中旬。

各地布政使陆陆续续回朝。

关于福建税赋问题的议论,更是尘嚣喧上。

朝堂官员也好奇。

很多人,都希望今年福建税赋来个断崖式下跌。

毕竟,这笔钱已经被朱元璋许诺给朱棣了。

朝廷也只能听个数字。

福建布政使会在收缴后,直接把今年的税赋,移交东番。

几百万两银子。

只换五十艘战船!

亏死了!

……

于此同时。

三名军情司成员,潜伏辗转,终于从福建,在海商船队中的军情司成员接应下回到东番。

王府。

书房。

“王爷,卑职三人按照王爷的吩咐,故意在打晕常茂后,给常茂喂毒,经过卑职审问,此事是前宰相胡惟庸在幕后出谋划策……”

“我们离开福建时,听闻陛下给常茂之死盖棺定论……并且,陛下要求贵阳府官员,就地安葬常茂……”

朱棣坐在书案后,静静听着。

父皇纵容了他。

“王爷,要不要兄弟们再次潜伏回大明,把胡惟庸……”

朱棣回神,看着军情司这名队长,做了一个割喉手势,笑着摇头:“不用了……”

他不可能让兄弟们去金陵锦衣卫最密集的地盘搞暗杀。

即便能完成任务。

他们恐怕也无法脱身。

而且,父皇已经纵容了他,若是他再派人跑去金陵暗杀胡惟庸。

就是打父皇的脸了。

父皇或许还会纵容他。

可不能因为父母的纵容,就无底线放纵。

“杀胡惟庸,咱们有的是机会,不争这一时。”朱棣笑笑,反问:“除了陛下给常茂盖棺定论,没有其他消息吧?比如太子……”

他是向大哥宣泄情绪。

但没想过,把大哥气出个好歹来。

不说兄弟关系。

为了雄英,他也不想如此。

三名军情司成员摇头。

朱棣松了口气,笑道:“这一次辛苦了,好好休息,不久后,咱们就要对吕宋用兵了,到时候,你们军情司要全面出动……”

三名青年顿时激动起身,“遵命!”

……

送走三名军情司兄弟。

朱棣来到后宅。

徐妙云、乌云琪格、朱镜静、明月、明霞、廖妙贤……

一群女眷正在聊天。

雍鸣、祈婳、脱烈几人正在玩耍。

春晓他们回到东番后,就被朱棣安排到军情司的农科所、兵工厂、造船厂这些有研究性的机构去了。

他不想让这群孩子去当官。

这是他的一点自私心。

当官太凶险了。

他能护着孩子们。

可将来,他和妙云不在了。

雍鸣继承他的基业,这群孩子若是在一些事情站错队。

雍鸣权衡利弊,恐怕也要对着师兄师姐们举起屠刀。

政治从古至今就是如此。

所以有可能的话。

他不想让这些孩子搞政治。

他想先试着,让孩子们去做各种研究。

研究作物、研究矿石、研究机械、研究技术……

无论他们在哪方面有特长。

他都能支持他们成为一代大家。

名望富贵少不了孩子们的。

而且,愿意当官,当家臣、当奴才的人有很多很多。

可这个时代,能搞研究的人很少很少。

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的孩子们,在这方面,无疑更有优势。

他这个做师傅的,可以为他们的研究成果,着书立说,可以用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他们封侯封公。

搞学术,少参与政治。

最安全。

搞出成果,还能依托学术成果进行商用化。对他燕藩,对孩子们,都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要是有孩子,实在没有这方面天赋。

那就只能安排从军从政了。

“阿爹!”

小祈婳发现了朱棣,丢下雍鸣几人,高兴大喊一声,张开胳膊,疯跑过去。

朱棣弯腰把小丫头抱起来。

众人看到朱棣,纷纷起身。

朱棣和一群女眷说了几句话后,看向雍鸣、脱烈、朱镜静长子李麟、以及尚炳。

“你们四个小子,跟我出门。”

哇!

阿爹终于要出门了!

小祈婳漂亮大眼睛顿时光彩照人。

阿爹自从回来后,就没踏出府门。

徐妙云等人微微愣怔后,相互对视,也露出笑容。

……

朱棣带着雍鸣四人出府。

“王爷出府了!”

“呼!俺担心死了,王爷总算出府了!”

“可不,俺这段时间也担心极了。”

……

正在海湾内忙碌的匠人、百姓见朱棣带着四个孩子现身,纷纷喜笑颜开,议论纷纷。

朱棣回来后,就闭门不出。

整个海湾内上上下下都担心极了。

现在朱棣现身。

所有人都有种雨过天晴的感觉。

朱棣带着四个孩子在海湾内转了一圈,最后来到东番府衙。

谭渊、俞靖等人听闻消息,早已经赶来了。

朱棣带着四个孩子入内时。

坐于议事厅的文武官员,全都哗啦起身。

“拜见王爷!”

文官躬身,武将捶胸行礼。

朱棣来到主位坐下。

四个孩子站在两侧。

朱棣环视一圈,视线落在蒋进忠身上:“进忠,忠烈祠建设进度如何?”

“王爷,再有半个月,忠烈祠就能竣工。”

朱棣点点头,转而看向谭渊:“战死兄弟们的骨灰和抚恤,都送到他们家人手中了吧?”

“送去了,王爷,乡亲们没有怪你,都问兄弟们在战场是否勇敢。”谭渊宽慰道。

王爷回来后,闭门不出。

直到军情司杀了常茂,才出来。

其实不光是给王妃他们报仇。

也是给兄弟们报仇。

朱棣勉强点点头,深吸一口气,眼神渐变凌厉,“用最快的速度,让陆军第一镇恢复满员,同时,招募蒙古青壮、东番原住民,以及迁民,编列第二混成协、第三混成协、第四混成协、第五混成协……”

“造船厂,除了陆续为梁道明继续改装战船外,同时开建战船,这次的战船,火炮配置三十门,旗舰上的一些新技术,比如撞角、蓄力动力舱都要在新开建的战船上使用……”

“另外,以旗舰这种大型战船,打造运输船,不是货品运输,而是运送人员,未来一段时间,咱们要不断从中原转运草原俘虏,同时,将来咱们立足四海,进行兵力投送,也需要适合人员长时间居住,同时兼顾乘坐更多人员的新型船只……”

……

所有人听的都精神一震。

即便是要出钱的蒋进忠,也是如此。

谁都明白。

他们燕藩要正式开启一轮对外扩张了。

陆军第一镇,再加五个混成协!

兵力达到五万!

新式,配置三十门火炮的中等战船!

投送兵力的新兴特种船只探索研发。

若是完成。

燕藩实力将急速膨胀!

朱棣边说边环视众人,一股蓬勃气势笼罩整个议事厅,“明年,陛下将率领朝廷百官南巡,到时候,我会邀请大明朝廷,观战我们征讨吕宋,所以,明年开始,陆军新编四个混成协必须完成!”

哗啦!

陆军将领瞬间起身。

立正捶胸,“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所有人都知道。

明年征讨吕宋。

是他们燕藩,真正向大明展现獠牙!

朱棣压了压手。

等谭渊等人落座后,转头询问蒋进忠,“进忠,咱们燕藩财力能不能支持这么大动作?”

蒋进忠笑道:“王爷,起始阶段没问题,不过,装备四个混成协,猛增的支出,还是力有不逮,需要王爷尽快去一趟福建,把陛下答应咱们的福建今年财税收入拿到手,肯定就够了。”

“而且,叶大人已经派人来了好几次,请王爷尽快去一趟福建,福建各地学社这一年在一些问题上,争论的很凶,都盼着王爷您去一趟。”

朱棣微微点头。

“我知道了,明天动身去福建,尽快把陛下答应给咱们东番的这笔银子拉回来,你们按照我刚才的安排,开始准备吧。”

“对了,豪强商贾们的造船厂情况怎么样?”

俞靖笑道:“王爷,已经开始造船了,规模很大,不输咱们鸡笼屿造船厂,王爷要不要去看看。”

朱棣略微琢磨,点头,“行,今天午后,咱们先去看看这个造船厂,如果他们有空闲人力,咱们的战船订单,也可以交给他们,咱们掌握的技术,也可以授权给他们使用……”

……

当天,海陆文武,就开始按照朱棣的命令,开始募兵。

鸡笼屿内锦衣卫顿时慌乱。

毕竟,此番募兵规模太大了。

一下增加四个混成协!

军情司安插在锦衣卫据点的人,很快就把消息传回。

毛骧故意安排锦衣卫乘坐海商的船只,离开东番。

朱棣尚未动身前往福建。

燕藩扩军,显露峥嵘獠牙的消息,就已经飞赴金陵。

在南巡这个过程之前,不会用太多笔墨,很快就开始南巡。

南巡的**,主要是让大明文武百官,观摩燕藩灭吕宋。

厚着脸皮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