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三十九章 朱棣的态度:亲兄弟明算账!

海平面上。

一艘艘战船,乘风破浪靠近鸡笼屿。

御船舰首甲板。

朱元璋、朱标带着朱家一众皇族家眷,远远眺望,远处,出现在视线内,郁郁葱葱的陆地。

两山相夹间,海面向内延伸。

‘这就是鸡笼屿吗?’

两天航行,所有人基本都见识了一些大海凶险。

看到两山相夹的海湾,不约而同暗暗松了口气,心头忽的升起一股安稳感。

所有人,都好奇打量着,随着战船靠近,越来越大的岛屿。

“父亲,快看,有船出来了!”

朱允炆突然指着海湾内,驶出来的两个小黑点,大喊。

暗暗得意腹语:看吧,朝廷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上国,不但四叔得去江浙迎接,现在到了鸡笼屿四叔地盘,四叔麾下的人,也得眼巴巴上赶着讨好朝廷。

外公说,四叔和大明切割后,想让燕藩和大明地位齐平,永远不可能成真。

外公果然没说错。

想着……

朱允炆微微仰头,眼神余光看了眼朱元璋、马秀英身边站着,和采绿小声叽叽喳喳,听不清说些什么的雍鸣和祈婳。

他们兄妹,在他面前,永远要低人一等!

因为他的父亲是大明储君!

未来的皇帝!

而朱雍鸣兄妹的父亲,只是皇祖父许许多多儿子中的一个罢了。

他们再被皇祖父、皇祖母宠着又如何!

……

“四哥过来了。”

众人都在默默打量鸡笼屿时,一位皇女看到朱棣乘坐一艘小船从旗舰而来,大喊一声。

朱元璋等人注视下,朱棣登上御船,快步来到朱元璋面前,抱拳,“父皇,入港之前,海湾两侧山头的岸防炮会为父皇演示炮击,父皇要看吗?”

朱元璋含笑瞪了眼,“来了你的治下,听你的安排,我们只带了眼睛和耳朵,你随意安排。”

朱棣笑笑,冲下方送他来的小船打了个手势。

很快,整个舰队,就在相距海湾入海口大约十二三里的位置停下。

“这是要做什么?”

“是啊,怎么不走了,咱们还想看看他燕王的鸡笼屿到底如何,怎么到了家门口,停下来了,不让咱们进了?”

“是不是自觉无法和咱们中原的坚城相比?”

……

另一艘大船上,百官看着整个船队停下来,纷纷打趣。

朱四郎的确有能力不假。

这些年,搞出一支无敌舰队。

一支数万人新式陆军。

可他搞到的那点钱,恐怕也全都花在这上面了吧?

鸡笼屿内部别说城池了。

恐怕像样点的建筑也没有吧?

李善长冲站在不远处的船东招手,众人纷纷息声。

船东走来后。

李善长询问:“这是要做什么?”

船东笑着微微躬身,“禀韩国公,刚刚咱们周围的战船打出旗语,马上要进行岸防炮炮击演示,那艘正在被拖拽而来的船只,应该就是靶船……”

百官脸色瞬间难堪。

“这是要给咱们下马威吗?”

“岸防炮架设在山梁上,这么远的距离,能打中这样一艘小船?”

“倒要看看!”

“对,倒是要看看,被锦衣卫吹得天花乱坠的燕藩岸防炮,到底如何!”

……

这艘船上,李善长等人怀着好奇,可其他官员,全都义愤填膺,满脸怒色。

不就是火炮嘛。

朝廷难道没有?

奇淫巧技!

吕本坐在轮椅上,和胡惟庸都没说话,相互对视一眼,看向越来越靠近的靶船。

御船上。

朱元璋看着靶船在三里外停下,拖拽靶船的海军战船前往朱棣的旗舰,接收旗舰发出的命令后,向海湾驶去。

扭头询问:“老四,这么远的距离,伱们的岸防炮真能够得到靶船?”

他目测了一下。

靶船距海湾入海口的距离,至少十里。

十里啊!

人徒步行进,大约也要三四炷香时间!

火炮竟然能打这么远的距离?

火器的威力就这么大?

他从未小觑火器威力。

灭元时期,他的军中就已经运用火器。

这些年,老四编练的新军,管身铜炮、来福铳更是证明了火器的威力。

可十里的距离,他还是有些不信。

这些消息,锦衣卫有汇报。

可他始终还是抱有怀疑。

朱标等人也全都看向朱棣。

实在是这个距离,目视一下,总觉不可能。

朱棣含笑道:“父皇,这款岸防炮的有效射程是八里,不过由于架设在两侧山梁上,地势高的缘故,有效射程可以达到十一里左右……”

就在朱棣给朱元璋等人讲解时。

两侧山梁炮台内。

闻奇等炮兵营管带和海军一群操炮手,围着长约一丈,3.3米的巨型火炮,馋的流口水。

“这种火炮,咱们陆军什么时候能配置就好了。”

“老闻,别做梦了,一吨重,就算真给你们配置,你们陆军用什么牵引这种巨炮?战马嘛?”“哈哈……”

“对对对,老闻你就别做梦了,要我说,这种巨炮或许我们海军还有机会使用,我们海军的战船,就那艘旗舰,最大载重三十吨,只要解决船体坚固性的问题,或许能安装这种巨炮,除了我们海军,你们陆军绝不可能!”

……

就当一群海陆军将校争论时,传令兵气喘吁吁从山下跑上来。

大喊道:“王爷令,开始炮击演练!”

海陆军将校纷纷撤离炮台。

闻奇等人经过东旭身边时,都笑着拍拍东旭肩膀,鼓励道:“不要紧张,咱们这巨炮,即便打不准靶船,声势也足够大!”

东旭含笑点头,十分感谢这些叔伯的鼓励。

他也不清楚,他这几个月,依据陆军使用的炮击标尺,进行改进的岸防炮标尺有没有用。

因为口径、弹丸大小、重量,以及装药量的不同。

他也无法保证,刚刚完成的岸防炮标尺,精度如何。

他只是根据两种火炮,口径、弹丸、装药量的倍数关系,对原来的标尺进行了重新调整修正。

对于弹道学,他现在也只有粗浅的实践经验。

陆军使用的这套标尺,是闻叔配合他,打出了整整五百三十四发弹丸,通过反复测量总结出来的。

他虽然把弹道拆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并且证明了,垂直方向的落地时间,和弹丸的重量无关。

下落速度和时间似乎成正相关。

……

但他现在被时间这个问题给卡住了。

现在他能找到的各种计时工具的精度太差。

根本无法有效总结,速度和时间的具体关系。

他正在想办法寻找解决办法……

……

东旭怀着忐忑,顺着被清理出的射击通道,一会儿眯眼目测海面靶船方向,一会儿把标尺紧贴在炮管上测量。

片刻后,大声道:“向左两个身位,炮口仰角调高一个标尺刻度!”

瞧瞧,这就是他现在遇到的麻烦。

就连调整火炮的单位,他都没有统一完善。

……

炮台外侧。

闻奇等人,看着杨东旭指挥下,岸防营将士有人使用转盘调整炮口仰角、左右。

不由微微点头。

闻奇扭头对海军袍泽笑道:“别看东旭这小子年轻,他给我们陆军搞出来的那套标尺很管用……”

一群海军管带听闻奇嘚瑟,唇角不由抽抽。

他们海军和陆军不同。

相比命准率。

他们海军大海作战,更讲究炮击速度。

炮击速度提升了炮击密度。

精度不够,密度凑!

无他。

大海之上,不光战船在时刻移动,就连海面也不平静,时时刻刻都在剧烈颠簸起伏。

变量太多了。

东旭总结出来的这套标尺,根本无法在海军中使用。

炮击密度、以及操炮将士,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知判断。

最后加上一点点运气。

……

远处海面上。

就岸防炮操炮的这一会儿功夫,百官就开始冷嘲热讽了。

“不会是他们的岸防炮坏了吧?”

“若真如此,燕王恐怕会很难受。”

“无法给咱们下马威了!”

……

御船。

朱标扭头,对站在身边的朱棣低语,“老四,这岸防炮装填发射,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这个时间,这个距离,若真有敌军偷袭你鸡笼屿,恐怕对方已经冲进去了吧?”

朱元璋及其他人闻声,看向朱棣。

朱棣笑着摇头,指着右侧山梁,“东旭回来这几个月一直在捣鼓岸防炮标尺,看样子,今天是第一次试射……”

“岸防炮长一丈,重一吨,的确很笨重,操作起来不容易,不过岸防炮和咱们步兵火炮,海军火炮使用方法不同……”

“鸡笼屿两侧山头,各布置了两门,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四门火炮在操练中,就划定射击区,训练中,只要炮手记住,各自小队配属火炮,炮击的固定射击区,炮口仰角幅度,左右幅度即可,在敌军进攻中,只要瞄准平日训练的射击区即可……”

岸防炮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标尺。

只不过东旭想试着搞一搞。

他乐的支持。

这种钻研,虽然对现在的岸防炮用处不大。

但对弹道会有更深刻了解。

对于东旭研究弹道,应该会有帮助。

朱标点点头,余光看着朱棣。

他十分不解。

杨东旭作为老四的得意门生。

为什么不让杨东旭从政从军。

以杨东旭的能力,若是从政从军,锻炼一两年,绝对能成为老四最大的助力。

可老四,偏偏让杨东旭去搞这些奇巧之技。

不喜欢杨东旭?

算了,这是人家老四和自己学生的事情,他没必要多嘴。

嗵!

突兀的轰鸣声,打断朱标思绪。

朱标、朱元璋所有人,瞬间循着声音看去。

浓烟从右侧山头飘起时,一颗与人头颅差不多大小,黑乎乎的弹丸,呼啸而来。砰!

弹丸在靶船右侧二十步左右砸在海面上。

瞬间,巨大的水浪腾空而起。

直达靶船四倍的高度,才轰然一个浪头散开。

海面上更是不平静。

靶船左右剧烈摇晃。

朱元璋为首南巡所有人,眼睛瞬间瞪大。

这一刻,所有人终于相信。

燕藩的岸防炮,真的能炮击十里!

这个距离,他们连操炮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也就是说,燕藩已经掌握了,连敌人身影都看不到,就杀死敌人的武器?

……

“好!”

炮台周围,闻奇等人眺望着炮弹落点,不由大声叫好:“东旭,好样的!”

杨东旭矜持抿唇。

其实他在和岸防营叔伯聊天中,就已经知晓,岸防炮不需要标尺。

但师傅纵容他,鼓励他去研究。

事实证明,无论是岸防炮,还是陆军火炮,弹道是一样的。

这个证明结果很有用。

师傅就是如此,总是愿意鼓励他们去折腾。

东旭努力收敛思绪,握拳平举胳膊,在眼前平行伸出大拇指。

目测,大声道:“再次向左调整半个身位!”

“调整完毕!”

“再次一发试射!”

嗵!

……

砰!

八寸弹丸,紧贴着靶船右舷砸下。

朱元璋眼角不由跳抖一下,“咱徒孙搞出来的炮击标尺就这么灵?第二发炮击,就差点击中靶船?”

徒孙?

朱棣、马秀英、常氏、观音奴等人全都笑了。

朱棣笑着摇头。

父皇不喜欢一个人,或许处于利益考量或许会虚与委蛇。

可要是喜欢一个人。

那是毫不掩饰。

哼!

朱元璋微哼,“咱是他们师公,难道他们不是咱徒孙?东旭研究出来的东西,也有咱一份儿吧?”

“有有有。”朱棣含笑摇头,反正炮击标尺这东西,当初已经交给蓝玉等人了,朱棣解释道:“炮击标尺的确对提高炮击精度有很大帮助,但也没有刚才表现出这么厉害……”

受限于火炮炮管、炮弹、装药量的精度问题,即便有标尺辅助,每一次炮击的结果,体现出的差距也十分大。

就好比炮管。

在制作木制炮管模子时,每个模子之间总有差距。

而倒模时又会有差距。

八寸的炮管,每门炮之间,精度差其实很大。

弹丸制作中,就要留出足够的余量。

不过这些问题,工坊的大匠们已经在寻求改进了。

想办法把测量工具更精细化。

比如,历朝历代最小的长度单位是寸。

可这个精度,用于造火炮、火铳误差就太大了。

之前,工匠们已经把寸进行了三等分。

略微大于1厘米。

这个精度,又在对一厘米进行三等分。

这个精度只能说是勉强够用吧。

现在,原吉几个数术最好的孩子,正在和一群大匠研究,如何把长度单位精确到更小。

在实验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同时也在讨论,要不要重新确立一套长度单位。

因为他们在对一寸想办法分割中,碰到了麻烦。

一寸三等分后,每一份是1.11厘米。

这个数字,很难继续等分。

也不知,原吉那几个孩子和大匠争论的结果如何。

嗵!嗵!嗵!

就在朱棣出神之际,右侧山头又相继进行了三轮试射。

砰!

第三轮校射的炮弹落下时,正中靶船。

一艘并不小的靶船。

在众人注视中,弹丸砸在舰首甲板瞬间,船尾竟然向上翘了一下!

嘶!

“好强大的力量,这艘船可不小!”

众人惊呼声响起。

……

嗵嗵嗵!

东旭指挥一门岸防炮打中靶船后,其他三门早已调整到靶船所在射击区内的岸防炮,开始加入炮击中。

轰!轰!轰!

一枚枚炮弹砸在水面上,溅起一个又一个浪头。

靶船在海面上剧烈摇摆颠簸。

靶船所在射击区内,海面顿时翻江倒海般汹涌起伏。

咔嚓!

又接连四次被击中,即便相隔两三里,所有人都清晰听到,剧烈的断裂声响起。

随即,本就已经屏息凝神,神色极为凝重的观摩团众人,眼睛瞬间瞪大。

只见,已经千疮百孔的靶船,突然一分为二断裂。

紧接着,海面出现一个巨大旋涡,以肉眼可见速度,将一艘在众人眼中,并不小,可以出海的靶船吞没!

百官脸色苍白,小声议论。

“这是龙骨断了吧?”

“肯定是,要不然不可能一分为二,有人数了吗,几次击中,就把这样一艘可以在海中航行的大船彻底击毁?”

“五次!仅仅五次!”

……

有人数了,说出来后,百官瞬间集体沉默。

五次击中,就把这么一艘,他们眼中的大船打的沉没?

若是朝廷那些,现在行使在江河湖泊中水师战船呢?恐怕也就两三发,就能送入大海吧?

御船。

鸦雀无声。

朱标好不容易回神,看向朱棣,含笑道:“老四,你这岸防炮制造技术,能提供给朝廷吗?朝廷得到,以朝廷的工匠,能造出来吗?”

朝廷需要这样的火炮!

随着战船装上火炮,威力越来越大。

原本,水师只能算是大明军中的一种补充。

可现在不同了。

未来,大明的水道入海口,金陵秦淮河两岸,最好也配属这种岸防炮。

“大哥,我对朝廷铸炮工匠的技艺,了解的并不深。”朱棣笑笑,含糊过去。

岸防炮的技术,朝廷想要。

就得拿东西交换。

从今往后,不会白给了。

大哥没有明说。

可朝廷要配置岸防炮,防备谁?

放眼天下,未来五十年,能威胁大明的,恐怕也只有他燕藩了吧?

分明就是防备他。

之前,海军随他回大明,就有人故意散播谣言:他的海军,如何如何威胁金陵。

据说,大哥一如历史上,有意迁都关中。

他不清楚。

这个时代,大哥迁都关中,真的只是单纯喜欢关中。

还是有防备他的意思。

当然,这些不重要。

身为大明储君。

大哥为大明国土安全考虑,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标微微愣怔。

总觉,朱棣在含糊其辞。

朱元璋看了眼朱标、朱棣,笑道:“炮击很震撼,接下来,带我们入港,好好看看你的鸡笼屿吧。”

他在‘你’上,略微加重了些音量。

‘希望标儿能早点意识到,现在的老四,已经不是当初领兵回朝助战的老四!’

朱元璋暗叹。

标儿刚才那一番话,一副又要像以往,白拿白要的姿态。

可有了之前整个大明喊打喊杀,以及标儿苏醒后,处置常茂的态度。

老四还能什么都白给朝廷吗?

他早在当时就看明白了。

所以,抢先以陆军第一镇功劳卓着为由,把福建一年税赋给了老四。

不然,以后他这个当父亲的想给老四点东西,也无法给了。

朝廷本来就反对他资助老四。

一旦老四要和朝廷谈条件时。

朝廷上上下下,肯定更加反对他无偿资助老四。

他给老四。

此番,老四没有推辞,收下了。

这只有他们父子明白,这是他们父子之间,父亲对儿子的父爱,和儿子不想让父亲担心的孝顺!

往后。

标儿再想从老四这里得到什么东西。

首先老四得愿意。

其次,还要亲兄弟明算账!

朱棣领命后,迅速下达命令。

呜呜呜……

号角声响起。

“放!放!放!”

外围战船管带开始发号命令。

嗵嗵嗵……

上百门向外的火炮,空炮鸣响中,船队缓缓向海湾内驶入。

海湾内。

海军其他战船已经在海岸两侧等着了。

在舰队进入海湾后,齐齐以鸣炮礼迎接。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

海岸上,迎接圣驾的百姓,山呼万岁跪拜。

御船行使在舰队中间。

朱元璋就在鸣炮礼、以及山呼万岁中进入海湾。

目视所及,跪拜的百姓密密麻麻。

百姓身后,一排排红砖木质瓦顶房耸立。

两侧,鸣炮礼结束,身穿新式军服的海军将士,齐齐站在靠内的船舷,立正行礼。

朱元璋扭头,脸微微潮红,控制不住笑意,没好气瞪眼笑骂:“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做什么!”

马秀英含笑和常氏、观音奴等儿媳摇头。

声势太大了。

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迎接方式。

太震撼了。

重八明显很喜欢老四的安排,偏偏还不愿意承认。

朱棣含笑点头:“父皇,孩儿明白了,下次父皇再来,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了,这回父皇就忍一忍。”

‘咱就是说说,你怎么当真了!’

朱元璋唇角抽抽。

突然,不由有些伤感。

下一次……

他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能再来看老四吗?

恐怕,这是最后一次了吧?

所以这臭小子,才会这样说。

御船抵达码头。

朱元璋率先下船。

随后是旗舰上的朱樉、蓝玉等人。

轮到另一艘巨舰上的文武百官时,文武百官除了李善长等少数人,其他都有些失魂落魄。

刚才的迎接仪式,太令人震撼了。

有那么一刹那。

他们还以为,朱四郎想要趁机把他们一锅端了!

而且,东番似乎也并不荒凉。

鳞次栉比的一排排红砖瓦顶建筑,似乎比建安见到的规模更加雄伟!

嗵!嗵!嗵……

鸣炮声再次响起时,失魂落魄的百官这才回魂。

纷纷向前方看去。

一个陆军阵列在前方阔地列阵而立。

一排排黄橙橙铜炮,炮管绑着红绸,轰鸣中,冒起阵阵白烟。朱元璋指着前面,笑问:“这又是搞什么虚头巴脑?”

朱棣无奈翻了翻白眼。

这老头,明明很喜欢,偏要嘴硬。

他真想直接下令撤了。

气气老头子。

算了,这恐怕是老头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东番看他,他想怎么作,他顺着吧。

笑着介绍:“父皇,这是检阅礼,孩儿燕藩礼节,邦国往来中,迎接重要的使节,或者一国之主,往后就会用这种礼节,规模会有所不同,这一次迎接父皇是最高规格,海陆军同时检阅。”

朱元璋点点头,“那爹就检阅检阅。”

说着,唇角便不由往两边耳根咧。

高兴呐!

朱棣陪着朱元璋走在前面,马秀英、徐妙云紧随其后,在后面是朱标、太子妃常氏等人。

最后面是文武百官。

“立正!”

嗒!

朱元璋经过时,第一协第一标协统张武,猛地大喊一声,第一标将士瞬间抬头挺胸立正。

“敬礼!”

啪!

数千将士,纷纷捶胸行礼。

行注目礼。

蓝玉和沐英等在经过时,看着张武等人,点头笑笑,低语:“还别说,朱老四这套迎接仪式,即彰显了隆重、郑重,还彰显了燕藩的威武,朝廷要是也能效仿就好了。”

沐英瞥了眼文臣,苦笑,“不可能,咱们朝中的文臣,能让咱们军方出这种风头?在文臣眼中,咱们是一群粗鄙丘八!”

蓝玉眼中失落之色一闪而逝。

……

朱元璋从检阅队伍前走过后,蒋进忠等人迎上来,齐齐躬身作揖参拜。

没有跪拜。

只是躬身作揖参拜。

这一幕,落在百官眼中,窃窃私语声响起。

“哼!”

“就连他们的主子都跪拜陛下,他们却只是鞠躬!”

“燕藩还真是悖逆!”

……

朱元璋倒是一点儿都不介意。

他早知道,老四治下,取消了跪拜礼。

不光官员。

就连百姓都是如此。

朱元璋看着蒋进忠、夏时敏……

尤其是蒋进忠等,跟着朱棣早早来到东番,建设东番的官员。

这群人说实话。

放在大明境内,都是些中平之姿。

朝廷朝堂上,任何一个拎出来,按理说,资质都比这群人强。

但做事方面,恰恰相反。

这群人在东番,协助老四创下眼下这片欣欣向荣,令人震惊的基业。

实干能力极其强。

可朝中那群才能更出众、资质更好的,反而碌碌无为。

到底是什么造成,优秀的人才,反而还不如这群资质中平的?

朱元璋回神,拍了拍蒋进忠肩膀,“进忠,这些年你辅佐我们家老四辛苦了,希望以后,你还能一如既往这样,我们家老四,肯定不会亏待你。”

蒋进忠激动的声音有些发颤,“陛下,进忠一定再接再厉,不忘初心!”

这可是陛下啊!

陛下何曾对一个外人如此!

恐怕放眼天下,也就他蒋进忠有此殊荣。

朱元璋又勉励众人几句,然后和朱棣继续往前走,蒋进忠去了后面,去找相熟的蓝玉、方孝孺等人。

走过红毯后。

咦!

朱元璋轻咦一声,终于注意到脚下光滑,没有一点缝隙的路面了。

其他人被朱元璋的动静惊动,也纷纷低头。

朱元璋用脚尖蹭了蹭,好奇看向朱棣:“老四,这是什么石头,你们用什么办法,弄出这么长这么宽,这么完整的石板?”

终于发现了!

朱棣暗笑,回答:“父皇,这不是石头,这是水泥,我们燕藩刚刚弄出来的一种粘合剂,和筑城用的米浆有些相似,不过比米浆更加廉价,用石头在高炉内高温烧制而成,混合砂石,遇水凝固……”

……

“成本十分低廉,大规模批量生产的问题,也解决了,可用于修筑这种永备道路,也可以用于修筑房屋、农田水利,总之,使用范围十分广,并且经久耐用。”

……

人群后面,百官脸色再次变得更加凝重。

胡惟庸、吕本默默相互对视。

朱允炆弯腰,伸手用力抠了抠。

蓝玉快步走到朱棣身边,迫不及待追问:“王爷,这种水泥可以修建房屋、是不是也能修建堡垒?”

他现在是示范区最高军事指挥官。

整个阴山以北草原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他想要确保示范区的稳定。

就必须保证,阴山以北的战火,无法波及阴山以南示范区。

水泥如果坚固性足够。

能修筑堡垒。

阴山不缺石头。

他就能在阴山类似三峡口这种碍口修建大型堡垒,然后沿阴山山脉,修建一系列小堡垒。

如此,整个示范区便固若金汤了。

朱元璋、朱棣都第一时间明白蓝玉为什么这么急切。

朱棣同样也希望示范区好。

示范区的蒙古百姓于他有恩。

且是他给雄英留下的一笔政治财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含笑点头,“可以,岸防炮的炮台就是用水泥修筑,可以承受八寸巨炮的反震,只要堡垒修筑合理,就算是一般的步军火炮,也很难炸垮。”

蓝玉点头,笑着搓了搓手。

不过,他没直接向朱老四索要。

时移世易,局势已经变了。

朱老四被那般喊打喊杀。

太子又那般态度。

他怎么好意思,再直接问人家朱老四索要。

确定水泥效果就好。

等安顿下来,他和陛下请示,听听陛下的意思。

小插曲结束后。

朱棣陪同朱元璋继续往前走。

“好粗的浓烟!四哥,着火了吗!”

行进中,后面,老十九指着鸡笼屿西南边深处,惊呼一声。

交谈的众人,纷纷顺着老十九手指方向看去。

只见,七八股滚滚浓烟,升入空中。

朱元璋看来时。

朱棣笑着解释,“父皇,那边是各种工坊聚集区,浓烟是高炉冶铁,烧制水泥产生的。”

这么粗的浓烟?

朱四郎的高炉到底有多大?

百官听闻,暗暗相互对视。

朱棣顺着朱元璋视线,看着远处工坊区。

海湾内,一般是海上吹来的风比较多。

所以工坊区建在西南深处下风口的位置。

海湾内受影响很小。

他有信心,工坊区内,那种大工业雏形,一定能给父皇带来十分强烈的震撼。

让父皇真正认识到大工业的威力。

“父皇,要不要孩儿现在带大家去工坊区看看?”

朱元璋回神,笑而摇头:“爹在鸡笼屿还要待很长时间,不差这一时半会儿,先带我们去休息吧。”

他不想草草看。

要休息好后。

细细观摩!

来着一次不容易,不看个尽兴深入,他可能会遗憾一辈子。

所以,哪怕内心很迫切,他也要压着。

众人只能压住心中迫切,跟着朱元璋去下榻的地方。

皇室众人住进了朱棣的王府。

朱标安顿下来后,就在书房等着胡惟庸。

片刻后,胡惟庸,吕本联袂而来。

朱标看到吕本微微皱眉,也没说什么,等二人落座,开口询问:“胡先生,老四今天一些含糊说辞,孤需要你帮忙分析一下……”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