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六十五章 献土献民,坐在火药桶上!

小早川仲业满腹焦急,闻言,微微愣怔,错愕看着黄子澄。

明显,一时间弄不清,黄子澄这句话暗含的真正意思。

倭寇果真是倭寇!

黄子澄一眼看出小早川仲业没听明白,暗骂一句,直接了当道:“燕王朱棣已经离开我们大明了,投效燕藩,没有我们大明的身份,燕藩是我们大明的藩属邦国,而你们若是投效燕藩,就是燕藩的番邦,通俗一点讲,就是小弟的小弟,不算我的小弟,你们没有半点大明的身份!”

小早川仲业这才恍然大悟。

唇角抽抽,哭笑不得。

谁要投靠你们大明!

投靠大明,和倭国以往有什么不同?

……

小早川仲业收敛思绪,郑重一拜,十分肯定道:“多谢黄侍郎提醒,大明天朝上国,我们怎敢高攀,我们的确是要投效燕王,我们所说的投效,也不是藩属关系,而是希望将我国国土,献于燕王,从今往后,我们做燕王的子民,成为燕人……”

什么!

献土!

疯了吧!

黄子澄眼睛瞬间大如铜铃,呼吸隐隐有些急促,扭头看向齐泰,想从齐泰这里确定,有没有听错。

“这位使节,伱确定不是藩属关系,而是献土献民?”齐泰语速急促追问。

呼吸也如黄子澄,十分急促。

献土献民?

这种事情,恐怕只有夏商周时期才发生过。

这都什么年代了。

就从未听说,有邦国愿意主动献土献民!

献土献民之事,只有在那个周礼极为繁荣的时候,蛮夷番邦向往中原才发生。

献土献民,某种程度,在中原文明史中,就是一种文化繁荣,最高的象征标准!

这献土献民之事,没有发生在大明。

竟然发生在燕藩?

燕藩的文明不过是中原文明的一种改良罢了。

不!

在大家的共识中,燕藩所谓的文明、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对中原文明错误的、邪端的扭曲!

这种刚刚出现才几年时间的异端文化、文明,竟然能吸引倭国献民献土?

倭寇脑子坏了吧!

小早川仲业尽管很着急,却也只能压着内心焦躁如焚的急切,郑重鞠躬道:“对,不是确定藩属关系,我们想向燕王献土献民。”

话罢,满嘴苦涩。

早在当初被俘虏期间,他就觉得,让燕王统治倭国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大野五郎等人不认同。

认为一旦被燕王统治后,他们大和族将彻底消失。

可大和族这个概念,说实话,也只有上层精英才偶尔谈论一下。

绝大多数百姓,根本不认同。

后来燕王支持他们回去推行两个理念,事实证明,人家燕王除了看重倭国的黄金和白银,支持其繁荣贸易。

根本看不上那片贫瘠,且时常被海啸、火山地震侵害的土地。

数年残酷的血腥战争。

倭国人死伤惨重,整个倭国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直到大野五郎想要效忠的天皇,那个总是说着鹤音,像个太监,卑鄙无耻的傀儡,从背后狠狠刺来一箭后。

大野五郎为此付出性命代价后。

到死才幡然醒悟,希望燕王能拯救,家乡土地上,受苦受难,被权贵们当做牲口奴役的百姓。

什么燕人、大和族之分,在此时,大野五郎才真正意识到,那些不重要。

黄子澄捏紧拳头,又松开,努力压着心中怒火,和颜悦色劝说道:“小早川使节,中原文明的正统在大明,且大明地大物博,有六千万子民、有百万披甲精锐,燕王的燕藩,都要依靠我们大明,他们的文化,也只是我们中原文化衍生出的一种小道,文明的根在大明,文明的大道也在大明,我认为,你们即便献土献民,也应该是投献我们大明……”

他必须做工作,说服这个愚蠢的倭国使节。

首先,若是能说服这个愚蠢短视的倭国使节,向大明献土献民,那他黄子澄必将名垂青史!

什么文天祥、辛弃疾都得给他黄子澄让路。

其次,即便大明得不到倭国的献土献民,也绝不能让倭国向燕藩献土献民。

一定要破坏。

否则,影响太恶劣,太糟糕了!

献土献民在读书人眼中,那就是文明、文化先进性,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倭国离大明更近,不向大明献土献民,反倒选择燕藩?

这个消息一旦传开。

此事,一旦成为定论后。

对燕藩那种走邪路的所谓新华夏文化、新华夏文明的提升作用太大了。

若不及早制止,或许,未来真的会形成,朝中革新派口中所说的……文明中心的转移!

由大明,转移至燕藩!

身为一个敌视燕藩的大明精英,他绝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

……

小早川仲业面对黄子澄眼巴巴注视,十分尴尬。

他也承认,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正统。

可这种正统,已经数百年,近千年没有发展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虽然是个倭国人,但也是个熟读中原各种书籍的儒生。

同时,他也在东番待过很长时间。

在他看来,任何文化、文明都要发展,不能抱着一个正统,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

中原文化似乎就是这种情况。

相比之下,燕藩的文化,则在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开创性很大!

他们虽然在倭国,可一直通过燕藩予以的支持,以及商贸往来,关注燕藩的发展。

他们想要向燕藩献土献民,也绝不单纯因为燕藩的经济发展好,百姓过的好。

身为读书人,他们十分清楚,如果单纯只是施政原因,让经济向好,百姓富裕。

这种向好不可能持续太久。

一个政权,一个群体,想要持续领先,保持优势。

一定有一种文化、文明在支撑其发展。

而这恰恰是中原过去数千年,被誉为明珠,吸引无数周边邦国前来学习,万邦来朝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现在的大明,相比他们倭国,以及周边所有邦国,依旧是他们羡慕的对象。

但现在的大明。

相比燕藩,在文化、文明的进步性,开创性明显已经落后了。

燕藩坚持传统文化内涵核心的同时,不被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所束缚,积极寻找,核心文化符合其发展的表现方法、方式。

那种包容、自信、开创……

明显已经有了一点,文化、文明大爆发的迹象!

他预感,只要燕王继续统治燕藩数十年,不,十数年恐怕就足够了。

到时候,必然会迎来一场真正的文化、文明大爆发!

而他被毛骧送来大明前,前往燕京看到的一切,也恰恰证实了,他们这些人,在倭国时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燕藩的技术发展,建设成就,突然给人的冲击很大。

但他在燕藩,看到那些百姓,以及人与人的交流方式,给他的冲击更大。

那是一种,在华夏文化、文明雄厚基础上,包容自信,开创发展的,更先进的文化、文明。

而这种文明一旦成型,可以支持燕藩走的更远更长!

不过,他也不能当着大明礼部官员,直接说大明的文化、文明已经落后燕藩。

毕竟,大明是燕王的母国。

大明皇帝,是燕王的父亲。

大明的太子,是燕王的兄长。

“两位大人……”小早川仲业急思转念,委婉道:“小国不敢高攀大明,且我们很早就与燕王相熟,曾经是燕王的俘虏,我们更想向燕王献土献民。”

黄子澄、齐泰的神情微微有些冷淡。

黄子澄语气略微有些冰冷道:“我大明不怕你们高攀,正是因为你们与燕王交好,我们大明才愿意接受你们献土献民!”

小早川仲业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委婉拒绝了。

嘴唇动动。

虽然急切,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

黄子澄、齐泰看着低眉臊眼,一副卑微,却就是不表态的小早川仲业,脸更加难看。

哼!

某刻,黄子澄终于耗尽耐心,微哼一声,甩袖道:“献土献民不是小事,贵使可以在我大明会同馆内好好想想,一定要想清楚,不要做让自己,让自己国家百姓后悔终生的事情!”

话罢,甩袖离开。

齐泰忙追出去。

走出安排小早川仲业下榻的别院后。

黄子澄终于忍不住,“你说,这些倭寇是不是脑子坏掉了!此事,我们必须制止,也必须想办法,让这个倭国蠢货,认识到,他们的选择多么愚蠢,拉他们一把,把他们拉回正途,否则,影响太恶劣了,比宋濂请求去燕藩看看的影响更加恶劣……”

齐泰一直等黄子澄炮语连珠的牢骚发完后,才提议,“咱们先向会同馆官员问一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礼部派人找他们,然后他们就直奔会同馆来。

目前为止,连这伙倭寇使节团为何来大明都没有搞清楚。

黄子澄黑着脸点点头。

随后,二人传唤来负责会同馆的礼部官员,询问事情原有。

“两位侍郎大人,这伙倭寇使节团是前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带来的,他们在金陵码头上岸,因为毛骧这个人太敏感,就被锦衣卫发现,锦衣卫将消息汇报给咱们礼部……”

黄子澄、齐泰相互对视一眼。

终于明白缘由了。

锦衣卫倒也没有这么神通广大。

至于锦衣卫第一时间发现毛骧登岸。

其实也很好解释。

秦淮河码头附近的迁民办事处成立以后,锦衣卫就派遣了大量明的暗的锦衣卫力士盯梢监察。

这是当初太子和朱四郎签订那份契约就约定好的。

燕藩迁民办事处的官员,不准在大明宣扬燕藩的妖风邪气!

必须遵守大明的礼制规矩!

不光有锦衣卫盯着。

就连迁民办事处,朝廷一方的负责人,都是礼部派出去的吏员,除了负责协助审核迁民,更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监督燕藩迁民办事处人员!锦衣卫在秦淮河码头,如此严密的布置。

第一时间发现毛骧这个前锦衣卫指挥使,倒也并不奇怪。

礼部知晓,毛骧带着倭国使节团。

于是就稀里糊涂,先把倭国使节团,安排到会同馆了。

然后派遣他们试探使节团,来大明的目的。

也幸亏稀里糊涂,把倭国使节团带到会同馆。

不然,直接让倭国使节团见到朱四郎,朝廷想阻止,恐怕也没机会了!

黄子澄皱眉询问:“毛骧呢?”

会同馆七品官员回答道:“毛骧向下官打听燕王的去处……”

“你告诉了!”黄子澄咬牙瞪视下属。

这个七品小官吓得脸色微白,下意识缩脖子。

“废物!”

黄子澄看这下属的反应,就知道了,怒骂一句,提步,急匆匆往外走去。

毛骧肯定去土桥村找朱四郎了。

在朱四郎从土桥村回来前,如果不能说服倭国使节团改变主意。

那产生的影响,将十分恶劣!

齐泰紧跟追上黄子澄,快步边走边说:“我们现在最好先去找恩师和胡相,然后一同去见太子,必须在陛下知晓倭国想向朱四郎献土献民之前,让倭国使节团改变主意。”

黄子澄点点头……

……

土桥村。

昔日的篱笆小院内。

杏树下。

朱棣、徐妙云被一群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围着,说说笑笑,说着曾经在土桥村的点点滴滴。

跟随他们来土桥村的徐妙音,拿着毛笔,站着俯身在桌案上的宣纸上画着。

唇角噙着笑容。

时隔数年,她完成了当年和阿姐的约定。

土桥村的孩子们长大了,基本都成家立业了。

这幅画中,又添了很多人。

小院都显得有些太小了。

蓝玉双手环臂,站在一旁看着,看着雄英也在徐妙音画中,唇角浮现笑容。

低声道:“妙音丫头,希望再过十数年,你能再来这里画一幅画,到时候,恐怕画中的人更多了,你这画很有意义……”

这幅画中。

有皇族。

皇族是朱家皇室,衍生出的大明和燕藩两个政权的关键性皇族。

有平民子弟。

这些平民子弟,都是朱老四夫妇,被贬为庶民后,教导培养成才的平民子弟。

也恰恰是从朱老四被贬为庶民,来到土桥村开始后,才有了后来的竞拍包税、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等一系列,影响大明的事情。

也才有了后来,朱老四出海,开创新风之事。

“你瞧着吧,你画的这些画作,将来必然成为瑰宝!而你这丫头,也因为这些画作,必将名传万世!”

皇族、平民子弟,他有预感,未来这些画作,必将产生极大影响。

那幅收藏在皇宫,被文人向往的清明上河图。

在这幅画面前,都得相形见绌。

或许,妙音丫头的画技比不上清明上河图。

但这幅画的意义,将超越古今所有的画作。

因为这幅画,这个农村小院,见证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这幅画中,这群人,开创了始皇帝大一统之后,皇权天下的又一个分水岭!

徐妙音莞尔一笑,一边认真勾勒,一边浅笑低语,“那侄女就借蓝叔吉言了,蓝叔,要不然,你也坐过去,和我姐夫他们聊会儿,我把蓝叔也画进去,蓝叔也名传万世?”

蓝玉含笑瞪了眼,“我不去,我只是画中一幕的局外人,我要是进去了,那就是狗尾续貂,能见证这一幕,已经是荣幸了,要是跑入你这幅画中,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徐妙音笑笑。

她这位叔伯,这些年变化还真大。

笔尖沾墨,灵越在画作旁边留白处,写下:洪武二十四年腊月二十六,徐妙音作后。

笑着看了看蓝玉,从袖中拿出自己的小印章,笑道:“蓝叔你都说,这幅画会影响很大,我怎么也要厚着脸,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上面。”

话中,在小印章上压上印泥,将红色的私印,印在宣纸上。

“当初妙音小师傅来陪师娘,那时候,杏子熟了,小师傅就坐在杏树下,张开嘴,等着杏子往嘴里掉……”

哈哈……

哄然大笑声响起。

徐妙音抬头,看向采绿,“采绿,又在说我什么坏话?”

话中,拿着作好的画,走过来,放在众人围坐的矮桌上,“阿姐、姐夫,看看我画的怎么样?蓝叔说了,我会因为画这幅画,而名传万世呢!”

朱棣扭头看了眼蓝玉,起身把位置让给徐妙音,往院子外面走去。

蓝玉忙跟上。

二人在村中漫步走着,朱棣笑道:“梁国公似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若是没有信心,不可能说出,妙音会因为这幅画,而名传万世。

蓝玉笑笑,目光中含着缅怀,看着前方,“燕王没有出生在我们那个年代,陛下、我姐夫、汤二哥、徐三哥,乃至已经死了的冯胜,我们这群人,真正见过什么叫绝望,冯胜还好点,人家是士绅出身,我们这些人,当初那才叫绝望,燕王肯定不知道,人饿极了,草根树皮,往肚子里塞,那种感受,王爷肯定也不知道,观音土吃多了,肚子涨,却怎么也拉不下来那种感受……”朱棣认真听着。

“王爷纵横疆场而无谓生死,是勇气使然,但我们那个时候,是真觉得,死了其实一了百了,或许比活着舒服。”

“所以我在战场上,从不怕死,哪里凶险,我就往哪里冲,那时候就想着,这人吃人的狗屁世间,死了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没想到,我这人命大,就是死不了,后来陛下建立大明,我还成了人上人。”

“可过往的一切,对我们这些人影响太大了,即便我享受荣华富贵,即便我们家每天都要把只动几筷子的鸡鸭鱼肉,倒在门外的泔水桶,我依旧能想到当初那种绝望。”

“吃的越好越饱,我就愈发能想到,当初吃观音土,吃草根树皮,撑的要死,却浑身轻飘飘那种感觉。”

“所以,以前,我想要更多,权力我要更大、财富我要更多,谁敢得罪我,我就想着,先下手为强,弄死他!总觉得,这样才能安心一点。”

“睡的才踏实。”

……

“当然,我们这群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陛下、汤二哥、徐三哥他们没有变成我这样,陛下登基后,说句大不敬的话,虽然变得多疑,冷酷,但陛下一直以身作则,倡导勤俭节约,汤二哥功劳最大,却只封了一个侯爷,却也能甘之如饴,甚至,跑回老家,当个种地的愚公,你泰山,我徐三哥,陛下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自解兵权……”

“说实话,当初王爷喊出争储夺嫡时,我真动了杀心,我就想着,陛下没了我们这些人,能坐稳这大明江山?你只不过是陛下的一个儿子罢了,陛下的儿子多的很,汉高祖刘邦,为了自己的江山,还把嫡长子扔马车下呢……”

……

“差点被王爷杀了后,丢了面子,我也不敢咋咋呼呼了,后来,从你身上,看到什么是政治权术后,浑身冒冷汗,那时我才清楚,政治权术不是比谁的拳头大,这个时候,我开始观察朝中百官,搞清楚了什么是权术。”

……

蓝玉说着,忽然不说了。

朱棣扭头,笑问:“后来呢?若只如此,你梁国公充其量只是一个玩弄权术的权贵罢了,权贵,应该更加敌视我那些主张,就不会成为革新急先锋之一。”

蓝玉点点头,继续道:“刚开始接受你这套主张的原因,并不是我有多么大公无私,只是因为我是外戚,雄英的娘舅姥爷,我觉得,你这套主张,能让太子、雄英这一脉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固,是血缘亲情让我最初做出这种选择。”

真正让他转变。

是在示范区时。

“你可能不知道,其实示范区内,对你这套主张走的更远,张玉不但搞了乡土村社,而且还巧立名目,低调搞了雇工身股制,同时,示范区内,蒙汉杂居,中原文化、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碰撞,文化方面比咱们中原走的也更远一些,我不但亲眼见证了,昔日那些坐在马背上,凶狠南下打草谷劫掠的蒙古人,变得温顺,慢慢中原化,并且和迁居的中原百姓和睦相处,相互进行文化、经济上的交流,我还亲自参与了蒙汉杂居示范区的建设。”

亲自参与,亲眼见证,示范区一点点变化。

让他真正信服认同了朱老四这套主张。

“所以,我现在这个革新急先锋,绝不是因为血缘亲情,而是真正打心底里认同。”

“自从亲自参与,亲眼见证了示范区欣欣向荣的变化后,我就再也没有在梦中,梦到以前小时候,那些令人绝望,令人戾气难消的事情了。”

“我觉得,你朱老四这套,不管是主张,还是你燕藩提倡的新文化,不光能救现在的人,未来的人,还能救我这种,一直活在以前的人。”

朱棣不由摇头笑道:“太夸大了,我到让你梁国公夸赞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哈哈……

蓝玉朗声大笑。

扭头看向朱棣,“王爷,这么久了,你对京营新军的评价,总能告诉我了吧?”

朱棣看了眼蓝玉,继续往前走,“披着新军皮的旧军。”

简短评价后。

朱棣就不说话了。

蓝玉沉默许久,询问:“这样评价的理由呢?朝廷新军的战斗力,没有提升吗?”

朱棣沉吟片刻后,说道:“战斗力肯定极大提升了,其实,不光朝廷新军,陆军第一镇回朝助战北征时,也是一支,披着新军皮的旧军,只是更换了武器装备,接受了新的战术操典,但很多本质核心的东西并未变。”

“比如,当兵只是为了效忠某个人,只是为了吃饷。”

现代新军,绝不是如此!

这样的军队,哪怕换了装备,更新了战术,也只是一支,披着新军皮的封建旧军。

充其量,也就是清末的北洋军。

根本算不上一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军。

“那什么样的军队,才是一直真正意义上的新军呢?”

蓝玉追问:“读书学到知识吗?这次,很多人都在议论王爷的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各个像儒将,听方希直说,王爷的军营中,还建了阅览室、学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朱棣从蓝玉的话中,就判断,方孝孺遵守承诺,帮他隐瞒了在军中普及人民史观这些事。

点头,回答:“也不能说,读过书的就算新式军人,冯胜也读过书,可他为了一己之私,却能把自己的将士,出卖给敌人,这样读过书的军人,能算是新式军人吗?”

“真正的新军,不以效忠单纯的某个人为纽带,彻底杜绝那种权力分封色彩,当兵不是为了吃饷,一个政权给将士们发饷,只是为了将士们能养家,没有后顾之忧罢了。”

“真正的新式军人,应该有知识,无论身处任何环境,都能做到保家卫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一道遮风挡雨的墙,把百姓保护在身后,如果没有这种荣誉感,就不算是真正的新式军人。”

蓝玉微微皱眉,“不讲究效忠、忠君这行吗?万一你的后代是个昏聩之人,讲究保家卫国,爱护百姓的军队,不会直接推翻你的后代吗?”

朱棣不由笑了,“梁国公,就算讲忠君这一套,历朝历代,军队叛乱、农民起义少吗?”

“相反,我的军队中,用保家卫国,爱护百姓武装每一个军人,我的后代继承人,他们知道这支军队的性质,但凡有点脑子的,不是白痴的,无论他愿不愿意,无论他有没有这种崇高理想,就算是装模作样,他也都得给我装!不然,他就是在找死!”

“你觉,有几个人会明知不好而自己找死?”

“古往今来那些昏君,之所以敢胡作非为,其实他们就是太自信,缺少敬畏,认为胡作非为,也没什么,别人一样会像儿子孝顺父亲,忠于君父,恰恰是失去敬畏之心,才导致他们昏聩!”

一个以保家卫国,爱护百姓思想武装出来的暴力机构,存在于燕藩政权中。

这就是一把刀,悬在统治者脑袋上。

他不信,后来的继承者,敢于胡作非为。

即便不认同。

那些继承人,也会像那些政客一样,好好把台前的戏演好。

想演好戏,就要做出正确的行动。

哪怕是演戏的行动,也能造福百姓。

所以,用思想武装军队。

提高百姓政经地位,没什么不好。

他到认为,这只会让燕藩政权存续时间更长。

真有蠢货,连当个政客演好台前的戏都懒得做,燕藩坍塌崩溃,那也是活该,没什么可惜的。

蓝玉沉默许久,苦笑道:“朝廷新军,的确是披着新军皮的旧军,此番去你燕藩,一定要好好看看你的海陆军。”

“好……”

“少爷!少爷!”

朱棣话音刚响起,身后就传来熟悉喊声。

二人转身……

毛骧气喘吁吁跑来,靠近后,喘气道:“小早川仲业来了,要代表他们建立的政权集团,向咱们燕藩献土献民,我带着小早川仲业在金陵登岸后,就被锦衣卫注意到了,现在小早川仲业为首的使节团,被礼部带到会同馆了。”

朱棣挑眉,“慢点说,把话说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野五郎集团,竟然要向咱们献土献民?”

还有这种好事?

大野五郎这个人,可是一个产生了强烈民族意识的家伙。

在他原来的设计中。

要等倭国人口因战乱,消亡差不多时,打着结束战争,保护倭国百姓的口号,直接把大野五郎集团,以及倭国那些诸侯,全都清洗掉的。

蓝玉也十分感兴趣,盯着毛骧。

献土献民!

他就是个粗鄙丘八,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先有刘伯温、宋濂、李善长请求去燕藩看看。

现在倭人竟然要献土献民!

朱老四的燕藩,已经有了点周王朝,文明通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爆发式鼎盛的影子了!

要知道,这可是献土献民!

毛骧余光隐晦瞥了眼蓝玉,见朱棣不介意被蓝玉听到,便说道:“根据从燕京来金陵的路上,小早川仲业讲述,大野五郎被倭国的倭皇给算计了,倭国诸侯,秘密联合倭皇,天皇三个月前,对外放话,要支持大野五郎集团,在整个倭国推行咱们这一套理念……”

朱棣渐渐明白了事情原委。

大野五郎这个人,对倭皇很愚忠。

当倭皇对外放话后。

大野五郎就带兵,驾驶改装的战船,想把倭皇救出来,救到他们统治的地盘,正式立国。

可惜,大野五郎对一条狗愚忠了。

当大野五郎打入倭皇的地盘时。

才发现,被倭国诸侯合围了。

愤怒之下,大野五郎屠戮了倭皇一族,但在战斗中,也身负重伤。

被小早川仲业等人救出来后,已经不行了。

悔恨中,提出献土献民。

“因为大野五郎杀了倭皇一族,不,根据小早川仲业讲述,大野五郎只杀了背信弃义,背后捅刀子的倭皇,倭皇全族都是那些倭国诸侯秘密商议杀害的,但脏水全都泼到了大野五郎集团身上,现在,诸侯控制的倭国疆域内,诸侯利用大野五郎杀害倭皇全族,挑动民心,誓言要将大野五郎集团,从上层到底层百姓,一个不留全都杀了!”

“据悉,整个倭国如今如同坐在火药桶上!”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